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煤礦生產系統情況說明
金沙縣云海煤礦生產系統情況說明
2014年7月21日
云海煤礦生產系統情況
說明
一、概況
金沙縣云海煤礦是貴州萬勝恒通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下屬的一對生產礦井,由原金沙縣云海煤礦、原永興煤礦和原宏騰煤礦整合而成,生產規模為30萬t/a,證照齊全,生產礦井,位于金沙縣大田鄉、大田村,金沙縣城西南約17km處。礦區平面積為2.081km2,井田走向長約0.3~1.9km,傾向寬約0.3~1.9km,無礦權糾紛,周邊無其他生產和建設礦井。采礦許可證(證號:),有效期至2011年6月,礦區范圍(準采標高+1640―+1480m)保有資源量842萬噸,其中(332)資源量711萬噸,占84.44%;(333)資源量131萬噸,占15.56%,可采儲量592.6萬噸,服務年限13年。高瓦斯礦井,煤塵無爆炸性,煤層自燃傾向性Ⅲ類(不易自燃),煤質為低硫、中
灰高發熱量優質無煙煤;水文地質復雜程度為中等。礦井總投資15008.46萬元,噸煤投資500.28元,于2012年3月建成正式投產。
二、人員組織
礦成立了專門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安監科、生技科、通瓦科、機電科及調度室,隱患排查治理領導小組、瓦斯治理領導小組、防突領導小組和探放水領導小組等);礦長、安全副礦長、生產副礦長、機電副礦長、總工和采掘副總、通風副總、地測副總各一名,各科室均配備科長一名,安全員15人,瓦檢員18人,電鉗工6人,爆破員11人,防突工8人,探放水工6人,瓦斯抽放工6人,絞車工4人,監測員4人,主扇司機4人等全礦在冊人數共382人。
三、生產條件
1、開拓
礦井采用斜井開拓,機械排水,中央并列機械抽出式通風。分別設一個主井、一個副井和一個回風井。在礦區西部邊界C8煤層露頭線附近利用原工業場地,采用斜井開拓方式,以一個水平(水平標高為+1492m),二個采區(C8煤層+1558m以上和C12煤層+1513m以上為一采區;C8煤層+1558m以下和C12煤層+1513m以下為二采區);全礦以一個水平二個采區聯合開采礦井的煤炭資源。副井底布置井底車場45m,并在副井與主井之間布置中央變電所和水泵房聯合硐室,用聯絡巷將井底車場、井底運輸石門和回風石門聯通,形成礦井通風系統。工作面生產采用炮采炮掘,煤炭運輸采用刮板機及膠帶輸送機,矸石材料平巷采用人力推車,斜巷采用絞車串車運輸。歷年來共生產煤炭56萬噸,未發生過重大傷亡事故。礦區內采煤歷史悠久,沿煤層淺部地帶分布有較多老窯,多為當地村民沿煤層露頭私挖亂采形成。現礦區內的老窯已全部被封閉,井口垮塌。由于龍潭組以砂泥巖為主,起一定的隔水作用,使采空區內均有一定的積水,當
采掘工程穿過或接近時,易發生突水事故。因此,煤礦在掘進過程中,防治水措施不利有可能發生老窯透水、突水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
2、采煤
煤層傾角6°,均為穩定煤層,C8煤平均厚度1.5m,C12平均煤厚度2m,礦區構造復雜程度中等。為保證礦井生產能力均?,設計一個炮采工作面。設計布置傾向長壁工作面,后退式回采,沿傾向推進,工作面用DZ20-30/100S型單體液壓支柱和HDJA―1000型金屬鉸接頂梁支護,正懸臂齊頭梁直線柱布置方式,柱距0.8m,排距1.0m,“三、四”排控頂,最大控頂距為4.2m,最小控頂距為3.2m,放頂步距為1.0m,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上下巷超前加強支護采用DZ25-25/100S型單體液壓支柱,從工作面煤壁往外10m范圍內采用雙排支護,再往外10m范圍內采用單排支護。工作面組織形式為“三班采煤一班檢修”,回柱絞車選用JH-8型。
3、煤系地層
本區屬官田向斜南西段,總體為一向斜構造,向斜軸位于礦區中部,軸向北東―南西,北西翼傾向南東,南東翼傾向北西,北西翼傾角3°~10°,南東翼傾角2°~17°。煤系地層走向、傾向、傾角及其變化規律與地層一致,C8、C12煤層間距47米。
1)、C8煤層
