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做課例研究
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
楊玉東(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本文發表于《教育發展研究》20**年第8期,72-75)
課例研究正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教師教學研究的話語系統中。然而,學界對于課例研究的看法不盡相同,導致了實踐中教師對于課例研究的模糊認識,使大家對于課例與案例、課例與教學設計、課例與課堂實錄、課例與經驗優秀論文之間的區別不加考慮而混用。本文的研究旨在廓清模糊認識,加深人們對此問題的理解,為廣大教育實踐者特別是一線教師提供協助。
一、什么是課例
“課例”是一個實際的教學例子,是對一個教學問題和教學決定的再現和描述,即“講述教學背后的故事”。這里之所以稱“教學背后”,其實是指為何這樣進行教學的研究思路,也就是說課例不只僅是最后的課堂教學設計,還要交代之所以這樣教學的理由和認識,要有研究的成分在其中。
1、課例與教學設計、課堂實錄的區別
教學設計是教師上課前預設的文本計劃,而課例是一個實際發生的教學實例,這是根本的不同。但課例在“講述故事”時有可能運用教學設計來說明為何這樣授課的思路和想法。
課堂實錄是對實際發生的課堂進行逐字逐句地錄制并記錄為文本,它的確是實際發生的教學實例的文本,但課堂實錄自身是客觀的記錄,從它當中我們不能直接看出為何這樣教學的思路和想法,假如看出了也只是推測。原來授課的老師和研究人員“背后的故事”并不能包括在其中。而且,課堂實錄的文本量比較大,一般而言,45分鐘的課堂需要大約1萬字以上才可能真實地記錄和刻畫。
2、課例與案例的區別
課例和案例的混用最為常見,也反映了從案例到課例的認識的清晰化經歷了一個過程。案例在教育以外領域(如法律、醫學、工程等)的運用由來已久,應用到教育領域,則是源于職業培訓的困惑
篇2:網絡環境下典型課例反思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肥沃土壤
網絡環境下典型課例反思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32團中學李玉敏
摘要:專業的發展是提升教師專業地位的根本,是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是學校發展與教育質量提高的基礎。本文通過三個案例提出了兵團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解決途徑,力求促進兵團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全面、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網絡背景、教師專業發展、二師中小學教師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各行各業的分工不斷明確,社會對于人們的專業化水平要求是越來越高的。教師做為社會上一個獨特的社會職業,其專業的發展是提升教師專業地位的根本,是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是學校發展與教育質量提高的基礎。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教師的專業發展宛如教育改革的推動力或火車頭,可以帶動其他各種層面的發展與改進”。眾所周知,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網絡的普及化程度迅猛提升。在教育發展的今天,網絡環境下教師專業發展也顯得越來越突出和重要。做為一名兵團的一線基層教師,以下是筆者就兵團二師中小學開展的幾個案例研究對教師專業的發展的策略,希望能得到教育同仁和專家的指導和批評。
一、校本研究:教師專業成長的沃土
當下,校本教研要求教師成為反思型的課程實踐者,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思考與體驗,而網絡環境下典型課例反思研究正是進行有效的體驗和反思的重要方式。網絡環境在于創設一種氛圍,使教師受到情感的熏陶;網絡環境又長于資源豐富,使教師能夠得到專業知識的指引。網絡環境下典型課例研究,促使教師通過對“教學事件”的分析,理解、體驗隱匿在“教學事件”背后的教學原理。課例研究的另一個價值還在于:它可能為教師的“自我更新”和“觀念轉變”提供第一推動力。當教師參與課例研討的時候,能夠讓教師開闊眼界,努力提高語文教師課堂教學優化意識,更好地進行反思。并以此對數學教師進行專業素養的自我培訓,進而實現數學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校本教學研究中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師養成反思的習慣。教師反思就好比是精神上的新陳代謝。作為教師,每天都在教學的實踐中積累著經驗,如果不對此進行梳理,慢慢地,教師就會變成經驗型的教師。反思可以提升教師現有的經驗,把那些有效的經驗升華為智慧與方法,把那些不良的無效經驗清除掉。沒有這樣一種內在機制,一個教師就不會很好地成長。教師可以通過寫日記、寫案例、寫隨筆、教學后記、教師之間的討論、對照理論反思等多種方式體現自己的反思;還可以作交流后的再反思,即在備課組或教研組交流合作的基礎上再進行反思。反思可以讓教師養成思考與研究的習慣,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二、教育QQ群: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
實施新課程數學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同伴互助是關鍵。它是教師集體共同參與的一種校本研究形式。是以自我反思、自我開放為前提,以形成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經驗分享、合作互助、共同成長的校本文化特色為歸宿的一種新型的教研方式。其實質是教師作教學研究者之間的教學交往、對話、互助與合作,是教育智慧的互動互助。
為了提高課例研討的互動性,教研室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探索新的互動模式。充分利用QQ,建立了數學科組教研群、各年級集備群,開展了“與新課程共同成長”教學大行動,充分體現了群體共同發展的思想。課題組每學期推薦一名教師通過網絡學習相關的教學案例,選擇一個主題進行備課,將教學設想發布在群中,其他成員隨時進行評價。有關教師在群或論壇中發表意見。主備教師根據評論反復修改、試教,小組成功后再在教研組展示。課題組成員在網絡教研論壇中再次發表評論,并合理評價等級。每一堂課都體現了教師集體的智慧,每一個教學細節都成為教育案例的場景素材,研討的目的是促進全體老師在研討、反思中實現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