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語言藝術
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
【摘要】為了成功的運用教學語言,教師可以通過鉆研教材、博覽群書、關心時事使教學語言富有科學性、邏輯性、豐富性;通過諳熟兒童心理、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可使教學語言富有啟發性;通過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鍛煉口才使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思維和語言能力的發展,使教學獲得成功。
【關鍵詞】語言科學性啟發性感染力俗話說,教師是吃“開口”飯的。不錯,語言,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最重要的工具,我國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說:“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耆艾可信,可以為師;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意思是說,當老師有四個條件:一要有尊嚴,使人敬服;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豐富的經驗;三要具備傳授知識的能力而不違反師說;四要能體會“禮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闡發。后兩條說的即是對教師語言的要求,而前兩條又是建筑在后兩條之上的。因此,古往今來,人們對教師的教學語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對于小學低段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來說,除了要符合一般教師的教學語言的要求外,還有其特殊的要求,歸納起來,主要有:
一、準確、簡練,具有科學性。要求發音規范,表達確切,闡述分寸適度,通俗簡潔,學生易懂。面對語言理解力較弱的低段孩子,我們在教學時語言首先要通俗易懂,符合學生實際理解水平。因為,孩子的學習興趣最初是從聽得懂老師的課開始的。脫離學生實際理解能力的晦澀難懂的教學語言是扼殺孩子聽課興趣的第一把利刃。第二,教師語言要準確、具有科學性,因為在認知心理上,要注意“首應效應”,如果第一次沒有說準確,將來要糾正就很困難。例如,我們在教學最基礎的漢語拼音“a”時,老師先要用淺顯的語言,告訴孩子們這個字母的發音要領:“孩子們,你們嗓子疼,去醫院看病時,醫生有沒有讓你張開嘴巴,檢查檢查呀?”孩子們說有。老師接著說:“好,讓我們就像讓醫生檢查嗓子一樣,張大嘴巴,發出‘a’的音。”這樣,孩子們不光聽懂了老師的話,而且,正確地掌握了“a”的發音,終身難忘。因此,在教學時我們不僅心中有教材,眼里還要有學生,教學語言努力做到準確、簡練,具有科學性。要求發音規范,表達確切,闡述分寸適度,通俗簡潔,學生易懂。
二、流暢、明快,具有邏輯性。要求脈絡分明,推理嚴密,沒有閑話、廢話。語文課雖然不像數學課、自然課那樣富有顯性的邏輯性、嚴密的推理,但,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是始終有一條線索貫穿其中的,有其顯性或隱性的邏輯與推理。著名教育家斯霞老師在執教《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就按照“這個人種的葫蘆開始怎么樣?后來怎么樣?結果怎么樣?”這條線索來教學的,流暢、明快,脈絡分明,推理嚴密。正如她自己評價的一樣:“可以說,本課的講讀,沒有繁瑣的提問、無效的討論,教學要求明確,訓練重點突出。我覺得,教學也要講效率,盡量不要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是的,教師對課堂教學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切不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這樣才能使教學語言流暢、明快,具有邏輯性,脈絡分明,推理嚴密,沒有閑話、廢話。
三、活潑、形象、傳神,具有啟發性。要求語音、語調、節奏富于變化,抑揚頓挫,生動形象,引人入勝。既含蓄委婉,又能充分表情達意。課堂上,教師的有聲語言分為口頭語言和朗讀。我們知道,孩子喜歡聽活潑開朗的老師的課,因此,我們老師的心態要保持年輕的狀態,切不可“老氣橫秋”。我們對孩子說話時就仿佛自己是“小孩般的大人”,我們的語言應當活潑、形象、傳神,富有啟發性。例如,當我們看到孩子坐姿不正確時,不妨提醒他:你可不要做蝦公公哦!學生聽了,馬上心領神會,坐直了身體。教師這樣的語言活潑、形象,既含蓄委婉,又能充分表情達意。朗讀,是語文教師教學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前輩于永正說:“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是賦予作品以生命。備課時,我力求把課文讀“活”。朗讀《賣火柴的小女孩》,學生聽了不潸然淚下;朗讀《小稻秧脫險記》,小朋友聽了沒有手舞足蹈;朗讀《桂林山水》,學生沒有不身臨其境的感覺,我便認為范讀失敗,因為我沒有把文章讀活。朗讀好了,鉆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不是一半,是一大半!朗讀的意義十分重大。老師朗讀水平有多高,學生就會有多高,甚至超過老師。如果老師的朗讀水平低,就不可能期望他的學生朗讀水平出眾。師生朗讀精彩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充滿靈性的、富有情趣的課堂。”因此,語音、語調、節奏富于變化,抑揚頓挫,生動形象,引人入勝的教學語言對于成功的教學是多么重要。
四、語言和非語言手段巧妙結合,借助姿態、表情和手勢,使語言更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上海市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指出,語文教師應該是個雜家,即:“半個編輯”“半個作家”“半個演員”“半個書法家”“半個演說家”“半個劇作家”“半個播音員”“半個幽默大師”……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上講課時若能像“演員”、“演說家”、“幽默大師”一樣將語言和非語言手段巧妙結合,借助姿態、表情和手勢,那么,教師的語言一定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這樣的課堂,怎么會不生動呢?正如他所說,“如果我們真能如此的話,那么,我們就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教育專家了。”
那么,要使教師的教學語言達到以上四條要求,該如何錘煉呢?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學習,我覺得通過以下幾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語言水平。
