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實驗中心(實驗室)職責
第一部分總則
一、教育技術實驗中心,從事公共課和專業課實驗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的教學及科研實體,是辦好學校和教育技術專業的基本條件之一。
二、該中心的建設要根據學校的發展和教學、科研任務的需要,從實際出發,統籌規劃,合理設置,協調發展。實驗室的建設和設備應具有前瞻性,逐步用現代化技術和儀器裝備實驗室,提高實踐教學、科研水平。要充分發揮現有人力、物力、財力的作用,提高投資效益,降低成本。
第二部分實驗室任務
一、本中心根據學校和專業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規定,承擔實驗教學任務。根據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制定各獨立設置實驗課及各門課程實驗部分教學大綱。完善實驗教材、實驗講義、實驗指導書等教學資料,安排實驗指導人員,保證完成實驗教學任務。
二、努力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切實加強學生在教育技術方面和教師技能(如微格教學實踐)的訓練。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幫助學生掌握科學實驗方法,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三、實驗室要吸收教育技術領域教學和實踐的新成果,不斷充實更新實驗內容,改革實驗方法,開設新的實驗項目,增加綜合性、設
計性實驗,對學生開放實驗室。
四、實驗室要根據承擔的科研任務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要努力提高實驗技術水平,完善技術條件和工作環境,安排好所承擔的教師和高年級學生的畢業設計和科研任務,為科研人員的創造工作條件。
五、實驗室應注意儀器設備的管理和維護、維修,使儀器設備經常處于完好狀態,努力提高使用率。開展實驗裝置的研究和綜合實驗的整合、組建工作。
六、實驗室要積極組織實施實驗室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實驗室工作各項規范。加強實驗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有效地完成本職工作和承擔新的實驗任務。
第三部分實驗室建設
一、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納入學校及二級學院總體發展規劃;要考慮環境、設施、儀器設備、人員結構、經費投入等綜合配套因素。按照立項、論證、實施、監督、施工、驗收、效益考核等“項目管理”辦法的程序,由本中心和二級學院申報,學校統一歸口、全面規劃。以提高實驗設備的共享和合理利用,避免設備的重復投資和建設。
二、實驗室的建設要體現學科的特色,從發展的角度和技術的進步進行規劃和設置,有利用學科的深入研究和應用提供較多寬的環境。
三、要積極創造條件籌建開放型實驗室及校級、省(部)級等實驗室,以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在現有條件允可的情況下,盡量開放各分實驗室,多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特別是多媒體和計算機的應用實踐。
第四部分實驗室管理
一、實驗室要做好工作環境管理和勞動保護工作,嚴格遵守國家環境保護工作的有關規定。對高溫、輻射、噪聲、粉塵、超凈等對人體有害的環境,要進行技術安全防范。凡不合格的,必須進行技術改造,再通過檢查認定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二、實驗室儀器設備、低值、易耗品、材料等物資的管理,應按照《泉州師范學院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管理辦法》、《泉州師范學院物資損壞、丟失賠償辦法》等規章制度執行。
三、實驗室要建立和健全崗位責任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如《實驗室各級、各類人員職責》、《實驗室工作人員工作量實施細則》、《實驗室工作人員考核辦法》等,并據此定期對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考核、評比和表彰。
四、實驗室要實行科學管理,完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對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儀器設備、物資、經費等信息實施計算機管理,及時為學校或上級主管部門提供有關實驗室的各種準確數據。
五、要高度重視實驗室評估工作,認真學習和對照《泉州師范學院基礎課教學實驗室評估辦法》和《泉州師范學院基礎課教學實驗室評估標準表》,經常開展自查、自評、自糾活動,不斷提高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水平。
第五部分實驗室工作人員
一、實驗室工作人員包括:從事實驗室工作的教師、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實驗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工人(包括部分理論課教師的兼職人員)。各類人員要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同時要做到團結協作,積極完成各項任務。
二、實驗室工程技術人員與實驗技術人員的編制,要參照在校學生數、實驗教學、科研工作量及實驗室儀器設備狀況,合理折算后確定。條件成熟時,可以試行流動編制。
三、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由實驗室主任根據學校的工作目標,按照國家對不同專業技術干部和工作職責的有關規定及實施細則具體確定。
四、實驗室定期開展對實驗室工作的檢查、評比活動,積極配合校級以上的實驗室評估工作,對成績顯著的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和鼓勵,對違章失職或因工作不負責任造成損失者,視情節給予教育或行政處分,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篇2:教育技術實驗中心實驗室職責
