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小學生寫好作文論點
淺談指導小學生寫好作文的論點
太平中心學校興加朗小學符連歡
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主要體現在讀寫兩個方面,而寫又是主要矛盾。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主要從課外閱讀指導/寫作實踐指導兩方面提高寫作效果。現將淺談這兩方面的指導方法:
一、加強課外閱讀。
(一)閱讀課外書。
古人云:“巧婦難無米之炊”學生要在寫作中欲所暢談,必須有他們豐富累不能滿足他們如饑似渴的求知欲?為了開闊孩子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首先我指導孩子們進行閱讀適合他們接受的課外書,如果學生在閱讀中遇到優美詞句學到的新知識、發現的新問題,指導他們一一摘記下來。認識、體驗,在平凡中發現不凡,在平淡中尋找新奇,開拓視野、增長見識。趣一旦被激發起來,他就會在充滿童趣、動機蓬發、積極主動的狀態下進下得到訓練。最后培養學生修作文的能力,要求他們把寫得不具體的地方識成功的“訣竅”,體驗作文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起學習寫作的積極性,主發、積極主動的狀態下進行寫作,訓練他們的思維、想象、語言表達等各種心理
(二)走進生活。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說明了書面語言和間接經驗的效力。如果學生只片面的追求書本里面的知識,寫出來的文章會很空虛,缺乏真情實感。課程理念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作文,還要加送學生學會做人。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去觀察、體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才真正感悟出感情的精華。學生具有了真情實感,寫出的文章才能吐露真情和有教育意義、學會做人的文章。
二、寫作實踐:
(二)、作文應如何開頭
當學生明確了作文內容和要求后,接下來就要對言簡意賅、概括性強的作文題目進行敘說。但是小學生常常千言萬語不知從何寫起,各種素材不知道寫哪才好。找不到卻入點。此時,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把一個題目分解成若干具體的題目,學生的困惑才能由淺入深的解決。如寫《秋天》時,可以將題目分為“秋的天氣”“秋天的果園”“秋天的豐收”。。。。。。的小標題,將秋天籠統的題目落實許多具體的特點上,有了針對性,也就明確了要寫的內容,便能即時的進入寫作中。又如寫人記事的文章,為了防止寫成流水記賬,抓不住重點,寫不出特色。如寫“我的老師”事,可將“我的老師”的題目縮小為“漂亮的老師”“樸素的老師”“可愛可親的老師”“敬佩的老師”“難忘的老師”等一系列子題目,范圍具體與縮小了,著眼點明確了,寫起來就有了方向、目標與主線。這樣抓住一條主線來寫,筆力集中,有條不紊,細節描寫就顯得細致生動了。
當學生明確了作文題目包涵的意圖與線路之后,有些學生泛泛而談,寫的空洞沒有詳略之分。這時,可引導學生抓住某一重點,,從小處入手,聯系生活實際和真實體驗與感受,確立與生活貼近的題意來寫。
(二)、選材有深度
好的作文材料可以提升文章內容的精華。但是小學生的文章內容總是存在干癟空洞的現象。此問題說明小學生缺少聯想和想象,思路沒有拓寬,沒有調起自己的生活閱歷和內心體驗。導致文章缺少真情實感。那么,教師應該引導寫生解決這些困惑呢?如寫記敘文《難忘的一件事》是,先把自己覺得可以的事情都列出來,然后在分析哪些是難以忘記的,為什么難忘:是事情曲折使我難忘;還是事情使你或是感觸最深;或是事情對我有何啟發使我難忘,通過一步步的分析,思路就越來越清晰所選材料就有一定的深度。
(三)、布局內容
寫作的角度選定了,材料也具有了,接著就是根據內容組織材料,安排好文章的結構
篇2:農村小學生閱讀與作文教學
淺析農村小學生閱讀與作文教學
固始縣新橋小學王中強
內容提要
“每周兩節作文課,真讓我頭疼哪!”常聽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這樣說,“每次寫作文,我挖空心思地教方法,學生硬著頭皮擠內容,結果寫出來的作文還是內容貧乏,語言干癟。”這對于在農村小學教學多年的我來說,也是常遇到的問題。那如何指導好農村學生初學作文,培養學生作文的興趣,樹立學生作文的信心?如何使“教者樂此教,學者樂此學”呢?我認為應做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一遠景目標。一、積累語言,快樂入門。1、熟讀成誦,積累詞句。2、要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3、創設條件,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4、要注意引導學生收集相關資料。二、抒發真情,催生興趣。三、走進生活,廣積“材”源。引導學生習作“走進生活”,即作文生活化。作為農村教師應根據農村學生的生活特點,引領學生積極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廣積“材”源。第四、厚積薄發,勤抓練筆。第五、民主開放,合作互補。“心靈的自由是寫作創新的源泉。”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嘗試著讓學生自主寫作、合作互補,讓孩子們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達。孩子們通過利用自己身邊的、親身經歷的“源頭活水”在老師的引導下,變被動的“讓我寫”為“我樂寫”真正地做到了“教者樂此教,學者樂此學”的作文教學目的了。
關鍵詞:閱讀積累、抒發真情、生活、樂寫
正文
“每周兩節作文課,真讓我頭疼哪!”常聽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這樣說,“每次寫作文,我挖空心思地教方法,學生硬著頭皮擠內容,結果寫出來的作文還是內容貧乏,語言干癟。”這對于在農村小學教學多年的我來說,也是常遇到的問題,造成學生怕寫作文,教師怕教作文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本來小學生初學作文,就常感到無從下手,一提起寫作文就愁眉苦臉,總覺得無話可說,農村的學生尤為突出,因為農村學生平時可供閱讀的書籍匱乏,社會接觸相對較少,且留守兒童居多,他們所能接觸到的幾乎就是自己身邊的農村生活。但農村孩子們生活在廣袤的鄉間土地上,可感知的新鮮事物還是非常豐富的,在他們周圍發生的事、出現的人,尤其是山間田野的風光等等,這些都可以是寫作的素材。那為何又會出現上面所說的這種局面?我想這與學生平時不留心觀察生活,不會從生活中去挖掘寫作素材,不會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變成作文語言有關。那如何指導好農村學生初學作文,培養學生作文的興趣,樹立學生作文的信心?如何使“教者樂此教,學者樂此學”呢?我認為應做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一遠景目標。
