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第8單元20以內進位加法教材內容分析(教案參考)
第八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一)教學內容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分三小節編排:(二)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1)20以內的進位加法計算的具體內容和結構沒太大變化,仍然讓學生自主探索算法,體現算法多樣化,適當突出“湊十法”。9加幾:讓學生自己先探索怎么算,教材呈現兩種方法:接著數、湊十法(拆小數湊大數),還通過小精靈的提問“你是怎樣算的?”讓學生說說其他的算法。8、7、6加幾:例2利用已有知識的遷移,自己想該怎樣算。例3,小數加大數,探討算法,呈現了三種計算方法:用不同的方法“湊十”和交換加數位置的方法;至于用哪一種,讓學生自主選擇。5、4、3、2加幾: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計算,思考怎樣想能很快說出得數。(2)解決問題結合本單元內容安排了兩個解決問題的例題,讓學生繼續經歷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同時對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一些新的認識,并學習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例5呈現的信息比較有特點,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獲得人數信息。例6是需要進行逆思考解決的問題。我們希望從解決前面最簡單的問題入手,通過循序漸近地解決一些不同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學習解決問題的一些一般方法和思路。20**,教材
篇2:骨干老師培訓班數學培訓方案
一、指導思維
依據**市骨干教師的整體培訓精力,遵守小學數學骨干教師成長法則,浸透“教學科研型”人才培育的教育理念,充足應用中國教育學會、市教科所、區教培核心資源,保持按需施教,學、研、用聯合,凸起時代性、針對性、實效性和進步性,摸索優質、高效、開放的培訓模式,以“研究課堂教學、尋求高效教學”為主要實踐內容的教師文化;領導學生自動地與教學實際對話、與骨干班成員對話、與自我對話,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從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學生、教師的行動;從重組織運動到重在培養研究狀況;從關注狹窄教訓到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盡力造就適應21世紀教育改造和新課程實行須要,存在現代教育素質能力和翻新精神的**市小學數學骨干教師,以促進我市小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推進我市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二、工作目的
1、研究課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深入實踐,晉升教師的素質和實踐智慧。
3、連續發展,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4、經驗重組,促進骨干教師回學校后對校本教研的縱向發展。
三、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師德素養”為中心。詳細分為以下三大板塊:1、新理念;2、理論與技能;3、課堂實踐。
1、新理念
懂得社會跟時期對教師的請求,進行教師職業道德、心理培訓,提高參培教師的職業涵養,增進進先生的成長。
2、實踐與技巧。
針對數學學科的特色,進行現代教育理論、相干學科常識、課堂教養技能、課堂察看技巧、古代教導技術等內容的培訓,進步參培老師理論文明素養,開辟視線,確破現代數學教學觀點,加強理論思維水溫和自我發展才能。
3、課堂實踐。
學員深刻到各個學校,通過課堂案例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慣例,追隨指導教師聽隨堂課,在領導教師的指點下備課、說課、評課,每人至少上一節研究課。
四、研究方法
利用課堂視察技術,改進行為的行為研究為主要辦法。以“問題”為中心,將課堂中的問題轉化為專題,整合相關資源對問題進行有效解決。
五、研究道路
(一)專題研究課
采用“舉動教育”模式開展工作,專題研討“**教師大比武”的各種課題。以課例為載體,強調專業引領和行為跟進,通過骨干班學員共同研究,來改良教師的課堂教學。
第二階段的專題研究課重要從以下多少個步驟發展研討:
1、由“**區教師大比武”上交的預賽中提拔出研究的課例;
2、分成26個培訓班學習小組,裝備導師,并和加入賽課的教師隨機抽簽造成“學習獨特體”;
3、針對抽取的課例研究并繚繞主題,學科組進行群體研究,構成同課異構研究計劃;
4、“學習共同體”根據研討內容,撰寫課堂教學反思,上傳博客圈;
5、由學員組長招集組員對活動進行總結,指定推舉組員就每次活動進行專題綜述。
(二)課堂問題研究方法門路
以“**區數學教師大比武”的課例為研究載體,研究這些課例中產生的事件或存在的景象,以迷信的立場、應用科學的方式及教育學、心理學原理,進行當真的考察、研討、剖析,力求探究事件或現象背地的實質起因,從而改進課堂中的教師行為以及與課堂相關的組織治理行為。
1、多情勢經驗重組。提倡團隊研究,形成“**骨干教師學習共同體”,共同體由三方面的職員組成,一為教培中央根據“**教師大比武”發生的26名總決賽參賽選手及其本校的學科教研組,二為在**區參加培訓的“**市骨干教師數學七班和八班”共102人分成的26個團隊,三為選取的**區數學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為該共同體的導師。由“學習共同體”抽取課題落后行優化組合,進行校本研修,環繞課題進行上課及以上課為中央的教學設計、說課、評課、撰寫教學反思等校本研修活動,突出“**市骨干教師培訓”研究的團隊配合。
篇3:最新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第2單元位置教材內容分析(編教案參考)
第二單元位置
(一)教材內容
“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
三對方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觸,“上下”“前后”的方位兒童基本上已建立起來了(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6歲能完全正確地辨別“上下”“前后”),所以我們先認識,并且把它們安排在一個例題中(去掉了原來專門教學前后的例2,在例1中加入了“前后”的認識);而左右相對于前兩對方位難一些,所以后認識,并且專門安排一個例題進行教學。
1.上下、前后。
結合情境和活動認識。
教材以一座大橋為背景,有2層加上水面共3層,每層都有交通工具,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關系,教材通過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來描述兩種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讓學生自己選兩種交通工具像這樣進行描述,以進一步明確上下方位。
接著通過“做一做”的活動和練習進一步鞏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