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電站設計崗位職責
(變電站三維設計)軟件開發工程師◆正規院校工程類專業,電氣自動化、建筑類、水利工程、交通工程類專業本科以上學歷;
◆1年或以上工作經歷,參與過中型以上工程項目設計;
◆熟練運用Revit進行二次開發,精通C#或C++語言,熟悉BIM建模、三維設計;
◆對于計算機軟件技術應用有特別的興趣愛好;
◆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工作認真負責;
◆年齡25周歲――40周歲之間
最好有變電站三維設計軟件開發經驗。◆正規院校工程類專業,電氣自動化、建筑類、水利工程、交通工程類專業本科以上學歷;
◆1年或以上工作經歷,參與過中型以上工程項目設計;
◆熟練運用Revit進行二次開發,精通C#或C++語言,熟悉BIM建模、三維設計;
◆對于計算機軟件技術應用有特別的興趣愛好;
◆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工作認真負責;
◆年齡25周歲――40周歲之間
最好有變電站三維設計軟件開發經驗。
篇2:35~110KV變電站設計規范
第一章總則
第1.0.1條為使變電所的設計認真執行國家的有關技術經濟政策,符合安全可靠、技術先進和經濟合理的要求,制訂本規范。
第1.0.2條本規范適用于電壓為35~110kV,單臺變壓器容量為5000kVA及以上新建變電所的設計。
第1.0.3條變電所的設計應根據工程的5~10年發展規劃進行,做到遠、近期結合,以近期為主,正確處理近期建設與遠期發展的關系,適當考慮擴建的可能。
第1.0.4條變電所的設計,必須從全局出發,統籌兼顧,按照負荷性質、用電容量、工程特點和地區供電條件,結合國情合理地確定設計方案。
第1.0.5條變電所的設計,必須堅持節約用地的原則。
第1.0.6條變電所設計除應執行本規范外,尚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規定。
第二章所址選擇和所區布置
第2.0.1條變電所所址的選擇,應根據下列要求,綜合考慮確定:
一、靠近負荷中心;
二、節約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及經濟效益高的土地;
三、與城鄉或工礦企業規劃相協調,便于架空和電纜線路的引入和引出;
四、交通運輸方便;
五、周圍環境宜無明顯污穢,如空氣污穢時,所址宜設在受污源影響最小處;
六、具有適宜的地質、地形和地貌條件(例如避開斷層、滑坡、塌陷區、溶洞地帶、山區風口和有危巖或易發生滾石的場所),所址宜避免選在有重要文物或開采后對變電所有影響的礦藏地點,否則應征得有關部門的同意;
七、所址標高宜在50年一遇高水位之上,否則,所區應有可靠的防洪措施或與地區(工業企業)的防洪標準相一致,但仍應高于內澇水位;
八、應考慮職工生活上的方便及水源條件;
九、應考慮變電所與周圍環境、鄰近設施的相互影響。
第2.0.2條變電所的總平面布置應緊湊合理。
第2.0.3條變電所宜設置不低于2.2m高的實體圍墻。城網變電所、工業企業變電所圍墻的高度及形式,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
第2.0.4條變電所內為滿足消防要求的主要道路寬度,應為3.5m。主要設備運輸道路的寬度可根據運輸要求確定,并應具備回車條件。
第2.0.5條變電所的場地設計坡度,應根據設備布置、土質條件、排水方式和道路縱坡確定,宜為0.5%~2%,最小不應小于0.3%,局部最大坡度不宜大于6%,平行于母線方向的坡度,應滿足電氣及結構布置的要求。當利用路邊明溝排水時,道路及明溝的縱向坡度最小不宜小于0.5%,局部困難地段不應小于0.3%;最大不宜大于3%,局部困難地段不應大于6%。電纜溝及其他類似溝道的溝底縱坡,不宜小于0.5%。
