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冬天里故事》主題小結

《冬天里故事》主題小結

2024-08-01 閱讀 1904

《冬天里的故事》主題小結當時間無聲地把秋天的最后一絲余溫包裹在了冬天寒冷的懷抱時,我們和孩子們也一起開始講述“冬天的故事”了。冬天是令人難忘的,更是值得去體驗的。在這個主題中,我們通過帶領孩子們觀察、體驗、探索和嘗試,讓幼兒了解冬天的特征,初步了解人和動植物的過冬方式,以及動植物在冬天的變化;能用多種方式表達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能天天堅持育鍛煉,天天早睡早起等),學會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等。

一、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冬天的樂趣

冬天的到來,讓小朋友感覺最明顯的:是我們身上的衣服的衣服變厚了。我們開展活動:”各種各樣的服裝”、”各種各樣的帽子“讓幼兒了解各種服裝的特點,知道什么時候穿什么衣服,各種服裝都有什么特點。同時在平時的談話中我們及時記錄孩子們對冬天的認識,我們開展了談話活動:冬天是怎樣的?有的說“冬天樹葉掉光了。”有的說“人們穿上了比較厚的衣服,帶上了手套。”有的說:“冬天最有趣,能堆雪人、打雪仗,,,,”。我們通過組織幼兒觀察冬天的天氣的變化,花草樹木的變化,人們服飾的變化,小動物的變化,大家知道小動物過冬有各種方式:燕子要飛到南方過冬,小羊要長厚厚的毛,烏龜青蛙要冬眠了,小動物們冬眠了,可小朋友卻不怕寒冷要堅持鍛煉。幼兒知道冬天是一個鍛煉的好機會,要享受冬天活動給我們帶來的樂趣,我們鼓勵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愿意參加戶外活動,不怕冷,做個勇敢的好孩子。孩子們了解冬天里各類體育活動,如拍球、跳繩、踢毽子、滑冰等。我們還開展了冬季運動會:跳繩比賽、滾獅球接力賽、騎小車接力賽。小朋友們完全忘記了寒冷,沉浸在運動與比賽的快樂中,同時也找到了自信和快樂。新年的腳步漸漸走近,我們通過打擊樂“小看戲”體會新年的歡樂氣氛,“制作賀年卡”表達對朋友對家人的祝福。新年聯歡活動中我們一起放飛祝愿,用一顆感恩的心來演繹我們的節目:手語表演《感恩的心》我們也用萬丈熱情和和年級組的孩子們進行拔河比賽,在此起彼伏的“加油、加油”吶喊聲中,小朋友知道自己又長大了一歲,對新的一年有美好的憧憬。

二、創設主題環境感知冬天

主題活動中,我們通過主題墻的布置讓幼兒了解冬天的特征、動植物的變化,也感受節日的歡欣鼓舞,“快樂的新年”、“冬天的動植物”“冬天是什么樣的”等板塊記錄了我們活動開展的進程。我們在不同區角也設置了符合了季節特征以及節日環境的布置。在語言區我給孩子們提供了各種有關動物過冬的書籍,供幼兒翻閱,提供裝訂好的空白紙冊,有關的舊畫冊供孩子們剪貼,繪畫制作“冬天里的書”,在科學區里給孩子提供各種服裝和帽子鞋子的圖片讓幼兒進行分類。在音樂區里我給幼兒提供了各種打擊樂器供幼兒演奏《堆雪人》、《小看戲》等曲目。建筑區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積塑玩具來搭建“白房子”。還把主題活動的內容延伸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發揮創造性,詩歌《吹泡泡》、《《賀年卡》、《搖籃》等等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生成新的主題內容。特別是在手工區幼兒通過撕雪花、剪窗花等活動,結合元旦聯歡活動,剪貼窗花,做拉花,排節目等,使幼兒感受到冬天里節日的快樂。不僅裝飾了教室的環境、渲染了快樂的節日氣氛,還進一步培養了幼兒積極動手勇于創新的能力,使幼兒對冬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從而對冬天有更深的認識。

在整個主題活動中,我們感知冬天的特征,感受冬天的寒冷與歡樂,體驗節日的快樂,既鍛煉了幼兒的意志,也增強幼兒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在各種活動中,幼兒嘗試著運用各種感官充分的感知冬天,大膽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幼兒的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和提高。但是,由于時間關系和我們的精力有限,在活動中,雖然感覺有很多預設的內容有些偏離了主題,但是也沒能更深入的探究并生成活動。希望在以后的活動中再該方面有所提高。《冬天里的故事》主題活動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即將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讓我們以喜悅的心情期盼下一個新學期的到來吧!

