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育隨筆:不要施舍給孩子飛翔翅膀

教育隨筆:不要施舍給孩子飛翔翅膀

2024-08-01 閱讀 9916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教育隨筆:不要施舍給孩子飛翔的翅膀

雨后初霽,天空格外的湛藍,陽光透過斑駁的樹枝灑下一圈圈的光暈。英雄山,每次來似乎人都是很多。天上飛著各種各樣的風箏,抬頭追著風箏看的時候你似乎才能真正發現原來天空是那樣的深邃、高遠。直到風箏變成一個點,你仍然不知道哪里是盡頭。

坐在廣場上曬太陽的時候,一個1歲多的小女孩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也許是因為家有小女的緣故,見到這般大的孩童時,我總是滿心的歡喜。年輕的媽媽帶著孩子在練習走路,小姑娘走路似乎還不太穩。廣場上的臺階吸引了她,她搖搖晃晃地跑過去開始往上走,與其說是走倒不如說是爬。臺階似乎有些高,小姑娘開始手腳并用地往上爬。這高大的臺階對于這個小不點來說無疑像是一座高大的山峰,每爬一個臺階都特別得費勁,哼哧半天才爬上一個臺階。可小姑娘似乎樂在其中,看樣子并不打算停下來,我在心里暗暗地給她加油。不知道是因為怕女兒把衣服弄臟,還是因為心疼女兒爬得如此艱辛,媽媽抱起小姑娘蹭蹭幾步便走到了臺階頂上。我也發現在孩子走路的過程中,這位“細心”的媽媽總是會提醒孩子繞過那些小水洼,踢掉擋路的小石塊。

我的心中感到莫名惆悵,不經意間想起曾經看過的一個故事: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種蛾子叫“帝王蛾”。帝王蛾的幼蟲時期是在一個洞口極其狹小的繭子中度過的。當它的生命要發生質的飛躍時,這天定的狹小通道對它來講無疑成了鬼門關。那嬌嫩的身軀必須拼盡全力才可以破繭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蟲在往外沖殺的時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飛翔”這個詞的悲壯祭品。

有人懷了悲憫惻隱之心,企圖將那幼蟲的生命通道修得寬闊一些。他們拿來剪刀,把繭子的洞口剪大。這樣一來,繭中的幼蟲不必費多大的力氣,輕易就從那個牢籠里鉆了出來。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見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們無論如何也飛不起來,只能拖著喪失了飛翔功能的累贅的雙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來,那“鬼門關”般的狹小繭洞恰是幫助帝王蛾幼蟲兩翼成長的關鍵所在,穿越的時刻,通過用力擠壓,血液才能順利送到蛾翼的組織中去;惟有兩翼充血,帝王蛾才能展翅飛翔。人為地將繭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機會,生出來的帝王蛾便永遠與飛翔絕緣。

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在孩子準備起飛的時候,迫不及待地“施舍”給了孩子飛翔的翅膀,殊不知這樣的翅膀早已喪失了飛翔的力量。也不知道還有多少家長像故事中的媽媽一樣,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總是想盡力為孩子鏟平坎坷、掃除障礙,鋪就一條康莊大道,卻不知道每一朵花開都是要經歷風雨的,人為地為孩子的成長制造一個個的溫室,剝奪了對風雨的體驗,又怎么能讓孩子真正長大?

動物界有一套超越萬物之靈的育兒理念,許多動物在他們的幼兒很羸弱的時候,會把它們的幼兒含在嘴或者翼下,怕他們遇險而夭折;但當它們的孩子長大些,它們會毫不留情地把自己的孩子趕離自己身邊,讓它們獨自去經風雨、練本領。相比動物,很多家長更多的時候卻像個老母雞一樣總是把孩子庇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在孩子漫長的人生道路中,想要成長自立,必須具備面對各種艱難困境的能力。生活有百般滋味,酸甜苦辣都是營養,喜怒哀樂都是收獲。為人父母我們應該讓孩子遇見該遇見的事,經歷該體驗的情感,品嘗該品嘗的滋味。只有這樣做,我們的孩子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之襲擊,才能夠在跌倒的時候勇敢地爬起來。

湛藍的天空上,我看到有無數的風箏在天上飛翔,而我相信,只有那些輕輕放手后的風箏才會飛得愈來愈高……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小學教育隨筆經典誦讀推進有效措施

帶領學生讀經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10年前我就利用預備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讀《唐詩100古詩》,讀《日有所誦》讀《宋詞一百首》……長期的誦讀,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宋詞、現代詩歌,學生的寫作說平蹭蹭地提升。在學生日常的習作中有寫現代詩的,寫五言絕句的,寫七年絕句的,甚至還有填詞的呢。每當看到學生精彩的創作我都倍感欣慰,我覺得帶領學生堅持誦讀的路子走對了。

**年開始,我校的經典誦讀成為一門課程,走向正規。我們以《十二歲以前的語文》作為我們誦讀的內容。每天早上的20分鐘時間固定為誦讀時間,雷打不動,每學期結束后要對誦讀內容進行家長考核、小組考核、老師考核以及校級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出相應的等級。去年我們班級的測評成績還不錯,今年的成績應該更好。

