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項目部食品安全衛生防病制度

項目部食品安全衛生防病制度

2024-07-30 閱讀 1639

食品安全、衛生防病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強項目部衛生防病管理工作,切實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公司項目精細化管理“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信息化”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規定了項目部衛生防病管理的相關要求。其指導思想:加強事前防控,預防疾病發生。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項目部(作業隊)員工的衛生防病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流行病學調查、食品安全、季節性疾病預防、員工健康體檢、預防接種和員工個人衛生等管理工作。

第四條本辦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集體合同》的有關規定,結合項目部實際制定。

第二章管理職責

第五條項目部綜合管理部門是項目部衛生防病管理工作的主責部門,其主要職責:

(一)負責項目部衛生防病管理辦法的制定;

(二)指導項目部衛生防病各項管理辦法的制定工作;

(三)監督檢查項目部衛生防病各項管理辦法的落實情況;

(四)為領導對衛生防病管理決策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六條工程經濟部負責工程中標后的交底工作。

第七條安全質量環保部負責食品安全事故現場的保衛,組織安全用電、環境因素的監督檢查并按照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發放勞動保護用品,高原病預防。參加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第八條工程技術部負責項目部增加醫療衛生機構定編定員。參加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第九條綜合辦公室負責組織“三工建設”的監督檢查工作。參加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第十條物機部負責食品安全事故處理應急處置的信息發布。參加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第十一條資料室負責建立員工的食品安全事故受害員工的善后處理工作。

第三章管理內容與要求

第一節衛生流行病學調查

第十二條新建鐵路施工前,項目部應組織人員對沿線進行衛生流行病學調查。其目的是:通過調查,形成嚴謹、周密的衛生流行病學調查報告,提交項目部負責人并在施工前進行交底,為衛生防病工作提供依據。

第十三條調查的主要內容:沿線附近地區的概況、環境、生活飲用水、飲食衛生狀況、疾病情況、醫學動物、衛生資源等內容。

第二節食品安全

第十四條項目部(作業隊)負責人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員工食堂管理人員為食品安全直接負責人。項目部(作業隊)應成立食品安全管理組織(辦公室)。

第十五條項目部(作業隊)食品安全管理組織(辦公室)具體負責制定食品安全責任制和有關食品安全的管理辦法。定期檢查各項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食物中毒隱患。

第十六條員工食堂選址、炊管人員配備、食品原材料的采購、加工、貯存、銷售等環節應符合《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確保食品安全。

第十七條員工食堂應依法取得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頒發的“餐飲服務許可證”,并掛于餐廳明顯位置;炊管人員應持有“健康證”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合格證”;餐廳應張貼食品安全知識等宣傳掛圖。

第十八條項目部應建立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并揭掛公示以下管理規定。

(一)食品和食品添加劑采購索證索票驗收管理規定。應到證照齊全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或批發市場采購,向供貨方索要蓋章(或簽字)的購物憑證,食品質量驗收合格后,并做記錄,并至少保存兩年。

(二)食品加工管理規定。粗加工、烹調應分區域操作,嚴格按照合理的加工流程作業,執行“生熟分開”的原則,生熟食品及加工、貯存生熟食品的容器、工具、冷藏設備均應有明顯標記,嚴禁混用混放,洗切后的半成品不得落地存放。

(三)餐飲具清洗消毒保潔管理規定。對公用餐飲具和熟食容器,應實行餐次消毒并妥善保管,沒有熱力消毒柜的食堂,應采取煮沸消毒的方法。各類炊事用具、機械要保持潔凈、無油泥、無積垢、無異味,加蓋布防塵,保持清潔,定位使用和存放。

(四)食品貯存管理規定。食品與非食品應分庫存放,建立出入庫鑒定登記制度,防止誤用誤食。主、副食品、添加劑分類存放,要離地、隔墻10公分;與藥物、雜物隔離;存放場所要有完善的防鼠、防蠅、防潮設施。

