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35~110KV變電站設計規范

35~110KV變電站設計規范

2024-07-10 閱讀 4747

第一章總則

第1.0.1條為使變電所的設計認真執行國家的有關技術經濟政策,符合安全可靠、技術先進和經濟合理的要求,制訂本規范。

第1.0.2條本規范適用于電壓為35~110kV,單臺變壓器容量為5000kVA及以上新建變電所的設計。

第1.0.3條變電所的設計應根據工程的5~10年發展規劃進行,做到遠、近期結合,以近期為主,正確處理近期建設與遠期發展的關系,適當考慮擴建的可能。

第1.0.4條變電所的設計,必須從全局出發,統籌兼顧,按照負荷性質、用電容量、工程特點和地區供電條件,結合國情合理地確定設計方案。

第1.0.5條變電所的設計,必須堅持節約用地的原則。

第1.0.6條變電所設計除應執行本規范外,尚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規定。

第二章所址選擇和所區布置

第2.0.1條變電所所址的選擇,應根據下列要求,綜合考慮確定:

一、靠近負荷中心;

二、節約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及經濟效益高的土地;

三、與城鄉或工礦企業規劃相協調,便于架空和電纜線路的引入和引出;

四、交通運輸方便;

五、周圍環境宜無明顯污穢,如空氣污穢時,所址宜設在受污源影響最小處;

六、具有適宜的地質、地形和地貌條件(例如避開斷層、滑坡、塌陷區、溶洞地帶、山區風口和有危巖或易發生滾石的場所),所址宜避免選在有重要文物或開采后對變電所有影響的礦藏地點,否則應征得有關部門的同意;

七、所址標高宜在50年一遇高水位之上,否則,所區應有可靠的防洪措施或與地區(工業企業)的防洪標準相一致,但仍應高于內澇水位;

八、應考慮職工生活上的方便及水源條件;

九、應考慮變電所與周圍環境、鄰近設施的相互影響。

第2.0.2條變電所的總平面布置應緊湊合理。

第2.0.3條變電所宜設置不低于2.2m高的實體圍墻。城網變電所、工業企業變電所圍墻的高度及形式,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

第2.0.4條變電所內為滿足消防要求的主要道路寬度,應為3.5m。主要設備運輸道路的寬度可根據運輸要求確定,并應具備回車條件。

第2.0.5條變電所的場地設計坡度,應根據設備布置、土質條件、排水方式和道路縱坡確定,宜為0.5%~2%,最小不應小于0.3%,局部最大坡度不宜大于6%,平行于母線方向的坡度,應滿足電氣及結構布置的要求。當利用路邊明溝排水時,道路及明溝的縱向坡度最小不宜小于0.5%,局部困難地段不應小于0.3%;最大不宜大于3%,局部困難地段不應大于6%。電纜溝及其他類似溝道的溝底縱坡,不宜小于0.5%。

第2.0.6條變電所內的建筑物標高、基礎埋深、路基和管線埋深,應相互配合;建筑物內地面標高,宜高出屋外地面0.3m;屋外電纜溝壁,宜高出地面0.1m。

第2.0.7條各種地下管線之間和地下管線與建筑物、構筑物、道路之間的最小凈距,應滿足安全、檢修安裝及工藝的要求,并宜符合附錄一和附錄二的規定。

第2.0.8條變電所所區場地宜進行綠化。綠化規劃應與周圍環境相適應并嚴防綠化物影響電氣的安全運行。綠化宜分期、分批進行。

第2.0.9條變電所排出的污水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有關規定。

第三章電氣部分

第一節主變壓器

第3.1.1條主變壓器的臺數和容量,應根據地區供電條件、負荷性質、用電容量和運行方式等條件綜合考慮確定。

第3.1.2條在有一、二級負荷的變電所中宜裝設兩臺主變壓器,當技術經濟比較合理時,可裝設兩臺以上主變壓器。如變電所可由中、低壓側電力網取得足夠容量的備用電源時,可裝設一臺主變壓器。

