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初中評好課專題培訓實施方案

初中評好課專題培訓實施方案

2024-07-31 閱讀 4710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學年度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評好課”專題學習指導方案》(皖教秘師[*]44號)的文件精神結合《宣州區教體局*―*學年度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評好課”專題培訓實施方案》(教人字[*]83號)的要求,為切實有效地開展好我校教師“評好課”專題培訓工作,在總結“備好課”、“上好課”專題學習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以“評好課”專題校本培訓為重點,以提高培訓質量為主線,堅持以校本培訓為中心,采取集中培訓、遠程教育與教師自修相結合的培訓模式,不斷增強繼續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素質。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訓時間

*年9月――*年1月

二、培訓內容

“評好課”專題中的三個子專題:

專題一、課堂教學評價中的師德修養

專題二、教學評價與課堂教學

專題三、課堂教學評價技能與方法

三、培訓形式與學時

遠程學習和校本培訓(集中培訓、教師自修)相結合。遠程培訓30學時,校本培訓30學時。其中校本培訓為必修形式。

四、領導組及成員

領導組:周正富俞彥李邦啟

成員:吳照華汪浩夏仕龍許圣孝

五、實施步驟

本學期培訓工作分兩個階段進行:

(一)第一階段:準備工作和遠程學習(*年6月―8月)

1、組織安排各教師報名參加遠程教育培訓;

2、安排沒有參加遠程培訓的教師參加校本研訓考核;

3、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結合學校實際初步擬訂“評好課”主題培訓實施方案和學習計劃。

(二)第二階段:單元學習(*年9月―*年1月)

1、學習內容:

專題一、課堂教學評價中的師德修養

專題二、教學評價與課堂教學

專題三、課堂教學評價技能與方法

2、學習目標:

(1)更新師德觀念,調整師德行為,樹立正確的評價的意識;

(2)熟悉課堂教學評價理論,提高課堂教學評價的理論素養;

(3)結合教師自身課堂教學評價簿弱環節和重點問題,理解、掌握教學評價的技能和方法。

3、學習形式

(1)集中輔導:(*年9月―10月)

組織教師進行集中輔導兩次。采取集中培訓的方式,幫助教師了解“評好課”的重要性,理解“評好課”的各個環節與任務,掌握各教學環節中的評價與師德行為的關系,培養良好師德評價意識,提高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技能。

●培訓內容:《評好課與師德行為》和《評好課:應知應會》為主。

●培訓要點

▲評課中的道德訴求和道德觀照;

▲評課的環節與任務;

▲教學評價中的師德行為:

①教學目標評價與師德行為;②教學過程評價與師德行為;③教學策略評價與師德行為;④教學效果評價與師德行為。

(2)個人自學:(*年9月―*年1月)

結合教師本人教學的實際需要,針對性地選學《評好課:新理念新方法》、《觀課、議課問題診斷與解決》的相關內容;堅持遠程學習,堅持邊學習邊實踐邊解決問題,突出“評好課”的主題。

4、培訓方式

(1)問題征集

緊緊圍繞“評好課”專題在全體教師中征集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共性的、重要的實際問題,要求在三個專題中針對教學實際提出急需解決的問題1~2個,建立“評好課”問題庫。經指導組梳理后選定共性和突出的問題作為本學期重點培訓解決的問題并上報。

(2)專題輔導

以本學期“評好課”的三個專題教材為藍本,精選部分教師普遍感興趣的內容或困惑的內容,舉辦專題講座,幫助教師理解和掌握教學評價的環節、任務,解決教學評價中的師德修養問題,

(3)學習交流

分學科組開展集體備課、上課、評課,解決課堂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4)問題研修

從教師評價過程提出的共性問題中,依據三個學習專題的內容,各選一個問題分學科分層次進行集中研修(要求保存研修記錄等相關材料)。充分發揮同學科教師的團隊作用,促進經驗共享,實施行動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根據不同學科特點,以公開課、集體備課和研修課為載體,將三個問題由教研組長牽頭組織本組教師共同研討,解決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報校本培訓業務指導組備案。

研修的主要形式有:

