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孩子是以游戲為生命
幼兒教育隨筆:孩子是以游戲為生命的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確實,游戲是幼兒園活動的基本形式,能促進幼兒身體、品質、行為能力和意識的提高,真正體現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理念。
(一)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美感和創造性
游戲是孩子對現實生活的再現,我們也明白孩子未來的生活不應是我們現在生活的簡單重復,應引導他們創造性的開展游戲,放飛自己的想象。如建構游戲中徐文浩使用積木、插片、插塑設計自己未來的家:一座蝴蝶形的樓房,想到哪兒就能飛到哪兒;花園,樹林、小橋流水,小雞在草地上捉蟲子,小狗趴在樹陰下乘涼,小主人在游泳池里學狗刨……誰見了都想搬進去。
吹牛比賽時家浩讓媽媽的一個噴嚏帶到金星上,還吃了一頓葡萄;新泉不小心掉進河里,一生氣喝干了所有的水。美術課上穿綠衣服的太陽是要改變一下心情,穿黑衣服的太陽是想和小朋友玩超人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多看、多想、多說、多動,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幼兒的創造力會得以發揮,逐漸養成自主創造,獨出心裁的習慣。
(二)在游戲中促進幼兒身體的發展
幼兒的許多游戲如“給小樹苗澆水”、“踩影子”、“小傘兵”、“運沙包”等體育游戲,都需要身體的積極活動,發展走、跑、跳、投擲等基本動作,促進幼兒的神經、消化、呼吸、心臟等系統的發育,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增強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活性,從而促進幼兒身體的健康發展。
我們農村幼兒園體育設施、器材的種類和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很受限制,但我們農村幼兒園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活動場地寬闊,自然資源豐富。春天,我們帶領孩子們在草地上奔跑、追逐、翻跟頭,在陽光充足、空氣清新的大自然中捉迷藏、放風箏;夏天,白天我們盡情欣賞蟬的奏鳴,晚上捕捉蟬的幼蟲和成蟲;雨后,我們帶領孩子們踩泥巴、捉蝸牛、挖蚯蚓;到河灘上玩沙、玩水;秋天,我們帶領孩子們到果園摘果子,到地里收莊稼,到樹林里撿樹葉;冬天,我們帶領孩子們觀察冬眠的小青蛙,小河里的冰和魚;推個輪胎,就當開上“寶馬”“奔馳”在大街小巷,比守在火爐邊都暖和……讓幼兒全身心的投入到大自然中,既發展了動作,又愉悅了身心,更促進了幼兒體能的全面發展,增強了對失敗和挫折的承受力,又在幼兒的心中播下了科學的種子,還能對幼兒進行美化家園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三)在游戲中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促進幼兒智力和語言的發展
幼兒游戲是“一種經過思考的活動,是兒童對周圍現實態度的一種積極主動的表現”。認識了三角形,建構區的幼兒就會搭建“金字塔”,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理解三角形的穩固性;認識了水、冰,幼兒就會在玩水的過程中了解水的性質:無色、無味、透明液體,會流動,沒有一定的形狀,水遇冷就會結冰等。在“娃娃家”:“寶寶”生病了,“爸爸”“媽媽”會想辦法安慰孩子、鼓勵孩子;在“小醫院”里醫生該怎樣與病人交往,怎樣說,持什么樣的態度,用什么樣的表情;“小商店”里售貨員該怎樣介紹自己的商品,該怎樣對待顧客的詢問、顧客該怎樣挑選商品……幼兒在游戲中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和學習成人和其他幼兒的語言,然后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按照自己的方式把語言材料加以重新組合或改變,從而使自己的語言能力得以提高,這樣既鞏固和豐富了幼兒的知識經驗,又使幼兒的認識、感受得到真實的體驗,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播撒下健康的幼芽,幫助他們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走出堅定的步伐。
(四)在游戲中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與情感,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
