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讓學生在生態和諧課堂中自由徜徉

讓學生在生態和諧課堂中自由徜徉

2024-07-31 閱讀 3723

讓學生在生態和諧的課堂中自由徜徉

大慶路小學盧靜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和智慧有著密切的關系,當人處于平等、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中,心靈就會得到舒展、愉悅。而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具備了舒展、愉悅的心靈,教師的教育便成功了一半。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往往思維活躍,智慧的火花往往不斷閃現。因此,課堂上必須創設一種互相尊重、寬容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要把學生視為自主、發展、有潛力的人,熱愛和關注每一個學生,不能喜優厭差。教學過程中教師把知識和智慧的陽光均勻地撒向他們,在他們心靈中樹立可親可敬的形象,這樣學生會對自己、對老師充滿信心,從而增強學習的激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放松心情,充分地讀,認真地想,無拘無束地說,心領神會地寫,手舞足蹈地演,津津樂道地畫,個性才會演繹得淋漓盡致。

新課標要求我們:“教學應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提問富有啟發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進行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意識和傾聽能力。”“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現采擷課堂教學中的幾朵小浪花,以求大方。

片斷一

“你看窗外

篇2:小學課改小論文生態課堂中師生關系

生態課堂是學生知識生成、思想成長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相互促進,相互學習,整體提升的課堂。生態課堂更是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是學生最喜愛也最向往的課堂。

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生態課堂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師和學生在生態課堂中就像是朋友關系,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教師對學生的主導地位更多的體現在對學生的引導上,將自己的情感投入課堂,通過對學生的情感激發,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中,通過教師的引導、交互式的學習,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不僅提高了學習能力,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更加培養了美好的道德情感。

心理學家羅杰斯說平過,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由此看來,課堂教學要實現有效教學,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必不可少。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的民主程度越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熱情就越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越高。

生態課堂,就象一首迷人的歌。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臉就是那些跳動的音符,他們演奏出了最美妙的音樂,演繹出了生命最真實的狀態。

篇3:建構式生態課堂學習心得

王敏勤教授說過:“無論課程改革怎樣改,鉆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們教師永遠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師在教學中才能游刃有余。所以,生態課堂教師深入研讀教材,整體把握教材布局尤其重要。

一、生態課堂要在備課上下功夫。

要想把握教材布局,在備課前教師一定要經過大量的閱讀和準備,不單是寫寫教案那么簡單,自己必須獨立深入認真鉆研,第一次備課可以不參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參考書,第二次對準自己背的課參照別人的備課,看看哪些是別人想到而自己沒有思考到的,想想別人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吸納別人的智慧補充自己的教學設計;最后在上課后,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寫出課后反思,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這樣的備課能促進我們教師獨立思考,使能力不斷提高。

另外,備課要立足兩角度,緊扣兩條線。

①兩角度備課。對同一教材的內容,師生的年齡、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都有巨大的差異,必然對教材內容的實際解讀相差巨大。因此備課時,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準確理解編者意圖,不但要站在教師的角度去備課,同時還要設身處地站在小學生的角度去讀教材,并提出疑問。首先站在學生認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體的高度,體察學生閱讀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需要具備的方法,分析應該落實的知識、訓練重點,找到三維目標的交匯點,在心里和學生先期對話,徹底吃透教材,能夠對教材內容舉一反三,變式練習層層遞進。然后再統籌安排在教學中應教什么、怎么教?學生學什么、怎樣學?

②兩條線教學。教材的編排有兩條貫穿始終的主線:一條是明線,即知識的聯系;另一條是暗線,即掩藏在知識背后的數學思想方法。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于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于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還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二、生態課堂要改變教師觀念,關注教與學的過程。

新課程背景下,老師的角色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變了,我們對生態課堂關注的重點也要改變。新課程要求學生全員、全程和全身心地參與教與學活動,學生的情緒狀態要關注,老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要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之中,并能自我調節和控制學習情緒,對學習能保持較長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另外,課堂上要善于換位思考、轉變老師與學生的角色。在課堂上還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三、規范作業書寫,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良好學習習慣。

教師需要做的是精心設計作業、創新作業批改方式、減少學生重復、機械、無效的作業。教師精心地設計具有針對性、層次性、選擇性、實踐性和開放性作業,創新作業批改形式,發揮作業批改中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師生心靈交流的激勵性作用,作業及時評價,促進學生不斷改進和發展的作用。

主要措施:加強教師作業布置和批改情況的檢查和講評,組織作業設計研討,開展優秀班級作業展評、學生家長評教等措施,推進作業設計的優化,使教師形成自主設計高質量作業并及時批改評價的良好習慣。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生態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生態作準備。

我心目中的生態課堂

一、要“清”。知識清、方法清、思路清、環節清、滲透點清。“清清楚楚一條線體現數學味”。

二、要“新”。內容新穎,方法創新,更吸引人,有更多探討的價值。

三、要“活”。方法靈活,學生思維活躍,師生靈動,課堂開放。

四、要“實”。又活又實,活而不亂,該落實的知識、方法、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落實。

五、要“奇”。出其不意,與眾不同,設計奇特環節,探討有價值的教法。讓我們共同努力:將我們的數學課堂變成真正人文的,靈動的,現實的,煥發生命活力的舞臺。在這里,只有智慧與智慧的碰撞,心靈與心靈的交融;在這里,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每一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尊嚴,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