第2.0.6條變電所內的建筑物標高、基礎埋深、路基和管線埋深,應相互配合;建筑物內地面標高,宜高出屋外地面0.3m;屋外電纜溝壁,宜高出地面0.1m。
第2.0.7條各種地下管線之間和地下管線與建筑物、構筑物、道路之間的最小凈距,應滿足安全、檢修安裝及工藝的要求,并宜符合附錄一和附錄二的規定。
第2.0.8條變電所所區場地宜進行綠化。綠化規劃應與周圍環境相適應并嚴防綠化物影響電氣的安全運行。綠化宜分期、分批進行。
第2.0.9條變電所排出的污水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有關規定。
第三章電氣部分
第一節主變壓器
第3.1.1條主變壓器的臺數和容量,應根據地區供電條件、負荷性質、用電容量和運行方式等條件綜合考慮確定。
第3.1.2條在有一、二級負荷的變電所中宜裝設兩臺主變壓器,當技術經濟比較合理時,可裝設兩臺以上主變壓器。如變電所可由中、低壓側電力網取得足夠容量的備用電源時,可裝設一臺主變壓器。
第3.1.3條裝有兩臺及以上主變壓器的變電所,當斷開一臺時,其余主變壓器的容量不應小于60%的全部負荷,并應保證用戶的一、二級負荷。
第3.1.4條具有三種電壓的變電所,如通過主變壓器各側線圈的功率均達到該變壓器容量的15%以上,主變壓器宜采用三線圈變壓器。
第3.1.5條電力潮流變化大和電壓偏移大的變電所,如經計算普通變壓器不能滿足電力系統和用戶對電壓質量的要求時,應采用有載調壓變壓器。
第二節電氣主接線
第3.2.1條變電所的主接線,應根據變電所在電力網中的地位、出線回路數、設備特點及負荷性質等條件確定。并應滿足供電可靠、運行靈活、操作檢修方便、節約投資和便于擴建等要求。
第3.2.2條當能滿足運行要求時,變電所高壓側宜采用斷路器較少或不用斷路器的接線。
第3.2.3條35~110kV線路為兩回及以下時,宜采用橋形、線路變壓器組或線路分支接線。超過兩回時,宜采用擴大橋形、單母線或分段單母線的接線。35~63kV線路為8回及以上時,亦可采用雙母線接線。110kV線路為6回及以上時,宜采用雙母線接線。
第3.2.4條在采用單母線、分段單母線或雙母線的35~110kV主接線中,當不允許停電檢修斷路器時,可設置旁路設施。當有旁路母線時,首先宜采用分段斷路器或母聯斷路器兼作旁路斷路器的接線。當110kV線路為6回及以上,35~63kV線路為8回及以上時,可裝設專用的旁路斷路器。主變壓器35~110kV回路中的斷路器,有條件時亦可接入旁路母線。采用SF6斷路器的主接線不宜設旁路設施。
第3.2.5條當變電所裝有兩臺主變壓器時,6~10kV側宜采用分段單母線。線路為12回及以上時,亦可采用雙母線。當不允許停電檢修斷路器時,可設置旁路設施。當6~35kV配電裝置采用手車式高壓開關柜時,不宜設置旁路設施。
第3.2.6條當需限制變電所6~10kV線路的短路電流時,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一、變壓器分列運行;
二、采用高阻抗變壓器;
三、在變壓器回路中裝設電抗器。
第3.2.7條接在母線上的避雷器和電壓互感器,可合用一組隔離開關。對接在變壓器引出線上的避雷器,不宜裝設隔離開關。
?
第三節所用電源和操作電源
第3.3.1條在有兩臺及以上主變壓器的變電所中,宜裝設兩臺容量相同可互為備用的所用變壓器。如能從變電所外引入一個可靠的低壓備用所用電源時,亦可裝設一臺所用變壓器。當35kV變電所只有一回電源進線及一臺主變壓器時,可在電源進線斷路器之前裝設一臺所用變壓器。
第3.3.2條變電所的直流母線,宜采用單母線或分段單母線的接線。采用分段單母線時,蓄電池應能切換至任一母線。
第3.3.3條重要變電所的操作電源,宜采用一組110V或220V固定鉛酸蓄電池組或鎘鎳蓄電池組。作為充電、浮充電用的硅整流裝置宜合用一套。其他變電所的操作電源,宜采用成套的小容量鎘鎳電池裝置或電容儲能裝置。.