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只靠成人的說教效果不會太明顯,而讓幼兒在無拘無束的游戲中懂得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能判斷是非、善惡、美丑、好壞,效果會很明顯。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很少能想到主動地去關心別人,只知道別人照顧自己、關心自己是應該的,而在“娃娃家”里,“爸爸”“媽媽”會自覺地關心照顧自己的孩子:給寶寶做飯,送寶寶上幼兒園;寶寶生病了,“爸爸”“媽媽”急得團團轉,一會兒找“大夫”,一會兒摸摸寶寶的頭,一會兒給寶寶倒水、喝藥,還不住地說:“你真勇敢,頭燒得燙手,不哭也不鬧,真是個懂事的乖孩子。”寧寧在發燒痊愈后返園的第一天,媽媽就拉著我的手說:“寧寧生病的時候可乖了,不哭也不鬧,打針時醫生都表揚他懂事、很勇敢,問他怎么變得這么棒,他說在娃娃家里都這樣。”在游戲中,幼兒學會了關心、幫助別人,并體驗到幫助、關心別人的快樂。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幼兒能主動使用禮貌用語,而大部分幼兒是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然而在游戲中,去“娃娃家”做客,會主動敲門,“小主人”也是熱情款待:你好!請進,請坐,請吃水果;玩具一起玩;不小心碰了頭,都爭著說“對不起,撞疼了吧?”“沒關系,我很勇敢!”客人要走了,會主動說:“謝謝你,我在你家玩得很快樂!再見”,“再見,歡迎你下次再來!”這樣讓孩子體驗到禮貌用語給人帶來的愉快,在日常生活中也學會了主動使用禮貌用語。
(五)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競爭精神和規則意識
幼兒年齡較小,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對于集體中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規難以接受和適應,如果把規則融入到游戲中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構區活動過后,玩具扔了一地,我就組織幼兒進行“撿豆”比賽,幼兒拾起玩具,我又趁勢對幼兒講:“這樣多好,玩具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并與幼兒一起制定了一條規則:玩玩具后要把玩具放回玩具架,并且要愛惜玩具,做玩具的好朋友。有一次,轉椅旁邊聚了好多小朋友,都想坐轉椅,金元就提議:“我們來賣票吧。”于是徐銳取了紙,把它撕成長條,賣給要坐轉椅的幼兒,一次賣給六個,他們坐上正好坐滿,其余的幼兒就等著下一輪再買票上轉椅。使幼兒在游戲中認可規則的作用,主動自覺地遵守規則,逐漸從“知道”到“做到”。
在小狗隊與小貓隊的30米接力賽中,每個隊員必須盡力爭取才能獲勝,才不會趴在地上學動物叫或爬。在“巨鳥”游戲中,作為翅膀的孟雪掉了鞋子,赤腳跑到終點,小組獲勝,而另一組卻因“尾巴”的“折斷”而被淘汰。在娃娃家中,角色應當由孩子自己分配:你當“媽媽”,我也當“媽媽”;你當“老師”,我也當“老師”,這時,我會建議幼兒競選:比一比哪個媽媽更會照顧家,照顧寶寶,哪個老師更會組織孩子上課、妥善處理上課、游戲以及小朋友之間的矛盾、沖突,使當選的孩子讓大家心服口服;如果競選失敗,我會引導孩子多掌握一些處理事情的辦法,下次再競選。
這樣通過游戲讓孩子明白:二十一世紀是競爭的時代,只有競爭才能生存,才能適應現代的生活。
馬卡連?柯指出:“幼兒在游戲中也如同在勞動一樣,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努力思維。”我們應該注重多給孩子創造這樣的活動和思維,讓孩子在未來的社會里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培養孩子的現代意識,進一步豐富孩子的社會知識經驗,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讓其在寬松愉悅的環境中選擇游戲活動,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讓孩子在游戲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篇2:幼兒教育隨筆:學習中互動互動中收獲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幼兒教育隨筆:學習中的互動互動中的收獲
我很榮幸能參加平湖市幼兒園教師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班(第一期)實踐培訓活動。第一階段的安排時間是:3月22日~3月27日,第二階段的時間安排在暑假是從7月5日~7月10日結束,培訓共計12天,每天的安排形式比較多樣,異彩紛呈。其中有名師的講座,有聽課、互動評課,有課題為主的研究等實踐活動。總的來說,對我自己的促動還是比較大的。