位于龍潭組二段(P3l2)下部,上距長興組大隆組約71.50m,下距C12號煤層47m,穩定,厚度0.85~2m,平均厚1.5m,礦區內全部可采,局部夾矸,結構較簡單、穩定。頂板:偽頂黑色炭質頁巖,強度低(0.1―0.3m);直接頂板為粉砂巖、泥質粉砂巖,不易風化崩解,遇水不易膨脹、軟化,為較穩定頂板。底板:直接底板為灰色粘土巖(0.8―5m),遇水易膨脹、軟化,為不穩定底板。容重1.45m3/t,瓦斯壓力0.3MPa,瓦斯含量6.43m3/t。
2)、C12煤層
位于龍潭組底部,下距茅口灰巖平均約4m,厚度1.3~2.7m,平均厚2.0m,含1―2夾矸,結構較簡單、穩定。頂板:偽頂黑色炭質頁巖,強度低;直接頂板為砂質泥巖,遇水不易膨脹、軟化,為較穩定頂板。底板:直接底板為灰色泥巖、易風化崩解,遇水易膨脹、軟化,為不穩定底板。容重1.45m3/t,瓦斯壓力0.2MPa,瓦斯含量6.1m3/t。
4、瓦斯等級鑒定
根據貴州省煤炭管理局連續三年文件(黔能源煤炭〔2012〕498號)對畢節地區煤礦2012年度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報告的批復的結論;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為10.23m3/min,相對瓦斯涌出量為15.43m3/t,為高瓦斯礦井;其中:采煤工作面最大絕對瓦斯涌出量為0.92m3/min;掘進工作面最大絕對瓦斯涌出量為0.48m3/min。
5、礦井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險性
根據貴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生產字[2008]935號《關于畢節地區煤炭局《關于請求審批金沙縣禹謨鎮大溝煤礦等4對礦井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鑒定報告的批復》的批復》。云海煤礦委托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慶分院開展C8、C12煤層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鑒定,于2008年7月提交了《云海煤礦C8、C12煤層瓦斯基本參數測定及煤層突出危險性評價》。鑒定結論為:該礦C8煤層在標高1540m以上段評價為不具突出危險性。
該礦C12煤層在標高1512m以上段評價為不具突出危險性。
四、主要生產系統和設備
1、排水系統
主排水系統選擇使用靖江市佳博泵閥長生產的DF100-45×4型水泵三臺(1臺工作,1臺備用,1臺檢修),正常涌水量(18m3/h)時開一臺水泵,排水時間15.3h,最大涌
水(45m3/h)時開二臺水泵,排水時間15.3h,額定揚程180m,額定流量100m3/h,額定功率75KW。一趟Φ133×5無縫鋼管排水管和敷設一趟Φ159×4.5無縫鋼管排水管,其中一趟工作,一趟備用。排水管從水泵房經管子道沿副斜井鋪設至地面。水泵最大吸水高度不超過5m。水泵起動采用QJR-85型防爆真空磁力軟起動器直接起動。每趟管路長度600m,管內水流速為1.63m/s。主水倉長長度50m,凈斷面6.4m2,容量320m3,副水倉長40m,凈斷面6.4m2,容量256m3,水倉總容量為576m3。
2、通風系統
礦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風方式,選用運城市安泰節能風機有限公司生產的FBCDZ-6-№18A型對旋軸流式通風機二臺,其中(一臺工作,一臺備用),電機功率2×90KW,礦井總進風量3935m3/min(主井進風量1591m3/min,副井進風量2344m3/min),總回風量4224m3/min;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風,風量750m3/min;掘進工作面采用FBD-NO2×15KW局部通風機壓入式通風,均為雙風機、雙電源,井下設有風門、調節風窗等通風設施。
3、運輸系統
主井運輸巷采用鄭州市堯鑫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DTL80/35/2×110帶式輸送機兩臺,輸送量為350t/h;副井采用湖南金三星煤機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JTP-1.6×1.5型絞車,斜井長度460米,傾角17°。工作面采用SGB630/40型刮板機和DSJ5/20/75皮帶運輸機運煤。
