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工作心得師生交往把握度?

工作心得師生交往把握度?

2024-08-01 閱讀 7256

剛畢業那會兒,在一個康復機構里做老師,作為新老師的我經常和老教師交流學習,力求讓孩子們能夠快速的適應和接納我這個新老師。我發現許多老師都喜歡在課間的時候抱抱孩子,特別喜歡哪個孩子時,還會認個“干兒子”、“干女兒”,這個孩子便有了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特權,孩子自然是十分喜歡這樣的老師,爭著去討老師的歡心。我渴望與孩子建立起親密信任的關系,卻始終做不到寵愛的程度,心里始終有一個“學生應該敬畏老師”的念頭。

換了新的工作崗位,榮升為一位班主任,和孩子打交道的機會更多了。班主任可不是一個好做的差使,與學生的關系打不好,大家都撂挑子不干了,叫你無計可施。

在一次課上,我請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班里的一個女孩子很可愛,她回答完問題之后,我在夸獎她的同時,不自覺地摸了摸她的小臉蛋,她很開心,在回到座位的同時,也照我的樣子摸了摸另外一個同學的臉蛋,她摸的還是一個小男孩。我瞬間意識到小孩子的模仿能力竟然如此無孔不入。他身邊人的一言一笑、一舉一動,都會成為他模仿的素材。這又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外面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舉止,跟父母平時在孩子面前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征如出一轍,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影響非常大。而作為孩子們的第二任老師,我們在與孩子交往過程中的言行舉止,也會一點一滴滲透到孩子的成長中,作用同樣不可忽視。

我不禁思考:什么樣的交往才是正確的度呢?

以下是我認為教師應該在學生面前樹立的形象:

威信敬畏尊重

親切信任關愛

模范疏導教育

篇2:利用展臺觸發師生互動推動師生交往

如何利用展臺觸發師生互動推動師生交往

摘要:基于視頻展示臺的實時性和生成性,視頻展示臺已經成為課堂中師生互動的重要工具。教師如何利用展臺觸發師生互動呢?本文提出四種類型,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教師創新展臺應用的方式。

關鍵詞:利用展臺;觸發;師生互動

視頻展示臺是性價比高,省時間,易操作的教學工具。將視頻展示臺和投影機、屏幕、或電子白板連接啟動后,就可以把想放大的物品或者演示實驗放在鏡頭下面,展示給師生觀看。基于視頻展示臺的實時性和生成性,視頻展示臺已經成為課堂中師生互動的重要工具。教師如何利用展臺觸發師生互動呢?本文提出四種類型,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教師創新展臺應用的方式。

一、任務驅動型

展臺和黑板一樣,能夠呈現學習材料。如何將呈現的學習材料變成師生互動的資源呢?

案例1: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第9章第一節《認識三角形》教學片段。

教師用展臺呈現任務如下:

1、三角形的定義。(第1小組學習課本P59頁第四自然段,完成課本P61頁練習第2題,完成練習冊P64頁知識要點導航(1))

2、三角形的表示法。(第2小組學習課本P59頁第五自然段,學習練習冊P64頁例1并完成變式練習1和2兩題)

3、三角形的內角與外角。(第3小組學習課本P59頁第六自然段,完成練習冊P64頁知識要點(2)并找出圖9-1-2和圖9-1-3中的所有外角。

(第4小組學習P59頁“想一想”的內容,并畫圖進行說明)

4、三角形分類。(第5小組學習課本P60頁上面試一試的內容,學習練習冊P64頁例2并完成變式練習第3、4題)

(第6小組學習課本P60頁下面的試一試,完成課本P60頁的做一做,P61頁的練習1題,練習冊P64頁三角形的分類(1)(2)題)。

學生開展小組學習(先單獨看書和做題,然后交流討論),10分鐘后,各個小組都舉手示意完成了學習任務,教師宣布進入展示環節。

生1(1小組展示學生):(1)在展臺上呈現自己的課本P59頁第四自然段勾畫標記,讀了一遍,對加點的關鍵詞“不在同一直線上、首尾順次連結”進行了操作說明;(2)在展臺上呈現自己完成的課本P61頁練習第2題,逐一數出正三角形的個數為10個;(3)在展臺上呈現完成的練習冊P64頁知識要點導航第(1)點(關于三角形概念的填空題),讀了一遍,強調了填出的內容。

篇3:教師生涯論教學中師生交往

教師生涯論教學中的師生交往

內容摘要: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樣統一的實質是師生的交往。本人認為:教學即交往,教學的過程是師生的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這一過程的完善需要師生雙方內心世界的敞亮和精神的交流與契合。新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通過師生交往,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這種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的關系,他承認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師生只有價值的平等,而沒有高低強弱之分。而建立好這種師生關系,才能處理好教學中的師生交往。那么,教師只有用自己高尚純潔的愛與學生架起感情交流的橋梁,用自己的真心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使學生體驗到尊重、信任,同時受到激勵、鞭策,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情感體驗。

關鍵詞:教學師生交往師生關系感情交流

新課標指出教學關系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師生之間的交往,如果沒有交往,就不存在教學或者未發生的教學。傳統的教學活動,過分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要地位,而忽略了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交往與互動,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獨立創造性的發揮,壓抑了學生學習情緒。那么作為新課程下的教師,如何處理好在教學中的師生交往?對此,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轉變師生觀,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學中的師生地位,在世界教學歷史曾出現兩種片面性。赫爾巴特為代表的“教學中心論”認為,教師向學生傳播知識,進行教育,主要依靠教師,主張樹立教師的絕對權威,認為學生只要順從教師的指導就能學到知識。對于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反而認為是有害的東西,從而使教學進行得死板、枯燥。另一種以杜威為代表的“學生中心論”把兒童變成教學的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學的一切措施都圍繞學生轉。顯然,這種觀點把教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使教學走向另一個極端:片面強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陷入盲目的探索的境地,學生只獲得零星的知識,而學不到系統的科學知識。在新課程下,教師和學生可充分了解和發揮自我潛能,增強“教”與“學”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既有利于構建教學雙方主體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自主的師生關系,有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時代的教師只有從觀念上更新,才能創造出平等的師生民主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一種不受壓抑的愉悅情感,為他們個性釋放提供良好的心理環境。為此,教學中的師生交往應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教師與學生是“交互主體”的關系

首先,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的經驗、成熟方面的發展水平遠遠高出學生。因而教師擔負著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咨詢者、合作者。學生在人格上與教師絕對平等,并擁有獨特的精神世界和價值觀念,自主地,民主地參與課堂教學,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有選擇的權利和創造性自我表現的權利。其次,教師與學生這兩類主題在彼此間尊重差異的前提下展開持續的交往。教師與學生形成“學習共同體”,在這種共同體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彼此圍繞差異,展開自由交往和民主對話,由此把課堂建構成一個真正的“生活世界”。在這個洋溢著自由和民主“生活世界”中,每個人的創造性和潛能獲得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是“交互主體”的關系。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相互統一

教學活動中的師生交往是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統一。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不是被動的受教育,而是主動地,有選擇的接受教育。教學中教育的內容是教師而不是學生決定的;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是由教師教會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乃至社會態度和價值觀,主要也是教師的引導下養成的。大量的教育學習都證實了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相統一在教學交往中的合理性和重要性。故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機統一,應從以下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