(五)備餐及供餐管理規定。1、供應前應認真檢查待供應食品,發現有腐敗變質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不得供應;2、操作時應避免食品受到污染;3、分派菜肴、整理造型的用具使用前應進行消毒;4、用于菜肴裝飾的原料使用前應洗凈消毒,不得反復使用;5、在烹飪后至食用前需要較長時間(超過2小時)存放的食品應當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條件下存放。

(六)食堂環境衛生管理規定。食堂地面、灶臺、案板、柜櫥、售飯窗口要保持清潔,無油泥、無積垢、無積水,做到物見本色。

(七)炊事員“二要、四勤、六不準”工作要求。

(八)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第十九條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杜絕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應立即采取封存食品、進行自救等控制措施,適時啟動《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見附件1)。

第三節季節性疾病預防

第二十條項目部(作業隊)應做好夏季防暑降溫、預防中暑和冬季防寒保暖、預防一氧化碳(煤氣)中毒工作,嚴格執行公司勞動防護的有關制度,按照季節性特點,按照不同地區及時發放防護用品。

第二十一條在高溫現場作業的員工,一要配備防暑降溫常用必備藥品及清涼含鹽飲料,保證開水供應;二要根據情況調整高溫作業時間。對于在室內高溫條件下工作的員工,要采取通風、隔熱、安裝降溫設備等措施防暑降溫。

第二十二條采用室內燃煤取暖的單位,室內必須正確安裝煙筒、通風裝置并保持煙道暢通、通風裝置良好,并保持定期開窗通風的習慣,有條件的可安裝煤氣報警器,防止一氧化碳(煤氣)中毒。

同時,制定應急預案,一旦發生一氧化碳(煤氣)中毒,盡量減低對身體健康的傷害程度。

第五節員工健康體檢、預防接種

第二十三條健康體檢是指:通過醫學手段和方法對受檢者進行身體檢查的診療行為。為保障員工身體健康,便于員工及時發現疾病線索和健康隱患,各單位根據不同地區,應制定相應的員工健康體檢管理辦法。

(一)可采用多種方式選擇具有資質的體檢機構為員工體檢服務。員工健康體檢每年不少于一次。

(二)按照員工性別、年齡,確定健康體檢標準,建立員工健康體檢檔案,并及時更新員工健康體檢資料。確保體檢員工的個人隱私。

(三)員工健康體檢項目應以常見病、多發病、地方病為主確定體檢項目,在了解員工上一年體檢項目的陽性率及目前社會上高發疾病等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或調整體檢項目。

第二十四條預防接種是指:把疫苗(用人工培育并經過處理的病菌、病毒等)接種在健康人的身體內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抗體,獲得特異性免疫,例如,接種卡介苗,預防肺結核。

(一)預防接種要根據所在地傳染病流行情況、人群免疫狀況等因素,制定免疫計劃,按計劃接種疫苗。

(二)項目部員工均要進行乙肝疫苗注射。對做過全程、足量注射的,但已到需要加強時限者,應及時進行加強接種。

第二十五條員工的健康體檢和預防接種的費用由所在單位負擔。

第二十六條各單位應在每年一月底前將上年度員工健康體檢和預防接種人次及費用,按照不同的用工類別(詳見附表2《年度員工健康體檢、預防接種統計表》)報公司行政管理部門。

第二十七條加強與當地衛生防疫部門的聯系,及時掌握疫情動態。如員工中發生傳染病,應及時轉診治療和采取防疫措施,并按規定向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疾病控制機構報告。

第六節員工個人衛生

第二十八條員工應遵守個人衛生行為規范:

(一)潔身自好、行為檢點、注重道德。外出時不要在無證照旅店住宿和使用公共盆池洗澡,提倡淋浴,預防性病感染。

(二)注意個人飲食衛生:

