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回憶童年生活散文一件新衣服

教師回憶童年生活散文一件新衣服

2024-08-01 閱讀 6643

“大人盼麥罷,小孩盼年下。”這是八十年代農村人心理的真實寫照。不知大人憂愁的孩子只盼望春節能早一點到來,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飲食才可口些,才能有新衣服穿。

童年的記憶里,從記事起就一直穿二姐穿過的摞滿了補丁的衣服。從上衣、褲子到鞋。那個年代,家家戶戶都如此,都是老大穿過,變小了,傳給老二,老二傳給老三,直到實在不能再穿了,就扯碎作布塊,納作鞋底用,繼續發揮它的作用。那個時候的農村啊......

記得有一年冬天,天氣特別寒冷,別人家的孩子都穿著棉靴去上學了,而我還穿著秋天的單鞋。每天走在上學的土路上,被凜冽的寒風刮著,感覺像是在冰面上滑,又硬又疼。

鄰居家的叔叔看到我的瑟縮樣(當年他和我一樣大,在同一個班級學習),把自己的備用棉靴借給我穿。我穿著,一搖一晃地走在滿是積雪的大路上,一腳下去,靴里灌滿了雪。雖然這樣,心里卻充滿了歡樂。我們在雪地里追逐奔跑,堆雪人、擲雪球,弄的滿身滿臉都是雪,卻樂此不彼。

放學回到家,把這件事告訴了母親,母親當即就發了火,大聲呵斥道:“男孩子穿女孩子的鞋怕老婆,女孩子穿男孩子的鞋過不去橋。”這是什么道理呢?此后每次經過家鄉的小橋,內心都戰戰兢兢,擔心從橋上掉下去。

經過漫長的冬季,春節在孩子們的期盼中悄然而至。小年已過,家家戶戶都忙碌起來,殺雞、磨豆腐、洗青菜、蒸年糕,一派繁忙的景象。記憶中我們姊妹幾個的新衣服都是母親到集市上扯布,自己用針一針一針縫出來的。只有弟弟的除外,從小他的衣服都是買的。

終于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小孩們圍坐在一起玩樂,熬年,比賽著誰睡的最晚。終于困到不能再堅持了,才呵欠連天地躺在床上,第二天又早早地醒來。一醒來就可以穿一年中唯一的一身新衣服了,撿炮仗,討壓歲錢,和小朋友炫耀彼此的新衣服。初二就開始忙著走親戚。

因為姊妹多,我們家離外婆家又遠,每年到外婆家拜年的任務都是哥哥、姐姐們去完成,我只能待在家里,幫父母料理家務。有一年大年初二早上,天剛亮,十嬸就到我家和母親商量,要把我的新衣服借給她女兒穿,去她姥姥家。母親又是極大方的人。于是,我的只穿了一天的新衣服,在我的依依不舍的注視下,被十嬸拿走了。

一整天我都沒有精神,懶懶地坐著,或靠著,也不和客人打招呼,中午連我最愛吃的炸魚也懶得動。大人們都忙著接客、送客,沒有人注意我的變化。終于到了下午,我不時地朝十嬸家門口張望,盼望穿我衣服的小會的身影能早點出現。

眼看太陽落山了,哥哥、姐姐們也已經從外婆家趕回來,拿了壓歲錢在我眼前炫耀,小會的身影還沒有出現。我焦躁起來,不停地在院子里走來走去。母親終于注意到我的反常,讓姐姐到十嬸家問人回來了沒有。一會兒姐姐回來說,小會的外婆家有條河,比較難走,可能要晚一點回來。

那天的晚飯我吃的很少,一直坐在門檻上望著、望著,醒來時是在自家的床上。一翻身,看到了床頭上放著我那身盼了一天的新衣服。我興奮起來,一下子從被窩里鉆出來,手忙腳亂的穿著。穿了一半,我怔住了,上衣的后背,有一條很顯眼的大裂縫,根本遮不住棉襖上的補丁。這衣服怎么了?

后來十嬸給母親解釋說:她女兒在回家的路上,被一條大狼狗追趕,嚇得掉進河里,掛在河邊的枯樹枝上。農村有春節不能動針線的忌諱,于是,在隨后的幾天里,我只能繼續穿著打滿補丁的舊衣服。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有補丁的衣服早已埋進歷史的記憶里。文化水平的多樣化,近幾年,有補丁的衣服倒成了一種時髦。

只希望它僅僅只是一種時髦,罷了!