在經典誦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促進學生誦讀經典呢?現在我就盤點一下。

一、端正經典誦讀的思想。1.讓學生明白經典誦讀的好處,結合我已經教過的學生身上發生的具體事例讓學生端正思想,主動自覺地進行誦讀。比如;我告訴她們一個學期的誦讀結束后,學生會自己創作詩歌了,會填詞了,成為一名小詩人了。我把學生自己填的詞,創作的詩歌讀給她們聽。2.我還告訴她們我們聽的很多流行歌曲中經典的歌詞也是來源于古詩詞中的。不信,可以找找看。3.經典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讀了經典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正確處事、正直做人。當學生明白道理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誦讀,主動誦讀了就會事半功倍。

二、老師領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建立自信。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很多時候,當學生不愿意讀的時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累了,不想讀,還有一種是有不認識的字,不會讀。第二種情況居多一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每一篇要求誦讀的篇目我都領著學生一字一字地讀一遍,幫助學生學會斷句、糾正字音。我的領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把一篇要誦讀的內容朗讀出來,學生的自信不言而喻。越讀越會讀,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因此,幫助學生正字音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通句子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順全文很重要。

三、充分利用晨讀時間,嚴格要求,保證誦讀質量。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誦讀經典是雷打不動的。沒有固定的領誦人,誰來的早,誰愿意領,就可以到講臺上帶領同學們讀。這樣的一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領讀的積極性。領讀的同學有權利讓不認真讀書的同學站起來或者站到前面,也可以記名字。除此之外,紀律委員也要保證晨讀的紀律。再加上老師的巡視,晨讀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四、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要想激發學生主動誦讀經典的熱情,除了端正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有老師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在晨讀巡視中,對于誦讀賣力的同學給予及時肯定,對于表現一直很優秀的同學,讓其在班級中成為榜樣。對于領讀很用心,能夠經常領讀的同學進行大力贊揚。賞識的力量總是無窮,大力的表揚讓這些優秀的同學從班級中脫穎而出,成為班級同學爭相學習的榜樣。班級中這樣的優秀人多了,班級的誦讀水平想不高都難。

五、理解意思,巧背經典。死記硬背是一種背誦的方法,但這種方法耗時耗力還不出功。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背誦的速度,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我會選擇一篇要要求背誦的內容,會專門抽出時間領著學生背誦,讓學生從中發現技巧。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解釋,讀完后再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析,往往在我的指導下,學生會很快背出要求背誦的內容。這樣的方法多加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自覺掌握了。掌握了方法,背誦起來就如虎添翼了。

六、尋求家長、對子、組長的幫助,提高經典誦讀的質量。老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學習對子以及組長的共同監督才行。要求會背的篇目,家長先檢查,然后是學習對子互查,接著是組長細查,最后接受學校最后的考核。對于在檢查過程中優秀的家長、負責任的學習對子和組長也要不遺余力地大加表揚,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經典誦讀篇目責任到人,提高其責任意識。所有要求誦讀的篇目都在學生主動自覺要求下分給每一位同學。每一位同學都有領誦的篇目,負責領誦的篇目必須熟練背誦。這樣一來,班級集體經典背誦的時候不需要再有領誦,點到誰,誰領誦,如果不想點的話,隨意叫一個人來領,后面該誰領了,就會主動站起來領。省心極了。我是省心了,學生的責任感也來了,他不僅要清楚知道自己領誦的是哪一篇,還要知道自己的上面一篇是什么,不然接不上是要挨批評的。

總之,在經典誦讀推進過程中,因為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我們的誦讀質量有保證。在今后的實踐中,針對在誦讀中出現的問題還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且行且總結。

篇3:一年級老師教育隨筆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

踏著上課的鈴聲來到了一二班,出乎意料的是一二班原來調皮搗蛋,跟老師頂嘴的“煩人蟲”今天很乖的坐到了那里,“煩人蟲”家是本地的,家里也就這么一個獨生子,家人特慣他,有時老師批評教育還會遭到家人的不滿,所以這學生在學校是囂張跋扈,在課堂上也是自由放肆,可是今天咋了,進到班里竟看到他乖乖的坐在那,是不舒服?沒管恁多開始上課,這孩子咋了,平時從不回答問題的他在我提問問題時竟然舉手回答了,“好張同學你來回答”“恩回答的真好,請坐”誰知我這么一夸,他表現更積極了,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同學大聲表揚說“張同學今天表現很好,老師已經看到了他的進步,大家以后都要向他學習。”整節課上,他都筆直的坐在那里,認真聽老師講課,這讓我不由得暗暗竊喜,這個“煩人蟲”終于不煩人了。

忘了之前聽誰的講座,他說表揚孩子要大聲讓別的同學都聽到,批評學生則要小聲只要學生自己聽到。我想一二班的這個同學之前那么煩人或許是因為老師每節課都在大聲批評他或是忽視他,所以他破罐子破摔反正老師不重視我,又或許想通過上課搗亂引起老師的關注。可是老師一次的表揚讓他感覺到老師還是關注他的,他自己在老師心目中還是有地位的,所以愈加好好表現,這樣看來表揚和批評學生還是要講究技巧的,或許因為你的一次表揚就拯救了一個孩子,又或許因為你的批評而毀了孩子。教育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問題,教師也不是萬能的,可能會一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問題學生,但是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就像周慧玲老師所說的心用在哪,哪就好。

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我學會了。心往哪用,勁往哪使,講究方法技巧,那就會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