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師德修養途徑與方法
教育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師德修養的途徑與方法
玉林市玉州區永上小學林桂蘭
【摘要】
信息技術(InformationTechnology,簡稱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一切與信息的獲取,加工,表達,交流,管理和評價等有關的技術都可以稱之為信息技術。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件。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ICT)。主要包括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信息技術教育有兩個方面的涵義:一是指學習與掌握信息技術的教育。二是指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活動。前者從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方面來理解信息技術教育,后者則從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來理解信息技術教育。由此,可對“信息技術教育”作如下定義:信息技術教育是指學習、運用信息技術,培養信息素質,實現學與教優化的理論與實踐。
【關鍵詞】信息技術;信息素養;師德修養
教育信息化不僅是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問題,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教學方式的轉變問題。要通過教育信息化,更新教育觀念、改革傳統的、不適合信息化環境的教育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
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完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活動。為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的變化,教師就必須進行角色的轉換,不斷提高信息素養。在信息時代老師的角色將不再以信息的傳播或組織良好的知識體系的呈現者為主,其主要職責從“教”學生,轉變為“導”學生。做課程的設計者和開發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技術的學習者。為適應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教育活動的沖擊,在教育觀念上跟上時代的發展,在教育發展中加強自身的提高和發展才能肩負起培養21世紀人才的重任。信息技術教育的本質是利用信息技術培養信息素質。因此必須重視提高廣大教師的信息素養,并以此作為滲透整個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素。
教師的素養的內涵有哪些呢?
1、信息意識情感。信息教育最重要的一點是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即要求學生具有一種使用計算機與其他信息技術解決自己工作、生活中問題的意識。
2、信息理論道德素養。教師能夠遵循信息應用人員的倫理道德規范,不從事非法活動,同時也知道如何防止計算機病毒和其他計算機犯罪活動。
3、信息科學技術常識。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即操縱、利用與開發信息的能力。能利用信息技術,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評價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并且開發與傳播信息。教師的基本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統的操作能力、文字處理能力、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通訊的能力,信息組織與表達的能力等。
教育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師德修養的途徑與方法有哪些呢?
一、通過學習與掌握信息技術提高教師自身信息素養促進教師師德修養
(一)參加教育機構對教師進行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培訓
計算機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得到重視。如何使用計算機這個工具,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參加教育機構組織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培訓,如計算機基礎、辦公軟件的應用、課件開發平臺的使用、動畫制作軟件的使用、白板技術的應用等一系列課程的培訓。
(二)通過自學掌握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師德修養
參加培訓的機會畢竟是有限的,而需要學習與掌握的信息知識又是無限的和迫切的。要想在教學技能、教學水平、教學成果能有突破性的發展,就必須自覺學習。并且樹立終身的學習觀念。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知識經濟的出現,科技的競爭和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學會學習、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是現代社會教師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
篇2:教育信息技術促進師德修養教師專業發展研究
教育信息技術促進師德修養、教師專業發展研究
河北省豐寧縣第四小學白玉艷
摘要:通過在小學中廣泛、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探討用信息技術促進師德修養、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與方法,思考在教學中、教師培訓上應用信息技術所產生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為今后持續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深化小學教學改革,全面
推進學校的發展尋找有效途徑。
關鍵詞:信息技術;師德修養教師專業發展;
正文
促進師德修養、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為21世紀教師教育的主要話語,教師素有“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美譽。在對靈魂塑造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有比較淵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表率,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文明的楷模。為此,教師要時刻謹記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展現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熱愛祖國,愛崗敬業
熱愛祖國,獻身教育事業,是教師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與教育事業之間關系的準則,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和前提。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教育大發展的今天,教師要正確處理好奉獻與索取的關系,不計較個人得失,發揚“紅燭”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筆生涯”,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懷,獻身教育,鞠躬盡瘁。相反,如果教師不熱愛自己的事業,“身在曹營心在漢”,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2、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教師履行教育義務的傳統美德,是衡量教師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愛,師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暖,產生愉快的情緒,從而激勵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愛好。了解學生和關心學生,是熱愛學生的起點。教師僅僅把功課教好是不夠的,還要多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一生著想,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因勢利導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熱愛學生還要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師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允許學生獨立思考,切不可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工作中,認真評價學生的行為,和善平等地對待學生,絕不能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而對學生采用體罰、諷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當學生進步時,教師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之辭;當學生犯錯或退步時,教師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評侮辱之話泛濫。多一點微笑,多一點贊美,多一點信任,你會得到更多的回報。
3、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只有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才能有力地說服學生,感染學生。無數經驗證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边@說明凡是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給學生樹立好榜樣;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堅決不做,以免給學生留下壞的影響。教師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來教育和感化學生。
誠實正直,勤奮好學,禮貌待人,是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具體體現。如果教師缺乏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沒有遠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敗。教師要教育學生勤奮刻苦,好學進去,自己必須勤奮好學,廣學博覽,精益求精。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用文雅和親切的語言啟迪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教育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