第3.1.3條裝有兩臺及以上主變壓器的變電所,當斷開一臺時,其余主變壓器的容量不應小于60%的全部負荷,并應保證用戶的一、二級負荷。

第3.1.4條具有三種電壓的變電所,如通過主變壓器各側線圈的功率均達到該變壓器容量的15%以上,主變壓器宜采用三線圈變壓器。

第3.1.5條電力潮流變化大和電壓偏移大的變電所,如經計算普通變壓器不能滿足電力系統和用戶對電壓質量的要求時,應采用有載調壓變壓器。

第二節電氣主接線

第3.2.1條變電所的主接線,應根據變電所在電力網中的地位、出線回路數、設備特點及負荷性質等條件確定。并應滿足供電可靠、運行靈活、操作檢修方便、節約投資和便于擴建等要求。

第3.2.2條當能滿足運行要求時,變電所高壓側宜采用斷路器較少或不用斷路器的接線。

第3.2.3條35~110kV線路為兩回及以下時,宜采用橋形、線路變壓器組或線路分支接線。超過兩回時,宜采用擴大橋形、單母線或分段單母線的接線。35~63kV線路為8回及以上時,亦可采用雙母線接線。110kV線路為6回及以上時,宜采用雙母線接線。

第3.2.4條在采用單母線、分段單母線或雙母線的35~110kV主接線中,當不允許停電檢修斷路器時,可設置旁路設施。當有旁路母線時,首先宜采用分段斷路器或母聯斷路器兼作旁路斷路器的接線。當110kV線路為6回及以上,35~63kV線路為8回及以上時,可裝設專用的旁路斷路器。主變壓器35~110kV回路中的斷路器,有條件時亦可接入旁路母線。采用SF6斷路器的主接線不宜設旁路設施。

第3.2.5條當變電所裝有兩臺主變壓器時,6~10kV側宜采用分段單母線。線路為12回及以上時,亦可采用雙母線。當不允許停電檢修斷路器時,可設置旁路設施。當6~35kV配電裝置采用手車式高壓開關柜時,不宜設置旁路設施。

第3.2.6條當需限制變電所6~10kV線路的短路電流時,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一、變壓器分列運行;

二、采用高阻抗變壓器;

三、在變壓器回路中裝設電抗器。

第3.2.7條接在母線上的避雷器和電壓互感器,可合用一組隔離開關。對接在變壓器引出線上的避雷器,不宜裝設隔離開關。

?

第三節所用電源和操作電源

第3.3.1條在有兩臺及以上主變壓器的變電所中,宜裝設兩臺容量相同可互為備用的所用變壓器。如能從變電所外引入一個可靠的低壓備用所用電源時,亦可裝設一臺所用變壓器。當35kV變電所只有一回電源進線及一臺主變壓器時,可在電源進線斷路器之前裝設一臺所用變壓器。

第3.3.2條變電所的直流母線,宜采用單母線或分段單母線的接線。采用分段單母線時,蓄電池應能切換至任一母線。

第3.3.3條重要變電所的操作電源,宜采用一組110V或220V固定鉛酸蓄電池組或鎘鎳蓄電池組。作為充電、浮充電用的硅整流裝置宜合用一套。其他變電所的操作電源,宜采用成套的小容量鎘鎳電池裝置或電容儲能裝置。.

第3.3.4條蓄電池組的容量,應滿足下列要求:

一、全所事故停電1h的放電容量:

二、事故放電末期最大沖擊負荷容量。小容量鎘鎳電池裝置中的鎘鎳電池容量,應滿足分閘、信號和繼電保護的要求。

第3.3.5條變電所宜設置固定的檢修電源。

第四節控制室

第3.4.1條控制室應位于運行方便、電纜較短、朝向良好和便于觀察屋外主要設備的地方。

第3.4.2條控制屏(臺)的排列布置,宜與配電裝置的間隔排列次序相對應。

第3.4.3條控制室的建筑,應按變電所的規劃容量在第一期工程中一次建成。無人值班變電所的控制室,應適當簡化,面積應適當減小。

第五節二次接線

第3.5.1條變電所內的下列元件,應在控制室內控制:

一、主變壓器;

二、母線分段、旁路及母聯斷路器;

三、63~110kV屋內外配電裝置的線路,35kV屋外配電裝置的線路。6~35kV屋內配電裝置饋電線路,宜采用就地控制。

第3.5.2條有人值班的變電所,宜裝設能重復動作、延時自動解除,或手動解除音響的中央事故信號和預告信號裝置。駐所值班的變電所,可裝設簡單的事故信號和能重復動作的預告信號裝置。無人值班的變電所,可裝設當遠動裝置停用時轉為變電所就地控制的簡單的事故信號和預告信號。斷路器的控制回路,應有監視信號。

第3.5.3條隔離開關與相應的斷路器和接地刀閘之間,應裝設團鎖裝置。屋內的配電裝置,尚應裝設防止誤入帶電間隔的設施。閉鎖聯鎖回路的電源,應與繼電保護、控制信號回路的電源分開。

第六節照明

第3.6.1條變電所的照明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企業照明設計標準》的要求。

第3.6.2條在控制室、屋內配電裝置室、蓄電池室及屋內主要通道等處,應裝設事故照明。

第3.6.3條照明設備的安裝位置,應便于維修。屋外配電裝置的照明,可利用配電裝置構架裝設照明器,但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力裝置的過電壓保護設計規范》的要求。

第3.6.4條在控制室主要監屏位置和屏前工作位置觀察屏面時,不應有明顯的反射眩光和直接陽光。

第3.6.5條鉛酸蓄電池室內的照明,應采用防爆型照明器,不應在蓄電池室內裝設開關、熔斷器和插座等可能產生火花的電器。

第3.6.6條電纜隧道內的照明電壓不應高于36V,如高于36V應采取防止觸電的安全措施。

第七節并聯電容器裝置

第3.7.1條自然功率因數未達到規定標準的變電所,應裝設并聯電容器裝置。其容量和分組宜根據就地補償、便于調整電壓及不發生諧振的原則進行配置。電容器裝置宜裝設在主變壓器的低壓側或主要負荷側。

第3.7.2條電容器裝置的接線,應使電容器組的額定電壓與接入電網的運行電壓相配合。電容器組的絕緣水平,應與電網的絕緣水平相配合。電容器裝置宜采用中性點不接地的星形或雙星形接線。

第3.7.3條電容器裝置的電器和導體的長期允許電流,不應小于電容器組額定電流的1.35倍。

第3.7.4條電容器裝置應裝設單獨的控制、保護和放電等設備,并應設置單臺電容器的熔斷器保護。

第3.7.5條當裝設電容器裝置處的高次諧波含量超過規定允許值或需要限制合閘涌流時,應在并聯電容器組回路中設置串聯電抗器。

第3.7.6條電容器裝置應根據環境條件、設備技術參數及當地的實踐經驗,采用屋外、半露天或屋內的布置。電容器組的布置,應考慮維護和檢修方便。

第八節電纜敷設

第3.8.1條所區內的電纜,根據具體情況可敷設在地面槽溝、溝道、管道或隧道中,少數電纜亦可直埋。

第3.8.2條電纜路徑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避免電纜受到各種損壞及腐蝕;

二、避開規劃中建筑工程需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三、便于運行維修;

四、電纜較短。

第3.8.3條在電纜隧道或電纜溝內,通道寬度及電纜支架的層間距離,應能滿足敷設和更換電纜的要求。

第3.8.4條電纜外護層應根據敷設方式和環境條件選擇。直埋電纜應采用鎧裝并有黃麻、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外護層的電纜。在電纜隧道、電纜溝內以及沿墻壁或樓板下敷設的電纜,不應有黃麻外護層。