篇2:金橋學校開展教研組長示范課觀摩活動小結

為了更好地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和示范作用,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和進步,12月10日和11日兩個上午,金水區金橋學校開展了教研組長示范課觀摩活動。

參加示范課的六位老師分別擔任不同學段多個學科的教研組長,他們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態度嚴謹,多位是鄭州市骨干教師和金水區“希望杯”獲得者。其中,劉敏玲老師執教的《七色鹿》課堂氣氛活躍,充滿鼓勵和風趣的語言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優美的范讀和朗讀指導提升了學生成長的空間。王振坤老師執教的《搭配中的學問》,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圍繞目標層層設計教學活動,課堂簡約樸實,引起學生的很大興趣。祝曉倩老師執教的《滴水穿石的啟示》將“以讀代講”滲透到整個教學中,注重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和知識點的拓展,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這次教研組長示范課活動,既為骨干教師提供了鍛煉成長的平臺,又給青年教師在教學領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范例,很多老師自覺地調課參加了這次觀摩活動。

近年來,面對青年教師所占教師隊伍中的比例越來越高,金橋學校始終把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相繼開展了青年教師基本功訓練和形式多樣的教研培訓活動,為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篇3:《在課堂上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在課堂上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到,雖然學生學習態度積極,但其英語交際能力提高并不盡人意。學生總是背誦學過的現成句子,難以用自身的思維來表達,局部比較害羞的學生不敢大膽表示自身,不能令人滿意地完成交際活動,相當一局部學生學的是“啞巴英語”。因此,在課堂上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是必需的,本年度我圍繞這個課題進行了相關的課題研究活動。

一、在課堂教學中,從多渠道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1、加大語言的輸入量。

有輸入才有輸出,低年級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高年級用全英語進行教學。首先,教師用規范的、優美的語音語調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從感官上感知英語語言之美,有強烈的求知求學欲望。其次,高年級結合學生實際課前進行大量的Freetalk(口語問答),低年級課前多組織學生唱優美的歌曲,課堂上多組織學生朗讀課本里優美的童謠。只有有了足夠的輸入量學生才干張得開嘴。再次,用好課本資源,將課本上的對話采用操練形式不時鞏固,并擴充課外知識,讓學生瑯瑯上口。

2,創設情景,培養能力。

教師要利用課堂這塊主陣地,努力給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際語境中。例如,三年級下學期的Unit11《PuttheTableAgainsttheWall》,我先作示范說出指令,然后在操作,同學們看見有活動的機會都紛紛舉手,躍躍欲試,但為了兼顧全體,我讓同桌兩人先練習好對話然后再舉手上前面來扮演,調動了全班學生的積極性。

3,多褒揚、鼓勵,協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對小學生來說,鼓勵和褒揚時非常有魅力的。特別是在口語表達時,給學生贊揚,鼓勵他們大聲大膽地開口說英語,從小養成大聲說英語的好習慣。為了鼓勵三年級的學生大聲大膽的開口說英語,我特別準備了一些小紅歌曲貼紙。每當學生大聲準確的回答問題;踴躍發言;大膽地在課堂上練習對話,我都會為學生們貼上小紅歌曲,鼓勵和褒揚他們。在小紅歌曲的“鼓勵”下,幾乎全班同學都積極舉手,踴躍發言,以前聲音較小的學生,為了得到小紅歌曲都敢于大聲開口說英語;一些害羞的學生,看見其他小朋友都得到老師的小紅花,互相比較誰的小紅花多,膽怯的學生也終于在課堂上舉起小手,我也會特別請他們回答問題,鼓勵他們大聲開口說英語,并為他們的進步而褒揚他們,為了鼓勵他們繼續進步,我會特別獎勵他們兩朵小紅花。其他同學也受到鼓舞,繼續努力,現在開口說英語更顯得自信。

4,課堂上堅持各種評價方式,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讓評價活動貫穿課堂教學始終,教師的口頭評價必不可少,但不能泛濫,“Verygood!”用多了學生沒有了成績感,注重評價語言多樣性,有針對性,評價工具也要隨教學內容隨時改變。在口語活動中,教師往往高度警惕地聽著學生所用的每一個詞句,假如在學描述或練習過程中,立刻予以糾正,不只打斷學生思路,影響學生完整的表達,也會造成學生疑慮,擔心自身的發言和句子有無語法錯誤,過多的注意語言形式,缺乏自信心,漸漸就會失去口語表達的愿望。因此,教師對學生口語中出現的語法和語音錯誤不要和時糾正,等學生完成后采取鼓勵和肯定的態度糾正其錯誤,使學生經常的不時的獲得勝利的愉快的體驗,增強口語表達的自信心和愿望,給學生留出考慮的時間,允許學生“結巴”,不要在學生停頓考慮是給與太多的協助,造成學生過于依賴的心理,養成獨立完整表達的習慣。

二、課后練習中進一步督促學生練習口語。

每天堅持檢查聽讀作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讀習慣,每天固定時間聽讀,讓聽讀英語成為他們生活的一局部。為了進一步檢查學生讀書情況,我會在課堂上隨機抽取學生讀書,并對一些不正確的發音進行糾正;為了提高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我經常將學生分組,然后進行角色扮演,有時候還會進行競賽,讓學生來評學生。

三,努力創設學校英語文化氛圍,為學生提供口語練習的平臺。

鼓勵學生在學校里大膽地運用英語日常口語,學以致用,見到英語老師和同學用英語問好,課間我會適當地用英語與學生交流;與學生交流英語學習方法;與學生談論外國文化和文化差別,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英語成為每一位學生學校生活的一局部

現階段課題研究的階段效果:

1,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具有英語學習的熱情和信心

2,學生大膽大聲地開口說英語,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3,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初嘗“成績感”,逐漸消除畏難情緒

4,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勇于開口說英語;高年級學生積極在課堂上使用英語與同學交流,運用已學知識自編對話

接下來,我將繼續進行該課題的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研究,摒棄保守的教學,注重學生對知識形成過程的自我探究,注重知識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根據學生學習經驗和需求,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實現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完美結合,才干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讓學生成為懂英語的“啞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