1、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衛生習慣。

2、喝開水,不喝生水。

3、個人餐具應注意保潔,不混用,使用前要沖冼。

4、生吃瓜果要洗凈食用。

(三)不下河、湖、池塘游泳,以防自然疫源性疾病發生。

(四)不逗引貓狗等動物,以免被誤傷導致狂犬病等疾病的發生。

第四章附則

第二十九條勞務隊伍、作業層實體隊伍的衛生防病管理可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十條本衛生防病管理辦法自2015年3月5日起試行。由項目部綜合管理部門負責解釋。

附件1:《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附件1

《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為了及時、有效的控制食物中毒,保護公司全體職工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企業正常的生產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結合項目部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食物中毒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

組長:劉志國

副組長:金虎

組員:陳智義、張濤、劉政、劉寧、呼少平、吳維立

1、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張濤兼任,負責搶救食物中毒人員的組織指揮、通訊聯絡、值班等綜合工作。

2、醫療救護組:由陳智義、呼少平兼任,當發生食品衛生安全事故時,應立即向就近醫療機構發出醫療求援,撥打醫院搶救電話。要及時果斷將發病人員送到醫院搶救,主動向醫療人員報告發病情況,做好秩序維護等工作。

3、外圍警戒組:由劉寧兼任,設置事故現場警戒區域,禁止所有人員(除救護人員外)入內。

二、常用電話

火警:119報警:110

急救中心:120公司應急領導小組:010-88248199

三、機構職責

1、領導小組職責:統一指揮食物中毒事件的處理,協調各方力量進行應急救援,控制事態發展。統一組織事故善后處理工作,落實整改措施,盡快恢復公司正常生產秩序。

2、辦公室職責:接到事故報告,立即向領導小組(組長)報告,隨時掌握應急處理進展情況,協調各方關系,具體負責人員調度,組織后勤保障,保障應急處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四、事故應急處理

辦公室接到食物中毒報告后,應該詳細向報告人詢問有關情況,如發生中毒的單位、地址、可疑食品、患者狀況,是否有其他人員有類似情況。并告訴報告人要保護好現場,特別是可疑食品。一般疑似食物中毒事故(3人以下)輕度癥狀的,負責啟動應急處置預案,立即組織、指揮相關人員奔赴事故發生現場救助疑似食物中毒人員,并及時向領導小組匯報事故應急處理情況。較嚴重的食物中毒事故(出現嚴重食物中毒癥狀者或出現3人以上相同癥狀的群體發病情況)應立即向領導小組(組長)報告,再由領導小組向上級部門及當地衛生部門,同時立即啟動食物中毒應急預案。在事故處理中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定時報告制度。

到達現場后,要立即開展如下工作

1、配合臨床醫生迅速搶救和安置病人,或拔打120進行緊急搶救。

2、立即劃定警戒區,疏散現場人員,封閉所有就餐場所和食堂操作間,禁止所有人員(除工作人員和120救護人員外)入內。

3、派專人把守,保護好現場,封存所有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及其原料,對已帶出現場的應及時追回。

4、流行病學調查:向發生中毒的單位有關人員及治療醫生或家屬初步詢問發病經過、發病時間、臨床癥狀、病人分布、首例病人發病前48小時以內的進食食譜,及已采取的措施等情況。

5、采取病人標本,以備送檢。

6、根據調查結果,最后確定中毒性質、引起中毒的食物、造成中毒的原因。

7、待事故處理完畢后,對食品、餐具及食品用工具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銷毀。根據不同的中毒食品,對中毒場所采取相應的消毒處理,以免擴大中毒范圍。

五、總結報告

食物中毒事件結束后,對事件的發生和處理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其原因和影響因素,并提出今后對類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建議。

篇2:項目部食品安全衛生防病制度

食品安全、衛生防病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強項目部衛生防病管理工作,切實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公司項目精細化管理“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信息化”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規定了項目部衛生防病管理的相關要求。其指導思想:加強事前防控,預防疾病發生。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項目部(作業隊)員工的衛生防病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流行病學調查、食品安全、季節性疾病預防、員工健康體檢、預防接種和員工個人衛生等管理工作。

第四條本辦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集體合同》的有關規定,結合項目部實際制定。

第二章管理職責

第五條項目部綜合管理部門是項目部衛生防病管理工作的主責部門,其主要職責:

(一)負責項目部衛生防病管理辦法的制定;

(二)指導項目部衛生防病各項管理辦法的制定工作;

(三)監督檢查項目部衛生防病各項管理辦法的落實情況;

(四)為領導對衛生防病管理決策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六條工程經濟部負責工程中標后的交底工作。

第七條安全質量環保部負責食品安全事故現場的保衛,組織安全用電、環境因素的監督檢查并按照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發放勞動保護用品,高原病預防。參加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第八條工程技術部負責項目部增加醫療衛生機構定編定員。參加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第九條綜合辦公室負責組織“三工建設”的監督檢查工作。參加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第十條物機部負責食品安全事故處理應急處置的信息發布。參加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第十一條資料室負責建立員工的食品安全事故受害員工的善后處理工作。

第三章管理內容與要求

第一節衛生流行病學調查

第十二條新建鐵路施工前,項目部應組織人員對沿線進行衛生流行病學調查。其目的是:通過調查,形成嚴謹、周密的衛生流行病學調查報告,提交項目部負責人并在施工前進行交底,為衛生防病工作提供依據。

第十三條調查的主要內容:沿線附近地區的概況、環境、生活飲用水、飲食衛生狀況、疾病情況、醫學動物、衛生資源等內容。

第二節食品安全

第十四條項目部(作業隊)負責人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員工食堂管理人員為食品安全直接負責人。項目部(作業隊)應成立食品安全管理組織(辦公室)。

第十五條項目部(作業隊)食品安全管理組織(辦公室)具體負責制定食品安全責任制和有關食品安全的管理辦法。定期檢查各項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食物中毒隱患。

第十六條員工食堂選址、炊管人員配備、食品原材料的采購、加工、貯存、銷售等環節應符合《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確保食品安全。

第十七條員工食堂應依法取得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頒發的“餐飲服務許可證”,并掛于餐廳明顯位置;炊管人員應持有“健康證”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合格證”;餐廳應張貼食品安全知識等宣傳掛圖。

第十八條項目部應建立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并揭掛公示以下管理規定。

(一)食品和食品添加劑采購索證索票驗收管理規定。應到證照齊全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或批發市場采購,向供貨方索要蓋章(或簽字)的購物憑證,食品質量驗收合格后,并做記錄,并至少保存兩年。

(二)食品加工管理規定。粗加工、烹調應分區域操作,嚴格按照合理的加工流程作業,執行“生熟分開”的原則,生熟食品及加工、貯存生熟食品的容器、工具、冷藏設備均應有明顯標記,嚴禁混用混放,洗切后的半成品不得落地存放。

(三)餐飲具清洗消毒保潔管理規定。對公用餐飲具和熟食容器,應實行餐次消毒并妥善保管,沒有熱力消毒柜的食堂,應采取煮沸消毒的方法。各類炊事用具、機械要保持潔凈、無油泥、無積垢、無異味,加蓋布防塵,保持清潔,定位使用和存放。

(四)食品貯存管理規定。食品與非食品應分庫存放,建立出入庫鑒定登記制度,防止誤用誤食。主、副食品、添加劑分類存放,要離地、隔墻10公分;與藥物、雜物隔離;存放場所要有完善的防鼠、防蠅、防潮設施。

(五)備餐及供餐管理規定。1、供應前應認真檢查待供應食品,發現有腐敗變質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不得供應;2、操作時應避免食品受到污染;3、分派菜肴、整理造型的用具使用前應進行消毒;4、用于菜肴裝飾的原料使用前應洗凈消毒,不得反復使用;5、在烹飪后至食用前需要較長時間(超過2小時)存放的食品應當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條件下存放。

(六)食堂環境衛生管理規定。食堂地面、灶臺、案板、柜櫥、售飯窗口要保持清潔,無油泥、無積垢、無積水,做到物見本色。

(七)炊事員“二要、四勤、六不準”工作要求。

(八)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第十九條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杜絕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應立即采取封存食品、進行自救等控制措施,適時啟動《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見附件1)。

