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解決議論文中堆砌素材有例無證問題論文

解決議論文中堆砌素材有例無證問題論文

2024-07-31 閱讀 1782

關于如何解決議論文中堆砌素材、有例無證的問題的論文

【摘要】:要想解決議論文中堆砌素材、有例無證的這一問題,就應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兵在精而不在多,并在寫作時將相關的素材配合在一起使用,另外還應做到讓自己在寫作時有話可說和舉例后必須加以分析。這樣就可輕松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解決議論文堆砌素材有例無證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前同學們為了讓自己的議論文內容充實、說服力強,積累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各種素材,于是簡單羅列、堆砌素材、有例無證的問題就普遍地出現在學生們的習作當中,這樣不僅給人帶來了單一之感,而且出現了文體不明、論證力度不夠、說服力不強等現象,嚴重背離了議論文“議”和“論”相結合的宗旨。要想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做到“四要”,具體如下:

一、要充分地認識兵在精而不在多

當前,同學們老怕自己的作文例子太少而顯得單薄、空洞,總想著多舉些例子。其實,例子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詳細越好,同學們要學會在自己的素材庫中挑選典型的、新穎的例子,然后再經過不斷地加工改造,最后進入自己的作文當中,這樣就不會給人帶來堆砌之感,反而會因為例子的精而吸引讀者的眼球,進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要將相關的例子配合在一起使用

有不少同學在使用例子時,總喜歡使用同一類型的,要么全是古代,要么全是當代;或者都是正面,抑或都是反面,這樣就會使文章很單一、很枯燥,毫無新意可言。相反,如果我們在寫作時能將相關的例子配合在一起使用,比如:一古一今、一正一反、一事實一道理……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堆砌感,而且還會使文章的內容豐富,使論點闡釋得更加深刻有力。

三、要讓自己在寫作時有話可說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讓自己在寫作時有話可說,那就必須從平時做起。首先,要養成勤思、勤說、勤寫的好習慣。面對生活當中的事情,要勤于思考,并及時將自己對事情的思考和看法說出來或寫下來。其次,要擴大課外閱讀量,古今中外的名著也好,一些高質量的雜志報刊也行,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及時將一些精華的東西記下來以便以后翻閱,“學以為耕,文以為獲”,閱讀是寫作的前提,沒有讀的“耕耘”就不會有寫的“收獲”,所以要多讀,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如果能做到以上兩點,學生們就不會因為寫作時無話可說而為了湊字數來堆砌素材。

四、要有舉例后加以分析的意識

當前,學生們的習作中有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就是重舉例輕說理,重羅列輕分析,把舉例子當成了議論文的全部。殊不知,面對每一個例子讀者都可以從不同角度解讀的現象,如果沒有論證的環節,別人就可能會不解或者誤解你想要表達的意思。比如你舉了“中國達人”劉偉的例子,那么別人就可以從“活著”、“志”、“草根與人格”、“非凡起舞于平凡”等角度去理解,如果沒有相應的分析、評論,那么此例子就猶如風中枯枝,連它本身的生命都難以維持,又如何能支撐起一片鐵證如山的論據的天空?相反如果同學們在敘述完論據后能結合論點或采用因果分析法、或采用假設分析法、或采用闡釋法對論據進行簡單地分析、評論,就能使讀者容易明白你要表達的意思,而且能使你的議論文閃耀著理性的光輝。例如在《近墨者黑》一文中引用“孟母三遷”這一事例后作了如下分析:為什么孟子一家初居墓旁時孟子每天只會學哭呢?這是因為人有社會屬性,一個人的性格行為,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周圍環境的印記。所以說,近墨者黑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這段文字就是通過分析孟子行為的原因,闡明了環境對人的影響,很明顯地突出了例證的目的,讀者也很容易明白作者想表達的意思。

總之,文無定法,以上觀點僅是本人在教學中的一點感悟,希望能助有這方面問題的同學一臂之力。

篇2:小學教育隨筆經典誦讀推進有效措施

帶領學生讀經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10年前我就利用預備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讀《唐詩100古詩》,讀《日有所誦》讀《宋詞一百首》……長期的誦讀,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宋詞、現代詩歌,學生的寫作說平蹭蹭地提升。在學生日常的習作中有寫現代詩的,寫五言絕句的,寫七年絕句的,甚至還有填詞的呢。每當看到學生精彩的創作我都倍感欣慰,我覺得帶領學生堅持誦讀的路子走對了。

**年開始,我校的經典誦讀成為一門課程,走向正規。我們以《十二歲以前的語文》作為我們誦讀的內容。每天早上的20分鐘時間固定為誦讀時間,雷打不動,每學期結束后要對誦讀內容進行家長考核、小組考核、老師考核以及校級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出相應的等級。去年我們班級的測評成績還不錯,今年的成績應該更好。

