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好一片幼兒園教案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這主要看園所的安排,而且看你寫的是日常教案還是公開課的教案了。
日常教案一般就是:1、目標2、準備3、過程4、反思
公開課的教案一般是:1、對象2、領域3、目標4、準備(精神準備和物質準備)5、過程
反思需要單獨寫在一張紙上。
對象是指你要帶的班級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
領域是指你的課是健康、藝術、社會、語言還是科學;
目標就不用說了,指你這次活動要達到的目的,教會幼兒什么,一般分為能力目標(就是幼兒能夠怎樣、學會什么)和情感目標(就是幼兒喜歡什么、感知什么)
準備是指你的課前準備,分精神準備(就是幼兒已有的經驗)和物質準備(筆、紙等教具)
過程就要把你所上的活動的每一步都寫清楚,從開始到結束,尤其是公開課的教案這一塊幾乎要寫一到兩張紙。
反思是指你上完這次活動后有什么體會,幼兒有哪些表現,為什么會有這種表現,以及你的處理。
可能還會寫到延伸活動,不過大多數的教案都沒有,尤其是日常教案幾乎就不寫延伸活動。
延伸活動是指從這次活動引發的下次的活動。
比如:一節談話活動:我的“六一”愿望,延伸活動就可以寫繪畫:“六一”心愿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2:幼兒園教案觀察認識樹木活動設計及數學反思
設計意圖:
樹木森林對維護自然平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在,由于亂砍亂伐現象頻繁,森林日趨匱乏,造成生態環境嚴重失衡。為了培養孩子從小具有愛護樹木、森林地意識,我們以樹為主體,設計了此活動。活動中,我們以幼兒自己探索、尋找為主,鼓勵他們去找關于“樹木”資料、去發現“樹木的用途以及大量樹木被砍伐后造成的危害”、去爭辯“樹能不能砍”……幼兒在自己的收集資料、探索的過程中,了解樹木的用途以及與人類之間的關系,激發孩子對森林現在所面臨的危機感到憂慮的情感,萌發孩子保護森林的意識,讓幼兒體會到我們小朋友該怎么做。另外,也讓幼兒在活動中逐漸學會一種自我探索、主動學習的方法。我們相信由孩子自己討論的這個“樹能不能砍”的問題,教學效果比直接向他們講人與樹木的關系、人要愛護樹木,所起到的效果要好。
活動思路:
大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知識經驗,探究心里強,對事物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雖然森林離現實生活比較遠,但組成森林的基本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