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組開展教研活動
作為一名擔任了數年教研組長的教師,首先應該感謝學校和組內老師對我的高度信任,但靜下心來認真考慮自身所做的工作時,更多的是羞愧和不安。自己的能力水平實在非常有限,在教育形勢日新月異的今天,時常覺得自身心有余而力缺乏。新課程改革越是一浪高過一浪,教研活動的地位越高,就越發顯得沒“底氣”,因為我們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很多還停留在保守的應試教育階段。所以這次反思,也可以說是關于今后工作的一些設想和計劃,權當對自身和同行們的一種勉勵吧。
一、加強教研組的思想和制度建設,充沛發揮其機制優勢。
現在的“校本教研”十分強調“同伴互助”,教研組活動在這方面應該有其獨到的優勢。當然,假如缺乏一定的制度保證,那么教研組活動就難免成為同伴間隨意性的“聊天會”,起不到任何“研”的作用。所以我認為學校在這方面要做的首先是引導教師轉變觀念,增強教師參與和開展教研的自覺性。同時,學校領導層對教研活動的重視不能停留在口頭和口號上,要真正“沉下去”,與一線教師多交流多研討,為他們提供教研所必需的條件,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不時完善教研組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研組的考核、評價、激勵機制,使那些“不愿研”、“不會研”的教師最大限度地投入進來。
二、提高教研活動實效性的幾點做法。
1、抓住一個“學”字。以“學”為本,保證教研活動中理論學習的時間非常必要。因為現在新課程的理念很多都是老師們不夠熟悉的,要指導平時的教學實踐,就必需對這些基本理念爛熟于心。再者,要搞課題研究,就必需對他人的研究效果有一定的了解,以防止重復性、沒有價值的操作。學習的方式要注意多種多樣,可以集體學,也可以個別學;可以對照書本學,也可以請有經驗、有獨特見解的老師指導大家學;可以在校內學,也可以走出校外學等等。
2、體現一個“導”字。一個教研組的老師教學水平和研究水平肯定是良莠不齊的,組長的重要職責就是要發揮先進教師的作用,以協助那些教學中遇到困難的老師盡快提高。教研組長要經常性地組織老師們互相聽課,取長補短;對平時寫的教學反思、筆記,要多進行交流。俗話說,“旁觀者清”,就教研組工作自身而言也需要科學的指導,可以組織全校性或校際間的教研組活動觀摩,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實地去看一看,評一評、議一議,他人的教研活動內容、形式好不好、新不新,好在哪里新在哪里,以便借鑒和發展。目前網上關于如何開展教研活動的經驗還很少,這說明大家幾乎都處于同一起跑線上,都處在革新、摸索的階段。這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
3、突出一個“研”字。很多老師總說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搞教科研,而且現在集中活動改為兩周一次后,許多老師對教研組安排的任務容易遺忘,從而降低了科研的自覺性。針對這種狀況,我把教研任務逐步轉化為每位教師的常規工作,規定每兩周必需完成以下七個“一”;久而久之,養成了習慣,老師們就不覺得研究是負擔了。這七個“一”是:對上兩周的教學進行一次教學反思;進行一個課例的研討;提出一個教學問題;介紹一個典型案例;進行一次集體備課;對下兩周的教學工作作出一個合理的計劃;在組內進行一次說課活動。為了使教師的負擔不至于過重,這七個“一”都可以結合學校平時安排的任務,用不同的形式記錄下自身的完成情況。例如,教學反思已經上傳到學校網站的,可以口頭講述給同組教師聽,課例和案例可以當作本學期的優秀論文或讀書筆記,也可以在聽課記錄的評議中體現出來等。這樣,每次集中活動時,老師們不再是“緘默寡言”、無話可說,而是爭先恐后地把自身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拿出來供大家討論,既豐富了教研活動的內容,又解決了教學中的疑難,同時提高了教師的研討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要想研得深、研得透,我個人認為還是得以一個好的課題牽頭。有了一個好的課題,大家就有了一個一起的目標和努力方向,有了一個一起的事業。說到課題,數學組的教師年富力強,絕大多數都具備相當的研究能力,在這方面應該說有一定的優勢。目前正在進行的“培養同學良好的學習習慣”的課題研究就為數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和平臺。學校在這方面是不是能夠做些工作,與上級有關部門和專家取得聯系,使數學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和群體力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而不能總是為了完成某一個短期任務而臨時指定某個人干什么。我校中心課題組的課題應該以自愿參與為原則,可以“解放”一些老師,讓他們去從事自身感興趣和相對熟悉的課題。
4、做好一個“結”字。即檢查總結工作。每學期、每學年的教研組活動千萬不能草草收尾,一定要非常重視把平時研討的資料收集和整理起來,對教師們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缺乏進行明示。建議學校在素質評價中加大對老師參與教研的考查力度。
以上就是自己對如何開展好教研組活動的點滴體會,不當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篇2: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與教研活動有效開展
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與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教研活動有效開展促進專業化發展
摘要:有效開展數學教研活動,促進數學教師專業化成長是保證。新一輪課程改革順利進行的關鍵。活動的展開,給教師提供了極大發展空間,教師在參與活動的同時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成長的快樂。
新課程標準理念強調:有效開展數學教研活動,促進數學教師專業化成長是保證新一輪課程改革順利進行的關鍵。就此,我校進行了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動,這些活動的展開,給教師提供了極大發展空間,教師在參與活動的同時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成長的快樂。尤其是數學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提升了數學教師的理論素養,促進了數學教師專業化發展。下面是幾點具體做法:
一、專業引領,澆開教師成長之花
一般來說,“專業引領”的主要形式有:理論學習輔導、學術專題報告、教學現場指導(聽課、評課)和教學專業咨詢(座談)等。
