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美術(shù)欣賞《星空》評析

美術(shù)欣賞《星空》評析

2024-08-01 閱讀 2629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美術(shù)欣賞《星空》的評析美術(shù)欣賞是很多老師不敢嘗試的領域,因為這樣的活動不僅老師自身多作品要很了解,而且美術(shù)功底要很深,而其這樣活動往往難于把握、無法深入、孩子參與度低而導致活動無趣,效果欠佳。對幼兒園孩子來說看大師作品本來就有難度,因為孩子的認識水平和知識結(jié)構(gòu)還不足,很難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含義,常常只關(guān)注作品表面,無法理解深層次的內(nèi)容,很多時候只是教師唱獨角戲。這次期中開課我聆聽了陳老師的美術(shù)欣賞活動《星空》。在這次活動中讓我與名畫有了一次親密的接觸,也讓我感受到組織欣賞活動的困難和有趣。

在《星空》這幅畫種,梵高用夸張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夜晚的天空又高有遠,彎彎的月亮懸掛在右角上,桔黃的月光、星光相互輝映,把深藍色的夜空點綴得燦爛輝煌。流動的云在風的推動下翻滾著、飄過來,飄過去。前景是一株頂天立地的杉樹,墨綠色的枝條努力的伸向天空。遠處有青色的群山,山下的城市籠罩在夜色中,流泄出星星點點的燈光。

觀賞梵高的這幅畫,仿佛進入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它充滿了奇特的想象,同時又呈現(xiàn)了無比絢爛的色彩。這是梵高強烈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時也帶有某種非理性的成分。在活動開始陳老師的引題在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下教師徐徐地講述著對星空的感受,這樣的意境非常的優(yōu)美給孩子一個美的享受。

同時在這次活動中困難重重,幼兒對畫面的了解還是不夠,以陳老師的獨角戲為主,這原因也可能是平時孩子對這樣的活動接觸的不多,他很難用語言去表達,其中對線、對色彩的不夠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最后的合作繪畫中,孩子只會用簡單的線、點來繪畫。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2:名師上課開場白及評析大全(特級教師課堂導語)

集錦一名借班上課的老師站在一個陌生的班級面前,如何第一時間走進學生,縮短因師生不熟悉而產(chǎn)生的心理距離?我們無數(shù)次地追問,千百次地嘗試,但總覺得與學生之間有距離。“山窮水盡”之時,我們不妨暫時從這個問題的深思中走出來,去聽聽名師們是怎樣進行開場白的?也許會受到一點啟發(fā),找到一些答案,也許會迎來“柳暗花明”。

案例1:

人物:【于永正】

風格:簡約而不簡單

【經(jīng)典片段】:

師:小朋友們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你們認識我嗎?

生:不認識。

師:那我得自我介紹一下。(師板書:于永正)你們應該怎么叫我?

生:于老師。

生:于爺爺。

師:還可以怎么叫呢?(生默然,師指著名字)誰敢叫我的名字?

生:于永正。

師:(立正)到。還有誰愿意叫的?

生:(大聲)于永正。

師:(雙手抱拳)在下便是。(全場笑聲)

師小結(jié):名字是給人叫的。你們可以叫我于老師、于爺爺,也可以對我直叫其名。這不是沒禮貌,因為我是你們的大朋友。總之,你們想怎么叫就怎么叫。

【評析】:

“簡約是一種境界。”聽于永正老師的課,給人的第一感覺:這種開場白方式真簡便,不就是讓學生“想怎么叫就怎么叫”自己的名字嗎?再一聽語言也十分簡樸,似乎每個老師平時都在這樣說。細一想,又不是這樣的,我們老師平時這樣說的,多半是在課下,一到課上,“師道尊嚴”,立馬扮演起“法官”、“傳道士”的角色。于永正老師真正地把新課程倡導的“你

篇3:觀摩課《做筆筒》教學設計及評析

一、導入

1、出示福娃筆筒圖片。

瞧,誰來我們這里做客了呢?

喜歡嗎?你們知道它還有什么用途?

2、老師拿出一個簡易筆筒。

和剛才那個比較,哪個更漂亮呢?

想不想把它變的更漂亮一些呢?今天呀就跟著老師來學習制作筆筒,好嗎?(板書課題:做筆筒)

二、欣賞:

在學做筆筒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些筆筒,了解一些筆筒的有關(guān)知識。

1、欣賞古代筆筒(出示圖片)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古代的文人雅士們把書桌上的筆、墨、紙、硯、稱為“文房四寶”,而書桌上的第五寶就是筆筒了,它也有很悠久的歷史,早在明清時代已經(jīng)盛行。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創(chuàng)造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筆筒作品,它們大多是瓷制品,也有用玉、竹、木雕刻而成的。它們的形態(tài)各異,花紋也各不相同。

2、欣賞現(xiàn)代筆筒(出示圖片)

和古代的筆筒相比,你有什么感受?

3、說說你見過什么樣的筆筒?

三、探究

1、筆筒種類很多,形態(tài)各異。它們都有哪些特點呢?

出示圖片組一:這些筆筒的外形是什么樣的?

出示圖片組二:這些筆筒的顏色有什么不同?

出示圖片組三:這些筆筒上都有些什么圖案?

2、觀察自制筆筒。(教師給每組一個自制筆筒)

(1)看一看,這些筆筒是用材料什么做成的?

(2)這些筆筒是怎么做的?

四、制作

想當巧巧手嗎,從現(xiàn)在開始每位同學就是一位小小設計師了,每個小組就是一個小制作組。

1、制作之前,請各小組先開個小會議:(1)你組準備用什么材料做一個什么形狀的筆筒?(2)怎樣分工制作?(3)怎樣把你組的筆筒裝飾得既美觀實用又與眾不同?

2、學生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展示

1、現(xiàn)在各小組已經(jīng)做好了自己的筆筒。哪個小組先來展示一下?

2、同學互相評價。

3、頒發(fā)巧巧手設計獎。

六、拓展

1、談談用廢舊材料制作筆筒有什么好處呢?它還有什么用途呢?

2、小朋友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廢舊的物品。它們除了可以做成筆筒,還可以做什么來美化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課后請大家試著做一做。

分析:

這一課屬于“設計應用”領域,課標中指出這一領域的學習是運用一定的物質(zhì)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制作,傳遞、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環(huán)境,培養(yǎng)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課堂上我能結(jié)合我校的綠色教育滲透變廢為寶的意識,教會學生用廢舊塑料瓶、紙杯、紙盒、易拉罐等筒狀材料制作裝飾實用的筆筒使學生將日常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在筆筒的設計制作,這樣的設計充滿情趣而且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