4、瓦斯抽放系統
2BEG40型水環真空泵2臺,2BE1-303-0BD3D型水環真空泵4臺,2臺工作,4臺備用,最大抽氣量52m3/min,壓力57.9KPa,真空泵配套電機功率為4臺75kW,2臺220kW,轉速590r/min。抽放主管選用Dg245×10型PE管,分高負壓和低負壓進
行抽放井下采掘工作面煤層瓦斯。
5、供電系統
礦井雙回路電源一路引自新華鄉35KV變電所10kV母線,線路規格為LGJ-95,線路長約6km。另一路引自安洛鄉110KV變電所10kV母線,線路規格為LGJ-95,線路長約5.5km。形成可靠的雙回路供電電源,地面供電電壓380V、220V,井下供電電壓660V、127V。
6、壓風系統
選用開山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LG-13/8G型開山牌螺桿壓縮機和MLGF-16/7G型螺桿壓縮機各1臺,冷卻方式為風冷,額定壓力為0.8MPa,額定流量13m3/min,額定功率75KW;一臺工作,一臺備用。設計壓風主管路選用直徑Dg125×4的焊接鋼管,長1400m供到井下各個采掘工作面。
7、安全監控系統
安全監測監控主要考慮瓦斯監控系統,地面設監控主機、輔機(KJ73N)各一臺,打印機一臺,調度終端一臺;安設瓦斯傳感器、負壓傳感器、設備開停傳感器、風速傳感器、水位傳感器、粉塵傳感器、煙霧傳感器、一氧化碳傳感器等對礦井瓦斯、負壓、設備開停、風速、水倉水位等進行監測監控。監測監控系統在井下設置5個分站,由井下變電所電源供電。地面3個分站由220V電源供電。
8、人員定位系統
建立下井人員考勤定位系統,選擇KJ260型人員考勤定位系統。配置一臺KJ222(A)型人員定位管理系統,井下安裝3臺KJ222-A型分站,每人配帶一個KJ222-A型電子識別卡,電子識別卡的信號通過通訊電纜傳輸至分站,分站傳輸至主機,在KJ222(A)型人員定位管理系統主機的屏幕上顯示人員的位置。
9、通訊系統
選用SW-2000HK型通訊電話機主機,內網64路。井下各采掘作業點和機房硐室使用本安型通訊電話,井下和地面的重要部門設置成直通用戶。信道均為音頻電話輸送,下井電纜為兩根MJHY20―20×2×0.8型礦用電纜,沿副井引入井下,工業場地通信線網與動力照明網同桿架設。
10、井下消防灑水系統
井下消防材料庫設在+1492m水平標高,主井與風井聯絡平巷,沿巖層布置,服務于全礦井下。長度長30m,采用半圓拱形、料石砌碹支護,掘進斷面積8.5m2,凈斷面積5.3m2。生活用水及生產、消防、灑水用水為二個獨立的供水系統。工業場地南邊大約200m處有一眼泉水,水源處標高+1575m,水量35m3/h,建造200m3生活用水池,水質和水量滿足要求。生產、消防、灑水利用處理后的礦井水,在工業場地+1645m標高構建生產、消防、灑水用水池(500m3),礦井水經處理后由水泵排至生產水池,從生產水池沿副井敷設一路主管至副井底,再用支管樹狀靜壓向井下各用水地點供水。供水管路主管內徑100mm,支管內徑50mm。
11、緊急避險系統和礦山救護
在井底車場附近+1492m水平建造能容納60人的避難硐室,避難硐室內緊急避難自救設施和用品齊全,并且已經通過市級驗收,井下各個采掘工作面按照要求設置臨時避難硐室。云海煤礦與金沙縣礦山救護大隊簽定《礦山救援技術服務協議》,組建編制為9人的專職礦山救護小隊,其中隊長1人、副隊長1人、隊員7人。所有的救護隊員參加了礦山救護專業技術培訓,并經考試、考核取得合格證。救護隊設在礦本部,每班按規定安排隊員24小時值班、待機,發生災難時及時實施救護,并制定了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五、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瓦斯治理工作
