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鯨》說明文教學反思

《鯨》說明文教學反思

2024-08-01 閱讀 5544

《鯨》說明文教學反思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這類課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本文在表達上運用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多種說明方法,對鯨的特點進行一一說明。同時,作者準確用詞,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我執教的是《鯨》第一課時,五年級學生年齡雖然處于高年級階段,但注意力集中時間還是比較短,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結合學生的這些年齡特征,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沒有一講到底,而是在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任務完成后,就及時設計了突破難點鯨生活在海洋里,體型像魚,因此有很多人管它叫鯨魚,連漢字的寫法也是帶著魚字旁,為什么鯨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呢?

然后讓學生再來讀課文,突破教學難點這一個教學環節。突破難點之后,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學習,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提問、畫畫、表演、朗誦等形式)學習,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學習收獲特別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由于課前設計嚴密,上課時組織得當,效果很好。這種做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枯燥無味的知識,學生自己解決起來問題來頭頭是道,條理清楚。除了課文介紹了鯨這么多特點之后,我又用課件展示了鯨的渾身是寶這個特點,面對鯨渾身是寶,很多不法分子為獲取自己的經濟利益捕殺鯨,出示課件,學生看后發出倡議,要保護珍稀動物。

另外我在語文教學時,一直重視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既注意自己語言表達的規范,又注意及時糾正學生語言表達的錯誤,讓學生盡量把語言表達的準確完整。我還注意板書規范、書寫工整。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這節課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學生回答問題舉手不是很積極,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偏重于客觀公正而鼓勵的話語少些,教學活動忽略了學困生的參與和接受能力等等,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

篇2:培養學生學習說明文興趣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

新都區竹友中學陳影麗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許多學生愛學習記敘性的文章,而厭學說明性的文章;許多教師也認為,教學說明文總不如文學作品那么生動形象,教起來不免讓人感到枯燥、乏味。

其實不然。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是創造才能的催化劑??鬃釉浾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爆F行義務教材初中語文也考慮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入選的一些說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學小品,不少寫得形象生動,通俗活潑,讓人讀也饒有趣味。教師只要根據說明文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就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

一、學好說明文的重要意義

初中語文第三冊,重點培養說明性文字的讀寫聽說能力,它是由第二冊重點培養記敘性文字的讀寫聽說能力的基礎上,過渡而來的。況且,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的,說明也是常見、常用的表達方式之一。說明文同人們的生產、工作和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是文學作品所無法替代的。學生的說明能力強,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梢?,學好說明文,樹立明確的目標,今后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二、教之以情,學之以趣

“以情動情”是教育的共同規律。教師的情感對學生來說,是導體,是火種。教師首先要善于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情感及體驗傳導給學生,讓學生愛讀說明文。俗話說:“樹倒猴群散?!比绻處熥约憾紖捊?,那么,怎么談得上學生“學海無涯樂作舟”呢?

三、在充分體現語文學科性特點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眾所周知,各學科教學都有其自身的規律,有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現代手段,那學生還要不要花時間去讀書呢?語文學科是交際工具、文化載體,只有抓住語文學科的豐富性和生動性才能將語文課講“活”。語文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我們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誦讀中培養語感,在誦讀中得到情感的熏陶。葉圣陶、呂叔湘等語文大家十分倡導在語文教學中研究語感,培養學生語感。從目前的實踐來看,語感訓練多在記敘文、議論文、散文、詩歌等形象性強、理趣性重的文體教學中受到重視,在說明文教學中卻往往被忽視。不少語文教師往往忽視朗讀這一環節:一是因為在觀念上認為朗讀不重要,與考試無關;二是認為就算需要朗讀以培養學生審美情趣,說明文輪不上。三是說明文文辭相對枯燥,不容易融入情感,調動興趣,往往教師自己都覺得讀起來會索然無味,所以厚彼薄此就不足為怪了。事實上,說明文貌似容易讀,而實際上較之其它文體難讀。于是就導致了在課堂上教師一味地分析講解,完全省略了“讀”這一環節,把學生讀書的時間幾乎全都占用了,多媒體課件直觀性強,形象生動,極大地滿足了學生視聽感官的需要,激發了學生上課的興趣,但是若在課件中集中了大量的聲音、圖像、課外資料在課堂上充分運用,加大了課堂容量,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時間越來越少,整個課堂充斥著技術的要素,反而使語文科的特點不能得到很好地體現。尤其是說明文,如果老師備課時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生物課、地理課和歷史課。其實,在教學說明文時,如果教師不示范朗讀,也可以先借用錄音磁帶引路,再由學生集體朗讀。在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對一篇說明文進行整體感知,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得到語音感、語氣感、語法感、語體感等。如教《蘇州園林》時,在觀看錄相后,可以讓學生聽讀和自讀時注意說明、記敘、議論、描寫等表達方式的靈活運用。這樣,不少學生就能在誦讀后概括出文章中用以說明介紹園林、描述形容景物、議論分析原理的寫作特點。因此,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帶來圖文并茂的數字化信息的同時,也引出了一些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人們開始動員身心感官,來回應多媒體技術的沖擊,作為集中體現書寫文化特點的語文課,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在運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能夠保持自己的特色并進一步發展,說明文教學亦是如此,授課時依然不能忘了要扣緊語言的要素。

