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農村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課件
小學農村教師在教學中如何運用ppt課件
湖北省十堰市房縣中壩中心小學:昝大明汪玉蓮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策略。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現代教育技術參與課堂教學有太多的優點:可融聲、光、電于一體,直觀形象地表現教學內容;能根據教學需要控制各種事物運動的過程和時間;能放大或縮小物體的尺寸,幫助人們觀察微觀與宏觀世界;可把教學內容中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事物直觀化;還能將古今中外、大千世界中錯綜復雜的事物搬到教室觀看等等。因而它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對教育教學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學習難度,有效的突破知識上的難點,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幫助學生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但是否可以說現代信息教育技術已在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中運用的很好,是否每個教師都能熟練應用這些設備、網絡教學資源、課件。
在農村小學教學中,由于客觀條件限制.教師觀念守舊,方法落后,在接受新的信息時和追求探索時有較強的惰性.不能擺脫原有的思維方式,加之信息閉塞,資源匱乏.不能很好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入,信息技術課程已走進課堂,全面影響和沖擊著教師的舊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師要主動更新觀念,用內化了的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參與教育改革,改變過去片面強調重知識教學的模式,建立以開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讓現代教育技術服務于教學.使課堂更精彩。
小學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內容涉及范圍廣.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師需要不同的學習資源。限于農村地區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素材、案例等豐富的培訓資源無法在短期內為每個教師所獲得。通過構筑網絡支持與交流平臺.大量的培訓資源可借助平臺得以共享,從而大大提高資源的豐富程度…;同時,通過網絡平臺,可以彌補集中式培訓時問短的缺點。培訓結束后,教師和學員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長期的交流。解決學員在教育技術理論研究與技術應用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鞏固培訓成果,提供持續的跟進式支持.促進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持續發展。
有一次,我在資料上看到這樣兩個事例,這里提出來和大家分享。
鏡頭一:(《修鞋姑娘》教學片斷)
師:請同學們小組找出描寫修鞋姑娘神態、動作的語句,帶著對姑娘濃厚的感情進行朗讀。
生:她只是打量了我一眼,也不管我同意不同意,吧吧吧
篇2:運用課件創設探究與創新氛圍
運用課件創設探究與創新氛圍
河南省新安縣磁澗鎮李子溝小學張紅濤
論文摘要:
運用課件創設問題情景,可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給思維以動力,這樣情景中隱含的問題,學生會自己發現、去提出,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更貼近思維實際,更以引發探究和創新。小學生注意力不強,往往會被一些無關的事物吸引而影響注意力。若根據其年齡特點,制作各種與問題情景有關的課件,刺激學生感官,以趣制動,則可引起到很好的作用,引起學生注意的情景設計的課件內容通常有:
一、故事型的情景創設
二、游戲式的情景創設
三、魔術式的情境創設
四、生活事例型的情境創設
關鍵詞:
創設探究創新思維自主觀察情景創設欲望運用課件創設問題情景,可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給思維以動力,這樣情景中隱含的問題,學生會自己發現、去提出,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更貼近思維實際,更以引發探究和創新。小學生注意力不強,往往會被一些無關的事物吸引而影響注意力。若根據其年齡特點,制作各種與問題情景有關的課件,刺激學生感官,以趣制動,則可引起到很好的作用,引起學生注意的情景設計的課件內容通常有:
一、故事型的情景創設
剪輯,制作一些相差的兒童故事作品,然后適當地整合一些與教學相差的內容,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聽、看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學習新知識,使枯燥無味的數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順序》一課時,我這樣設計了一個故事型的課件,一天小白免出去玩,走著走著,迷了路,怎么辦?教學中,老師輕占鼠標,大屏幕上便出現了同學們非常感興趣的畫面,小白兔在叢林中,蹦來跳去,不知不覺離家很遠,迷路了,放到這兒停了下來?“同學們,你能幫小白兔想辦法嗎?”一雙雙小手舉了起來,各抒己見:“問一問過路人”“打電話給熟悉的大人”“打110找警察叔叔
篇3: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
淺談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多媒體課件
白山市電化教育館:霍志明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領域。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把前沿先進的科技帶入課堂進行輔助教學,對聲、文、圖、像等多種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應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把教學時說不清道不明,只靠掛圖或黑板作圖也難講解清楚的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景、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將知識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創新其實質是創造性,他力求從認識上打破常規,標新立異,質疑問難,大膽探索。那如何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激活課堂,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在心理學上“動機”是人的心理需要引起的心理狀態,是激勵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地的內在原因。對數學有好奇心,不滿足現有知識,敢于冒險嘗試,有強烈的求知欲望,能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是小學數學創新意識培養的目標之一。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如果教師能抓住教材中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激起學生學習情感,創設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去研究問題,學生的創新意識會孕育而生。
例如在教學“填未知加數”一課時,先用電腦出示一段小動畫,配樂播放:卡通的數字7和3一起玩,組成了算式:7+3=10,3有事情跑掉了,出現了算式:7+()=10,7+(?)=10,學生的創新潛意識被一下調動起來了。接著出示6面小旗,后面劃一橫線,問題:再畫幾面就是7面了?算式6+()=7,學生一下就領會了:再畫上1面就可以了。電腦出示第7面小旗,學生自然的在括號里填上了1。學生掌握的輕松自然,知識變得生動直觀。接下來解決新課開始時的問題,學生的求知勁頭更足了。電腦出示“木板上掛水壺圖”,已經掛上了7個,其他都空著,讓學生自己來列式,結果出現了三種答案:7+(1)+(1)+(1)=10,7+(1)+(2)=10,7+(3)=10當問學生認為那種對時,卻各有擁護者,我沒有對這些做法作出反應,而是又出示了一道題:盒子里放小球,要放9個,已經放了2個,2+()=9。學生自然的把沒有放進去的,全數了數是7個填在了括號里,這時我趁學生思考時對圖進行了修改,在空位置下面劃一個大括號,學生一看就明白了要將所有的空都數一數填上一個總數,之后學生又討論了剛開始那樣填的弊端。學生求知的整個過程就是創新意識發展的過程,利用多媒體制造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知識不知不覺也被掌握了,創造意識在不知不覺中也得到了培養。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閃爍剝離,培養學生揭示事物本質特征的創新能力
“人的創新能力必須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要能夠通過事物的表面現象把握其內在含義和本質特征。”創新精神是指人敏銳地把握機會、敢于探究發現的情緒狀態。
在揭示“認識物體”中的數學概念時,先讓學生摸一摸實物,大體感知物體的形狀,但若想讓學生抽象出實物圖形是有困難的,用多媒體來解決這個問題,就容易多了。如在揭示長方體的概念時:首先出示實物圖“鞋盒”,引導學生說出是長方體,讓學生觀察特征,組織學生討論、總結。然后,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相對的兩條邊、相對的面,連續閃爍,并伴有聲響。再讓學生說特征,學生的創新再次得到激發,猜測出長方體的框架。最后,從鞋盒抽象出長方體的形狀。學生的猜測得到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