一、積累語言,快樂入門。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所以感到作文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米”是主要的。如果學生腦子里沒有詞、句、段等基本的語言材料,沒有相應豐富的詞匯、多樣的句式段式儲備,寫出來的文章又怎能做到用詞確切,表達流暢,語言生動呢?那么,平時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積累呢?
1、熟讀成誦,積累詞句。小學階段是人生中記憶力最旺盛時期,朗讀和背誦,是積累語言、學習語言、提高學生理解文字能力的好辦法,從而規范學生的書面語言,促進寫作。在課堂上要注意訓練學生朗讀課文的能力,要求學生要讀得準確,讀得有感情,引導學生在讀中逐漸學會糾正自己的發音、停頓、語氣等方面的錯誤,提高朗讀能力。背誦能發展學生思維,通過背誦,讓學生積累大量的佳辭妙句,精美篇章,不斷充實語言庫存,又能從中領悟作者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方法,這將使他們終生受益。朱熹說過:“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因此,教師應抓住時機,多方引導學生多讀,多讀至熟讀,熟讀至背誦。
2、要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寫好作文,先要豐富學生的生活。小學語文大綱指出:“指導小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內容就是寫作材料,寫作材料來源于生活。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農村學生朝夕面對的青山綠水,常有摘野果、捉小魚的樂趣,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留心周圍的事物,學會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間,把豐富多彩的事物記下來。
3、創設條件,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國著名學者錢理群先生說過:“美好的閱讀是為了給學生的精神打底。”如果沒有成功的閱讀作鋪墊,學生的作文就會出現精神上和語言上的斷流。農村孩子手中可供閱讀的課外書籍少之甚少。為了給孩子們提供閱讀的機會,可以在班級中增設“圖書角”,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多媒體網絡進行電子閱讀,甚至推薦性地開出書目,引導學生多閱讀有益的課外讀物,必定有助于他們寫作水平的提高。
篇3:提高農村小學生作文水平探索與實踐
提高農村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探索與實踐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學生語文水平和素質的重要尺度和綜合表現。然而,很多農村老師都為之頭痛、困惑,認為農村學生的視野比城市學生的視野窄、見識少、信息貧乏,所寫起來的文章題材單一、內容空洞、語言貧乏,不及城市學生作文的豐富多彩。其實,農村具有豐富的題材,都是我們教學的好素材。所以,鄉村老師應該重視作文教學,讓鄉村小學生不再害怕寫作文。
關鍵詞:提高;農村小學生;作文水平;探索實踐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學生語文水平和素質的重要尺度和綜合表現。對農村小學的作文教學,很多農村老師都為之頭痛、困惑,認為農村學生的視野比城市學生的視野窄、見識少、信息貧乏,所寫起來的文章題材單一、內容空洞、語言貧乏,不及城市學生作文的豐富多彩。其實,農村具有豐富的題材,都是我們教學的好素材。古語有云:“問渠哪里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要想提高我們農村學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須有“源頭活水來”。
那么,如何改變這一現象,如何提高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質量呢?筆者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努力作了探索與實踐,摸索出了以下幾個途徑。
一、轉變教學觀念,正確把握教學目標
小學作文教學應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從全局去掌握作文的總體目標和要求,深入理解各階段的具體任務,牢牢抓住“從說到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這一小學作文教學的客觀規律,建立起一個既與閱讀有密切聯系,又保持相對獨立的科學的作文訓練鏈條。同時,在總體目標任務下,系統地規劃出每個年級每個學期每個單元訓練點的目標,做到目標明確,內容具體,方法得當,統籌兼顧,重點突出,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教師的教學思路變得清晰明確,有的放矢,每次帶著具體目標與學生一道解決好一兩個問題,突破一兩個重難點,切實讓學生次次有所得,循序漸進拾級而上,這樣樂中學,學中得,既陶冶情趣,又鍛煉學生的習作能力。
二、注重引導,激發學生作文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剛學寫作文的小學生,培養他們寫作文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在指導學生寫作文時,變“要我寫”為“我要寫”,使學生感到寫作是一件很輕松的事,充滿快樂和自信。我是這樣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的。