第3.3.4條蓄電池組的容量,應滿足下列要求:
一、全所事故停電1h的放電容量:
二、事故放電末期最大沖擊負荷容量。小容量鎘鎳電池裝置中的鎘鎳電池容量,應滿足分閘、信號和繼電保護的要求。
第3.3.5條變電所宜設置固定的檢修電源。
第四節控制室
第3.4.1條控制室應位于運行方便、電纜較短、朝向良好和便于觀察屋外主要設備的地方。
第3.4.2條控制屏(臺)的排列布置,宜與配電裝置的間隔排列次序相對應。
第3.4.3條控制室的建筑,應按變電所的規劃容量在第一期工程中一次建成。無人值班變電所的控制室,應適當簡化,面積應適當減小。
第五節二次接線
第3.5.1條變電所內的下列元件,應在控制室內控制:
一、主變壓器;
二、母線分段、旁路及母聯斷路器;
三、63~110kV屋內外配電裝置的線路,35kV屋外配電裝置的線路。6~35kV屋內配電裝置饋電線路,宜采用就地控制。
第3.5.2條有人值班的變電所,宜裝設能重復動作、延時自動解除,或手動解除音響的中央事故信號和預告信號裝置。駐所值班的變電所,可裝設簡單的事故信號和能重復動作的預告信號裝置。無人值班的變電所,可裝設當遠動裝置停用時轉為變電所就地控制的簡單的事故信號和預告信號。斷路器的控制回路,應有監視信號。
第3.5.3條隔離開關與相應的斷路器和接地刀閘之間,應裝設團鎖裝置。屋內的配電裝置,尚應裝設防止誤入帶電間隔的設施。閉鎖聯鎖回路的電源,應與繼電保護、控制信號回路的電源分開。
第六節照明
第3.6.1條變電所的照明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企業照明設計標準》的要求。
第3.6.2條在控制室、屋內配電裝置室、蓄電池室及屋內主要通道等處,應裝設事故照明。
第3.6.3條照明設備的安裝位置,應便于維修。屋外配電裝置的照明,可利用配電裝置構架裝設照明器,但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力裝置的過電壓保護設計規范》的要求。
第3.6.4條在控制室主要監屏位置和屏前工作位置觀察屏面時,不應有明顯的反射眩光和直接陽光。
第3.6.5條鉛酸蓄電池室內的照明,應采用防爆型照明器,不應在蓄電池室內裝設開關、熔斷器和插座等可能產生火花的電器。
第3.6.6條電纜隧道內的照明電壓不應高于36V,如高于36V應采取防止觸電的安全措施。
第七節并聯電容器裝置
第3.7.1條自然功率因數未達到規定標準的變電所,應裝設并聯電容器裝置。其容量和分組宜根據就地補償、便于調整電壓及不發生諧振的原則進行配置。電容器裝置宜裝設在主變壓器的低壓側或主要負荷側。
第3.7.2條電容器裝置的接線,應使電容器組的額定電壓與接入電網的運行電壓相配合。電容器組的絕緣水平,應與電網的絕緣水平相配合。電容器裝置宜采用中性點不接地的星形或雙星形接線。
第3.7.3條電容器裝置的電器和導體的長期允許電流,不應小于電容器組額定電流的1.35倍。
第3.7.4條電容器裝置應裝設單獨的控制、保護和放電等設備,并應設置單臺電容器的熔斷器保護。
第3.7.5條當裝設電容器裝置處的高次諧波含量超過規定允許值或需要限制合閘涌流時,應在并聯電容器組回路中設置串聯電抗器。
第3.7.6條電容器裝置應根據環境條件、設備技術參數及當地的實踐經驗,采用屋外、半露天或屋內的布置。電容器組的布置,應考慮維護和檢修方便。
第八節電纜敷設
第3.8.1條所區內的電纜,根據具體情況可敷設在地面槽溝、溝道、管道或隧道中,少數電纜亦可直埋。
第3.8.2條電纜路徑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避免電纜受到各種損壞及腐蝕;
二、避開規劃中建筑工程需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三、便于運行維修;
四、電纜較短。
第3.8.3條在電纜隧道或電纜溝內,通道寬度及電纜支架的層間距離,應能滿足敷設和更換電纜的要求。