第九節遠動和通信

第3.9.1條遠動裝置應根據審定的調度自動化規劃設計的要求設置或預留位置。

第3.9.2條遙信、遙測、遙控裝置的信息內容,應根據安全監控、經濟調度和保證電能質量以及節約投資的要求確定。

第3.9.3條無人值班的變電所,宜裝設遙信、遙測裝置。需要時可裝設遙控裝置。

第3.9.4條工業企業的變電所,宜裝設與該企業中央控制室聯系的有關信號。

第3.9.5條遠動通道宜采用載波或有線音頻通道。

第3.9.6條變電所應裝設調度通信;工業企業變電所尚應裝設與該企業內部的通信;對重要變電所必要時可裝設與當地電話局的通信。

第3.9.7條遠動和通信設備應有可靠的事故備用電源,其容量應滿足電源中斷1h的使用要求。

第十節屋內外配電裝置

第3.10.1條變電所屋內外配電裝置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3~110kV高壓配電裝置設計規范》的要求。

第十一節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

第3.11.1條變電所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范》的要求。

第十二節電測量儀表裝置

第3.12.1條第3.12.1條變電所電測量儀表裝置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力裝置的電測量儀表裝置設計規范》的要求。

第十三節過電壓保護

第3.13.1條變電所過電壓保護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力裝置的過電壓保護設計規范》的要求。

第十四節接地

第3.14.1條變電所接地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力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的要求。

?

篇2:變電站的配電工安全生產責任制

第1條應具備一定的電工基礎知識,熟知變電所運行規程、操作規程、標準化變電所標準及其它有關標準。經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

第2條負責監視站內高低壓配電設備的運行狀態,根據停送電工作票進行各種倒閘操作。并與上一級變電所、電力調度、調度室和各重要機房聯系,及時調整負荷。認真做好巡回檢查,及時發現異?,F象及事故隱患,并按規定程序進行處理。

第3條監視有關保護裝置是否可靠。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認真對接班人員進行系統運行狀態交待;認真填寫運行日志及其它各種記錄。

第4條副井提升機、主通風機、中央變電所及壓風機房回路停電前,應先與上述機房司機取得聯系,防止突然停電造成重大機電事故。

第5條設備出現異常和臨時故障時,應按事故處理規程立即采取措施,盡量縮小事故影響范圍,防止事故蔓延,同時認真監視各種儀表和繼電保護裝置的指示及動作情況,并做好記錄,向礦調度室和分管領導匯報。

第6條配電工應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和操作規程,加強巡回檢查,因操作失誤或未按制度執行,造成重大損失或因重要機房停電未事先聯系造成事故,配電工應負直接責任。

篇3:110KV變電站值班員崗位責任制

第一條110KV變電所值班員必須持證上崗,對本崗位的安全工作負責。

第二條認真學習并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礦山安全法》《煤礦安全規程》有關條款、規定和本站運行規程全部。執行各種規章制度。

第三條掌握電網調度管理條例和礦區電力調度規定和本站一次接線系統,能熟練地進行開關柜的停送電操作及其它必要的操作。

第四條熟悉所有電氣設備的構造、編號及位置,按“一看”“二聽”“三嗅”“四摸”的巡回檢查方法,對設備進行檢查,及時掌握整個變電所設備的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有異常而無力處理時,及時匯報上級領導,緊急情況下值班員應根據規程采取應急措施。

第五條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杜絕違章操作,違章指揮自覺遵守勞動紀律,嚴格現場交接班。

第六條當發生事故時,及時匯報區隊,準確記錄各種表計的指示情況,以及事故發生、消除和進行操作的時間,對事故不得隱瞞包庇,要對事故原因分析,追究責任者并制定預防措施。

第七條按規定及時認真填寫各種記錄,字跡清潔、工整不得出格或漏填。

第八條要愛護國家財產,對備品、備件、工具等妥善保管,要節約原材料,修舊利廢,降低維修費用,配合維修人員搞好設備的日常維護和停產檢修。

第九條負責整個變電所的設備及環境衛生,做到窗明地凈,愛護各種消防設施,并會使用,所內嚴禁吸煙。

第十條積極參加有關的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