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環境與穩態教學設計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教學設計
穩態是生命系統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模塊為《穩態與環境》,因此,應該讓學生開始本模塊的學習時,就明白什么是穩態,理解穩態的重要意義。
本章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要求
知識方面
1.描述內環境及其作用。
2.說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關注維持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系。
能力方面
1.進行實驗,了解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
2.嘗試建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二、教學內容的結構和特點
(一)教學內容的特點
本章內容包括《細胞生活的環境》和《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兩節內容。其中第1節可用1課時教學,第2節可用2課時教學(其中實驗1課時)。
本章題圖由3張圖片組成:邊防戰士在冰天雪地里巡邏、工人在煉鋼爐前工作、抗洪戰士在補充營養物質和水分。章引言則就這3種場景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內環境"的概念比較抽象,教材這樣做,是從宏觀方面引入,從外在現象入手,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壓圖詩是本章的點睛之筆,具有統領全章內容的功能。
第1節《細胞生活的環境》包括體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細胞外液的成分、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等內容。這些內容,是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說明穩態的生理意義"的基礎。教材并沒有一開始就闡述什么是"人體內環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細胞生活的環境"這樣的廣闊視角。這樣,既可以和《分子與細胞》銜接,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探討"活動,意在調動學生圍繞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的細胞的生活環境的差異展開討論。因為對單細胞生物生活的環境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認識到多細胞生物的細胞也需要與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從而能更好地理解這些細胞的生存環境,并加深對生命世界的認識。
"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包含體液和內環境兩個概念。內環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內環境的定義,也包括組成內環境的各種細胞外液通過動態的有機聯系形成統一整體,還包括本章后續學習內容:內環境的組成、為什么要維持內環境穩態等。教材第2章還要繼續闡釋內環境為什么能維持穩態。在這部分內容的最后,教材以在內環境中體內細胞能正常地生活,"內環境與外界環境有哪些差別?"這樣的問題,引出細胞外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的內容。
"細胞外液的成分"是學習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等內容的基礎。這部分內容以血漿的化學成分為例進行探討。資料分析所提供的材料,比學生在初中曾經學過的相關內容更為詳細。資料內容不要求學生記憶,而是供學生分析細胞外液有哪些主要成分時參考。教材在這部分內容最后總結"細胞外液是一種鹽溶液,類似于海水。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這樣,就在"內環境"和"生物進化"這兩個核心概念之間建立了聯系。
細胞外液的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是內環境理化性質的三個主要方面。滲透壓的概念比較難理解,教材用的篇幅稍多,并且用旁欄思考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與日常生活經驗相聯系;pH的概念,教材用"學科交叉"欄目引導學生聯系相關化學知識;內環境的溫度特點比較好理解,教材僅用一句話來介紹。
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細胞與內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內容比較好理解。內環境如何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內容,則比較復雜。教材在此處安排了一個思考與討論活動,引導學生聯系初中所學過的知識,通過"思考與討論"得到答案。本節教材正文之后,還安排了與內環境如何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有關的技能訓練,讓學生通過這個活動,既練習、領悟構建模型的方法,又進一步理解有關知識內容。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包括內環境的動態變化、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等內容。"問題探討"引導學生分析化驗單上為什么每種成分都有一個變化范圍,從而初步認識內環境的各種成分是動態變化的。因為體溫便于測量,所以教材以體溫日變化規律的調查活動著手,進入對內環境動態變化的探討。本節安排的實驗"
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只與內環境的組成成分有關,并不涉及機體各器官系統的協調配合,因此,其內在邏輯關系上應是緊接著內環境穩態概念出現,但教材編排時為便于閱讀,將它放在正文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靈活掌握。
關于穩態的調節機制,本節教材僅作籠統的闡述,相關內容將是第2章學習的重點。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是本節的核心內容,但在有關"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中,已經有多處體現了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因此,在這個黑體字標題下,教材僅結合細胞代謝活動的正常進行,從生理代謝反應正常進行的角度予以闡述。
本節內容比較抽象,因此,教材編寫時力求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例如,問題探討、調查、思考與討論等欄目安排的內容都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
課外閱讀材料"科學史話"《穩態概念的提出和發展》,介紹了穩態概念提出和發展的過程,闡述了不僅在個體層次存在穩態,在分子水平、器官水平、生態系統水平上也都存在穩態現象,明確穩態已經成為生命科學的一大基本概念。因此,這部分內容盡管以課外閱讀材料的形式予以安排,但它卻在某種意義上起著統領全書的作用。人體,設計,教學
篇2:《使用燃料對環境影響》教學設計
《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化石燃料對環境的影響。
2.認識使用清潔燃料的重要性。
3.了解目前使用和開發的各種新能源。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認識化石燃料的利弊,以及開發和使用清潔燃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通過進行“酸雨危害的模擬實驗”,加深對酸雨危害的認識。
3.通過對資料的整合和講解,結合現實,使課內、課外融為一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樹立正確的物質觀,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待事物。
2.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環境問題,增強環保意識。
3.樹立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化石燃料對環境的污染的認識,使用和開發清潔燃料和各種能源的重要性。
三.教學難點:激發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意識。
四.教學過程
(一)展示幾幅圖片,問學生你有何感受?你認為是什么原因使得你周圍的環境不理想?
