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育隨筆: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教育隨筆: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2024-08-01 閱讀 7944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教育隨筆―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不知道從幾時起,在中國社會上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為了這句話焦慮、彷徨;又有多少孩子為此早早地結束了金色童年。然而在這句話的指引下,這些年來中國孩子的體質沒有提高,近視率倒是越來越高;孩子們的快樂沒有增加,心理隱患卻越來越多。于是我想,究竟應該如何正確地看待這句話呢?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有道理的。透過其中的每一個字,我們看到的是父母對孩子未來幸福生活的希望和期盼。

其次,所謂“起跑線”指的是跑步的起點,借喻兒童年代。從人的生理發育和教育理論的角度出發,兒童7歲之前確實是大腦發育和學習的黃金期,所以在兒童時期重視孩子的教育不無道理,而且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關鍵在于教給孩子什么?何謂輸?何謂贏?

人生是一場漫長而艱苦的馬拉松,而不是百米沖刺。人為的規定讓孩子上學前就學會多少漢字、會說多少英文單詞、會幾項特長……對于漫長的人生而言意義究竟多大?我覺得以上這些家長最看重的內容,不是能力只是一種技能,是任何一個正常的孩子上學后都可以學會的。但是,多數家長卻為此費心勞力地想盡各種辦法,花錢賠時間,讓孩子學這些東西。家長累、孩子煩,彼此斗智斗法。其實在這場對決中,家長贏得的是自己的面子和虛榮,輸掉的卻是孩子接觸大自然、自由成長的童年。好多孩子因為學前學的太多,上學后反而喪失了學習興趣,又有多少孩子成了如此教育的犧牲品。

前不久轟動全國的“復旦大學投毒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投毒殺人,傷天害理,林某的行為除了令人憎惡,令人震驚,也發人深省。

讀書讀到研究生階段,又是在復旦這樣的名校深造,用通常的尺度衡量,林某無疑是一個人才。然而無可爭辯的事實又是:林某成了“才”,卻沒成為“人”。這個強烈的反差,又一次敲響了教育的警鐘。近年來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思考,中國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該指責的我想不僅僅是所謂“兇手”,林某成長過程中,整個漫長的兒童、青少年至青年期,從學校到家庭到社會,哪一個環節都該為這場悲劇買單。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論學校、家庭還是社會,不僅要教會孩子成才,更重要的還要教會孩子怎樣做人。“人才”兩字,只有先成為人,方可稱其才呀。

所以,與技能學習相比,培養孩子的情商,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陽光的心理顯得尤為重要。

龍應臺說我們的教育總是教我們拚命地學習如何成功沖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么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么清洗傷口、怎么包扎;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么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么治療內心淌血的傷口,怎么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么收拾?沒人教過我們,在跌倒時,怎樣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樣的智慧才能度過?跌倒,怎樣可以變成行遠的力量?失敗,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過的人,更深刻、更真誠?如果在我們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多一些這樣的課程,會不會今天的悲劇就會少一些。

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吧,從今天起不練琴、不學字,我們只教孩子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也許你的孩子長大后不是最耀眼的一個,但是也許他會成為稱職的父母、熱心的同事、和善的鄰居,在漫長的歲月里安然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20歲時,充滿生活激情;30歲時,依然有興趣看漫天燦爛的星斗;40歲時,還能在周末的午后,讀一段自己喜歡的小詩;60歲時,依然童心未泯,笑顏如花。80歲,憶起童年,臉上還會劃過溫暖笑意。作為父母、老師,我們還想為孩子祈求怎樣更好的未來呢?更何況,把“贏”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早早地會幾項技能上,豈不可笑。

人的一生何其漫長,然而人生能真正開心、無憂無慮玩的時間何其少也,你怎么忍心再奪走它?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篇2:小學教育隨筆經典誦讀推進有效措施

帶領學生讀經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10年前我就利用預備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讀《唐詩100古詩》,讀《日有所誦》讀《宋詞一百首》……長期的誦讀,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宋詞、現代詩歌,學生的寫作說平蹭蹭地提升。在學生日常的習作中有寫現代詩的,寫五言絕句的,寫七年絕句的,甚至還有填詞的呢。每當看到學生精彩的創作我都倍感欣慰,我覺得帶領學生堅持誦讀的路子走對了。

**年開始,我校的經典誦讀成為一門課程,走向正規。我們以《十二歲以前的語文》作為我們誦讀的內容。每天早上的20分鐘時間固定為誦讀時間,雷打不動,每學期結束后要對誦讀內容進行家長考核、小組考核、老師考核以及校級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出相應的等級。去年我們班級的測評成績還不錯,今年的成績應該更好。

在經典誦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促進學生誦讀經典呢?現在我就盤點一下。

一、端正經典誦讀的思想。1.讓學生明白經典誦讀的好處,結合我已經教過的學生身上發生的具體事例讓學生端正思想,主動自覺地進行誦讀。比如;我告訴她們一個學期的誦讀結束后,學生會自己創作詩歌了,會填詞了,成為一名小詩人了。我把學生自己填的詞,創作的詩歌讀給她們聽。2.我還告訴她們我們聽的很多流行歌曲中經典的歌詞也是來源于古詩詞中的。不信,可以找找看。3.經典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讀了經典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正確處事、正直做人。當學生明白道理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誦讀,主動誦讀了就會事半功倍。