第三節季節性疾病預防

第二十條項目部(作業隊)應做好夏季防暑降溫、預防中暑和冬季防寒保暖、預防一氧化碳(煤氣)中毒工作,嚴格執行公司勞動防護的有關制度,按照季節性特點,按照不同地區及時發放防護用品。

第二十一條在高溫現場作業的員工,一要配備防暑降溫常用必備藥品及清涼含鹽飲料,保證開水供應;二要根據情況調整高溫作業時間。對于在室內高溫條件下工作的員工,要采取通風、隔熱、安裝降溫設備等措施防暑降溫。

第二十二條采用室內燃煤取暖的單位,室內必須正確安裝煙筒、通風裝置并保持煙道暢通、通風裝置良好,并保持定期開窗通風的習慣,有條件的可安裝煤氣報警器,防止一氧化碳(煤氣)中毒。

同時,制定應急預案,一旦發生一氧化碳(煤氣)中毒,盡量減低對身體健康的傷害程度。

第五節員工健康體檢、預防接種

第二十三條健康體檢是指:通過醫學手段和方法對受檢者進行身體檢查的診療行為。為保障員工身體健康,便于員工及時發現疾病線索和健康隱患,各單位根據不同地區,應制定相應的員工健康體檢管理辦法。

(一)可采用多種方式選擇具有資質的體檢機構為員工體檢服務。員工健康體檢每年不少于一次。

(二)按照員工性別、年齡,確定健康體檢標準,建立員工健康體檢檔案,并及時更新員工健康體檢資料。確保體檢員工的個人隱私。

(三)員工健康體檢項目應以常見病、多發病、地方病為主確定體檢項目,在了解員工上一年體檢項目的陽性率及目前社會上高發疾病等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或調整體檢項目。

第二十四條預防接種是指:把疫苗(用人工培育并經過處理的病菌、病毒等)接種在健康人的身體內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抗體,獲得特異性免疫,例如,接種卡介苗,預防肺結核。

(一)預防接種要根據所在地傳染病流行情況、人群免疫狀況等因素,制定免疫計劃,按計劃接種疫苗。

(二)項目部員工均要進行乙肝疫苗注射。對做過全程、足量注射的,但已到需要加強時限者,應及時進行加強接種。

第二十五條員工的健康體檢和預防接種的費用由所在單位負擔。

第二十六條各單位應在每年一月底前將上年度員工健康體檢和預防接種人次及費用,按照不同的用工類別(詳見附表2《年度員工健康體檢、預防接種統計表》)報公司行政管理部門。

第二十七條加強與當地衛生防疫部門的聯系,及時掌握疫情動態。如員工中發生傳染病,應及時轉診治療和采取防疫措施,并按規定向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疾病控制機構報告。

第六節員工個人衛生

第二十八條員工應遵守個人衛生行為規范:

(一)潔身自好、行為檢點、注重道德。外出時不要在無證照旅店住宿和使用公共盆池洗澡,提倡淋浴,預防性病感染。

(二)注意個人飲食衛生:

1、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衛生習慣。

2、喝開水,不喝生水。

3、個人餐具應注意保潔,不混用,使用前要沖冼。

4、生吃瓜果要洗凈食用。

(三)不下河、湖、池塘游泳,以防自然疫源性疾病發生。

(四)不逗引貓狗等動物,以免被誤傷導致狂犬病等疾病的發生。

第四章附則

第二十九條勞務隊伍、作業層實體隊伍的衛生防病管理可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十條本衛生防病管理辦法自2015年3月5日起試行。由項目部綜合管理部門負責解釋。

附件1:《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附件1

《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為了及時、有效的控制食物中毒,保護公司全體職工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企業正常的生產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結合項目部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食物中毒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

組長:劉志國

副組長:金虎

組員:陳智義、張濤、劉政、劉寧、呼少平、吳維立

1、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張濤兼任,負責搶救食物中毒人員的組織指揮、通訊聯絡、值班等綜合工作。