我們培訓班的班主任是顧老師,開班第一節課是簡短的開班典禮,劉校長和龔老師為我們解讀了開班的背景、學分的獲得方式、方法和本此培訓的方案。接下來是顧老師組織我們66位老師組建成了六個團隊,并進行了一次有趣的自我介紹,讓我們互相之間有了認識和初步的了解。還以團隊互動討論的形式,研討培訓期間的規則和學習期望,每個團隊都有一個有深意的名字,如:滿天星、花兒朵朵、美麗相約、甜甜酒窩等。我很感嘆大家的智慧,在這么短的時間里,都能設計出這么漂亮的規則結構圖,還有我也很佩服那些上臺來對結構圖進行解說的匯報員,她們都能富有感情的、流利的,把各自團隊討論的結果表達出來。
這天下午,我們來到了行知幼兒園,活動主題是《走進課題聚焦課堂》,讓科研聚焦實踐,以課題研究課為研究載體,與課題負責人一起聚焦課堂實踐,追求真實研究,真正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除了聆聽課題負責人的課題管理經驗、課題研討方向和課題運作情況外,還聆聽了兩堂課題研究課展示。分別是乍蒲天妃幼兒園肖群老師的中班閱讀《色拉魔法店》,行知幼兒園華芳芳老師的大班美術《美麗的蝴蝶》。教師的課設計精美,樸實自然,我時常被教師的精彩設計所折服,被課堂的情緒所感染,同時也為幼兒思維的火花所欣喜。
接下來的一天,我們又去了具有濃厚的農村鄉特色的新倉幼兒園,參觀了幼兒園布置,讓我感收到了新倉幼兒園老師們的奇思妙想。并且還觀摩了三位老師執教的三個同課異構的音樂教學活動《蠶豆花》,緊扣本次探討的主題《音樂教學趣中求效》,活動形式是這樣的:課例觀摩――同課異構、互動參與――領域論壇、名師引領――分享智慧。執教老師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歡快旋律,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幼兒們體驗到了歌唱活動帶來的樂趣。活動中,老師的圖譜設計,運用游戲化的情景、運用各種演唱方式等方面,都體現了一個“趣”字。
在學習過程中,聆聽老師們的課,讓我認識到自己處理課堂的稚嫩與不足,名師的引領和梳理,分組研討和互動交流,又能讓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擊與迸發,培訓過程給了我太多的感悟與啟迪!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3:幼兒教育隨筆:用愛擁抱來迎接每一個孩子
幼兒教育隨筆:用愛的擁抱來迎接每一個孩子
吃過中飯,我組織孩子們進行飯后散步活動,我和孩子們一起來到樓上走廊上,孩子們一邊散步,一邊欣賞著走廊上哥哥姐姐的畫,就在這時果果小朋友跑過來大聲告訴我:“蔣老師,蔣老師,媛媛她跑了……”可沒等他說完,媛媛便大聲哭了起來,我當時什么也沒說,只是用關愛的目光看著她,然后輕輕走過去,單腿跪下,伸開雙臂,作出要擁抱她的動作,正哭的傷心的她,見我伸開雙臂,馬上撲到我懷里,雙手緊緊抱住我的脖子,頭依靠在我的肩上,像是在外面受了欺負,回到母親身邊似的,而我也像是真的成了她的媽媽,輕輕的拍著她的背,不一會,她不哭了,輕輕地、委屈的告訴我:“老師,我沒有跑,我真的沒有跑……”哦!原來是孩子們冤枉了她啊!
事情過后,細細回味整個過程,讓我更深的體會到,很多時候,老師在與孩子的交流不要只相信語言的力量,同樣也不需要對一些小事追根究底,只需要立馬處理眼前的事情就可以了,當孩子因某些事情受到了委屈時,一個愛的擁抱更是甚過千言萬語,對于孩子來說,此時此刻最重要的是得到老師和大家的理解,同情和撫慰。
在和孩子們相處的日子里,讓我深刻感受到愛的美麗和偉大,一個深情的擁抱,更是對孩子愛的體現,只有用愛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理解孩子,孩子才能敞開心扉的去接受你、接受你的教育。
在我們的工作中,愛更應是無處不在的,記得上學期剛開學那會,孩子們剛剛離開親人的懷抱,來到這么個陌生的環境,他們缺乏安全感,缺乏親切感,更是缺少愛的港灣,有的哭鬧著尋找爸爸媽媽,有的躲在墻角,默默的獨自等待,盼著爸爸媽媽的到來,有的拉著我的小手,一遍又一遍的懇求著讓我打電話給他媽媽,面對孩子們的這種種情緒,我只能一次又一次輕輕的將他們擁抱在懷中,剛開始他們在我的懷里是掙扎的、不安的,可我并沒有因此而讓他們離開我的懷抱,漸漸的他們會靠在我的肩上輕輕的哭泣,此時,我輕輕的拍著他們的背,親切的告訴他們:“寶寶乖,媽媽會來接的,老師會陪你的。”孩子們在我的懷抱中也深深的體會到了老師對他們的愛,漸漸的他們敞開了自己的心扉,接受了老師,接受了幼兒園,在我們的懷抱中健康快樂的成長著。
美麗的夕陽是短暫的,但它卻把最美的一刻獻給的人們,幼兒教師的事業是平凡而不起眼的,但我們卻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每天我們總是會用愛的擁抱來迎接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在我們愛的教育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