在經典誦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促進學生誦讀經典呢?現在我就盤點一下。

一、端正經典誦讀的思想。1.讓學生明白經典誦讀的好處,結合我已經教過的學生身上發生的具體事例讓學生端正思想,主動自覺地進行誦讀。比如;我告訴她們一個學期的誦讀結束后,學生會自己創作詩歌了,會填詞了,成為一名小詩人了。我把學生自己填的詞,創作的詩歌讀給她們聽。2.我還告訴她們我們聽的很多流行歌曲中經典的歌詞也是來源于古詩詞中的。不信,可以找找看。3.經典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讀了經典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正確處事、正直做人。當學生明白道理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誦讀,主動誦讀了就會事半功倍。

二、老師領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建立自信。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很多時候,當學生不愿意讀的時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累了,不想讀,還有一種是有不認識的字,不會讀。第二種情況居多一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每一篇要求誦讀的篇目我都領著學生一字一字地讀一遍,幫助學生學會斷句、糾正字音。我的領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把一篇要誦讀的內容朗讀出來,學生的自信不言而喻。越讀越會讀,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因此,幫助學生正字音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通句子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順全文很重要。

三、充分利用晨讀時間,嚴格要求,保證誦讀質量。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誦讀經典是雷打不動的。沒有固定的領誦人,誰來的早,誰愿意領,就可以到講臺上帶領同學們讀。這樣的一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領讀的積極性。領讀的同學有權利讓不認真讀書的同學站起來或者站到前面,也可以記名字。除此之外,紀律委員也要保證晨讀的紀律。再加上老師的巡視,晨讀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四、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要想激發學生主動誦讀經典的熱情,除了端正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有老師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在晨讀巡視中,對于誦讀賣力的同學給予及時肯定,對于表現一直很優秀的同學,讓其在班級中成為榜樣。對于領讀很用心,能夠經常領讀的同學進行大力贊揚。賞識的力量總是無窮,大力的表揚讓這些優秀的同學從班級中脫穎而出,成為班級同學爭相學習的榜樣。班級中這樣的優秀人多了,班級的誦讀水平想不高都難。

五、理解意思,巧背經典。死記硬背是一種背誦的方法,但這種方法耗時耗力還不出功。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背誦的速度,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我會選擇一篇要要求背誦的內容,會專門抽出時間領著學生背誦,讓學生從中發現技巧。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解釋,讀完后再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析,往往在我的指導下,學生會很快背出要求背誦的內容。這樣的方法多加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自覺掌握了。掌握了方法,背誦起來就如虎添翼了。

六、尋求家長、對子、組長的幫助,提高經典誦讀的質量。老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學習對子以及組長的共同監督才行。要求會背的篇目,家長先檢查,然后是學習對子互查,接著是組長細查,最后接受學校最后的考核。對于在檢查過程中優秀的家長、負責任的學習對子和組長也要不遺余力地大加表揚,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經典誦讀篇目責任到人,提高其責任意識。所有要求誦讀的篇目都在學生主動自覺要求下分給每一位同學。每一位同學都有領誦的篇目,負責領誦的篇目必須熟練背誦。這樣一來,班級集體經典背誦的時候不需要再有領誦,點到誰,誰領誦,如果不想點的話,隨意叫一個人來領,后面該誰領了,就會主動站起來領。省心極了。我是省心了,學生的責任感也來了,他不僅要清楚知道自己領誦的是哪一篇,還要知道自己的上面一篇是什么,不然接不上是要挨批評的。

總之,在經典誦讀推進過程中,因為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我們的誦讀質量有保證。在今后的實踐中,針對在誦讀中出現的問題還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且行且總結。

篇3:一年級老師教育隨筆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

踏著上課的鈴聲來到了一二班,出乎意料的是一二班原來調皮搗蛋,跟老師頂嘴的“煩人蟲”今天很乖的坐到了那里,“煩人蟲”家是本地的,家里也就這么一個獨生子,家人特慣他,有時老師批評教育還會遭到家人的不滿,所以這學生在學校是囂張跋扈,在課堂上也是自由放肆,可是今天咋了,進到班里竟看到他乖乖的坐在那,是不舒服?沒管恁多開始上課,這孩子咋了,平時從不回答問題的他在我提問問題時竟然舉手回答了,“好張同學你來回答”“恩回答的真好,請坐”誰知我這么一夸,他表現更積極了,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同學大聲表揚說“張同學今天表現很好,老師已經看到了他的進步,大家以后都要向他學習?!闭澱n上,他都筆直的坐在那里,認真聽老師講課,這讓我不由得暗暗竊喜,這個“煩人蟲”終于不煩人了。

忘了之前聽誰的講座,他說表揚孩子要大聲讓別的同學都聽到,批評學生則要小聲只要學生自己聽到。我想一二班的這個同學之前那么煩人或許是因為老師每節課都在大聲批評他或是忽視他,所以他破罐子破摔反正老師不重視我,又或許想通過上課搗亂引起老師的關注??墒抢蠋熞淮蔚谋頁P讓他感覺到老師還是關注他的,他自己在老師心目中還是有地位的,所以愈加好好表現,這樣看來表揚和批評學生還是要講究技巧的,或許因為你的一次表揚就拯救了一個孩子,又或許因為你的批評而毀了孩子。教育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問題,教師也不是萬能的,可能會一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問題學生,但是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就像周慧玲老師所說的心用在哪,哪就好。

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我學會了。心往哪用,勁往哪使,講究方法技巧,那就會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