2、醫療救護組:由陳智義、呼少平兼任,當發生食品衛生安全事故時,應立即向就近醫療機構發出醫療求援,撥打醫院搶救電話。要及時果斷將發病人員送到醫院搶救,主動向醫療人員報告發病情況,做好秩序維護等工作。

3、外圍警戒組:由劉寧兼任,設置事故現場警戒區域,禁止所有人員(除救護人員外)入內。

二、常用電話

火警:119報警:110

急救中心:120公司應急領導小組:010-88248199

三、機構職責

1、領導小組職責:統一指揮食物中毒事件的處理,協調各方力量進行應急救援,控制事態發展。統一組織事故善后處理工作,落實整改措施,盡快恢復公司正常生產秩序。

2、辦公室職責:接到事故報告,立即向領導小組(組長)報告,隨時掌握應急處理進展情況,協調各方關系,具體負責人員調度,組織后勤保障,保障應急處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四、事故應急處理

辦公室接到食物中毒報告后,應該詳細向報告人詢問有關情況,如發生中毒的單位、地址、可疑食品、患者狀況,是否有其他人員有類似情況。并告訴報告人要保護好現場,特別是可疑食品。一般疑似食物中毒事故(3人以下)輕度癥狀的,負責啟動應急處置預案,立即組織、指揮相關人員奔赴事故發生現場救助疑似食物中毒人員,并及時向領導小組匯報事故應急處理情況。較嚴重的食物中毒事故(出現嚴重食物中毒癥狀者或出現3人以上相同癥狀的群體發病情況)應立即向領導小組(組長)報告,再由領導小組向上級部門及當地衛生部門,同時立即啟動食物中毒應急預案。在事故處理中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定時報告制度。

到達現場后,要立即開展如下工作

1、配合臨床醫生迅速搶救和安置病人,或拔打120進行緊急搶救。

2、立即劃定警戒區,疏散現場人員,封閉所有就餐場所和食堂操作間,禁止所有人員(除工作人員和120救護人員外)入內。

3、派專人把守,保護好現場,封存所有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及其原料,對已帶出現場的應及時追回。

4、流行病學調查:向發生中毒的單位有關人員及治療醫生或家屬初步詢問發病經過、發病時間、臨床癥狀、病人分布、首例病人發病前48小時以內的進食食譜,及已采取的措施等情況。

5、采取病人標本,以備送檢。

6、根據調查結果,最后確定中毒性質、引起中毒的食物、造成中毒的原因。

7、待事故處理完畢后,對食品、餐具及食品用工具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銷毀。根據不同的中毒食品,對中毒場所采取相應的消毒處理,以免擴大中毒范圍。

五、總結報告

食物中毒事件結束后,對事件的發生和處理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其原因和影響因素,并提出今后對類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建議。

篇3:湖南省食品放心工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綜合評價考核細則

湖南省食品放心工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綜合評價考核細則

  一、政府及領導重視情況。(權重8)

  主要考核政府會議研究食品安全工tF情況和政府領導參與食品安全檢查督查情況,要求有會議紀要、簡報、圖片資料等。相關資料有4份以上可評定為A,1-2份為c,其余視情況評定為B或者D。

  1.1實施方案制定情況。(權重3)

  主要考核有無《食品放心工程實施方案》及方案制定的預期目標完善程度。要求有《食品放心工程買施方案》,有預期目標,有保障措施等。相關資料齊全,目標明確,措施得力可評定為A,有方案、有目標、有措施為c,其余祝情況評定為B或者D。

  1.2《食品放心工程實施方案》落實情況。(權重5)

  主要考核食品放心工程宴施方案中預期目標完成情況。項目達標90%以上可評定為A,項目達標60%以上可評定為C,其余視情況評定為B或者D。

  二、監管保障情況(權重10)

  21食品安全綜合監管經費落實情況。(權重6)

