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2024-08-01 閱讀 6528

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教師相當熟悉的一堂課,我曾多次聽這課,發現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存在三種狀態:第一種狀態,教師認為學生學習數學就是要掌握知識,所以教學注重對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知識鋪墊,僅僅關注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識記與演練,掌握;只要結果,不要過程。第二種狀態,教師開始重視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但重視過程是為了更快地接受知識、更好地理解知識,卻忽視了過程本身的價值。第三種狀態,希望學生不僅獲得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知識,而且能獲得數學思想和方法;不僅能夠正確地應用公式,而且能更好地理解這一公式的來源。在學習中,展示探求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真實思維過程,凸顯“重知識更重方法,重結果更重過程”的價值追求。我一直在苦苦追求著第三種狀態,因此在課前、課中我一直思考以下四個問題:

1、數學學習,除了關注知識的傳承,還應關注什么?

2、怎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教學?

3、怎樣讓數學課堂變得厚重?除了顯性課程外,學生還能獲得哪些方面的

發展(隱性課程)?

一節厚重的數學課,總是能夠讓人看到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一節厚重的數學課,總是能夠讓人看到學生數學地思考問題。學生有潛力,并非這個孩子考試的分數高,而是這個孩子的后勁足。這些后勁足的孩子思維活躍,往往能在復雜的信息中抓住關鍵點,能透過復雜的現象抓住數學的本質。也就是,這些孩子會數學地思考問題。

4、如何優化課堂結構?

基于以上四個問題的思考,我把“有益的思考方法和應有的思維習慣”放在本節課教學的首位。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以數學知識為載體,培養學生有益的思考方式和思想方法。我在設計與執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中獲得一些啟示。

一、以數學知識教學為載體,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轉化”法是開展數學研究、解決數學問題常用的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的幾何形體面積、體積計算公式都是運用“轉化”法推導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幾何圖形面積計算第一次運用“轉化”思想方法推導得出的。因此,本節課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明白什么是“轉化”,深刻理解“轉化”的本質,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轉化”思想,本節課不在是滲透的朦朦朧朧,而是把這種學習方法明朗化,讓“轉化”本領成為學生思維的“主角”,并當作學習的一個重點讓學生掌握。

教師首先出示三個圖形讓學生通過比較,在直觀的基礎上,利用圖形的轉化,直接說出了它們的面積,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這樣,學生面對“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這一新問題,就很自然地得到了兩種猜想:用平行四邊形相鄰兩邊相乘(以前學習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等知識的負遷移)和用平行四邊形的底乘以高(轉化思想方法的運用)。進而,教師提出問題:同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會有兩個答案呢?

激發學生進一步去探究。迫使學生動腦筋想辦法,用割補方法進行問題轉化,驗證了用“底乘高”的猜測是正確的,通過觀察圖形的動態變化,從比較中發現用“相鄰兩邊相乘”是錯誤的。學生在這一實踐活動過程中獲得割補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在練習階段的“你會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嗎?”,不僅是鞏固新知,而是將“轉化”本領內化成解題技巧。在課堂小結時,我不滿足于學生的認識僅僅在對具體知識的獲得上,而是啟發學生提煉出數學的思想方法。教師最后的評價,既給學生以鼓勵,更給學生以導向,導向在數學的思想方法上。因為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學生擁有了它,其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將會得到提高,創造力的發展就有了基礎。

二、以探索解決問題為主線,運用“大膽猜想,小心求證”的數學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

現代科學的探索活動,常常是人們在已有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上,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想象、直覺等多種思維方法,提出猜想性假說,建立起新的概念和理論框架,推出具體結論,最后通過實驗予以驗證。這種“猜想-驗證”的方法已成為科學探索中常用的方法。

這節課,采用先讓學生“大膽猜測”,再進行“小心求證”的教學思路,教師有意識地把經歷“猜想與驗證”蘊涵在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數學活動中。當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獲得兩個合理的猜想后,教師不做否定,而是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想法進行檢驗,學生通過思維頓悟、教師的直觀演示,自己發現錯誤的原因,這不但讓學生對知識理解更透徹,影響更深刻,而且給學生學生探究發現知識的方法指導。

這樣的過程,既不同于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繹過程,也有別于由具體到一般的歸納過程。它是一種發現并填補認知的空隙,即定向探索解決問題的研究過程,這符合數學知識發現的一般規律,因而具有比較一般的方法論意義。這樣的數學思維方法的運用,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綜合運用思維方法獲取知識的能力,同時也受到了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

篇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數學教學反思

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這節課我設立的教學目標是:(1)使學生通過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通過操作,觀察和比較的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反思這節課,我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具體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可取之處:

1、注重數學學習方法的滲透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要讓學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學會掌握一些研究數學的基本方法,從而獲得獨立思考的自學能力。我在這節課中,先讓學生回憶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求的?引出你能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做到用“舊知”引“新知”,把“舊知”遷移到“新知,有利于有能力的同學向轉化的方法靠攏。重視轉化思想的滲透,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把不熟悉的圖形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這在數學學習中是一種好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轉化思想的好處。為學生解決關鍵性問題--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奠定了數學思想方法的基礎。我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多種方法剪拼,想突破平行四邊形高有無數條,拼法也有無數種,可是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在充分動手操作的基礎上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比較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長和寬的關系,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