提高機關部門效率之工作心得體會
在政府機關工作時為人民服務本事一項有重大意義的事情,但是有部分人員占著職位不好好造福人民,反而時常陷入疲軟的工作狀態,忘卻了工作的本分。
提高機關部門效率之工作心得體會
這是由于現行管理體制、干部的任用和機關的慣性,一些單位的內耗、辦事拖拉和推諉現象嚴重,有些單位缺乏效率效益意識,人員臃腫,辦事效率低下,由于網絡和通訊工具的普及,還不斷出現一些上班時間上網聊天、玩游戲、炒股新的問題,甚至產生了一系列群眾年年不滿意,領導年年要強調,年年還是老樣子的問題。諸如此類,應該疏導結合,與時俱進,用改革的思路和新方法來解決新的新問題。
一、運用技術創新對效率的監控是提高效率的有力工具
在工廠里工作,為什么工人的效率這么高,因為他的工作效率效益與勞動所得掛鉤;在軍隊里,為什么士兵這么服從命令,因為他對上級的命令和結果負責。不可否認,機關單位與工廠、軍隊性質有所不同,是一個管理性、技術性、創造性與服務性相結合的綜合管理或專門業務單位(部門),是一種圍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長期以來單位存在上班遲到,下班早退,從干部的角度而言,可能認為工作已經或者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加班不是因為平時工作沒有做好,而是在有些工作階段性強、時間要求緊、工作量比較大,份內的工作如果不能完成加班加點常有,大部分沒有補休或者加班費),干部覺得要提高某一個時間段的效率,他沒有必要這么長時間在辦公室無事可做或者學習;從領導的角度而言,領導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溝通協調關系,有更多的時間開展創造性的工作和思考,但對于他的部下或者部門當上班遲到,下班早退成為一種習慣和風氣時,自己要辦的事和群眾要辦的事都不方便,特別是在關鍵時候和窗口部門,要面臨極大的壓力,因此領導可能會容忍少量的部下或者部下偶爾的上班遲到,下班早退(因為領導偶爾也會有這種情況),但領導只能正面大力強調,他要對部門運作和群眾辦事負責,強調的結果是老實的就按時上下班,不老實的就靈活上班,有些部門按時上下班,有些部門不按時上下班;從群眾的角度而言,辦事希望隨到隨辦,盡快辦好,但每個人分工不同,因此群眾對要辦事的部門希望準時上下班。
因此,在上下班簽到制度方面,有些單位開始使用打卡簽到、指紋簽到,這是科學技術的充分運用和普及,每個人沒有特殊情況,上下班記錄全部反映在系統內;有些單位還有定時的監控錄像,對工作全程監控;諸如上班上網聊天、玩游戲、炒股也可以依靠網絡技術手段進行限制,達到限制目的;在政府內部,通過移動信息化解決方案與政府機關內部辦公信息系統的結合,公務人員可以通過短信、wap等方式實現移動辦公、公文通知、會議活動通知等,提高了內部辦公效率,技術的發展完全可能在提高機關效率方面有充分的運用,促進了內部溝通,辦公效率的提高,提升了政府的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而政府工作的透明化,也提高了市民對政府工作的認知和認可程度。
二、辦事公開對效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公開辦事主要受理的部門、要求、條件和程序是各機關單位辦事的應有之義,讓群眾了解辦事流程一方面減少解釋工作,另一方面雙方也可以進行監督,避免不必要猜疑和相互不信任。在單位公示人員分工、去向和主要的辦事流程,承諾有關事項和態度,是取得群眾信任的重要形式,高效廉潔的服務使公眾對政府部門的形象進一步改善。
三、及時改進工作體現效率年是否動真格、真正的辦事效率
從工作中及時了解群眾和干部反饋信息是改進工作的重要方面,改進工作,群眾和干部可能從操作中發現一些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同時,對一些錯誤及時進行糾正,避免損失,干部群眾也會為自己的意見建議得到采納而增加主人翁精神和關心單位發展的自覺性;另一方面從一個側面可以說明,機關開展效率年的是否動真格和真正的辦事效率。
四、建立以人為本的效率管理模式,培養責任效率意識
機關效率年不是為效率而效率做文章,機關是龐大的國際機器的一部分,但最終目的不是把機關變成高效率機器,是提高辦事的質量和滿意度,是讓領導干部和群眾都滿意,也就是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達到公平自覺和諧的統一。以上下班為例,如果一些一部分上下班準時,另一部分人上下班不準時,一部分人不斷地加班加點,這說明有可能一是分工不均,二是效率相差大,三是自覺意識差異大;按照存在既是合理和平衡的理論,首先要重新考量這些工作崗位的性質和工作量,適當分擔一些工作量,如對工作量少時間長的窗口部門,采取定時定崗,對階段性、突擊性強、經常加班加點的部門應該實行彈性工作制,既保證工作周總時間不少于35-40個小時,從開始工作計起,到工作結束,納入周工作時間(從某種意義上說政府部門加班加點不補休,不發加班費不符合國家政策,對個人而言不斷不分時候加班加點既有損健康,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心理也不平衡),同時,科學計算上班時間,對每個人都能留有相應的少量的不影響工作的個人空間,一周累計不高于3小時,每天不高于30分鐘的支配時間,對提高工作效率也是一個極大的人性化的促進措施,讓屬下感到領導的關懷。
只有在工作的方式、效率、質量、態度和滿意度上下功夫,人人感到效率、和諧,才有效率年的真正意義!
