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近日,學校組織了《同課異構》的同講一堂課活動,參與其中,汲取其他教師的優點,彌補自身的不足,對于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有了很大的幫助,受益匪淺。
回顧教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課堂過程,我通過創設情境,欣賞世界文化遺產,感受燦爛的中國文明,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再出示情境圖,教師根據問題的不同,有的直接口答,有的相應板書,有的放入問題口袋。然后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相同,學生只是感受,明白,可是做題時也會因運算順序而出錯。所以這節課的重中之重放到了練習的設計上,要設計出層次和深度。
首先,我出示了三道基本練習題:1+×1+×÷×÷(-),這三道題目涵蓋了三種類型,一種是四則混合運算,一種是同級運算,一種是帶括號的運算。讓學生練習并鞏固運算順序,在1+×這道題目中,還要注意結果寫成2,而不是寫成1,接著,我出示了一道有三種運算符號的混合運算+÷×,先讓學生說運算順序,再計算。然后,我設計了“添加小括號”的數學活動,學生思維活躍,變換出四種不同算式,然后我分四個小組分別做,一組一個代表板演,作完后,學生代表檢查,訂正,體驗運算順序不同,結果不同,所以運算順序很重要。然后,我又出示了兩道易出錯的題:,×÷×,+-+,學生板演,仍有個別學生對數的特殊性任意加括號,從而改變了原題的運算順序,導致出錯,另外,在計算中,也有學生能夠正確運用在同級運算中,可以“帶符號搬家”的性質,使計算更加簡便。
回過整個教學過程,隨著習題的難度增大,調動學生的思維一步一步地向前發展,愈來愈多地需要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與此同時,講練結合緊密結合,學生思維也十分活躍。學生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知識的獲得也比較扎實,牢固,靈活。
篇2:《除法簡便運算》教學反思
《除法的簡便運算》教學反思
八村學校林進方
一、數學教學必須遵循學生數學的認識規律。
讓學生在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在教學時,學生對于“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這兩個數的積較難理解。但是,由于我給學生建立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分小木棒的活動,感悟出分的兩種方法,然后再探索分小木棒,讓學生計算、討論,得出簡便計算方法。
二、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學生從動手分小木棒,自主探索分小木棒,經過小組合作交流得出兩種方法計算12÷3÷2,和12÷(3×2),列出的算式不相同,我及時把握這個契機,對第1、2種方法進行重點講解,并進行比較,得出簡便計算方法。其實,這兩種方法,體現了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從各個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出現兩種算法后,我讓學生把分步式列成綜合算式,從而建立起這堂課的數學模型:12÷3÷2=12÷(3×2)=2為后面的變式,靈活、合理地進行除法的簡便運算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敢于擺脫教材的束縛。
當我提問,用哪些方法比較簡便,學生出現爭論的情況時,我出示例3題讓學生討論,學生通過討論做數學,體會到到底哪些方法比較簡便。這個念頭當時我被教材所束縛了,不敢打破導學設計,而是按原來的導學設計,出示測評訓練題。這樣就失去了一次讓學生評判的機會,如果當時把后面簡便計算的練習題提上來,通過計算,孰優孰劣,一感便知。
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我們要敢于擺脫教材的束縛,根據學生出現的情況,適時地調整導學案,更好地為課堂導學服務。讓學生學得快,學得懂。
篇3:四年級下冊數學四則運算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數學四則運算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四則運算教學反思
這一單元的目標是這樣定的:1.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從教參的教學目標定位來看,應該是既注重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教學,又要重視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然而結合我們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來看,兩樣都已初步的感受過,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則運算的計算順序包括帶括號的計算順序都在平時的練習中曾經碰到過,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對于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作為重點來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懷疑過。讓我懷疑動搖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太差,新課程一線教師都清楚現在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欠缺。所以,這一次四則運算知識的教學也正是加強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訓練的一次好機會。
學生錯誤:
不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四則運算的順序有錯誤。
差生理解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
差生簡單的計算發生不必要的錯誤。
提高空間:
教學生明白綜合算式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應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東西搞得的盡可能的形象,從而更接近于小學生的實際。更容易接受。如簡單的“畫順序線”,即可增強形象感。
多鞏固練習,熟能生巧。
四則運算是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全部過程。其內容占小學教學知識的主要位置,可見計算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材創設了熱鬧的“冰天雪地”活動情境,由此引出一系列的數學問題。本單元的4個例題都呈現了學生不同的解題思路,以及整理混合運算的畫面,以鼓勵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問題。圍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將探求解題思路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確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計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感受混合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順序。
從學生的作業情況來看,還是有部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掌握不過關,主要體現在:
①四則運算的順序有錯誤,如24-8×2=16×2=32。
②理解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如李伯伯家養了42只雞,養鴨的只數是雞的一半,學生都知道是用42÷2來算雞的只數,課堂中我將這個題的條件改成“李伯伯家養了42只雞,養雞的只數是鴨的一半”,有一部分同學理解就出現了困難。
③少部分同學簡單的計算發生不必要的錯誤,如39+11=40。
④抄題時抄錯數據的。
結合學生出現的問題,我要求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做到三點來幫助學生提高計算效率,同時養成自覺檢查作業的良好習慣。
一、做作業時認真看題:抄寫在作業本上的數字、符號是否與課本上的一致,計算過程中數字、符號是否與上式一致。
二、檢查運算順序有無錯誤。
三、檢驗計算結果是否合理。
事實證明這樣能有效的減少學生計算錯誤,優化解題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