第一部分總則
一、教育技術實驗中心,從事公共課和專業課實驗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的教學及科研實體,是辦好學校和教育技術專業的基本條件之一。
二、該中心的建設要根據學校的發展和教學、科研任務的需要,從實際出發,統籌規劃,合理設置,協調發展。實驗室的建設和設備應具有前瞻性,逐步用現代化技術和儀器裝備實驗室,提高實踐教學、科研水平。要充分發揮現有人力、物力、財力的作用,提高投資效益,降低成本。
第二部分實驗室任務
一、本中心根據學校和專業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規定,承擔實驗教學任務。根據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制定各獨立設置實驗課及各門課程實驗部分教學大綱。完善實驗教材、實驗講義、實驗指導書等教學資料,安排實驗指導人員,保證完成實驗教學任務。
二、努力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切實加強學生在教育技術方面和教師技能(如微格教學實踐)的訓練。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幫助學生掌握科學實驗方法,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三、實驗室要吸收教育技術領域教學和實踐的新成果,不斷充實更新實驗內容,改革實驗方法,開設新的實驗項目,增加綜合性、設
計性實驗,對學生開放實驗室。
四、實驗室要根據承擔的科研任務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要努力提高實驗技術水平,完善技術條件和工作環境,安排好所承擔的教師和高年級學生的畢業設計和科研任務,為科研人員的創造工作條件。
五、實驗室應注意儀器設備的管理和維護、維修,使儀器設備經常處于完好狀態,努力提高使用率。開展實驗裝置的研究和綜合實驗的整合、組建工作。
六、實驗室要積極組織實施實驗室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實驗室工作各項規范。加強實驗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有效地完成本職工作和承擔新的實驗任務。
第三部分實驗室建設
一、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納入學校及二級學院總體發展規劃;要考慮環境、設施、儀器設備、人員結構、經費投入等綜合配套因素。按照立項、論證、實施、監督、施工、驗收、效益考核等“項目管理”辦法的程序,由本中心和二級學院申報,學校統一歸口、全面規劃。以提高實驗設備的共享和合理利用,避免設備的重復投資和建設。
二、實驗室的建設要體現學科的特色,從發展的角度和技術的進步進行規劃和設置,有利用學科的深入研究和應用提供較多寬的環境。
三、要積極創造條件籌建開放型實驗室及校級、省(部)級等實驗室,以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在現有條件允可的情況下,盡量開放各分實驗室,多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特別是多媒體和計算機的應用實踐。
第四部分實驗室管理
一、實驗室要做好工作環境管理和勞動保護工作,嚴格遵守國家環境保護工作的有關規定。對高溫、輻射、噪聲、粉塵、超凈等對人體有害的環境,要進行技術安全防范。凡不合格的,必須進行技術改造,再通過檢查認定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二、實驗室儀器設備、低值、易耗品、材料等物資的管理,應按照《泉州師范學院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管理辦法》、《泉州師范學院物資損壞、丟失賠償辦法》等規章制度執行。
三、實驗室要建立和健全崗位責任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如《實驗室各級、各類人員職責》、《實驗室工作人員工作量實施細則》、《實驗室工作人員考核辦法》等,并據此定期對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考核、評比和表彰。
四、實驗室要實行科學管理,完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對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儀器設備、物資、經費等信息實施計算機管理,及時為學校或上級主管部門提供有關實驗室的各種準確數據。
五、要高度重視實驗室評估工作,認真學習和對照《泉州師范學院基礎課教學實驗室評估辦法》和《泉州師范學院基礎課教學實驗室評估標準表》,經常開展自查、自評、自糾活動,不斷提高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水平。
第五部分實驗室工作人員
一、實驗室工作人員包括:從事實驗室工作的教師、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實驗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工人(包括部分理論課教師的兼職人員)。各類人員要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同時要做到團結協作,積極完成各項任務。
二、實驗室工程技術人員與實驗技術人員的編制,要參照在校學生數、實驗教學、科研工作量及實驗室儀器設備狀況,合理折算后確定。條件成熟時,可以試行流動編制。
三、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由實驗室主任根據學校的工作目標,按照國家對不同專業技術干部和工作職責的有關規定及實施細則具體確定。
四、實驗室定期開展對實驗室工作的檢查、評比活動,積極配合校級以上的實驗室評估工作,對成績顯著的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和鼓勵,對違章失職或因工作不負責任造成損失者,視情節給予教育或行政處分,直至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