四、課內外結合,重視實物教學

篇3:說明文閱讀表達教學中知識技能

說明文閱讀表達教學中的知識、技能

在講《故宮博物院》時可適當采用課文知識卡片法研讀。如可引導學生用闡述式朗讀讀一讀“故宮建筑群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也可以引導學生采用空間式朗讀(帶有贊美、自豪的語氣)讀一讀“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6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6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這里寫太和殿圍繞“雕龍寶座”,摹寫姿態各異的飾龍,以顯示皇帝是龍的化身。由外觀轉入寫內景。先寫“正中”,次寫“背后”和“兩旁”,然后由殿頂到中央藻井,最后寫雕龍和彩畫飾龍??臻g順序明了,讀的過程中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也可以用抒情式閱讀讀一讀“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实奂次?、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里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臺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皇帝端坐在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臺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里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边@里用描寫把封建帝王借雄偉的建筑和精心的儀仗安排來顯示他的威嚴的情景表現出來,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可先讓學生自由讀,再提問學生個體朗讀,老師指導。)

2、欣賞課文精段法研讀

可以引導學生采用空間式朗讀(帶有贊美、自豪的語氣)讀一讀“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6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6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師生共同分析交流,然后明確:這里寫太和殿圍繞“雕龍寶座”,摹寫姿態各異的飾龍,以顯示皇帝是龍的化身。由外觀轉入寫內景。先寫“正中”,次寫“背后”和“兩旁”,然后由殿頂到中央藻井,最后寫雕龍和彩畫飾龍。讀的過程中不僅使學生感受到空間順序的明了,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學生齊讀,教師邊示范讀邊指導學生再齊讀。)

3、細讀發現讀寫規律

本文大體按照游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逐次并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能,突出表現了故宮建筑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的藝術風格。(可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仔細讀讀文章的脈絡,在讀中發現讀寫規律。)

(1)總說和分說相結合

文章概括介紹故宮的總體布局以及它的外觀概貌和建筑特點,然后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廣場為界,把故宮分為前朝和內廷兩部分,分別加以介紹,最后一段,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作綜合總括,再次突出這個建筑群布局的和諧統一,使讀者對這個建筑群總體和局部的特點,獲得明確完整的印象。(學生選讀所涉及的文字的字、詞、句、段落皆可。)

(2)詳略得當

文章把太和殿作為解說的重點,因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個故宮的重點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統治權利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筑群最具代表性。(學生選讀寫太和殿所涉及的文字的字、詞、句、段落皆可。)

(3)說明順序

文章的說明順序,也就是作者的參觀路線,故宮的建筑順序是由南到北,作者的參觀路線正是基本上沿著由南到北的中軸線前進,同時,還鋪以前后左右、東南西北等方位詞,使人對路線、方位、各組建筑群的特點與聯系比較清晰明了。說明順序的安排,取決于說明對象的特點,《故宮博物院》的順序安排和故宮的建筑順序是一致的,這種安排,也就是按空間順序。(學生選讀所涉及的文字的字、詞、句、段落皆可。)

4、總結性朗讀定義表達特點

學生討論并總結:

(1)詳略得當,突出重點

(2)抓住縱貫紫禁城的中軸線,以*位起點,由南到北,先中間,后兩側,逐層介紹,方位明確

(3)先總寫后分寫,或先分寫后總寫,既展示總體布局,又突出局部特點,條理分明

(4)先外后內,先介紹宮殿的外部結構、裝飾,后介紹內部陳設布置,層次清楚

(5)由巨到細,從大處落筆,漸入精微,井然有序

(學生可用跳躍性朗讀總結、概括定義表達特點。)

《大雁歸來》教案編寫

教學目標:

1、讀課文,掌握本可出現的生字詞,把握內容。

2、體會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3、培養關愛動物的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大雁是春天的使者,當第一群大雁來到我們的面前,就宣告春天來到了。它們歡呼著旅行,喧鬧著*,寂寥了一冬的沼澤地因此增添了許多情趣和生機……

作者:利奧波德(1887~1948),美國著名環境保護主義者。

二、目標展示:

1、語文基礎知識積累。

2、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3、培養關愛動物的感情,

三、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遷徙()霧靄()窺()探緘()默

狩()獵凋()零滑翔()顧忌()

2.解釋下列詞語。

凋零:凋謝零落。遷徙:遷移。緘默:閉口不說話。

窺探:暗中察看。霧靄:霧氣。狩獵:打獵。

顧忌:恐怕對人或對事情不利而有顧慮。

目空一切:形容驕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整體感知:

四、總體感知

速讀課文,思考問題:

1、請同學們用十五個字概況課文的信息。

明確:大雁歸來,三月大雁歸來等等。

2、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用一個短語或一句話說說作者筆下的大雁。

明確:宣告新的季節來臨的大雁;三月的大雁;從南方歸來的大雁等等。

五、深入體會

再度課文,思考:

1、你們能夠找出課文中大雁說話的聲音嗎?

總結明確:我們剛到的客人就會叫起來;它們便向每一群遷徙的雁群喧嚷著發出邀請;都有一場高聲而有趣的辯論,而每次返回之前的爭論則更為響亮;那接著而來的低語;它們的飛行和鳴叫很頻繁,而且聲調憂郁;只能聽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談論等。

2、在描寫大雁的聲音時作者多用擬人的手法,由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大雁又怎樣的情感?

明確:大雁是我們的朋友,本文表達了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提倡珍惜保護野生動物。

六、句子理解

說說下列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來臨說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群大雁沖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來到了。

2、一觸到水,我們剛到的客人就叫起來,它們濺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3、在這種每年一度的遷徙中,整個大陸獲得的是從三月的天空灑下來的一首有益無損的帶有野性的詩歌。

明確:

1、寫出了大雁帶給人們春天的氣息,她是春天的使者。

2、表達了人們對大雁的喜愛與期盼。

3、寫出了大雁在每年一度的遷徙中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七、課堂小練

寫一封保護動物的倡議書。

八、作業布置

積累有關大雁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