引入課題:今天研究燃料的燃燒對環境的影響
[板書]課題3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
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
提問:化石燃料有哪些?
[板書]煤的燃燒
思考1:煤中含哪些元素?
思考2:這些元素燃燒后生成哪些物質?
展示:2.酸雨的形成,對環境有破壞呢?請大家做酸雨危害模擬實驗(做實驗時要小心)
討論:通過實驗,酸雨可能對環境造成什么樣的破壞?展示圖片
酸雨的危害:影響作物生長、腐蝕金屬材料、破壞大理石建筑、人體健康
如何減少酸雨的危害?①減少使用煤作燃料②燃料脫硫③開發新能源
除了煤燃燒產生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外,汽車尾氣也會形成酸雨
目前汽車用燃料主要是什么燃料?
2、汽車用燃料的燃燒:
你知道汽車尾氣中含有哪些物質嗎?
目前,南昌市汽車尾氣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從哪些方面改進能夠減少汽車尾氣對空氣的污染?
(1)改進發動機的燃燒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燒。
(2)使用催化凈化裝置,使有害氣體轉化為無害物質。
(3)使用無鉛汽油,禁止含鉛物質排放。
(4)使用壓縮天然氣[CNG]或液化石油氣[LPG]作燃料。
歸納總結: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燒造成對空氣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燃料中一些雜質(S、N等)燃燒時,產生空氣污染物(SO2、NOX);
2、燃料燃燒不充分,產生CO;
3、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及碳粒、塵粒等排放到空氣中。
化石能源儲量有限、不可再生;污染環境怎樣解決世界“能源危機”讓空氣清新起來
二、使用和開發新的燃料及能源
學生自學1.乙醇
完成下表
乙醇(酒精)(綠色能源)
化學式
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特點
燃燒產物基本上不污染環境,可做
酒精燈、火鍋、內燃機等的燃料。
來源
高粱、玉米和薯類等經過發酵、
蒸餾可得乙醇,屬于可再生能源
氫氣
化學式
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特點
氫氣本身無毒、極易燃燒、放熱量大、燃燒產物是水
來源
氫氣可由水分解制得,目前制取成本
高,貯存困難,作為燃料暫不能廣泛
使用,但終將成為主要能源之一
氫氣的實驗室制法:
鋅和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
1.用電解水或鋅和稀硫酸反應都能制取氫氣,如果將氫氣作為燃料廣泛應用,用這兩種方法可行嗎
2、經常使用的燃料有煤、煤氣、液化石油氣、天然氣、汽油、柴油和酒精等,從資源、環境、經濟等方面考慮,這些燃料各有什么優缺點?你認為使用哪種燃料較好?
展示新能源圖片
2、開發新能源,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思想
新能源的種類太陽能、核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
開發新能源的作用:解決化石能源枯竭,減少環境污染。
總結1。一些燃料燃燒對環境有不良影響,應選擇不污染或污染小的燃料;
2.要使用和開發一些清潔燃料和新的能源
一、選擇題
1.農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桿,下列有關秸桿的處理方法錯誤的是()
A.做飼料B.造紙C.制沼氣D.就地焚燒
2.從人類生存的環境考慮,未來用于汽車的理想燃料是()
A.氫氣B.天然氣C.煤D.石油
3.提供能量巨大、持續時間長、分布地域廣闊、獲取利用方便、使用安全高效,且對環境不產生負面影響的新能源是()
A.核能B.太陽能C.氫能D.地熱能
4.要節約現有能源,還要研究開發新能源。新能源是指()
①氫能②太陽能③風能④水能⑤地熱能⑥潮汐能⑦電能
A.①②④⑦B.①②③⑤
C.③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
5.“西氣東輸”是開發大西北的一項重大工程,輸送的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種氣體化石燃料,該氣體的主要成分是()
A.COB.H2C.O2D.CH4
6.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煤和石油大量的直接燃燒會造成空氣嚴重污染
B.化石燃料蘊藏量是有限的
C.我國的煤和石油資源很豐富,不需要大力開發新能源
D.我國的煤和石油資源有限,必須合理開發,綜合利用
7.下列各組物質分別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產物完全相同的是()
A.H2和COB.CH4和CO
C.C2H5OH和CH4D.H2和C
8.下列關于酸雨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酸雨會改變物質的密度
B.酸雨會使河流、湖泊酸化,影響漁業生長
C.酸雨會腐蝕建筑物,損害農作物和林木等
D.酸雨會隨風遠距離飄落,導致大范圍的公害
9.我國正在推廣使用乙醇汽油。所謂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適量乙醇(一般為10∶1)混合而成的一種燃料。下列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種新型的化合物
B.汽車使用乙醇汽油可以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
C.由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由玉米、高梁發酵可以制得乙醇
作業:閱讀P143、144化學、技術、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