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信息技術教學中研究性學習探索與實踐

信息技術教學中研究性學習探索與實踐

2024-07-31 閱讀 8999

信息技術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實踐

摘要:信息技術教學作為以培養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取向的必修課程,它強調讓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提出問題,收集材料,對研究性課題進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問題解決模式,在實踐操作中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并學會解決生活中與信息技術學習有關的實際問題。研究性學習是教育科研領域中一個嶄新的課題,為了進一步闡明研究性學習的內涵與范疇,在此首先討論一下研究性學習的幾個特點。

關鍵字:信息技術;教學;研究性學習;探索;實踐

一、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1.重視問題的提出和解決

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首先要組織學生從學習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他們感興趣的研究專題,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課堂內教材內容的拓展延伸,也可能是對校外各處自然和社會現象的探究;可以是純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實踐操作的;可以是已經證明的結論,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識領域。在研究性學習中,問題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涉及多種知識,這些知識的選擇、積累和運用完全以問題為中心,呈現橫向的、相互交叉的狀態。

2.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

研究性學習主要不是學習書本知識,而是強調學手動腦的實踐過程,它不能依靠教師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與過程。當前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基本舊接受性學習,這種學習方式適用于事實性知識、技能性知識、規律性知識的掌握,但對于策略性知識、價值、態度和情感類知識的學習往往不能奏效,這些知識的學習只有通過自主性學習,才能內化成學生自身的經驗體系。在研究性學習中,正是通過創設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讓學生自主的探究、實踐、發展和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思維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重視學生學習內容、學習時間的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是指構成研究性學習的各要素與實施過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間的非封閉性,集中體現在學習內容的開放、學習時間的開放。研究性學習的學習內容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學科知識的鞏固、運用和驗證的學習,也有來自學生興趣、愛好、特長的學習,還有來自社會問題和學校常規教育等等方面的學習,這些學習內容完全開放在學生的面前,充分滿足學生的各種需要;學習內容的開放,使得學習時間的開放成為可能,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按自己的學習需要、學習速度和計劃,適時地選擇參與學習的時間,相對于學科學習而言,研究性學習顯然擁有更為開放的時間。

4.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

篇2: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指導教師的職責

1.指導教師在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過程中,承擔對學生學習的教育、組織、管理和指導的職責,保證自己所指導的課題組的研究工作能有序、有效地進行。

2.了解時代對教師的要求,通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質,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實現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的角色向學生學習的參與者、組織者、促進者、指導者的角色的轉變。

3.參加學校、教研組、年級組組織的各種培訓、研討、交流、聽課等活動,深入鉆研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知識,熟悉研究性學習課程流程,探索這一課程的規律和特點,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激發繼續學習的熱情,培養綜合運用相關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按時參加備課和教研活動,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創意,工作盡職到位,欣賞和學習其他教師的長處和優點,學會與其他教師合作。

5.對學生課題研究的每個環節——確定選題、搜集資料、明確課題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開展課題研究、做好結題展示和總結答辯等,給予學生具體、明確、全面的指導。指導學生,除了與本專業知識相關、屬于學科前沿的內容外,還包括:科研方法、學習策略、與人交往、心理調適、團隊協作、安全防范等。教師的指導,更多地側重在方法、思路和信息等方面。所有的指導,都要掌握好尺度,點到為止,引導學生自主地計劃、決策并解決課題研究中所面臨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想像、質疑、探究和創新,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維品質。

6.根據學生課題研究的需要,按規定程序與電教室、實驗室、圖書館等部門聯系,落實使用的時間、人員和要求。如發生沖突,要進行協調。學生需要做實驗時,指導教師要事先審核學生的實驗方案,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操作規程及安全,及時了解學生實驗的進展情況。技術含量高及有一定危險性的實驗,指導教師一定要到場指導,但不能代替學生進行實驗。

7.平等參與學生的課題研究,虛心向專家、同行等學習求教,向學生學習,教學相長,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與學生一起開發對課程實施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

8.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及時了解學生課題的研究進展情況,與學生共同討論如何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求課題組及時做好每次活動的記錄,要求每個學生做好研究筆記,隨時檢查,并及時給予指導。

9.指導學生課題組成員的互評和自評;和班主任一起負責學生課題組課程實施的評價、考核、評優等工作。

10.推動學生積極開展課題研究,鼓勵學生發揮特長及想像力,使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社會價值。

篇3: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課題組組長的職責

1.學生課題組組長在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過程中,主要負責團結全組同學并帶領大家積極投入每個階段的學習活動,完成各階段的工作目標和任務。

2.一般由學生民主推舉產生;以身作則,尊重組員,虛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要有研究成本意識,做好協調工作,處理同學之間出現的矛盾和分歧,對小組課題研究計劃的實施和組員的管理負有責任。

3.在教師的指導下,帶領全組制訂課題研究方案,撰寫開題報告,開展課題研究,完成結題報告和小組總結,參加年級統一組織的開題評審、成果展示、答辯、考核等活動。

4.負責課題小組成員的分工,根據組內成員的特長和興趣愛好,合理有效地進行人員配置,明確本組人員各自的責任,要求大家認真履行,對不能完成任務的組員及時進行批評、督促。

5.組織召開課題小組會,討論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問題,商量解決的辦法,反思前面的工作,確定活動內容和方式。

6.做實驗和到校外活動,要按規定獲得老師的批準,提醒組員注意活動中的安全。

7.認真按時填寫活動量表,詳細記錄每次活動的情況,做好小組成員的考勤工作;每周向教師匯報課題實施情況,反映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問題,聽取老師的意見。

8.經常組織小組成員向其他課題組學習取經,相互交流,取長補短。

9.組織小組成員掌握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客觀公正地開展自評和互評,填寫評價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