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讓孩子在自信中學習數學

讓孩子在自信中學習數學

2024-08-01 閱讀 2013

讓孩子在自信中學習數學

“自信”是學生學好數學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我把幫助孩子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作為教好數學的首要任務。通常,在小學各學科中,部分孩子往往懼怕學習數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引導他們對學好數學充滿自信,相信“我能行”。

我們必須承認:孩子之間是有差異的,事實上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學好數學。有的學生再信心十足,最終也成不了數學尖子。教師一定要客觀地對待這種差異,對學生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評價,更不能橫向比較,必須看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起點,每個學生只要在自己原由的基礎上有進步,就應該給予肯定,就應該承認他是能行的。有的學生經過一番努力,才得了60分,我卻象對有些學生得了100分一樣為他感到高興,給予表揚。教師只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才能看到孩子們在學習數學中的點滴進步,才能真正鼓勵孩子們都能說:“我能行”!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主要是在學習活動中,通過對學生的具體幫助過程,讓孩子在體驗中逐漸形成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對這部分學生,僅僅靠口頭鼓勵,幫助他樹立自信心是不夠的。由于他們的基礎太差,上課時,再降低知識的起點,他們也如同聽“天書”一般!而實際上,教師在上課時也不可能為這一部分學生過多地降低全班授課的知識起點。因此,在課堂上,我經常有意無意把比較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回答,使他們覺得還有能聽懂的,從而增強求知欲望。反饋練習時,我常常時出兩種題,要求大部分的學生做完所有的題目,而“學困生”只要做一組就可以了。這樣對不同的學生,要求的標準就不一樣,使“學困生”能接受并且基本上能跟上班的節奏。在我巡視學生做題時,主要是關注“學困生”,并及時給予輔導,幫助解決做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使他們一節課下來有所收獲,長此以往,他們也就樹立起了“我也可以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第二,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教學水平再高,面對情況各異的學生,課上是很難做到:既讓優等生“吃飽”,又讓“學困生”消化得好的。因此,對“學困生”必須予以補課。補課是課堂教學的延續,補課是教師的職責,補課是教師對學生愛心的奉獻!當然這個補課絕不是不加分析地留一大片了。而是基于是學生的基礎不好還是貪玩,或者是行為習慣不好進行“對癥下藥”了。

第三,小學數學教師,每堂課都表揚到每一位孩子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充分利用回家作業本,與學生進行“書面私聊”:“最近你的數學成績進步很大哦,真不錯”;“昨天你上課回答的問題非常完整,繼續發揚!”;“這次小考你進步很快哦,加油!”……就這樣小小的評語在師生的心靈間架起了愛的橋梁。

為師者,不要吝惜表揚,根據不同的孩子及時地把自己的“情”和“愛”傳遞到孩子們的心中去吧,讓孩子們在老師的關愛中,點燃進步的火花,增強必勝的信心!使孩子在自信和成功的體驗中學習數學。

篇2:數學課注重學生自信心建立

數學課注重學生自信心的建立

皇桐中心學校梁麗英

范德比爾特說:“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這說明自信心是成才的重要條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價值已被社會各界人士所接受。而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數學認知能力、數學實踐能力等方面的信念,它影響著學生對數學學習任務的選擇、接受和學習狀態的準備;影響著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緒調節和堅持。可以說,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之一,是能否獲得數學學習成功的關鍵。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我們應以學生為本,多方面地注重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具體措施如下:一、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據教育心理學研究和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情境下,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同時思維最活躍,實踐能力最強。那么,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明白: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建立學生自信心的必備條件。實踐也證明,當孩子在一個寬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學習,他們的自信心就較強,他們就有不怕失敗的心理,有自由發揮、充分交流的機會,有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的自信心是學生向新的目標新的成績前進的動力,隨著新成績的取得,又會形成向更高目標進取的內驅力,從而形成發展進步的良性循環。所以,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并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如果學生遇到了困難,教師不應面露焦慮,應恰到好處地運用形態動作,以富有“會說話”的臉部表情和“信任”的眼神來激勵學生深入思考,并可用“別急,慢慢想,一定能想出來”等關心的話語來鼓勵他們。同時,也可以充分調動優秀生的力量來幫助學困生學習,學生之間的互相探討不僅能基本完成教學任務,而且通過學生幫學生,避免了學困生輔導時的緊張情緒,有時會收到比老師輔導更理想的效果。通過創設這樣的課堂氛圍,從而幫助學生維持良好的情感體驗,樹立再創佳績的信心,同時,也幫助每個孩子獲得成功奠定了基礎。這樣,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一定會孕育出自信與創新的種子。二、設計有彈性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設計一些較簡單的問題由學生完成,使教學目標循序漸進,實施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為每一個學生設計不同水平的數學題,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如,在學習了乘法計算之后,可以安排如下的活動:某花店有若干種標明價格的鮮花,讓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面對這樣的題目,不同的學生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如5枝百合需要多少錢?20元錢可以配哪些花?三八節到了,你打算用30元錢給媽媽買怎樣的一束花?等等。這樣的設計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并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體驗和發展,也進一步表現了他們各自的創造力,同時,自信心在這里得到很好的培養。三、運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的自信心與他的成功成正比,成功越多,自信心越強;挫折越多,自信心越弱。針對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在教學時,應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地呈現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例如,在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一課時,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呈現: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天,天氣特別炎熱。師徒四人口渴難忍,讓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會,八戒抱著一個大西瓜回來了。孫悟空說:“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聽了不高興了,叫喊說:“西瓜是我找來的,不給我六分之一,也得給我五分之一。”悟空樂了,趕緊切了五分之一給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著肚皮說:“我真傻,為什么比應得的還少呢?”聽完故事后,讓學生說說聽后的感想。以這樣的方式呈現,既生動有趣,又蘊含新知,而且還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信心也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了。再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時,“把7個蘋果平均放在2個盤子里,每盤幾個,還余幾個?”這時,可以采用實物演示,指名一個學生分蘋果給其他兩個同學,然后請全班說說分的方法和結果,從而得出結論。這樣的呈現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分蘋果這一活動對學生來說非常簡單,他們都愿意來表現自己,當他們在大家的鼓勵下獲得成功時,學習的自信心就更足了。四、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現代課堂教學要求:有效的教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于模仿和記憶,應該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學習數學。在這些活動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都能夠不同程度地培養和建立學生的自信心。《新課程標準》也指出:數學教學應該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給學生提供一個探索與交流的空間,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意識的強化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多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學習活動,還可以適當提供開放性的問題和合作交流的機會,為學生拓展探索的空間。五、采用多樣性的評價方式學生判斷能力較弱,老師心理投射是他們形成自我評價的主要來源,這在小學低年級尤其明顯,學生需要從老師給予的肯定性評價中確立自信心。傳統教學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更多是學生聽不聽話,會不會做題目,能不能考高分。我認為,課堂教學不僅應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知識,而且更應該根據社會的需要培養有能力、有自信的人。因此,數學中的評價方式也應注重多樣性。在課堂教學中,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能夠讓每個學生有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那么每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暢所欲言,他們本身所潛在的能力能更好地發揮出來,他們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教師對學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評價形成了期待效應。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我們為何不滿足他呢?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讓學生學會自主、自強、自信、自立,還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態,何樂而不為呢?總之,面向新世紀的挑戰,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依據學生個性、心理特點,找到適合建立和增強學生自信心的途徑,把自信與希望、善良與寬厚播種在學生的心田;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結合《新課程標準》和兒童的自身特點,采用與之相適應的多種教學方法,來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篇3:初中數學學習中情感與自信心培養