①集體備課分學科組開展集體備課,在“備好課”、“上好課”的基礎上著重研討評課的環節和方法,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評價問題,使教學評價這一重要教學環節逐步走向規范化、科學化,解決“評好課”中實際存在的棘手問題,提高教師的評價能力和評價水平。

②觀課、議課同伴協助,互相觀課議課,檢驗教學評價的實際效果,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學的評價問題,及時反饋調整,提高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效性。

③公開課以公開課的形式展示研修成果,要求每位教師上一節公開課,課后集中評議,做好記錄,總結經驗,在組內學習推廣;找出不足,在后續教學評價過程中加以改進。

(5)教學反思對個人的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反思,不斷改進課堂教學評價策略,優化教學過程。

附:校本培訓安排:

時間

內容

主要方式

負責人

考查的主要方式

*年9月-10月

課堂教學評價中的師德修養

專題講座

周正富

學校、個人學習記錄

10月-11月

教學評價與課堂教學

專題講座

崗位自學

俞彥

各教師

學校學習記錄、學習筆記、心得

11月-*年1月

課堂教學評價的技能與方法

校本學習與問題研討

各教師

教研組

研修課(公開課)活動記錄、評價記錄

六、培訓檢查

注重能力考核,實行統一考核與校本考查相結合,過程性考查和結果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制度。校本考查重點以研修過程為主。考核分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成績不合格的,當年度不能參加職稱評定,考核不得為優。

七、學時分配

學年總學時數60學時,本學期完成30學時,具體分配如下:

(1)崗位自學(6學時)教師針對“評好課”提出問題(1學時)研讀《評好課:新理念新方法》理論專著兵做好筆記或寫好心得;教研組每兩周開展一次活動并做好記錄。每位教師學期共計不少于*字的自學筆記(5學時)。

(2)完成研修課(5學時)完成學校分配到教研組解決的一個征集問題的研修;完成集體備課以及研修課(含集體備課)評議獲5學時,沒按規定完成的,不得學時。

(3)教研活動(14學時)

①集體備課(4學時)參加集體備課活動,每人主備1次。每次2學時。參加教研活動,有評議記錄。全部參加活動4學時、參加3/4次活動3學時,參加1/2次活動2學時,少于1/2次活動不得學時(4學時)

②聽課、評課(5學時)教師聽課不少于10節,教研組長不少于15節,主管教學的人員20節以上。評課缺1次,扣1學時,聽課節次未達基本要求的,此項不予認定。

③教學公開課(3學時)設計并上一節1節教學公開課,2學時。承擔全組公開課教學活動的教師增補1學時。說課稿交教研組研討存檔(1學時)。或上一節完整的“無生課堂”課,有會議記錄、參與者評議、講稿(3學時)。

④教學反思(2學時)每周一篇(直接在備課筆記上反映)。

(4)教師自選項目(合計不少于5學時):各位教師根據課堂教學評價實際情況,結合本學科特點,進行問題診斷學習、網上自學等,每提供500字的自學筆記為2學時,提供評好課論文1篇或自制課件1節或自制教具1份為3學時。“評好課”相關的論文獲區級及以上表彰(3課時);不兼課的行政領導可以用講座代替,主持一次校級培訓(有講稿、會議記錄、參會人員簽名),每次講座為5課時,要提供講稿,以彌補學時不足。

[教師本學期完成30學時校本培訓](前3項必選,后1項選修)

八、主要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校長是“上好課”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對學校培訓工作負總責,教導處對培訓的組織管理負直接責任。學校行政班子人員不僅對培訓有管理的責任,還必須積極參加培訓,帶頭完成規定的培訓學時。

2、加強過程管理

在學校繼續教育校本培訓領導組和校本培訓業務指導組的指導下,構建學校繼續教育校本培訓管理網絡;對培訓內容、課程設置、培訓過程進行檢查指導。

(1)不定期抽查教師備課情況,并及時反饋檢查結果;

(2)繼續實行校本培訓領導組、業務指導組推門聽課制度,從課堂教學實效反觀備課行為,確保做到上課務實。

(3)學校將校級業務指導者的工作納入本人工作量,讓業務指導者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履行業務指導的職責。