  重點考核食品安全綜合監管經費撥付及開支情況。有撥付憑證,有資金開支情況,經費比較充足,可保障食品安全綜合監督的基本需要評定為A;有撥付憑證,有資金開支情況,但經費很少,難以保障食品安全綜合監管的基本需要評定為c,其余視情況評定為B或者D。

  2.2快速檢測監測體系建設情況。(權重4)

  重點考核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網絡建設、檢測儀器配備及運行情況。快速檢測網絡建設基本到位、檢測儀器配備比較齊全,運行情況良好為A,快速檢測網絡建設和快速檢測儀器配備正在實施,已覆蓋50%以上的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大中型超市并開始運行為B;有計劃規劃,正在籌備實施評定為c,無計劃規劃為D。

  三、措施落實情況(權重35)

  3.1初級農產品監管情況。(權重6)

  主要考核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市場準入實施、檢驗檢測體

  系建設、“三品”生產等資料和現場情況,看資料和看現場相結合,各占fi0%的權重。標準化生產基地有規范的農產品生產和農業投入品使用檔案;市場準入實施良好;檢驗檢測體系比較健全;完成產地環評面積和‘‘三品”認證數量;蔬菜農藥殘留與生豬“瘦肉精,,控制在指標之內可評為“A”;標準化生產基地各種生產檔案基本規范,基本到位;市場準入已經實施:各項指標能夠完成可評為“c”;其余視情況評定為“B或者“D”。

  3.2食品生產環節的監管情況。(權重6)

  重點考核有關資料和食品生產企業現場情況,看資料和看現場各占50%的權重。資料應有生產企業Qs認證推進情況,日常監管情況和現場檢查情況,有工作計劃,有會議紀要,有情況總結等。食品生產企業有質量管理體系,現場管理規范有序。相關資料齊全,目標明確,日常監管得力,現場管理規范有序,可評定為A,有方案、有計劃、有總結,企業現場基本正常為c,其余視情況評定為B或者D。

  3.3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情況。(權重6)

  重點考核計劃措施制定和實施情況資將和超市、農貿市場現場,看資料和看現場各占50%的權重。要求有工作計劃,有會議紀要,有情況總結,現場管理規范有序等。相關資料齊全,目標明確,日常監管得力,現場狀況良好可評定為A,有方案、有計劃、有總結,現場情況基本正常為c,其余視情況評定為B或者D。

  3.4食品安全消費環節的監管情況。(權重6)

  重點考核餐飲業分級管理情況資料和餐飲、食堂現場,看資料和看現場各占5O%的權重。要求有工作計劃,有會議紀要,有情況總結等,現場符合衛生安全要求。相關資料齊全,目標明確,日常監管得力,現場符合要求,井然有序可評定為A,有方案、有計劃、有總結,現場基本合格為c,其余視情況評定為B或者D。

  3.5重點品種(兒童食品和保健食品)整治情況。(權重6)

  重點考核質監部門對兒童食品整治情況和衛生部門對保健食品的整治情況。要求有工作計劃(或者會議紀要),有情況總結等。相關資料齊全,目標明確,日常監管得力可評定為A,有方案、有計劃、有總結,運行基本正常為c,其余視情況評定為B或者D。

  3.6食品安全事故報告、登記情況。(權重2)

  重點考核食品安全事件投訴舉報情況、登記情況資料。有舉報情況登記且記錄齊全評定為A;有記錄可評定為c;其余視情況評定為B或者D。

  3.7食品安全事故查處情況。(權重3)

  重點考核食品安全事故查處制度、查處措施及實際查處情況資料。相關資料齊全,上報及查處工作及時,處理得當評定為A,有相關資料,上報及查處工作比較及時,有處理記錄評定為c;其余視情況評定為B或者D。

  3.8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情況。(只考察,不記分)

  重點考核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規劃計劃及定點和推進情況。

  四、宣傳教育情況(權重1O)

  4.1媒體宣傳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權重2)

  重點考核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利用媒體宣傳食品安全監管情況。有剪報、錄像等資料且較多評定為A;有資料但較少評定為c,其余視情況評定為B或者D。