第3.8.4條電纜外護層應根據敷設方式和環境條件選擇。直埋電纜應采用鎧裝并有黃麻、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外護層的電纜。在電纜隧道、電纜溝內以及沿墻壁或樓板下敷設的電纜,不應有黃麻外護層。
第九節遠動和通信
第3.9.1條遠動裝置應根據審定的調度自動化規劃設計的要求設置或預留位置。
第3.9.2條遙信、遙測、遙控裝置的信息內容,應根據安全監控、經濟調度和保證電能質量以及節約投資的要求確定。
第3.9.3條無人值班的變電所,宜裝設遙信、遙測裝置。需要時可裝設遙控裝置。
第3.9.4條工業企業的變電所,宜裝設與該企業中央控制室聯系的有關信號。
第3.9.5條遠動通道宜采用載波或有線音頻通道。
第3.9.6條變電所應裝設調度通信;工業企業變電所尚應裝設與該企業內部的通信;對重要變電所必要時可裝設與當地電話局的通信。
第3.9.7條遠動和通信設備應有可靠的事故備用電源,其容量應滿足電源中斷1h的使用要求。
第十節屋內外配電裝置
第3.10.1條變電所屋內外配電裝置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3~110kV高壓配電裝置設計規范》的要求。
第十一節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
第3.11.1條變電所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范》的要求。
第十二節電測量儀表裝置
第3.12.1條第3.12.1條變電所電測量儀表裝置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力裝置的電測量儀表裝置設計規范》的要求。
第十三節過電壓保護
第3.13.1條變電所過電壓保護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力裝置的過電壓保護設計規范》的要求。
第十四節接地
第3.14.1條變電所接地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力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的要求。
?
篇3:變電站自動化功能設計原則規定
1引言
隨著電力工業的迅速發展,電力系統的規模不斷擴大,系統的運行方式越來越復雜,對自動化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從而促進了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微機保護、故障錄波器、計算機監控系統、計算機調度自動化等都已成功運用到電力系統中。與自動化程度相適應,對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裝置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目前傳統的電工式繼電保護測試裝置已很難對繼電保護裝置的各方面特性進行全面測試,不再適應技術發展的需要。為避免重復投資,提高信息資源共享的水平,須對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信息采集、處理、傳輸加以規范,對站內功能配置予以綜合考慮。目前變電站自動化系統一般采用以SCADA為基礎的站端計算機網絡,通過綜合設計,減少了二次設備的重復配置,減少了二次回路,減少了電流互感器及電壓互感器的負荷,從而簡化了二次回路設計,并保證了數據的一致性,在可靠性的基礎上盡可能做到了軟硬資源的共享,提高了變電站的運行及管理水平,達到變電站減人增效,提高安全運行水平的目的。