初中數學學習中情感與自信心的培養

王國禮**年1月30日

學校教育的首要職能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學科內容,更要培養學生對于學科的良好的情感、態度與自信心,以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或終身學習的能力。新的數學課程的構建要求我們必須跳出只關注學科內容體系和結構的束縛,真正把人的發展放在首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全面和可持續發展。所以,數學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態度、積極的情感和持久的自信心,以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數學的態度、情感與自信心是由學生對數學所采取的立場、看法,并引起的對數學的喜愛、憎惡的心理狀態。只有良好的數學態度與積極的數學情感才能引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由此可見,這三者形成一個以態度為核心,情感為紐帶,自信心為動力的有機整體,缺一不可。

下面就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良好的數學態度、情感與自信心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以快樂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快樂逐漸減少,焦慮驟增。在教學方面,這種現象尤其明顯。但無論從教師自身來看,還是對教育的要求來看,學生的成長都需要教師經常保持愉快、開朗、樂觀的情感態度。一個情緒不穩定的教師容易影響其學生的情緒,而一個情緒穩定的教師也會使其學生趨于穩定。馬卡連柯說過:“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教師不會成為一個好教師。”一個人的消極情緒若不能及時得到控制,很容易波及他人而造成惡性循環。例如,一位教師因早上失起床較遲,怕上班遲到,心里很急,趕忙騎上電車,中途不慎被圖釘扎破輪胎,心情很壞,只能推著車來到學校,又碰見校領導在值班室,說了他兩句,他更是憋著一肚子的火。到辦公室取了教學用具趕忙去上課,開始提問某個學生,該生一時回答不上來,他正憋著火沒處撒氣,此時過去就是一巴掌,打得那位學生淚水直流,接著又提問了好幾位學生,只要回答吱吱晤晤,他過去都會收拾一番。結果在這一節課上,雖然教室里鴉雀無聲,但主動發言的人少了,教師讓全班學生一起回答問題時,竟然沒有一人出聲。這位教師的做法不僅使學生的情緒壓抑,主動性不能發揮,而且也損害了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使學生從此對這位教師產生了畏懼感,師生交流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快樂教師實施快樂教學,能使學生情緒舒暢,心理穩定,能讓學生在快樂中主動積極地接受教育。

二、鼓勵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夠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好奇心,愿意接近數學,了解數學,談論數學,探究數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例如,以生活為背景,以知識為載體,巧設新課引入情景;列舉一些解決現實問題的例子,培養學生樂于了解數學,應用數學的態度;列舉一些開放性的題目,激發學生探究心理,從而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鼓勵學生參與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體驗數學的發現過程,使其產生對數學的喜愛,建立學習數學的良好態度;聯系數學史,讓學生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對人類發展的作用,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合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時代氛圍,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動手、動腦、探索,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也使學生認為數學也在與時俱進,隨時代的發展,與新型科技相匹配,從而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態度。

三、轉變教師角色,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轉變教師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由此,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程內容,這必然促使每一位教師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而改進教學方法的首要條件就是要轉變教師角色,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學中多指導學生想一想,引導學生猜一猜,與學生合作共同做一做。教師的這種新型關系的提出,就是要教師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間去,從根本上改變以往教師權威者的形象,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去自主探索和實踐。只有教師放下架子,給學生一個平等交流合作的空間,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教師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態度,情感與自信心,以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