二、老師領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建立自信。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很多時候,當學生不愿意讀的時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累了,不想讀,還有一種是有不認識的字,不會讀。第二種情況居多一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每一篇要求誦讀的篇目我都領著學生一字一字地讀一遍,幫助學生學會斷句、糾正字音。我的領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把一篇要誦讀的內容朗讀出來,學生的自信不言而喻。越讀越會讀,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因此,幫助學生正字音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通句子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順全文很重要。

三、充分利用晨讀時間,嚴格要求,保證誦讀質量。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誦讀經典是雷打不動的。沒有固定的領誦人,誰來的早,誰愿意領,就可以到講臺上帶領同學們讀。這樣的一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領讀的積極性。領讀的同學有權利讓不認真讀書的同學站起來或者站到前面,也可以記名字。除此之外,紀律委員也要保證晨讀的紀律。再加上老師的巡視,晨讀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四、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要想激發學生主動誦讀經典的熱情,除了端正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有老師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在晨讀巡視中,對于誦讀賣力的同學給予及時肯定,對于表現一直很優秀的同學,讓其在班級中成為榜樣。對于領讀很用心,能夠經常領讀的同學進行大力贊揚。賞識的力量總是無窮,大力的表揚讓這些優秀的同學從班級中脫穎而出,成為班級同學爭相學習的榜樣。班級中這樣的優秀人多了,班級的誦讀水平想不高都難。

五、理解意思,巧背經典。死記硬背是一種背誦的方法,但這種方法耗時耗力還不出功。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背誦的速度,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我會選擇一篇要要求背誦的內容,會專門抽出時間領著學生背誦,讓學生從中發現技巧。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解釋,讀完后再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析,往往在我的指導下,學生會很快背出要求背誦的內容。這樣的方法多加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自覺掌握了。掌握了方法,背誦起來就如虎添翼了。

六、尋求家長、對子、組長的幫助,提高經典誦讀的質量。老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學習對子以及組長的共同監督才行。要求會背的篇目,家長先檢查,然后是學習對子互查,接著是組長細查,最后接受學校最后的考核。對于在檢查過程中優秀的家長、負責任的學習對子和組長也要不遺余力地大加表揚,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經典誦讀篇目責任到人,提高其責任意識。所有要求誦讀的篇目都在學生主動自覺要求下分給每一位同學。每一位同學都有領誦的篇目,負責領誦的篇目必須熟練背誦。這樣一來,班級集體經典背誦的時候不需要再有領誦,點到誰,誰領誦,如果不想點的話,隨意叫一個人來領,后面該誰領了,就會主動站起來領。省心極了。我是省心了,學生的責任感也來了,他不僅要清楚知道自己領誦的是哪一篇,還要知道自己的上面一篇是什么,不然接不上是要挨批評的。

總之,在經典誦讀推進過程中,因為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我們的誦讀質量有保證。在今后的實踐中,針對在誦讀中出現的問題還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且行且總結。

篇3:一年級老師教育隨筆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

踏著上課的鈴聲來到了一二班,出乎意料的是一二班原來調皮搗蛋,跟老師頂嘴的“煩人蟲”今天很乖的坐到了那里,“煩人蟲”家是本地的,家里也就這么一個獨生子,家人特慣他,有時老師批評教育還會遭到家人的不滿,所以這學生在學校是囂張跋扈,在課堂上也是自由放肆,可是今天咋了,進到班里竟看到他乖乖的坐在那,是不舒服?沒管恁多開始上課,這孩子咋了,平時從不回答問題的他在我提問問題時竟然舉手回答了,“好張同學你來回答”“恩回答的真好,請坐”誰知我這么一夸,他表現更積極了,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同學大聲表揚說“張同學今天表現很好,老師已經看到了他的進步,大家以后都要向他學習。”整節課上,他都筆直的坐在那里,認真聽老師講課,這讓我不由得暗暗竊喜,這個“煩人蟲”終于不煩人了。

忘了之前聽誰的講座,他說表揚孩子要大聲讓別的同學都聽到,批評學生則要小聲只要學生自己聽到。我想一二班的這個同學之前那么煩人或許是因為老師每節課都在大聲批評他或是忽視他,所以他破罐子破摔反正老師不重視我,又或許想通過上課搗亂引起老師的關注。可是老師一次的表揚讓他感覺到老師還是關注他的,他自己在老師心目中還是有地位的,所以愈加好好表現,這樣看來表揚和批評學生還是要講究技巧的,或許因為你的一次表揚就拯救了一個孩子,又或許因為你的批評而毀了孩子。教育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問題,教師也不是萬能的,可能會一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問題學生,但是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就像周慧玲老師所說的心用在哪,哪就好。

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我學會了。心往哪用,勁往哪使,講究方法技巧,那就會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