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瓦斯不治、礦無寧日”,要實現煤礦安全生產,必把治理瓦斯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是各級導高度重視,建立以礦領導分工負責為安全第一責任人的安全管理責任體系,明確崗位分工職責任務,使安全管理工作具體化,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協作,齊抓共管格局。我礦修訂完善了《云海礦各級領導安全生產責任制》、《重大隱患“三違”處罰規定》、《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等制度,規范了我礦防突工作和瓦斯治理各個環節的管理和控制,每天生產調度會、每次安全辦公會均把瓦斯防治工作作為重點進行安排部署,每周由礦總工組織召開一次“一通三防”工作的專門會議,研究部署“一通三防”的存在問題,及時解決瓦斯隱患。每周由公司領導帶隊到礦上進行一次定期或不定期的現場專項檢查,督促落實,有效的指導了瓦斯治理工作。二是加大安全投入,對礦井進行全面改造和大修,對不符合煤礦井下安全生產的陳舊設施、設備、管線路進行了徹底淘汰及更新,通過一系列的安全投入和整改,我礦的安全生產條件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三是設立以通風、防塵、鉆探、防突、瓦斯檢查、抽放為主的專業隊伍,充實了“一通三防”的技術力量,會同采掘隊形成全方位的“聯治”、“聯防”、“聯保”體系。強化“一通三防”技術管理。四是加強采煤工作面老塘上隅角和掘進工作面的瓦斯管理。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采用煤碴裝袋作為砌體,砌起一道隔墻并用風帳覆蓋,防止老塘瓦斯外散,同時采用先預埋抽放管開口進行抽放,阻止老塘瓦斯向上隅角流入回風巷。通風管理人員據根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涌出情況。按實際所需的風量進行調節,從而解決了老塘上隅角及回風瓦斯超限問題。五是加強瓦斯檢查工作。做到每個工作面每班都有專職瓦檢員檢查瓦斯,嚴格“一炮三檢”制度,瓦斯“三對口”制度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防止瓦斯事故的發生。六是各級管理人員經常深入現場進行監督檢查,及時排查治理瓦斯隱患。七是加大處罰力度。按照云海礦瓦斯超限分級追查制度和“四不放過”原則對瓦斯
事故進行追查處理,對瓦斯超限責任單位、責任人利用“安全板報”進行曝光,以教育廣大員工。切實從思想上樹立起職工的安全意識,形成瓦斯管理人人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
六、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瓦斯治理現場會議和本次會議精神,按照“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綜合治理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強安全基礎管理,加大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切實解決影響安全生產的問題。嚴格落實瓦斯預防措施和治理方案,并結合實際進一步探討新的課題,爭取在瓦斯治理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以通風為中心,認真總結分析近幾年來通風方面的參數,合理確定采掘工作面及其它用風地點的供風量,科學處理本礦采掘工作面風量變化與瓦斯、煤塵防治方面的關系,不斷優化通風系統,確保通風系統的連續、穩定。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認真抓好各項工程質量和工作質量,以標準化推動安全管理再上新臺階,為安全生產奠定堅實的基礎。
金沙縣云海煤礦
2014年7月20日
篇2: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系統要求
一、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的制度保障要求
(一)建立、健全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職能部門、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檢查制度、職業危害預防制度、安全教育培訓制度、生產安全事故管理制度、重大危險源監控和重大隱患整改制度、設備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產檔案管理制度、安全生產獎懲制度等規章制度;制定作業安全規程和各工種操作規程;
