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心得體會: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教學工作心得體會: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還沒成為一名教師時,我對這一職業充滿了向往,在成為一名教師后,我對這一職業充滿了敬佩。經過兩年半的教學,我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教書難,育人更難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笨梢娺@為師之道,除了教授書本知識外,更要傳授生活道理、解答人生疑惑,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我們雖然在學校學到了許多知識,但是要把他們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實在是有些難。
育人難,難在對學生的說服和誘導上。人的心理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東西,作為一名新教師光有理論知識,沒有實踐能力,所以很難教育好學生。
二、教師要有扎實功底
經過這幾年的教學,我也發現自己的知識已經逐漸不夠用,而班中好些學生的字也超過了自己,不禁有些羞愧。每當我把話說快的時候,普通話也就不標準了,心理實在有些不爽。所以我認為,作為教師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有淵博的知識。我們有些學科老師自身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掌握得不夠,不善于適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不善于補充教材之外的知識。常言道“給人一碗水,自己應備一桶水”,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顯而易見。教師要想擁有淵博的知識和較高的人文素養,就不能滿足于已有的學歷和已掌握的知識,不僅要注重積累,而且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主動進行知識的更新和“充電”,自覺拓寬知識領域。為適應全面育人和教育職能多樣化的需要,教師應擺脫只能教一門學科的局面,應既能教必修課,也能教選修課、活動課,由單一型教師向復合型教師轉變。我們提倡教師不僅能在本專業領域中貢獻突出,更要多才多藝。這樣,當我們每天站在學生面前時,都能別具一番神韻,別有一番風采。
(二)要能說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推廣使用普通話,是我們教育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們要把練習普通話當成是提高自己素養的必修課,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三)要會寫一手漂亮的字。一手好字是教師的門面和形象。一位好的老師,他每一節課的板書都是一幅精美的書法作品。
(四)要熟悉每一位學生。只有熟悉學生,才能準確地把握這個學生的智育、品行、學業方面的優勢優點,以及存在的不足。我們才能夠備好課,才能夠組織好教學,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五)要自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新世紀的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熟練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會制作教學課件,能利用網上資源提高教學質量,運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進行終身學習。
(六)要有較強的組織教學的能力。有效組織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調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大膽探索問題,增強教學效果。
三、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生存的環境變得愈來愈惡化,矛盾愈來愈尖銳,競爭愈來愈激烈,節奏愈來愈緊張,人際關系愈來愈復雜。這一切,都給人,也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在這種情況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顯得極為重要。
首先就是要寬容,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計較他們的過錯,更不能和自己的學生斗氣,如果老師能寬容他們,能喚回學生內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的改正錯誤。
其次是要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好學生的表率。我們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順利時,就對學生和藹可親;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緒低落時,就把不愉快的情緒發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自己的出氣筒。這種對學生忽冷忽熱的態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生的尊敬和信任。
教師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做
篇2:新課標初中數學教學工作心得體會
新課標初中數學教學工作心得體會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行“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不禁讓我重新對這一理念加以剖析。19世紀恩格斯說:“數學是關于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學科?!倍鳛閿祵W學科三大部分(數與代數、幾何和統計)之一的數與代數部分,它是中小學數學課程中的經典內容,它在
義務教育的階段的數學課程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有著重要的教育價值。在新的課程標準下,這一學習領域的目標、內容、結構以及教學活動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標準》在總體目標中提出要使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可見,理解數感、符號感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數感和符號感是非常重要的,是進入數學學習的基礎。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要學習整數、小數、分數、有理數、實數等數的概念,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通過數學的學習,使學生能將這些數的概念與它們所表示的實際意義建立起聯系,例如,一百萬有多大,一把黃豆大約有多少粒等等。在課程標準中,重視對數的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淡化過分“形式化”和記憶的要求,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自主活動,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數學素養,還有助于他們利用數學頭腦來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
數學與現實生活是密切相關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應作為學校數學教育的中心”。因此,有價值的數學更多地體現在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和思維去觀察、認識日常生活現象,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獲得或提高適應生活的能力。過去教師一直非常重視學生筆算的正確率和熟練度,學生缺乏估算意識與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較筆算用得更為廣泛。我們常常需要估計上學、上班所用的時間,估計完成某一任務(燒飯、買菜、做作業等)所需的時間,估計寫一篇文章所需的紙量,放置冰箱所需地方的大小,估計一次旅游所需的費用等等。因此,加強估算,培養學生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具有重要的價值。新課程標準也反復強調要加強估算,淡化筆算。
(二)“數與代數”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數學情感的數學。
在提倡“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今天,將這一理念落實到中學階段,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掌握如何,更要關注到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思想方法、習慣、情感和態度對于學生今后去創造生活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因此,“數與代數”作為基礎部分,它的主要內容是研究現實世界數量關系和運動、變化規律中的數學模型,它可以幫助人們從數量關系的角度更準確、清晰的認識、描述和把握現實世界和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能有效發展學生思維、培養數學情感的,就是有價值的數學。
從古時用結繩記數、刻痕記數開始,到算盤的使用,到計算器的使用,到現代大型計算機的問世,直至今天微機的廣泛使用。無不說明了創新的價值。所以,只有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能不斷創造出更加精彩的世界。因此,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數學就是有價值的數學。這主要體現在解題策略多樣化上。對一個問題能從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對一個事物能做多方面的解釋,對一個對象能用多種方式去表達,對一個問題能想出多種不同的解法,那么就不但可以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還會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更全面、更深刻,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數與代數”這一基礎部分正是搭建這種思維的橋梁。它不僅能在數的運算、公式的推導、方程的求解、函數的研究等活動中通過對現實情境中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探索促進學生探究和發現,[本文由制度大全為您提供]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還能利用正數與負數、精確與近似、方程與求解、已知與未知等概念中蘊涵著對立統一的思想,變量和函數概念中蘊涵著的運動、變化的思想,促進學生用數學、科學的觀點認識現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