篇2:教師生活感悟只與同好爭高低不同傻瓜論短長

高中的時候,我剪了個又傻又土的發型,再加上我又黑又矮,還總是穿著一身校服。無意間聽見有同學跟我講,“*說你是學校第一村姑。但我覺得你人挺好的。”年少的自己聽見一個男生背后這樣評價自己,當然很傷心。我又羞又惱,又百口莫辯,從此想起那個男生,心里就憤憤然,甚至很想找他理論一番。到底還是自卑膽小,尷尬地笑笑,走開了。

年少時好像心里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但凡聽到別人的評價和自己的行為不符時,恨不得向天下昭告自己的清白。

剛剛參加工作時,但凡遇見別人誤會自己,總是要想方設法的找人家解釋。

后來慢慢發現解釋清楚了又有什么意義呢?比如那個嘲笑我的男生,比如那個誤會我的人。有句很俗的話說,我不是人民幣,沒必要做到讓所有人喜歡;還有句俗話說,不管你多么完美,總會有人不喜歡。

比如我做不到你那么努力,但也看不慣你一天到晚拼命的樣子;我干不掉你,也不喜歡你一天到晚在我面前春風得意的樣子。比如我沒你貌美,就可以無視你的付出甚至還要連帶著中傷你的人品。因為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他來到人間的使命仿佛就是以消遣別人的私生活為樂趣,以詆毀中傷為天職,以聚眾八卦為使命,如若沒有得逞,還會心有戚戚。

久了,你會發現對于這樣的人解釋是沒有用的。再者,你又會發現,對于這樣的人,解釋不僅會浪費掉你寶貴的時間,還會拉低你的智商。

所以,不要和這樣的人爭得面紅耳赤,你是贏不了的,除非你把自己拉到和他同一水準。

那么我們要和什么樣的人一論高低呢?

我有個寫作水平很高的老師,恰好我也喜歡寫作,就比較能聊得來。每次我得意洋洋的寫完一篇文章發給他看時,他總是東挑毛病,西挑刺兒的。對于他的意見,我當然是唯唯諾諾的接受還會表示欣然改正。當然,也有不服氣的時候。意見不一致時,我們倆就會起爭執。雖然爭到最后,我可能還是不認同。但在這個爭的過程中,老師引經據典,旁征博引,恨不得把整個人類歷史給我翻講一遍。于我,這樣的爭執就是有意義的。因為在爭執的過程中,我不僅學到了寫作的技巧,還拓寬了知識面。

所謂跟有真才實學的人爭論也是一種學習,甚至是另一種意義的讀書。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班里有個女孩,長得漂亮又有氣質,沒多久就被外系傳為班花。她不僅長的好看,聽說還拉的一手小提琴,關鍵是又擅長演講,拿了學校大大小小的獎項。于是關于她的流言蜚語慢慢就傳開了,不是跟哪個老師曖昧,就是在外面有人,總之沒有人談及她的努力,眾口鑠金,她就是靠臉上位。

她總是一副冷冷的樣子,哦!對了!女神是不是都是這種高冷的樣子?遺世而獨立,穿過流言蜚語的人群,兀自做著自己的事情。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吐沫好像并沒有淹死女神,你反而臟了自己的嘴。那個時候她在班里是沒有什么朋友的,對于大家的猜測,也從未聽到過她的辯解。現在想想,不是人家人品不好交不到朋友,是周圍人太low,懶得理你罷了。

難道你沒有發現你心心念念恨不得拿針扎她小人,人家壓根兒不知道有你這么個人。

不是怕你,是真心沒空搭理你。因為我的人生里,根本就沒有看見過你。因為這個世界上有比你撕逼更有意義、更美好的事情。

有人說,一流的人做事,二流的人評論,三流的人吐槽,四流五流的人評論或吐槽別人的評論或吐槽。

和做事的人一爭高下,狹路相逢你勝我開心。

篇3:教師家庭生活感悟家就是不是講理地方

最近這幾天可能感冒了,渾身無力,四肢酸疼,伴有輕微咳嗽,主要是一上樓各個關節就疼。

生病的時候最希望有人關心,有人疼。可世界上,沒有誰會像父母一樣那么無私的愛你。本以為嫁了人,能有一個像父母一樣愛自己的老公,可像父母的老公有幾個?這么說,也許有點傷感,但這是個事實,也許真有書上描寫的那么唯美的愛情,那在現實中我也幾乎沒看到。

我的老公是個不善言辭的人,我不知道他心里有沒有心疼過我生病了,反正沒表達過。昨晚還因為我多燒了水埋怨了我,當時我沒生氣,我還怕他太生氣影響休息,而沒怎么理論,要是我再年輕點,就好好和他分辨個對錯。其實,現在想想有點心寒:昨晚因為燃氣沒了,我燒了一電飯煲的水,怕他們爺倆洗臉刷牙水不夠,再裝一水壺的水明早喝和用,肯定是沒裝完,剩下的水讓我起來喝,真可笑,不就剩點水嘛,何必傷了和氣?夫妻啊,有時想想都有什么意思?是個陌生人的話,我們都客客氣氣的,朝夕相處的人卻在這里埋怨什么呢?在外面就算受點委屈要么默默承受,裝作自己很大度,要么回家發泄一下,變相的把怒氣撒在親近的人身上,在家反而最不能受委屈了。夫妻兩個人,誰愛的多,誰就多受點委屈,也不能說就是虧了,正因為愛的多也就幸福多,可能很多時候你不能理解,正驗證一句話,幸福就是種感覺。

想想維持一個家多么不容易,很多原本可以很美好的家都因為一句話,一件事就這么散了,或許在外面,這件事你根本不放在心上,還維持著自己的好形象。很多時候我們不要把期望放在別人身上,只有自己是最靠得住,最值得自己信任,所以,我們首先要愛自己,然后再去愛別人。

家就不是個講理的地方,如果真想講理,那這個家講著講著就散了,家是講情的地方,有感情不用講理,沒有感情更不用講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