(二)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產要求,按照有關規定提取安全技術措施專項經費;
(三)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四)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經考核合格;
(五)特種作業人員經有關業務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
(六)其他從業人員按照規定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并經考試合格;
(七)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費;
(八)對有職業危害的場所進行定期檢測,有防治職業危害的具體措施,并按規定為從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
(九)依法進行安全評價;
(十)對作業環境安全條件和危險性較大的設備進行定期檢測檢驗,有預防事故的安全技術保障措施;
(十一)石油天然氣儲運設施、露天邊坡、人員提升設備、尾礦庫、排土場、爆破器材庫等易發生事故的場所、設施、設備,有登記檔案和檢測、評估報告及監控措施;
(十二)制訂井噴失控、中毒窒息、邊坡坍塌、冒頂片幫、透水及墜井等各種事故以及采礦誘發地質災害等事故的應急救援預案;
(十三)建立事故應急救援組織,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生產規模較小可以不建立事故應急救援組織的,應當指定兼職的應急救援人員,并與鄰近的事故應急救援組織簽訂救護協議。
二、金屬與非金屬露天礦山生產系統的安全生產條件要求
(一)有具有資質的設計單位設計的開采設計和附圖。圖紙包括地質地形圖、采場工程平面布置圖和采場剖面圖;
(二)露天礦山應當采剝并舉、剝離先行并由上而下分臺階開采,嚴禁掏采;
(三)臺階高度必須符合有關規定的要求,其中最大開采高度小于五十米、年開采總量小于五十萬噸的小型露天采石場,應當自上而下分層、按順序開采,分層高度根據巖性確定,淺眼爆破時分層高度不超過六米,中深孔爆破時分層高度不超過二十米;
(四)爆破器材管理、爆破安全距離和爆破作業符合《爆破安全規程》規定;
(五)危險性較大的礦用起重、運輸、提升、排水等機械設備應當有定期檢驗報告,且該報告須在檢驗有效期內;
(六)露天采場的總出入溝口、平硐口、排水井口和工業場地等處必須采取妥善的防洪措施,深凹露天采場有專用防洪設施;
(七)排土場的階段高度、總堆置高度、平臺寬度,以及相鄰階段同時作業的超前堆置高度,應當符合設計規定;
(八)排土場有可靠的截洪、防洪和排水設施,以及防止泥石流的措施。
三、金屬與非金屬地下礦山生產系統的安全生產條件要求
(一)有具有資質的設計單位設計的開采設計和符合實際情況的附圖。圖紙包括地質圖(水文地質圖和工程地質圖)、礦山總平面布置圖、采掘工程平面圖、井上和井下對照圖、通風系統圖、提升運輸系統圖、供配電系統圖、防排水系統圖、避災線路圖等;
(二)每個礦井至少有兩個獨立的能行人的直達地面的安全出口,其間距不得小于三十米,礦井的每個生產水平(中段)和各個采區(盤區)至少有兩個能行人的安全出口并與直達地面的出口相通,提升豎井作為安全出口時,必須有保障行人安全的梯子間;
(三)礦井應當采取機械通風,其風質、風量、風速應當符合有關規定的要求,開采與煤伴生、共生的金屬與非金屬礦床的通風條件,應當符合煤礦開采有關安全規程要求;
(四)礦井提升運輸系統有防過卷、防跑車、防墜等安全保護裝置,提升運輸設備應當有定期檢驗報告,且該報告須在檢驗有效期內;
(五)礦井井口的標高必須高于當地歷史最高洪水位一米以上,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礦山,必須在井底車場周圍設置防水閘門,有水害防治措施,井下主要排水設備的型號和數量應當滿足井下排水的要求;