對于學生來說,酸甜苦辣皆有營養,喜怒哀樂都是文章。情動于中而形于外,學生自身獨特的經歷往往能夠令他的作文也別具一格。我們十分注重學生感受生活的過程,有目的地為學生設計各種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和游戲,參與墻報、辦展覽、編報刊,進行調查、采訪,開展環境保護,科普宣傳、舉辦講故事比賽、寫字比賽、畫畫比賽、手工制作比賽、文娛表演活動、主題中隊會、猜字游戲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相當放松,能夠“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我們及時訓練學生把動手操作的過程、特點記錄下來,這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由習作的土壤就會越積越肥,習作興趣也會隨之濃厚起來。
此外,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們還可以采用“玩中覓趣”、“畫中尋趣”、“濃情引趣”等方法來加強引導,以提高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學習觀察,做好指導,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
魯迅先生說:“如要創作,第一須觀察。”要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于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都不要輕易放過。農村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要讓孩子們平日養成認真觀察的習慣,攝取反映農村特點的景和物,人和事,指導學生現場觀察,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在他們的身邊,常常有忙碌的身影,可讓他們留心觀察。例如,讓學生回家跟媽媽做一件家務事,教師提示三方面的內容:①學做家務事的時間、地點、名稱;②做這件事的經過、結果;③你學到了什么,媽媽的態度怎樣?這種作文由于學生的參與和有意識地觀察、記憶、思考,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學生也有話可說可寫。作文也會有真情實感,能實事求是,杜絕說空話,假話。
四、積累材料,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學生閱讀、學習課文不但要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語文能力。在諸多的語文能力中,我覺得與寫作聯系最密切的,也是當前學生學語文最薄弱的能力,就是對各種文體語言的感受和把握的能力,即語感經驗的獲得。要把語感經驗的獲得作為閱讀指導課的主要目標。
語感經驗對于寫作來說非常重要,它能把融于優秀范文之中的語言運用技巧諳熟于心,所以古人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經驗,就是指這種日積月累的閱讀功夫和潛移默化的寫作功夫。語感經驗首先要來自大量的閱讀,沒有閱讀量的積累,就無法獲得語感經驗,就不可能提高寫作能力。可是,現在很多學生的閱讀量實在是太少,即使是教材上的選文,他們都沒有讀熟,只是勉強地跟著老師分析、講解,這樣的閱讀指導就很難達到在寫作上應用的實際效果。這也是當前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嚴重脫節的病根。
五、指導修改,集思廣益,提高寫作水平。
“好的文章是寫出來的,更是修改出來的”。文章修改讓作者著眼全篇,從小處入手不斷完善習作,并能不斷積累寫作經驗,提高寫作水平。為實現小學生習作修改達到預期目標,增強修改能力,需要教師精心指導、反復訓練。
再說,傳統的作文評價,教師是評價的主導者和權威者,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自由習作能力極為不利。《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因此,自由習作的評價應該引導學生盡量去發現文章中的閃光點,真誠而不吝嗇地激勵學生,讓賞識給學生送去快樂、帶來干勁、增強信心。我們把作文批改與講評的專利還給學生,在自改和互改等多種形式訓練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以便于學生“我手寫我心,我語表我情”,讓每個學生都有自由展示語言、表達感受的機會,從中體驗作文的樂趣。
課堂上的習作修改環節可采取個人、小組、集體或相互結合的方式。個人修改為主,修改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自己掌握修改方法,提高寫作能力。然而小學階段,許多學生表現出“當事者迷,旁觀者清”的境況,開展小組、集體修改更能產生良好效果。小組修改讓學生互相擔任小老師,大作家角色,調動了修改熱情,對修改的習作嚴格要求,圈圈點點并及時發表看法見解,效果頗佳。集體修有利于老師集中全面地指導。教師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選擇幾篇針對性的習作,帶領大家一起修改。修改時各抒己見,集思廣益,使全體學生都得到引導和啟發。
總之,作為一名農村語文教師,一定要以作文教學為中心安排一切語文教學活動,教師不但要肯鉆肯教,還要把作文教得有滋有味,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才能使農村孩子真正地寫好作文。此外,還要注意拓寬思路,激發興趣,使農村學生也有比較大的選擇余地,讓孩子們在作文這塊廣闊的空間自由地翱翔。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朱水根.小學作文教例剖析與教案研制[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3]武宏鈞.小學作文教學的三大走向[M].北京: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
[4]田榮俊.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小學作文教學研究[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小學生作文,關鍵詞,文章,教學,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