  4.2學校開展食品安全教育情況。(權重2)

  重點考核教育部門有關文件資料和工作總結及滿意度測評指標。各方面突出評為A;有相關資料齊全,滿意度測評該項指標達60%以上為c,其余視情況評定為B或者D。。。’

  4.3舉辦各種宣傳活動的次數及普及情況。(權重2)

  重點考核有關活動計劃、新聞報道資料等。各方面突出評為A;有部分相關資料評為c,其余視情況評定為B或者D。(總分加分項:國家級刊物每篇獎勵1分,省部級刊物每篇獎勵0.5分,

  地市級刊物每篇獎勵0.2分。)

  4.4監管工作人員培訓情況。(權重2)

  重點考核各有關部門開展內部人員培訓情況,要求有培訓計劃、實施情況和情況總結。各有關部門都開展了培訓,效果好,并有相關資料為A;有部分監管部門未開展或者資料不全、有措施但培訓面未達6O%為c,其余視情況評定為B或者D。

  4.5培訓情況。(權重2)

  重點考核各有關部門開展被監管食品企業從業人員培訓情況,要求有培訓計劃、實施情況和情況總結。各有關部門都開展了培訓,效果好,并有相關資料為A;有部分監管部門未開展或者資料不全、有措施但培訓面未達60%為c,其余視情況評定為B或者D。

  五、綜合監管情況(權重5)

  5.1食品安全委員會協調機構設置情況。(權重2)

  重點考核協調機構設置的有關文件、資料等。市州本級及轄區內縣市區政府都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協調機構并有較為完善的相關工作制度可評為A。市州本級及轄區內設有食品品監督管理理機構的區縣政府都建立了食品安全協調機構并有相關工作制度可評為C,其余視情況評定為B或者D。

  5.2食品安全委員會協調機構運轉情況。(權重3)

  重點考核協調會議情況,聯合執法情況和信息共享情況、上報信息數量及質量情況等。有較為完整的會議記錄、會議紀要、簡報及實施情況總結,上報信息數量多,質量高可評為A;會議記錄、會議紀要、簡報及實施情況總結很少,上報信息數量很少,時效性較差可評C,其余視情況評定為B或者D。

  六、消費者滿意度情況(權重24)

  6.1食品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放心程度。(權重10)

  主要考核民意測評統計數據,“放心”達到80%以上為A:“放心'及“比較放心’’之和大于80%即為B;“放心,,及“比較放心”之和為6O一80%為C,“不放心”超過40%為D。

  6.2食品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農業、畜牧、衛生、工商、質監、教育、食品藥品)的評價情況。(總權重為14,每個部門為2)主要考核民意測評統計數據,查看消費者對各部門的評價情況。以部門統計,評價“好”達到80%以上該部門為A;“好”,及“較好”之和大于80%即為13;“好”及“較好”之和6O一8O%為c,“差”超過40%為D。總計A級部門5個以上總體評價為A:A加B>5,總體評價為B,A加B>4,總體評價為c,其余則總體評價為D。

  食品安全檢驗

  ABSCIEX的"從農田到餐桌"食品檢測解決方案作為在食品和農業領域采用的食品安全檢測手段,覆蓋了從原材料和加工過程控制,到成品檢驗及產品銷售的全過程。致力于:

  1、檢驗食品和飲料的營養成分

  2、應對致癌物非法摻雜

  3、篩查食品中不明污染物

  4、達到或超過農殘分析的新興監管要求

  5、幫助食品生產者或監管者檢測痕量水平的過敏原建立在業界領先的技術基礎之上的3200系列串聯質譜儀和EksigentekspertultraLC100液相色譜儀的組合是靈敏的、可靠的、耐用的技術平臺。設計緊湊且性能極高的API3200?系統專為進行小分子定量分析的高通量實驗室而設計,滿足環境、食品安全、臨床醫學、藥物開發等領域中所有類型及不同濃度的樣品測定,提供業界最卓越的可靠性和重復性質譜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