2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的功能
2.1繼電保護功能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要具備常規變電站系統保護及元件保護設備的全部功能,而且要獨立于監控系統,即當該系統網各軟、硬件發生故障退出運行時,繼電保護單元仍然正常運行。微機保護除了所具有的繼電保護功能外,還需具有其它功能。
(1)模擬量的顯示功能。系統應能顯示電流、電壓、有功、無功、電度等模擬量參數,當通信網退出運行時仍能滿足運行監視。
(2)故障記錄功能。系統應能顯示故障時間、電流、電壓大小、開關變位、保護動作狀態等。
(3)能儲存多套定值,并能當地修改定值和顯示定值。
(4)與監控系統通信,能接收監控系統命令,選擇并修改定值,發送故障信息、保護動作情況、當時整定值及自診斷信號等。
除當地外,還需能實現遠方查詢和整定保護定值,此功能還具有遠方/就地閉鎖,操作權限閉鎖等措施。
(5)系統內各插件具有自診斷功能。
2.2信息采集功能
分布式自動化系統的變電站,信息由間隔層I/O單元采集。常規四遙功能的變電站,信息由RTU采集。電能量的采集宜用單獨的電能量采集裝置。系統對安全運行中必要的信息進行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2.1遙測量
(1)主變壓器:各側的有功功率、無功功率、電流,主變壓器上層油溫等模擬量,模擬量均采用交流采樣,以提高精度。主變壓器有載分接開關位置(當用遙測方式處理時)。信息來自:輸配電設備網
(2)線路:有功功率、無功功率、電流。
(3)母線分段斷路器相電流。
(4)母線:母線電壓、零序電壓。
(5)電容器:無功功率、電流。
(6)消弧線圈零序電流。
(7)直流系統:浮充電壓、蓄電池端電壓、控制母線電壓、充電電流。
(8)所用變:電壓。
(9)系統頻率,功率因數,環境溫度等。
2.2.2遙信量
(1)斷路器閘刀位置信號。
(2)斷路器遠方/就地切換信號。
(3)斷路器異常閉鎖信號。
(4)保護動作、預告信號,保護裝置故障信號。
(5)主變壓器有載分接開關位置(當用遙信方式處理時),油位異常信號,冷卻系統動作信號。
(6)自動裝置(功能)投切、動作、故障信號,如:電壓無功綜合控制、低周減載、備用電源裝置等。
(7)直流系統故障信號。
(8)所用變故障信號。
(9)其它有全站事故總信號、預告總信號;各段母線接地總信號;各條出線小電流接地信號;重合閘動作信號;遠動終端下行通道故障信號;消防及安全防范裝置動作信號等。
根據設備特點及確保安全運行需要,可增加相應的特殊信號或對一些遙信量進行合并。
2.2.3遙控量
(1)斷路器分、合。
(2)主變壓器有載分接開關位置調整。
(3)主變壓器中性點接地閘刀分、合。
(4)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信號的遠方復歸。
(5)有條件的變電站高壓側備用電源遠方投停。
(6)有條件的變電站電壓無功綜控的遠方投停。
(7)有條件的變電站直流充電裝置的遠方投停。
2.2.4電能量
(1)主變壓器各側有功電能量、無功電能量及其分時電能量。
(2)各饋電線有功電能量、無功電能量。
(3)用戶專用線有功電能量、無功電能量及其分時電能量和最大需量。
(4)所用變有功電能量。
2.3設備控制及閉鎖功能
(1)對斷路器和刀閘進行開合控制。
(2)投、切電容器組及調節變壓器分接頭。
(3)保護設備的檢查及整定值的設定。
(4)輔助設備的退出和投入(如空調、照明、消防等)。
以上控制功能可以由運行人員通過CRT屏幕進行操作。在設計上保留了手動操作手段,并具有遠方/就地閉鎖開關,保證在微機通信系統失效時仍能夠運行和操作,包括可手動準同期和捕捉同期操作。在各間隔的每個斷路器設置按鈕或開關式的一對一“分”、“合”操作開關和簡易的強電中央事故和告警信號。
