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農產品市場管理工作措施

農產品市場管理工作措施

2024-07-31 閱讀 5416

今年以來,尤其自7月份起,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我市近期以農產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較快,價格總水平呈逐月上升趨勢,對城鄉居民特別是困難群體生活帶來影響。為貫徹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綜合施策、重點治理、保障民生、穩定預期”的原則,現結合我市實際,就切實做好農產品市場供應和價格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措施:

一、加大農產品生產供應。一要加快蔬菜基地建設。農糧部門要落實今年全市新建3000―4000畝,以后每年新建*畝以上高標準商品蔬菜生產基地的任務,穩定和增加蔬菜種植面積;要按照常住城鎮人口每人每天至少有500克鮮菜規劃生產基地,推進公司加農戶一體化的生產體制,提高本地應季蔬菜的自給能力。二要加快商品蔬菜產業化建設。要優先在一小時交通圈內的章貢區、贛縣、南康、于都、興國、信豐、大余、上猶等縣(市、區)建設一批中心城區商品蔬菜基地,重點發展常年性商品蔬菜,每個縣要扶持建設1-2個集中連片在500―1000畝的商品蔬菜基地。要加快“短、平、快”蔬菜品種的生產,滿足市場需求,平抑市場價格。三要設立商品蔬菜生產發展基金。各縣(市、區)特別是章貢區、贛縣、南康、于都、興國、信豐、大余、上猶等縣(市、區)要設立專門的商品蔬菜發展基金。市本級要發揮好每年1000萬元發展基金的作用,專項用于商品蔬菜基地開發和產業發展。各縣(市、區)要保證有300-500萬元的資金用于商品蔬菜發展。四要建立農產品儲備制度。各地要保持地方儲備糧油的投放力度,落實小包裝成品糧油儲備制度,提前做好糧食、食用油、蔬菜等應急保障預案。要根據需求和季節變化,建立適合本市的蔬菜儲備制度,保證重要的耐貯存蔬菜品種5至7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以滿足市場應急供應的需要。

二、建立平價蔬菜直銷點。商務部門一要以“農超對接”等工作為抓手,積極引導大型零售流通企業以及學校、酒店、大企業等最終用戶與產地蔬菜生產合作社、批發市場和龍頭企業等直接對接,引導產區和銷區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二要會同城管、工商和章貢區政府,在12月底以前在中心城區建立10個以上的蔬菜供應直銷點。三要實施“三限”(限時、限點、限蔬菜范圍)措施,為蔬菜銷售在特定地段、時段,開辟臨時或流動銷售區域,鼓勵本地菜農進城直銷自產蔬菜,鼓勵蔬菜經營批發企業進農貿市場直銷蔬菜,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

三、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公安、交通部門要落實和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按照國務院文件要求,自*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費公路對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通行費;少量混裝其他農產品以及超載幅度在合理計量誤差范圍內的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比照整車合法裝載車輛執行。公安交警部門對符合標準的配送蔬菜的廂式貨車,要發放特別通行證,允許24小時進城通行。商務部門要會同規劃、國土、城管等部門合理規劃布局中心城區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社區直銷點,增加并擴大銷售網點,方便居民購買。

四、加強農產品市場監管。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要完善價格監測制度,對涉及群眾生活必需的糧、油、肉、菜、蛋和水、電、氣等“柴米油鹽”價格要實行“一日一報”、“一周一分析”,定期發布分析預測報告,一旦價格出現苗頭性、傾向性上漲或異常波動,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報告,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快速采取相應措施。今年年末和春節前后,除國家和省統一安排的價格改革項目外,各地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對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的商品(收費),一律不允許出臺新的調價措施。農業、工商等部門要加強對市場銷售蔬菜的檢驗檢測,在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建立蔬菜產品質量檢測點,強化市場準入,提升蔬菜質量安全水平。要建立質量安全檢測及追溯機制,嚴格產地準出制度。物價、工商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市場整頓,加大農產品市場巡查力度,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提醒、告誡農產品經銷戶要提高自律意識,嚴厲打擊囤積居奇、欺行霸市、串謀漲價、價格欺詐、價格壟斷等違法違規行為。

五、發放臨時價格補貼。中心城區要對城鄉低保戶、五保戶和優撫對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具體標準由物價部門測算后報市政府審定發放。各縣(市、區)也要參照執行。財政、民政部門要積極配合,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及時送到困難群體當中,使困難群體不因價格過快上漲而影響正常生活水平。各縣(市、區)要根據生活費用價格指數變動情況,由財政部門會同民政、物價等部門研究建立健全居民生活費用上漲與城鄉低保家庭生活補貼聯動的機制。

六、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要切實強化“菜籃子”縣(市、區)長負責制,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在農產品特別是蔬菜的生產、流通、銷售等各環節,完善優惠政策措施,保障市場農產品供應和價格的相對平穩。市政府已成立中心城區商品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各地要立即成立相應機構,充分發揮商品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作用,及時協調解決好“菜籃子”發展的重大問題,加強對“菜籃子”工作的指導、協調、調度。各級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做好宣傳工作,堅持正面報道,正確引導,并通過政策解讀使群眾理性消費,理性看待物價問題,以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各縣(市、區)要加強對各地“菜籃子”工程建設情況的檢查督導,市政府將對各地、各有關部門“菜籃子”工程建設和責任落實情況進行專項督查。