我校多次請來鷹潭市教研室小學數學資深人士,鄭茂苗老師到學校作專題講座,接著又購買教學實錄光盤及講座光盤,組織全校教師深入學習。就這樣多管齊下,充分發揮專家的專業引領作用,推動教師專業化的成長。同時也派教師出去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交流,觀摩課、研討等活動。
這種教研型式,為教師創造了各種與專家交流的機會,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研能力。
二、創新探究,開創教學新思路
我們通過開展“架設學科橋梁,走向聯動課堂”為主題的校本教研活動,經過“研究
篇3:《農村小學有效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研究》實施方案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校本教研是以學校自身的發展為本,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解決發生在學校現場的教學問題為主要內容的教學研究活動,它是保證新課程實驗向縱深發展的有效戰略。根據我們對全華藏教育輔導站學校教研活動的調查,校本教研活動都有計劃、布置,不少學校也圍繞著教研方面開展了一些活動,但還有些問題存在,主要有:①學校領導、教師對教研重視不夠,沒有認識到教研活動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的巨大作用。有的學校領導、教師甚至認為“搞教研、寫優秀論文是耍花架子,無非是為了評職稱,對教學無用。”②校本教研缺乏引領。校本教研的開展必需發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和專業研究人員的作用,其中專業引領是關鍵。但是許多學校仍然是憑經驗、憑權威,教研內容仍然沒有多少改變,模式固定,內容限于教材教法的介紹,統一進度,統一要求,統一作業次數,或者僅僅開展聽課、評課活動進行大同小異的經驗總結等。而對一些看似新的課題,研究更是無從下手。③教研教改的風氣不濃。有的學校教研組名存實亡,很少組織教師開展教研活動,甚至有的教研組連一份與教學方面有關的書報雜志也沒有。有的學校連續幾年,沒有那一位教師寫過一篇教研方面的文章。有的教師還是“一本教參打天下”,滿足于把教參搬到教學設計上,又“販”到課堂上,手頭上也是一份教育報刊雜志都沒有,對教研教改的動態一無所知,因循守舊,固步自封。④教研活動單打一,大都圍繞著如何提高^考~試分數做文章。⑤教研活動目標不明確、不集中,隨意性大,活動無效果,教師失去信心。⑥雖有些教師比較重視教學研究,且取得不少研究效果,但缺乏現代科學理論指導,方法比較陳腐,研究水平有待提高。有的研究效果個體色彩較濃,整體性、系統性不夠,研究出來的效果難以普遍推廣。⑦局部學校對教研活動制度不健全,造成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差等。針對我輔導站各小學教研存在的這些問題,為增強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選定了“農村小學有效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研究”作為研究課題,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小學作為試點,探索出農村中小學校本教研活動的有效模式,為全縣乃至全省、全國廣大農村小學開展校本教研提供經驗和理論依據。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
研究的基本內容是農村小學如何有效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內容包括①教研必需以學校發展為本,強調教研工作必需從學校實際動身,圍繞學校工作中的重要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工作,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為學校發展服務。②教研必需以教師發展為本,必需確立教師在教研工作中的主體地位,讓教師成為教研的主人,通過教研來培養教師、提高教師素質,為教師的自我發展、價值實現服務。③教研必需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是培養人、發展人的事業,教研要研究學生,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尤其要解決學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要有針對性,講求實效性,反對形式主義。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和難點都是農村小學如何有效開展校本教研活動。
四、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狀況。
國外:校本研究在英美是隨同著“教師即研究者”運動于20世紀60年代前后興起的,當時人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沒有學校參與特別是教師參與的教育研究,是無法使教育研究效果很好地在教育實際中加以運用的。這方面的積極倡議者斯騰毫斯就談到:“假如沒有得到教師這一方面對研究效果的檢驗,那么就很難看到如何能夠改進教學,或如何能夠滿足課程規劃。假如教學要得到重大的改進,就必需形成一種可以使教師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學的研究保守。”這種研究保守后來逐漸演化成直指學校問題,將學校實踐活動與研究活動密切結合在一起,大力倡議學校教師參與研究的校本研究。
五、對課題實施和完成條件的論證
本課題確定天祝縣華藏寺鎮教育輔導站岔口驛中心小學為試點學校,以點帶面,總結經驗,逐步推廣。在實施過程中,開好實驗校兩次會,期初各教研組計劃推薦會,期末各教研組總結會。日常的教研活動要做到“七有、六保證、五個一、四上好、四組織”的基本要求。七有:學校、年級組、學科組每學期教研活動要圍繞學校研究課題和常規教學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總結、有記錄、有摘抄、有收集、有評比。六保證:學校、年級組、學科組每學期教研活動要圍繞學校研究課題和常規教學做到保證時間、保證人數、保證內容、保證質量、保證經費、保證督查。五個一:講好一節公開課,寫一篇優秀教學設計,發表一篇教育論文,說好一節課,教學有一種新突破。四上好:圍繞學校研究課題和常規教學:每學年領導上好教研帶頭課;骨干教師上好教研優質課;高級教師上好教研范文課;青年教師上好教研匯報課。四組織:學校、年級組、學科組要圍繞學校研究課題和常規教學高質量組織下列活動:每周組織好學科教研活動;每月組織好年級組教研活動;不定期組織好學校教研活動;發明機會組織好教師外出學習。總之,校本教研就是要結合學校實際,找準問題,以活動為載體,使問題化為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