3、在區教研室指導下,開展課題研究,推進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科研水平。

4、由業務指導組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全過程進行監督,學期中、末分別進行兩次校本教研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5、建立激勵機制,將教師的業務培訓與崗位聘任、學期考核掛鉤,并記入教師業務檔案,結合省級教科研課題加強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激勵教師不斷進步,努力打造一支師德優良、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6、結合學校辦學情況和師資水平狀況,劃撥繼續教育專項經費,有計劃地安排學科教師參加市、區兩級組織的培訓、業務進修和教學觀摩活動。

7、建立校本研訓活動檔案,內容包括:學校校本研訓活動的方案、計劃,自主培訓活動材料,學員個人檔案和認定材料等。把教師參加校本培訓情況作為教師職稱評定、職務聘任、評優、評先的依據。

篇2:教師教育工作會議專題培訓材料

一、對主管領導和輔導員的工作要求

(一)主管領導的要求:

1、熟悉縣局有關培訓文件內容和要求

2、設計各類教師作業訓練檢查結果統計表格

3、修改計劃行事歷并上報(10月20日通過網絡上報)

4、成立業務指導小組,由輔導員主領,每人分管一項,組織檢查教師訓練作業:(大校6人,小校3人)

①知識結構圖

②課后習題與錯題積累

③知識類型劃分與教學目標

④教學任務分析

⑤課堂教學技能

⑥八部電影觀看

行政組:檢查數量:做夠

業務組:檢查質量:做正確

雙周查一次、一月一小結(結果通報、簡單總結),檢查日期注清楚,學校要蓋章,有文字材料記錄。

5、每學期組織兩次作業展評活動(可以單項展評,前半學期和后半學期各一次),全年四次。通過互相交流形成共識(好作業的樣本),評選優秀作業,通過展評促進以后的作業更加規范。

6、每學期中組織一次訓練技能競賽活動,全年兩次。競賽活動要有結果記錄、通報、總結改進。

(二)業務指導小組輔導教師要求

一、小組成員訓練作業示范,保證教師作業做正確;

二、要對教師的作業進行定期檢查、指導

三、組長負責知識結構圖應用

四、作業不能確定是否正確,與進校*聯系或者拍成照片發到網上(qq:cc22郵箱)

(三)工作態度:

建議看余世維《成功經理人》、《領導商數》講座(網上有視頻)

二、上學期檢查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一)、培訓管理工作問題

1、安排工作不到位,許多教師不明確要求(統一作業要求、學科進度要求,統一打印公布、下發給教師)

2、檢查不到位,突擊應付,教師也應付(行事歷、雙周檢查,月總結)

3、沒有檢查和活動記錄資料,空口無憑。

4、作業檢查記錄有誤,只記錄頁數,幾次檢查記錄混在一起,弄不清第一次做了多少,第二次做了多少(要求記錄作業數量,而不是頁數)

5、安排活動,沒有計劃、總結(要求必須有)

6、校本培訓沒有專用檔案(要求專用檔案)

(二)、作業存在問題

總問題:數量不足、質量有偏差、雷同率高、用以前的作業充數、讓學生做作業。

1、畫知識結構圖:

問題:數量不足,形式單一

措施:

①單元知識結構圖(單元課題知識專用練習本、三六九年級)

②課題知識結構圖(單節課題知識專用練習本、任教年級)

③知識結構圖形式參照《知識結構圖》書中提供的范例。

2、做課后習題

問題:數量不足,以舊充新、沒有按教學進度

措施:三六九年級、課后習題專用練習本。

①中小學教師45(含45)歲以上統一不做課后習題,代之以分析今年畢業班考試題,小學教師分析六年級畢業試題,初中教師分析中考試題。注意分析試題,而不是分析試卷,試題怎樣分析,《實施意見》中。

②英語教師不做,小學畫英語簡筆畫、初中課堂教學用語、音標(培訓光盤已經上學期下發)

③理化生除做課后習題外,還有做5道實驗,科學教師制作教材中的實驗,實驗統一要求填實驗記錄表。

3、學生錯題積累

問題:問題較少,主要是分析部分中的錯題類型不會歸類;糾正方法與處理分不清。

措施:

①糾正方法:閱讀教材、復習概念、看例題等;

②處理:作業糾正、單元考試再考等。

③錯題積累僅限于任教年級。

4、看八部電影

學段教材訓練包括三項訓練,是按照知識、技能、態度設置訓練課程,觀看電影主要接受教育理念、改變工作態度。

國培計劃中也有電影,說明我們選擇的正確性。

問題:

①學校電腦設備不足,教師無法看;

②大部分學校只看了四部;

③許多學校沒有將電影提供全;

④觀后感網絡抄襲,且雷同率高;

⑤沒有按進度觀看(每學期四部)、考前突擊。

措施:

①提供全電影,網絡搜集或進校拷貝;

②八部電影中四部電影,要求集體組織觀看(每學期兩部),觀后討論(要有討論記錄)。

③當場寫千字觀后感(或者將教師集中在某一個時間寫)。

5、課堂教學技能

問題:多數學校教師作業理解偏差,寫成教案或課堂教學過程。

措施:任教年級、①提供范例;②作業展評。

6、知識類型分析

問題:練習專用本(單篇/單節課題知識)中的課題知識清單、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分析,多數學校做錯。錯誤主要集中在知識類型劃分和教學任務分析

措施:作業展評、網上看范例

7、知識結構圖應用

三、明確各類教師作業要求

(一)不同教師作業任務

共同作業四項:(畫知識結構圖、做課后習題、學生錯題積累、看八部電影)

第一類:語文數學教師:四項+課標結構圖+教學應用

第二類:科學理化生英語教師

小學科學:(畫知識結構圖、學生錯題積累、看八部電影)+教材實驗+教學技能+知識類型分析

小學英語:(畫知識結構圖、學生錯題積累、看八部電影)+簡筆畫+教學技能+知識類型分析

初中英語:(畫知識結構圖、學生錯題積累、看八部電影)+課堂教學用語+教學技能+知識類型分析

初中理化生:四項+5個實驗+教學技能+知識類型分析

第三類:思品史地體音美信技:學校只檢查四項,其他作業隨進校集中培訓進程布置

(二)作業檢查按照上述內容,分別設計統計表格,分類管理。

四、近期工作任務

1、培訓基地建設:各校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一項訓練技能,作為全縣該技能的實踐基地,全縣該項訓練就實踐基地的為標準。今天不能確定項目,回校協商好后再決定,10月20日前網報。

2、上報計劃行事歷:根據今天會議精神,修改學校計劃,計劃后面附上行事歷,10月20日通過網絡上報,網報郵箱《*師訓》上面有。

3、下列學校寫經驗介紹材料(根據上次匯報)

交道中心校:專題輔導工作和作業展評

實驗學校:教師自主學習(內容、形式、效果)

城關一小:教師成長專業檔案建設

城關二小:課程標準知識普及

業善中心校:教師知識結構優化

王莊鎮中:二次培訓匯報

業善中學:觀看電影專題討論

交道中學:觀看電影組織

莊頭中學:錯題積累訓練組織

*中學:圍繞構建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校本培訓

陽光學校:根據學生實際開展校本培訓

18日前發送到郵箱,審查沒有問題,將刊登在《*師訓》。

4、知識結構圖應用實踐:每校分別確定一名語文教師和數學教師,作為應用知識結構圖指導課堂教學實踐的先行者,為縣、市兩級公開課做準備。10月20日前網報確定的名單。

5、學段訓練成果征評,各校給教師提前宣傳到位。現在開始,明年5月底結束。

篇3:初中評好課專題培訓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學年度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評好課”專題學習指導方案》(皖教秘師[*]44號)的文件精神結合《宣州區教體局*―*學年度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評好課”專題培訓實施方案》(教人字[*]83號)的要求,為切實有效地開展好我校教師“評好課”專題培訓工作,在總結“備好課”、“上好課”專題學習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以“評好課”專題校本培訓為重點,以提高培訓質量為主線,堅持以校本培訓為中心,采取集中培訓、遠程教育與教師自修相結合的培訓模式,不斷增強繼續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素質。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訓時間

*年9月――*年1月

二、培訓內容

“評好課”專題中的三個子專題:

專題一、課堂教學評價中的師德修養

專題二、教學評價與課堂教學

專題三、課堂教學評價技能與方法

三、培訓形式與學時

遠程學習和校本培訓(集中培訓、教師自修)相結合。遠程培訓30學時,校本培訓30學時。其中校本培訓為必修形式。

四、領導組及成員

領導組:周正富俞彥李邦啟

成員:吳照華汪浩夏仕龍許圣孝

五、實施步驟

本學期培訓工作分兩個階段進行:

(一)第一階段:準備工作和遠程學習(*年6月―8月)

1、組織安排各教師報名參加遠程教育培訓;

2、安排沒有參加遠程培訓的教師參加校本研訓考核;

3、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結合學校實際初步擬訂“評好課”主題培訓實施方案和學習計劃。

(二)第二階段:單元學習(*年9月―*年1月)

1、學習內容:

專題一、課堂教學評價中的師德修養

專題二、教學評價與課堂教學

專題三、課堂教學評價技能與方法

2、學習目標:

(1)更新師德觀念,調整師德行為,樹立正確的評價的意識;

(2)熟悉課堂教學評價理論,提高課堂教學評價的理論素養;

(3)結合教師自身課堂教學評價簿弱環節和重點問題,理解、掌握教學評價的技能和方法。

3、學習形式

(1)集中輔導:(*年9月―10月)

組織教師進行集中輔導兩次。采取集中培訓的方式,幫助教師了解“評好課”的重要性,理解“評好課”的各個環節與任務,掌握各教學環節中的評價與師德行為的關系,培養良好師德評價意識,提高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技能。

●培訓內容:《評好課與師德行為》和《評好課:應知應會》為主。

●培訓要點

▲評課中的道德訴求和道德觀照;

▲評課的環節與任務;

▲教學評價中的師德行為:

①教學目標評價與師德行為;②教學過程評價與師德行為;③教學策略評價與師德行為;④教學效果評價與師德行為。

(2)個人自學:(*年9月―*年1月)

結合教師本人教學的實際需要,針對性地選學《評好課:新理念新方法》、《觀課、議課問題診斷與解決》的相關內容;堅持遠程學習,堅持邊學習邊實踐邊解決問題,突出“評好課”的主題。

4、培訓方式

(1)問題征集

緊緊圍繞“評好課”專題在全體教師中征集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共性的、重要的實際問題,要求在三個專題中針對教學實際提出急需解決的問題1~2個,建立“評好課”問題庫。經指導組梳理后選定共性和突出的問題作為本學期重點培訓解決的問題并上報。

(2)專題輔導

以本學期“評好課”的三個專題教材為藍本,精選部分教師普遍感興趣的內容或困惑的內容,舉辦專題講座,幫助教師理解和掌握教學評價的環節、任務,解決教學評價中的師德修養問題,

(3)學習交流

分學科組開展集體備課、上課、評課,解決課堂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4)問題研修

從教師評價過程提出的共性問題中,依據三個學習專題的內容,各選一個問題分學科分層次進行集中研修(要求保存研修記錄等相關材料)。充分發揮同學科教師的團隊作用,促進經驗共享,實施行動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根據不同學科特點,以公開課、集體備課和研修課為載體,將三個問題由教研組長牽頭組織本組教師共同研討,解決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報校本培訓業務指導組備案。

研修的主要形式有:

①集體備課分學科組開展集體備課,在“備好課”、“上好課”的基礎上著重研討評課的環節和方法,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評價問題,使教學評價這一重要教學環節逐步走向規范化、科學化,解決“評好課”中實際存在的棘手問題,提高教師的評價能力和評價水平。

②觀課、議課同伴協助,互相觀課議課,檢驗教學評價的實際效果,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學的評價問題,及時反饋調整,提高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效性。

③公開課以公開課的形式展示研修成果,要求每位教師上一節公開課,課后集中評議,做好記錄,總結經驗,在組內學習推廣;找出不足,在后續教學評價過程中加以改進。

(5)教學反思對個人的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反思,不斷改進課堂教學評價策略,優化教學過程。

附:校本培訓安排:

時間

內容

主要方式

負責人

考查的主要方式

*年9月-10月

課堂教學評價中的師德修養

專題講座

周正富

學校、個人學習記錄

10月-11月

教學評價與課堂教學

專題講座

崗位自學

俞彥

各教師

學校學習記錄、學習筆記、心得

11月-*年1月

課堂教學評價的技能與方法

校本學習與問題研討

各教師

教研組

研修課(公開課)活動記錄、評價記錄

六、培訓檢查

注重能力考核,實行統一考核與校本考查相結合,過程性考查和結果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制度。校本考查重點以研修過程為主。考核分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成績不合格的,當年度不能參加職稱評定,考核不得為優。

七、學時分配

學年總學時數60學時,本學期完成30學時,具體分配如下:

(1)崗位自學(6學時)教師針對“評好課”提出問題(1學時)研讀《評好課:新理念新方法》理論專著兵做好筆記或寫好心得;教研組每兩周開展一次活動并做好記錄。每位教師學期共計不少于*字的自學筆記(5學時)。

(2)完成研修課(5學時)完成學校分配到教研組解決的一個征集問題的研修;完成集體備課以及研修課(含集體備課)評議獲5學時,沒按規定完成的,不得學時。

(3)教研活動(14學時)

①集體備課(4學時)參加集體備課活動,每人主備1次。每次2學時。參加教研活動,有評議記錄。全部參加活動4學時、參加3/4次活動3學時,參加1/2次活動2學時,少于1/2次活動不得學時(4學時)

②聽課、評課(5學時)教師聽課不少于10節,教研組長不少于15節,主管教學的人員20節以上。評課缺1次,扣1學時,聽課節次未達基本要求的,此項不予認定。

③教學公開課(3學時)設計并上一節1節教學公開課,2學時。承擔全組公開課教學活動的教師增補1學時。說課稿交教研組研討存檔(1學時)。或上一節完整的“無生課堂”課,有會議記錄、參與者評議、講稿(3學時)。

④教學反思(2學時)每周一篇(直接在備課筆記上反映)。

(4)教師自選項目(合計不少于5學時):各位教師根據課堂教學評價實際情況,結合本學科特點,進行問題診斷學習、網上自學等,每提供500字的自學筆記為2學時,提供評好課論文1篇或自制課件1節或自制教具1份為3學時。“評好課”相關的論文獲區級及以上表彰(3課時);不兼課的行政領導可以用講座代替,主持一次校級培訓(有講稿、會議記錄、參會人員簽名),每次講座為5課時,要提供講稿,以彌補學時不足。

[教師本學期完成30學時校本培訓](前3項必選,后1項選修)

八、主要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校長是“上好課”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對學校培訓工作負總責,教導處對培訓的組織管理負直接責任。學校行政班子人員不僅對培訓有管理的責任,還必須積極參加培訓,帶頭完成規定的培訓學時。

2、加強過程管理

在學校繼續教育校本培訓領導組和校本培訓業務指導組的指導下,構建學校繼續教育校本培訓管理網絡;對培訓內容、課程設置、培訓過程進行檢查指導。

(1)不定期抽查教師備課情況,并及時反饋檢查結果;

(2)繼續實行校本培訓領導組、業務指導組推門聽課制度,從課堂教學實效反觀備課行為,確保做到上課務實。

(3)學校將校級業務指導者的工作納入本人工作量,讓業務指導者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履行業務指導的職責。

3、在區教研室指導下,開展課題研究,推進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科研水平。

4、由業務指導組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全過程進行監督,學期中、末分別進行兩次校本教研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5、建立激勵機制,將教師的業務培訓與崗位聘任、學期考核掛鉤,并記入教師業務檔案,結合省級教科研課題加強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激勵教師不斷進步,努力打造一支師德優良、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6、結合學校辦學情況和師資水平狀況,劃撥繼續教育專項經費,有計劃地安排學科教師參加市、區兩級組織的培訓、業務進修和教學觀摩活動。

7、建立校本研訓活動檔案,內容包括:學校校本研訓活動的方案、計劃,自主培訓活動材料,學員個人檔案和認定材料等。把教師參加校本培訓情況作為教師職稱評定、職務聘任、評優、評先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