首先,教師要鉆研教材,吃透教材,達到高屋建翎,使教學語言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只有課前對教材的編排心中有數,對教學目標清楚清晰的條件下,教師才能表達確切,闡述分寸適度,通俗簡潔,學生易懂,反之易出現脈絡不明,推理不嚴密,閑話、廢話夾雜其中的后果。例如在教學《翠鳥》這篇文章時,教師通過鉆研教材,確定本篇文章的教學目標是:1.通過朗讀體會翠鳥的外形美,捕魚技術高來感受翠鳥的可愛;2.學習作者描寫動物的方法能仿寫喜歡的小動物。如此,在這兩個目標的指引下,教師緊緊圍繞這兩條主線,有機地展開教學,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明白,達到科學性與邏輯性的要求,取得“誦說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論”的效果。
其次,教師要博覽群書,關心時事,視野開闊,使教學語言豐富多彩。有句話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要想不做教書匠,要做充滿魅力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得有《大學》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胸懷。因此,教師得不斷學習,向古代學習,向現代學習,向國內學習,向國外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學問淵博,經驗豐富,才能“耆艾可信”。我記得師范里曾有兩位老師先后教過我們文選課,同樣是本科畢業,教學效果卻大不相同,一位老師博古論今,旁征博引,出口成章,分析文章入木三分,我們被他深深地吸引住了,只覺得聽他的課,時間過得飛快,意猶未盡。至今仍能記起十年前他上課時舉的一個個生動的例子,如“圍魏救趙”“李杜相會”等,每每憶起,都是一種美好的享受,受益終身。而另一位老師則照本宣科、蜻蜓點水、索然無趣,回憶他上課印象最深的竟是那句“這本書快上完了,我真開心,因為可以放暑假了。”相比之下,這兩位教師在學生的生命成長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真是天壤之別。因此,要使教學語言豐富多彩,教師一定要有“活水”、“活水”從哪里來,多學、多動、多思。
第三,教師要諳熟兒童心理,深入淺出,循循善誘,方能教學具有啟發性。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因此教學要為兒童提供感知事物的條件,使教學符合直觀性的原則。小學低年級兒童年齡尚小,處于皮亞杰所謂的“直觀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要活潑、形象。如在教學小學一年級課文《陽光》時,有一句話:“小河變成長長的錦緞了。”學生不理解,因為對于“錦緞”學生難以理解,于是,我就找來一塊錦緞的實物,給孩子們看,然后問他們:“你們覺得‘錦緞’怎么樣?”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錦緞好漂亮!”“錦緞是亮亮的”“錦緞是五彩繽紛的”“錦緞是金色的”等等,理解了錦緞,老師又繼續問:“你想對陽光說什么?”“陽光你真像魔法師”,“陽光你真好!”等等,瞧,通過老師直觀形象的教學,孩子們水到渠成地體會到了陽光的美好,學生的思維、語言、審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四、教師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鍛煉語言能力,使語言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教師一定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的架子,要在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教育家于永正早年練習朗讀能力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在《我怎樣備課》一文中介紹了他怎樣備“朗讀”。他說第一是多讀,用心揣摩課文的意境、思想感情(包括課文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二,是多聽別人的朗讀,聽錄音。平時,他特別喜歡聽廣播電臺的小說朗讀、詩歌朗誦,這對提高他的朗讀能力大有裨益。他常說:“錄老師是指導朗讀的好老師。”“錄老師”就是指磁帶、CD。第三,說得遠一點,是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尤其是音樂修養),豐富自己的情感。他是酷愛京劇的人,京劇藝術給了他豐富的營養。藝術修養高,情感比較豐富,便容易和課文中的思想情感“對接”。久而久之,于永正老師的朗讀能力漸漸提高了,也成為了現在小學語文教育界泰斗級的人物。我想,只要我們立志于我們心愛的教育事業,想方設法提高我們的語言能力,那么,我們也能像于永正一樣,擁有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語言能力,成為優秀的語文老師。
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本身包含了人類積累的精神財富,通過語言,教師獲得了與學生溝通的橋梁,通過這個橋梁,教師才能夠向他們傳授科學知識,并且對他們進行各種影響,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也直接影響到學生語言和思維的發展。
讓我們正確掌握并熟練運用教學語言,以高超的語言藝術,使我們的孩子一進小學的大門就深深地愛上語文課了。
主要參考書目:
1.成有信主編:《教育學原理》,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劉德華主編:《中外教育簡史》,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3.《小學語文教師》編輯部編:《名師授課錄》。
4.賈志敏著:《“用一生的時間備課”》,小學語文教師,**年,3月,第25頁。
5.于永正著:《我怎樣備課》,小學語文教師,**年,1月,第24頁。
教師,藝術
篇2:語言藝術教師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組織探索及完善師資培訓課程體系;
2、承擔師資培訓中示范課的授課及實操練習工作;
3、配合全國各地招生/招商示范課的進行;
4、基于課程體系及相關教學產品,參與研究制定課程主體各階段及輔助、拓展和延伸的課堂呈現的教師教學標準的建議和修改方案;
5、基于課程體系,參與研究制定課程主體各階段及輔助、拓展和延伸的課程子項目學生學習成果表現標準的建議和修改方案。
任職要求:
1、播音主持/教育學、幼兒教育專業、學前教育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普通話一級乙等;
2、1年以上教育教學、播音主持媒體實戰經驗、少兒語言機構工作經驗,有自己的教學方法;
3、熟悉少兒心理和教育學相關理論,能將少兒語言教學與課堂游戲相結合,教學風趣幽默、因材施教;
4、有教師資格證和播音主持職業資格證者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