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談初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

談初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

2024-07-31 閱讀 5378

談初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思維品質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談談初中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的幾點嘗試。一、要善于調動學生內在的思維能力培養興趣,促進思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每個學生自覺求知的內動力。教師要精心設計每節課,要使每節課形象、生動,有意創造動人的情境,設置誘人的懸念,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學們認識到數學在四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經常指導學生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自己所熟悉的實際問題.

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讀一讀”不僅能擴大知識面,還能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是比較受歡迎的題材。適當分段,分散難點,創造條件讓學生樂于思維。如列方程解應用題是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的內容之一,主要困難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數方法分析問題的思路,習慣用小學的算術解法,找不出等量關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數式時有意識地為列方程的教學作一些準備工作,啟發同學從錯綜復雜的數量關系中去尋找已知與未知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畫草圖列表,配以一定數量的例題和習題,使同學們能逐步尋找出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礎進行提高,指出同一題目由于思路不一樣,可列出不同的方程。這樣大部分同學都能較順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難題也會進行積極的分析思維。鼓勵學生獨立思維。初中生受經驗思維的影響,思維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勵學生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例如比較大小,用“<”號連接下列各數1615、1211、9691、3229,大部分同學都根據以往經驗,利用通分,化為同分母進行比較,因而使計算量大,但也有一些聰明的學生已看出分子96分別是16、12、32的整數倍,只要使分子相同就可作比較。對這種同學應該贊揚與肯定,促進學生思維的廣闊性。二、要教會學生思維的方法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恰當地示明學思關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數學學習中要使學生思維活躍,就要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正確思維方式。要學生善于思維,必須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沒有扎實的雙基,思維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數學概念、定理是推理論證和運算的基礎,準確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觀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認識能力。在例題課中要把解(證)題思路的發現過程作為重要的教學環節。不僅要學生知道該怎樣做,還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是什么促使你這樣做,這樣想的。這個發現過程可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或由教師講出自己的尋找過程。在數學練習中,要認真審題,細致觀察,對解題起關鍵作用的隱含條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學會從條件到結論或從結論到條件的正逆兩種分析方法。對一個數學題,首先要能判斷它是屬于哪個范圍的題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計算公式。在解(證)題過程中盡量要學會數學語言、數學符號的運用。初中數學研究對象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研究數量關系的,另一類是研究空間形式的,即“代數”、“幾何”。要使同學們熟練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數學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換之法、待定系數法、綜合法、分析法及反證法等。三、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在學生初步學會如何思維和掌握一定的思維方法后,應加強思維能力的訓練及思維品質的培養。要注意培養思維的條理性與敏捷性。根據解題目標,確定解題方向。要訓練學生思維清晰,條理清楚,遇到問題能按一定順序去分析、思考,對復雜問題應訓練學生善于于局部到整體再從整體到局部的思維方法。學生在思維過程中,要能迅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要注意培養思維的嚴密性和靈活性。每個公式,法則、定理都有它的來龍去脈,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條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圍,要做到言必有據。選擇一些習題讓學生先做,再針對學生思維中的漏洞進行教學分析。例:K是什么數時,方程KX2-(2K+1)X+K=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很多同學只注意由△=[-(2K+1)]2-4K

篇2:合理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合理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摘要】: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是現代教育的目的。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性,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思維實現著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轉化,使人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人們通過思維,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事物,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和結果。小學生的思維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其智力發展的標志和縮影。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中體會到,合理運用電教手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字】電教手段;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多媒體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是現代教育的目的。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性,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思維實現著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轉化,使人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人們通過思維,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事物,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和結果。小學生的思維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其智力發展的標志和縮影。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中體會到,合理運用電教手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思維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它能激發求知欲望,促進思維的活躍,保持學習的持久。贊可夫認為,學生有了愉悅的情感,歡快的情緒,可以使大腦皮層區于興奮狀態,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反之,厭煩的情緒能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尋求,設計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點。而電教媒體就如一位神氣的"魔術師",化遠為近,化虛為實,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現在學生眼前,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產生極大興趣。如在教《皮球掉進池塘了》一課時,上課伊始,屏幕上出現茂盛的大樹,碧綠的草地,清澈的池水,活潑可愛的小猴……生動的畫面配上輕松悅耳的音樂,為學生營造出和諧歡快的學習氛圍。接著,教師指導學生由景到猴到事,一一觀察,說說畫面大意,使學生對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一個整體了解。進而啟發引導:"我們能想到小猴是用什么辦法撈起皮球的嗎?"饒有興趣的問題進一步激起學生說的欲望。教師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要開動腦筋,幫助小猴想出更多的好辦法,并且把這個故事完整地講給大家聽。比一比,看誰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好,誰講的故事完整。這樣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的興趣,為下一步的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氛圍。這樣,縮短了教材與學生的距離,排除了學生思維上的障礙,從而對課文內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激發了思維的積極性。