篇2:提高唱歌教學效率心得體會
提高唱歌教學效率心得體會
在唱歌教學中音樂教師要在一節課內完成一首較長歌曲的學唱都不容易,不要說現在課堂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和學科的綜合了。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老師組織教學的方法,在快速教會歌詞中祈禱關鍵的作用,下面我就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談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整體聽唱后再針學生的難點有的放矢地教唱
整體的聽唱可以使學生對歌曲有一個整體音樂旋律和歌曲形象的初步認識,有利于學生把握歌曲的韻律。教唱歌曲時可以先用母音U或LU來輕聲練唱歌曲旋律,然后用整體聽唱法教唱歌曲,最后在學生的演唱中發現問題有的放矢地糾正錯誤。
二、運用體態語言,提高歌唱教學課堂教學效率
歌曲的每一個音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能靠耳朵聽來分辨,比較抽象。怎樣使學生能夠形象直觀地知道音的高低呢?我感覺通過手勢和表情等體態語言來表示音高,進行直觀教學,能使音高形象化,學生便能直觀的感覺音高。我們音樂老師在指揮學生演唱是,不僅僅打拍子,遇到學生難唱準的音,還可以用手勢的高低,面部表情的松緊等體態語言來區分表現音的高低。體態語言在視譜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只要合理運用體態語言,就能化抽象教學為直觀教學,從而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三、二度創作使學生快速唱準歌詞
在歌詞譜曲創作過程中,往往以第一段歌詞為基礎譜曲,而第一段歌詞往往與其他段落有所不同,經常會或多或少若干字。這種細微的差別有的同學就不容易唱準,怎么辦?這就要我們的音樂老師進行二度創作,如在教唱《讓我們蕩起雙槳》中第三段歌詞的第一句,一天的原來是一音兩字,我把他變成一音一字,我按照改編過的歌譜彈伴奏,學生就很容易唱準了。
四、注重通過老師的伴奏引導學生演唱
這里的伴奏引導學生演唱,不是要求老師的伴奏要多么華麗動聽,而是老師的伴奏一開始要突出主旋律,遇到學生難唱準的樂句,一定要遵照先彈單手旋律,學生輕聲哼唱,然后小聲唱,再放聲唱的循序漸進的方法學唱歌曲。千萬不能一開始就放聲唱,或老師的伴奏很豐富,沒突出主旋律,這樣反而使學生唱錯歌詞,不利于學生快速學會歌曲。另外,如果教唱的是合唱曲,一定要吧學生按音質特點分好聲部,然后分聲部教唱,這樣合唱時學生才能準確的唱準每個聲部,快速和諧的演唱歌曲。千萬不能全體學生一起學完兩聲部后,在分聲部合唱,這樣學生各聲部之間會相互打架。
篇3:教學心得體會: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心得體會: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一個老話題,又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如何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點體會。
一、要樹立正確的質量觀。
不同的質量觀會有不同的效率觀。什么樣的課堂是高質量的課堂?我們應該明確,好的課堂不僅有質而且要有量。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既有既定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教師要優化課堂時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有所提高;教師講解問題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組織討論不在花哨而在實用,合作互動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聯系教材。
二、要功夫用在課外,精心備課。
我們應在備課時除備常規的內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煉的語言,更準確的語氣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大多數時間的主人,讓他們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交流與探討,促進其主動發展。這樣做才會使時間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甚至于產生大于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教學效果。
三、要珍惜課堂每一分鐘,善于把握最佳時間。
據心理學家研究,一節課學生思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后的前5分鐘到20分鐘。所以,課堂教學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時間分配。珍惜時間不是教師急不可待地把課堂內容講完,而是要多給學生時間思考。教師可根據不同課型安排教學過程,調整教學方法,保證在最佳時段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然后再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或討論等,使教學過程一直向著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方向進行,保證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內均有所獲。通常我在上課前會制定一個時間表,標明每一個教學環節大約所需時間,努力控制好節奏,做到課堂盡量無廢話,多給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表現,讓學生主動探索,提高效率。時間是有限的,但我堅持在每次提問之后都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幾十秒鐘。讓所有的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為解決問題作出自身努力。經過這一點時間的思考,他們也許就能恍然大悟,不僅省去教師講的時間,而且有利于面向全體,提高課堂效率。最后我還規定自己每節課必須至少留出5分鐘時間讓學生完成課堂作業。
四、要發揮師生的情感作用,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是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傾注全部的愛心和熱情,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在給優生“錦上添花”時,一定要注意為中間生和暫時差生“雪中送炭”,使其向優生轉化。教師在關注知識復習的同時,往往會忽略學生學習的欲望。我想在復習時,更應關注課的內容和學生學的效果,要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感,才會有信心和動力再次出擊。我們在復習時,課堂上,我會根據問題的難易讓不同的學生來回答。讓學習能力最弱的學生來背誦,還對他們提出表揚和肯定,激起他們進一步努力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求比一比、賽一賽。如發現膽小的學生也舉手發言時,我會及時鼓勵他:“你今天的表現真棒!明天能更大膽嗎?”等。我們知道教師的期望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這些方式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了快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主動去發現探索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五、要恰當的使用多媒體。
多媒體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和歡迎,它帶來了教學模式、教學過程的變革。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上,是極為有效的手段。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為學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使學生儲備豐富的表象信息,為他們實現信息重組、進行“再發現、再創造”打下基礎,但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一定要有“度”,否則將達不到目標,得不到效果。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要得法”。課堂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創造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