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校本課題研究: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校本課題研究: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024-07-31 閱讀 3319

校本課題研究: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為此,教學中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我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一、巧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動地調動全部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學生感到親切的情境。如通過“小豬幫小兔蓋房子”學習“比多少”,通過“小動物排隊”學習基數、序數。讓學生覺得日常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問題,對數學知識感到親切可信,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動機。另外要選擇與兒童生活密切聯系的情境。例如:通過在站臺上上、下車的人數來學習加減法。學生對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最容易產生興趣,如果發生在身邊的事情能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通過操作,培養小組合作意識

“動”是兒童的天性,教學過程中,只有自己親自動手做一做,才會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這一特點,引導學生主動操作。如分一分、數一數、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來源與發展,體驗到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愉。同時在教學中,我還提倡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發表見解,善于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意見,在小組交流、合作中達到共同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積木”活動中,學習小組通過合作交流、討論,拼成的形狀各種各樣。教師再加以點撥和鼓勵,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萌發了創新意識。在“隨意拼”活動中,讓學生利用各種實物和立體模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歡的東西,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拼出了火車、大炮、坦克、長頸鹿、機器人等物體形狀。這樣的實踐活動較好地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實際”和“不同的人學習不同層次的數學”,使學生在嘗到學習樂趣的同時,又激發了求知的欲望。

三、設計趣味性和開放性的練習

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徑,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要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奮的精神,教師就要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設計適于兒童心理特點的吸引學生愿意學的靈活多樣的練習形式。如一題多變、開放題、找朋友、做醫生等,讓學生通過練習,提高學習興趣。

四、設計適合學生特點的游戲活動

游戲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設計如開火車、找朋友、奪紅旗等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讓學生在一種輕松快樂的氛圍中解決問題,這樣,他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五、在實踐中讓學生體驗學習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積極主動的活動是兒童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一年級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較少,接觸社會的范圍較窄,在用數學的實踐活動中,我多采取模擬現實與數學游戲相結合的形式,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活動內容,如跳繩、踢球、賽跑等,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這樣就可以給學生以親切感。

總之,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操作、交流等,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

篇2:校本課題研究:什么是有效課堂?營造有效課堂?

校本課題研究:什么是有效課堂?如何營造有效課堂?

什么是有效課堂?課堂教學本質上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學習者實現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是絕大多數學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參與教學,掌握規定內容的教學叫有效教學。而有效的課堂是盡可能多的完成教學任務,使盡可能多的學生掌握內容。因此有效課堂應該包括如下含義:以絕大多數學生的需要為基礎,合理的組織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教學過程優化,單位時間里教學效率高;關注學習者的參與度;組合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課堂的每個環節都體現出有效性。

有效課堂要具有以下特征:1.教學任務的適切性:2.教學模式的科學性;3.教學組織的有序性;4.教學過程的主體性;5.教學結果的有效性;6.教學氛圍的民主、合作、寬松、和諧、進取。那么如何營造有效課堂呢?首先,有效課堂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