(六)爆破作業必須有設計和作業規程,有防止危及人身安全和中毒窒息的安全預防措施,爆炸物品有嚴格的儲存、購買、運輸、使用和清退登記制度,并符合《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規定;
(七)有自然發火可能性的礦井,其主要運輸巷道應當布置在巖層或者不易自然發火的礦層內,并采用預防性灌漿或者其他有效的預防自然發火的措施;
(八)設計中規定保留的礦柱、巖柱,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開采或者毀壞;
(九)排土場的階段高度、總堆置高度、平臺寬度,以及相鄰階段同時作業的超前堆置高度,應當符合設計規定;
(十)排土場有可靠的截洪、防洪和排水設施,以及防止泥石流的措施。
四、地質勘探安全作業條件要求
(一)地質勘探必須具有能夠滿足工作需要的交通、通信聯絡工具和防護用品,海上勘探時,勘查船應當具有導航雷達、測深儀等電子觀察設備;
(二)民用爆炸物品、有毒化學藥品和放射源必須有單獨存放的倉庫和安全保存的措施,并符合有關規定;
(三)存放危險品的倉庫應當按有關規定配備消防設施和通訊報警裝置;
(四)勘探使用的電氣設備必須有可靠的漏電保護裝置和措施;
(五)鉆探工程:鉆機應當有可靠的制動、防墜、防竄、行程限制、安全掛鉤、手動定位器等安全裝置,有鉆機組裝、拆卸和使用的安全措施,鉆塔必須安裝避雷設施和其它防護措施,避雷設施與鉆塔應絕緣良好,活動工作臺應當有防墜、防跑、制動裝置和平衡繩、導向繩、手拉繩等安全裝置,油氣層鉆探按照石油天然氣開采技術保障條件執行;
(六)巷探工程:應當有巷探工程設計及安全衛生專篇,施工現場應當設置安全標志和信號,有防塵、防毒、防火、防爆、防雷、防洪、防風、防寒、防凍、防坍塌、防雪崩等安全措施,每個井巷應當有獨立的通風系統并采用機械通風,有滿足探礦需要的獨立排水系統;
(七)地質測繪:高標觀測儀器應當有平穩牢固的架設措施,坑道測量有測量方案和安全措施,城市測量(繪)有避讓行人和電力設施的措施。
五、尾礦庫安全運行條件要求
(一)尾礦庫初期壩輪廓尺寸符合設計要求,無明顯沉陷、滑坡、裂縫、流土和管涌,運行工況正常;
(二)尾礦堆積壩整體外坡坡比不得陡于設計規定值,部分高程堆積壩邊坡過陡的,不得出現局部失穩,并滿足壩體穩定安全系數和滲流控制要求,無明顯沉陷、滑坡、裂縫、流土、管涌,外坡坡面無沼澤化和較多(大)的沖溝,運行工況正常,在堆積壩整體外坡坡比陡于設計規定值時,應當由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進行穩定性分析,其分析方法和分析結論應當滿足規范要求;
(三)尾礦壩最小安全超高和最小干灘長度必須滿足規范要求;
(四)尾礦庫排水設施應當符合設計要求,對出現的堵塞、坍塌、裂縫、變形、腐蝕或磨蝕、漏砂等現象采取治理措施,運行工況正常。
篇3:煤礦地面主要機房生產系統燒焊措施
1、燒焊工作應由受過專門培訓、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人員擔任,持證上崗并嚴格執行本工種的操作規程。學徒、實習人員應在師傅監護指導下工作。2、電焊機絕緣必須良好。電焊機的電源線應使用良好的橡膠絕緣線,電源線的長度應盡量短。如因生產急需確需采用較長的電源線時,應離地面2.5m以上布設。3、禁止將氧氣瓶和可燃氣體放在一起。氧氣瓶應離明火10m以上,夏季要防止日光曝曬。4、禁止在離乙炔瓶10m以內進行明火作業、吸煙或燃燒物件。乙炔瓶使用時只能直立,不能橫躺臥放。5、冬天寒冷,氣瓶閥門、壓力調節器被凍結時,可用溫水或水蒸氣適當加熱,嚴禁用火烤。6、氧氣瓶、乙炔瓶不用及運輸時應擰緊瓶帽,檢查瓶口不得漏氣,并防止氣瓶受到猛烈的沖擊、碰撞或嚴重腐蝕。7、氧氣瓶、乙炔瓶使用時相距5m以上,氧氣、乙炔膠管不得混用。8、燒焊前必須將燒焊地點20m范圍內的易燃物清理干凈。9、燒焊現場至少備有2個滅火器。10、燒焊過程中由施工負責人檢查是否有不安全因素存在,發現不安全因素應停止燒焊,整改合格后方能繼續。11、燒焊后清理現場,用水噴灑消滅火種。并由施工負責人指明一人在現場監護1小時,發現異狀,立即處理,確認無誤后,方準離開現場。12、清理施工現場的雜物,如有煤塵積聚必須進行灑塵。13、對燒焊設備及相關設備停電掛牌。14、燒焊過程中由施工負責人或由其安排專人監視火花,采取措施防止引燃膠帶或其他易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