為了防止誤操作,操作閉鎖主要包括:
①操作出口具有跳、合閉鎖功能和具有并發性操作閉鎖功能。
②CRT屏幕操作閉鎖功能,只有輸入正確的操作命令和監控命令,才有權進行操作控制。
③當站內通信網退出運行時,能滿足非CRT屏幕操作、五防閉鎖功能和適應一次設備現場維修操作的五防閉鎖功能。
④根據一次設備的實際運行狀態,自動實現斷路器、隔離開關操作閉鎖功能。
2.4自動裝置功能
(1)根據系統潮流進行無功自動調節控制,也可人工控制(人工操作可就地、可遠方)。自動控制時可根據電壓、潮流和無功負荷、變壓器抽頭位置信號由裝置進行自動控制調節變壓器抽頭位置或投退電容器組。
(2)低周減載。110kV、10kV線路可由各自的保護裝置實現,不用單獨配置低周減載裝置。整定值由各條線路裝置自行整定。
(3)同期檢測和同期分閘。同步檢測斷路器兩側電壓的幅值、相位和頻率,并發出同期合閘啟動或閉鎖信號。此功能可進行檢無壓同期,亦能進行手動準同期和捕捉同期。既能滿足正常運行方式下的同期,亦能滿足系統事故時的同期。
同期功能有手動和自動兩種方式供選擇,同期裝置與通信網相互獨立。
(4)小電流接地選線功能。可通過采取3I0、3U0及其增量來判斷是否有接地故障,也可用5次諧波方式分析接地故障,小電流接地選線功能與通信網相互獨立,不依賴通信網的后臺機檢測。否則當通信網故障時該功能即失去檢測報警功能。而規程規定小電流系統當單相接地后允許2h帶故障運行,2h后要立即切除故障線路。
據有關綜合自動化站的運行記錄,在雷雨季節時雷擊曾擊壞過站內的通信網。若此時雷擊又同時造成10kV線路單相接地,則運行人員不能及時發現線路單相接地故障。時間長了,若不及時處理,則有可能造成故障線路由單相接地發展成為兩相或三相接地短路故障。因此,小電流接地選線功能要獨立于通信網。
(5)事故錄波。對于220kV變電站的主變、220kV線路除了保護裝置自帶故障錄波外,還設置了一套獨立的微機錄波屏,而110kV線路則用本身裝置記錄。
2.5報警功能
對站內各種越限,開關合、跳閘,保護及裝置動作,上、下行通道故障信息,裝置主電源停電信號,故障及告警信號進行處理并作為事件記錄及打印。輸出形式有:音響告警、畫面告警、語音告警、故障數據記錄顯示(畫面)和光字牌告警(光字牌報警回路采用編碼設計,主要是為了保證當通信網故障退出時站內仍能正常運行。光字牌數量控制在20多只)。
2.6設備監視功能
其中包括一次設備絕緣在線監測、主變油溫監測、火警監測、環境溫度監測等內容。當上述各參量越過預置值時,發出音響和畫面告警,并作為事件進行記錄及打印。
2.7操作票自動生成功能
根據運行方式的變化,按規范程序,自動生成正確的操作票,以減輕運行人員的勞動強度,并減少誤操作的可能性。
2.8數據處理及打印功能
中調、地調、市調、運行管理部門和繼保專業要求的數據可以以歷史記錄存檔,包括:
(1)母線電壓和頻率、線路、配電線路、變壓器的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時間。
(2)斷路器動作次數及時間。
(3)斷路器切除故障時故障電流和跳閘次數的累計值。
(4)用戶專用線路的有功、無功功率及每天的峰值和最小值以及時間。
(5)控制操作及修改整定值的記錄。
(6)實現站內日報表、月報表的生成和打印,可將歷史數據進行顯示、打印及轉儲,并可形成各類曲線、棒圖、餅圖、表盤圖,該功能在變電站內及調度端均能實現。
2.9人機接口功能
具有良好的人機界面,運行人員可通過屏幕了解各種運行狀況,并進行必要的控制操作。人機聯系的主要內容包括:
(1)顯示畫面與數據。
(2)人工控制操作。
(3)輸入數據。
(4)診斷與維護。
當有人值班時,人機聯系功能在當地監控系統的后臺機上進行,運行人員利用CRT屏幕和鍵盤或鼠標器進行操作。當無人值班時,人機聯系功能在上級調度中心的主機或工作站上進行。
2.10遠程通信功能