篇2:農產品市場管理工作措施

今年以來,尤其自7月份起,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我市近期以農產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較快,價格總水平呈逐月上升趨勢,對城鄉居民特別是困難群體生活帶來影響。為貫徹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綜合施策、重點治理、保障民生、穩定預期”的原則,現結合我市實際,就切實做好農產品市場供應和價格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措施:

一、加大農產品生產供應。一要加快蔬菜基地建設。農糧部門要落實今年全市新建3000―4000畝,以后每年新建*畝以上高標準商品蔬菜生產基地的任務,穩定和增加蔬菜種植面積;要按照常住城鎮人口每人每天至少有500克鮮菜規劃生產基地,推進公司加農戶一體化的生產體制,提高本地應季蔬菜的自給能力。二要加快商品蔬菜產業化建設。要優先在一小時交通圈內的章貢區、贛縣、南康、于都、興國、信豐、大余、上猶等縣(市、區)建設一批中心城區商品蔬菜基地,重點發展常年性商品蔬菜,每個縣要扶持建設1-2個集中連片在500―1000畝的商品蔬菜基地。要加快“短、平、快”蔬菜品種的生產,滿足市場需求,平抑市場價格。三要設立商品蔬菜生產發展基金。各縣(市、區)特別是章貢區、贛縣、南康、于都、興國、信豐、大余、上猶等縣(市、區)要設立專門的商品蔬菜發展基金。市本級要發揮好每年1000萬元發展基金的作用,專項用于商品蔬菜基地開發和產業發展。各縣(市、區)要保證有300-500萬元的資金用于商品蔬菜發展。四要建立農產品儲備制度。各地要保持地方儲備糧油的投放力度,落實小包裝成品糧油儲備制度,提前做好糧食、食用油、蔬菜等應急保障預案。要根據需求和季節變化,建立適合本市的蔬菜儲備制度,保證重要的耐貯存蔬菜品種5至7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以滿足市場應急供應的需要。

二、建立平價蔬菜直銷點。商務部門一要以“農超對接”等工作為抓手,積極引導大型零售流通企業以及學校、酒店、大企業等最終用戶與產地蔬菜生產合作社、批發市場和龍頭企業等直接對接,引導產區和銷區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二要會同城管、工商和章貢區政府,在12月底以前在中心城區建立10個以上的蔬菜供應直銷點。三要實施“三限”(限時、限點、限蔬菜范圍)措施,為蔬菜銷售在特定地段、時段,開辟臨時或流動銷售區域,鼓勵本地菜農進城直銷自產蔬菜,鼓勵蔬菜經營批發企業進農貿市場直銷蔬菜,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

三、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公安、交通部門要落實和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按照國務院文件要求,自*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費公路對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通行費;少量混裝其他農產品以及超載幅度在合理計量誤差范圍內的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比照整車合法裝載車輛執行。公安交警部門對符合標準的配送蔬菜的廂式貨車,要發放特別通行證,允許24小時進城通行。商務部門要會同規劃、國土、城管等部門合理規劃布局中心城區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社區直銷點,增加并擴大銷售網點,方便居民購買。

四、加強農產品市場監管。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要完善價格監測制度,對涉及群眾生活必需的糧、油、肉、菜、蛋和水、電、氣等“柴米油鹽”價格要實行“一日一報”、“一周一分析”,定期發布分析預測報告,一旦價格出現苗頭性、傾向性上漲或異常波動,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報告,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快速采取相應措施。今年年末和春節前后,除國家和省統一安排的價格改革項目外,各地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對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的商品(收費),一律不允許出臺新的調價措施。農業、工商等部門要加強對市場銷售蔬菜的檢驗檢測,在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建立蔬菜產品質量檢測點,強化市場準入,提升蔬菜質量安全水平。要建立質量安全檢測及追溯機制,嚴格產地準出制度。物價、工商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市場整頓,加大農產品市場巡查力度,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提醒、告誡農產品經銷戶要提高自律意識,嚴厲打擊囤積居奇、欺行霸市、串謀漲價、價格欺詐、價格壟斷等違法違規行為。

五、發放臨時價格補貼。中心城區要對城鄉低保戶、五保戶和優撫對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具體標準由物價部門測算后報市政府審定發放。各縣(市、區)也要參照執行。財政、民政部門要積極配合,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及時送到困難群體當中,使困難群體不因價格過快上漲而影響正常生活水平。各縣(市、區)要根據生活費用價格指數變動情況,由財政部門會同民政、物價等部門研究建立健全居民生活費用上漲與城鄉低保家庭生活補貼聯動的機制。

六、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要切實強化“菜籃子”縣(市、區)長負責制,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在農產品特別是蔬菜的生產、流通、銷售等各環節,完善優惠政策措施,保障市場農產品供應和價格的相對平穩。市政府已成立中心城區商品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各地要立即成立相應機構,充分發揮商品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作用,及時協調解決好“菜籃子”發展的重大問題,加強對“菜籃子”工作的指導、協調、調度。各級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做好宣傳工作,堅持正面報道,正確引導,并通過政策解讀使群眾理性消費,理性看待物價問題,以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各縣(市、區)要加強對各地“菜籃子”工程建設情況的檢查督導,市政府將對各地、各有關部門“菜籃子”工程建設和責任落實情況進行專項督查。

篇3:春季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春季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通的,我們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游藝活動室等 ;

  3.勤洗手,并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并統一銷毀。

  7. 注意個人衛生,不隨便吐痰,打噴嚏;

  8.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到醫院就診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觸傳染病人,盡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

  10.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適當消毒,如日光下晾曬衣被,房內門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

  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只要我們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