二、運用電教手段,培養空間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性,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思維實現著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轉化,使人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人們通過思維,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事物,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和結果。小學生的思維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其智力發展的標志和縮影。發展小學生的智力,主要應培養和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空間概念不易形成。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合理地運用用電教手段直觀性的特點,制作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樹立空間概念。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之后,出示這樣一題:把一個棱長為3厘米的正方體表面全部涂上紅色,然后將此紅色正方體切割成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小塊,一共可切多少塊?其中一面、兩面、三面有紅色的各為幾塊?還有幾塊一面紅色也沒有的?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解答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這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呈現“切割”、“旋轉”、“提取”等動態過程,使學生一目了然,這其間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總之,電教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聲、光、色、形兼備,靜動結合等諸多優點,確有利于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益。

篇3:閱讀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培養

閱讀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海口龍峰實驗小學李才杏

發揮語文學科的思維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體現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凸現了新的課改精神。這就要求教師優化課堂教學,創造機會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不囿于教師的思想,學習中大膽奇思妙想,逐步形成創造性思維,使創新成為一種自覺行為。下面談談教學中的粗淺體會。

一、創設課文情境,激發創造性思維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激發學生求知欲,揭示教材中重點及疑難問題,引導學生去想象教材所描寫的情境是激發學生積極的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手段。例如《西門豹》這一課,西門豹是怎樣破除迷信的,辦法妙在哪里?教學時首先運用投影展現西門豹懲治巫婆、官紳的場面,從巫婆、官紳驚慌失措的狼狽相,讓學生感受到西門豹破除迷信,為民除害,實屬大快人心之事。接著啟發學生思考:西門豹在懲治巫婆和官紳頭子時,他是怎樣說和怎樣做的?讓學生以課文為依據,設身處地想象表演。通過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教《驚弓之鳥》一文時,我利用投影及講故事方式創設情境:“古時候,魏國有個射箭能手叫更贏,有一天,更贏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獵,看見一只大雁慢慢地從遠處飛來,邊飛邊叫,就對魏王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就能把它射下來。’大王不相信,這時更贏就左手拉弓,右手拉弦。只聽‘嘣’的一聲,那只大雁就從半空中直掉下來。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答案就在課文中。”……

情境教學時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把認知情感與思維活動結合起來,拓寬教育空間,促使學生產生渴望學習的內驅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二、引導質疑問難,發展創造性思維

古人云:“疑者,覺悟之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在閱讀教學中發掘教材中的想象點、歧義點、疑難點,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是發展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手段。如《撈鐵牛》一文,懷丙指導撈鐵牛的過程本身就體現了創造性。對課文內容,學生不難理解,但是要領會撈鐵牛的創造性思維過程,了解其打撈原理,卻不是那么容易。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了很多疑問:“為什么要在船上裝滿沙土?”“為什么要慢慢地把沙土往河里鏟?”“為什么要用兩只船綁在一起?”“鐵牛真的能撈起來嗎?”“不往船上裝沙土,直接拖鐵牛不行嗎?”……教學中,我不急于回答這些問題,而是引導帶著這些問題再讀課文,然后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動手做“撈鐵牛”的實驗。通過邊實驗、邊觀察,學生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一個個問題迎刃而解,他們不僅感受到了創造性活動帶來的喜悅,還獲得了水有浮力的知識。教師在誘導學生質疑問難時,要引導學生注意提問手法,根據不同的文章,可從解題入手,提挈全篇,或從矛盾處巧設懸念,或從關鍵內容處設問,內容對比處提問,細節處提問……形成有價值的課堂沖突,激活學生思維,促其樂此不疲地去探索、去辨析、去推敲。

三、強化整體認知,培養思維的全面性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結構、內容和思想內涵,理清文章句、段、篇的構思脈絡,抓住最關鍵的內容,通過多種客觀條件的列舉或詳細觀察細節,理解它的內蘊和中心,培養思維的全面性。如《貓》這一課,講到貓的脾氣“古怪”,說它既“老實”,又“貪玩”,又“盡職”……只是老實,絕對不是古怪,只有貪玩和盡職、溫柔和固執、膽小和勇猛這樣互相矛盾的特征集合在一起時,才構成了貓的“古怪”。這樣相反相成對立統一的啟發,突出了貓的可愛,激活了學生思維,拓寬了學生的認識領域。又如《太陽》一文教學中,采用了“有了……才……”明確太陽的正面作用,又采用“如果沒有……就沒有……也沒有”從反面證明太陽對地球的作用,在正反的訓練中,培養學生思維的全面、透徹性。

思維能力在各種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各種能力發展的基礎。要培養跨世紀基礎人才,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小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尤為重要。我們必須抓住一切機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學生從小養成勤思、善思的習慣,為將來發展成創造型人才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