將站內運行的有關數據及信息遠傳至調度中心及設備運行管理單位,其中包括正常運行時的信息和故障狀態時的信息,以便調度中心人員及時了解設備運行狀況及進行事故處理。
可實現四遙和遠方修改整定保護值、故障錄波與測距信號的遠傳等。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可與調度中心對時或采用衛星時鐘GPS
2.11其它功能
(1)具有完整的規約庫,可與各種RTU通信,滿足開放性系統的要求。
(2)可在線設置各設備的通信參數及調制解調器參數。
(3)可進行多種仿真(遙信變位、事件記錄、遠動投退)。
(4)在線診斷功能、在線幫助。
(5)強大的數據庫檢索功能。
3二次設計原則
變電站二次設備按功能分為四大模塊:①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②儀器儀表及測量控制。③當地監控。④遠動。四大模塊功能的各自不同的發展及其功能的相互滲透,為變電站自動化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實現模式,可概括為兩種基本實現模式:①保護加集中RTU模式,面向功能。②保護加分散RTU模式,面向對象。
3.1電氣設備控制方式
主變壓器、站用變壓器各側斷路器以及10kV、110kV、220kV斷路器一般情況下均集中在控制室,通過就地監控主站的就地監控計算機進行控制操作(但網絡中遠動主站亦可留有接口給地調進行遙控,根據系統運行規程而定),當網絡中就地監控主站退出運行時則應能分別在各元件的保護屏處進行人工控制操作。
就地監控計算機在操作時應顯示該站的配電裝置的運行狀態、通道狀態和各種電氣量,在每個操作步驟前應給操作者提示,待確認后方能操作。
主變壓器、站用變壓器、220kV線路、110kV線路、10kV設備及其母線設備保護和10kV母聯的控制保護均采用集中保護方式,10kV開關柜上加一個“就地/遠動”選擇開關,10kV母聯斷路器的控制保護放在控制室,與10kV自投裝置放在一起(當10kV裝置能可靠地抗震、抗高溫、抗電磁干擾時,也可以將10kV裝置裝配在10kV開關柜上,以減少電纜聯接)。
10kV隔離開關采用就地手動操作(除變低處的10kV隔離開關外)。主變變低10kV隔離開關、110kV,220kV隔離開關采用就地電動操作方式,可進行就地和遙控操作,并設置“就地/遙控”選擇開關,同時設有操作閉鎖措施。專用母線接地刀閘裝設母線有電閉鎖操作裝置(采用微機五防裝置,應能與綜合自動化裝置接口)。用鍵盤或鼠標操作斷路器、刀閘時靠后臺機內的五防系統閉鎖,現場人工操作或維護操作時則靠另一套微機五防系統閉鎖。
3.2測量
綜合自動化的電氣測量均按部頒《電氣測量儀表設計技術規程》(SDJ9—87)的要求選擇測量點及測量內容、測量精度。在主變220kV側增加電流方向接法相反的分時計量的脈沖式有功電度表和無功電度表各2只,供關口表用。
全站的電氣量測量除了通過監控主站及遠動主站讀取和記錄存盤外,在各元件的保護裝置上的液晶顯示器上也應能讀取有關的電氣量,主要是為了保證當網絡或監控、遠動主站退出運行時該站所有設備的測量仍能滿足安全運行。
3.3同期并列點和同期裝置
220kV線路斷路器、220kV旁路兼母聯斷路器、110kV線路斷路器、110kV旁路斷路器、110kV母聯斷路器及主變220kV側斷路器、110kV側斷路器處設同期并列點,同期方式為集中式和分布式手動準同期,正常情況下采用就地監控計算機分布式手動準同期,當網絡監控、遠動主站退出運行時,上述各元件的同期并列操作應能在各自的保護屏處(或中央信號屏處)手動進行。
3.4中央監控
設事故信號及預告信號。斷路器事故跳閘啟動事故音響,其它通道故障和裝置故障啟動預告音響,信息除了能在就地監控主站和遠動主站讀取及存盤外,還能在中央信號屏上讀取及記錄。各裝置的故障信號應能在各裝置上反映出來。
檔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