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培訓師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設計培訓師崗位職責
設計培訓師伊特萊衣柜廣州市柜族家具有限公司,柜族設計軟件操作及應用教學;
酷家樂操作及應用教學;
測量與手繪應用教學;
空間布局及產品講解;
各空間設計需求要點分析;
設計出圖的出錯的設計案例;
設計方案呈現講解(線框圖+效果圖);
設計案例復盤;
YY直播教學錄播;
工作要求:
1、服務終端經銷商設計實戰經驗一年以上,獨立開發、編寫課件,熟練掌握相關軟件,有培訓授課經驗更佳;
2、親和力強,正能量,團隊合作精神,表達流暢,簡潔易懂。
3、適應偶爾出差
微信
設計培訓師崗位
篇2:礦井水災調查探水設計安全技術措施
一礦井水文安全條件分析
一)、礦井水文地質情況
(一)含水層、隔水層特征及其與礦床充水的關系
礦區內與開采有關的地層主要有:三疊系下統夜郵組、二疊系上統大隆組、長興組、龍潭組、中統茅口組及第四系。各地層中主要含水巖性有灰巖、泥灰巖及砂巖,泥巖、粉砂巖、泥質粉砂巖以及煤層等一般具隔水作用。分述如下:
1.夜郎組“tly”巖溶裂隙含水層:分布于礦區范圍東部,巖性主要為淺灰、灰色薄至中厚層狀灰巖,白云質灰巖,底部為鈣質粉砂巖、鈣質泥巖,厚度>;170m,分述如下:
該含水巖組巖溶裂隙發育,富水性強,屬區域強含水層。但該組底部有泥巖、頁巖、鈣質粉砂巖等碎屑巖將其與下伏煤層相隔,對煤層礦井的充水影響較小。
2.長興組+大隆組含水層:呈線狀分布在礦區內,出露位置較高,多位于山脊。巖性主要為深灰色中厚一厚層硅質灰巖、泥晶灰巖、燧石灰巖、生物屑灰巖央灰一深灰色鈣質粉砂巖,含碳酸鹽溶洞水,富水性強。但因其呈線狀分布,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差,富水性中等。
據三甲勘探區內的zkl43、zk306抽水試驗結果,單位涌水量為0.00445和0.0823lsm,滲透系數0.00655和0.1952m/d,兩個孔試驗結果相差較大,表明該組含水的不均勻性。據水質分析,地下水化學類型淺部為hc03-ca2+型水,深部為重碳酸鹽鈉型或鈉鈣型。
但采煤所產生的導水裂隙帶最大高度,掘經驗公式計算為51m,k6煤上距長興組31m。因此,該巖組所含巖溶水,會成為k6煤層礦井的充水水源,成為k16、k21、k27煤層礦井充水水源的可能性小。
3.龍潭組相對隔水巖組:
呈線狀分布于礦區中部,為礦區內含煤巖系。巖性主要山薄一中厚層粘土巖、炭質粘土巖、細一粉砂巖、粘土質粉砂巖、煤層(線)、等組成,地層厚度約250m。據三甲勘探區zkl24鉆孔抽水試驗結果,單位涌水量為0.0243-0.0329l/sm,滲透系數為o.086m/d山富水性較弱,可視為相對隔水層,淺部為重碳酸鹽鈣型,深部為重碳酸鹽鈉型或鈉鈣型。
4.茅口組(p2m)巖溶裂隙含水層:
出露礦區西部地區,由厚層狀及薄層狀灰巖、燧石灰巖組成,厚度大于200。溶洞、漏斗、落水洞及峰叢洼地等巖溶地貌發育。據鉆孔揭露,巖芯普遍破碎,裂隙發育,常見蜂窩狀晶洞。鉆至該層位后,水位會大幅度下降。根據區域水文地質資料,該層中巖溶裂隙發育較強烈,含水豐富,但分布極不均勻。
該巖組上距k27煤層底板53m,采礦至最低開拓水平時,底板安全隔水厚度5.98m,其值遠小于實際的底扳隔水層厚度,故其所含巖溶水對礦井允水的影響小。
5.第四系(q)孔隙含水層
分布于礦區內的地勢低洼地帶。巖性主要為粘性土、礫、砂等,厚度一般為0~10m。本次調查過程中,未見泉水點出露。
該層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其厚度變化較大,只是在局部地段具弱富水性,地下水不會對礦床的充水構成威脅。
6.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
根據地下水賦存、水力條件及各地層巖性組合特點,將區內的地下水分為巖溶水、碎屑巖裂隙水及孔隙水三種類型。
(1)巖溶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大氣降水是本區巖溶水的主要補給來源。由于碳酸鹽巖分布地區多有斜坡,總體上接受降水的補給條件差。但區內巖溶發育,大氣降水、地表水體通過碳酸鹽巖之間的溶蝕裂隙、溶洞、落水洞等對地下水進行補給。
區內大致以夜郎組和大隆組的的界線為分水嶺,可劃分為兩大水文地質單元。分水嶺以西邊為裸結河,以東邊為綺陌河。受地形、裂隙、地層等因素的控制,區內巖溶水總體由分水嶺地帶向裸結河、綺陽河徑流,以泉水形式進行排泄。
(2)碎屑巖裂隙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大氣降水是本區碎屑巖裂隙水的主要補給來源。由于碎屑巖分布地區多為斜坡地帶,且巖層的裂隙密度小,張開性差,其接受降水的補給條件差。區內的碎屑巖裂隙水主要賦存在風化裂隙帶之中,其徑流趨勢主要決定地勢的高低,在重力作用r,由高處向低處徑流。
(3)孔隙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本區孔隙水的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在松散堆積物中下滲,無明顯排泄點。
(二)構造斷裂及其對礦床充水的影響
礦區僅在礦界邊界發育f28和f32兩條斷層。斷層分布在礦界的外圍,且深部遠離礦界,加之斷層為逆斷層,隔水性較好,對礦床的充水影響較小。
(三)地表水及其對礦床充水的影響
區內無地表水體,僅有季節性溪流。故地表水對礦床充水的影響小。
(四)生產坑道水文地質
礦區內僅有民問小煤窯,通過訪問了解,一般老窯的開采深度都小于80m,開采規模不大,巷道基本上都在風氧化帶內掘進,大多數坑道內涌水量較小。據調查,巷道內的主要出水方式為滲水、浸水及淋水,未出現老窯突水現象。
(五)充水因素分析
1.地下水
將來礦山的開采過程中,直接充水含水層(p21)雖然富水性弱,大面積開采揭露后,其地下水將直接進入礦坑:tly、p2d、p2c間接頂扳含水層,補給條件好,富水性強,采空塌陷形成的導水和裂隙帶將導致該層地下水進入礦坑,它將成為礦床充水主要因素。
2.老窯積水
根據調查,煤層露頭線附近有老窯存在,開采斜深大多在35-80m以內,礦井必須進一步對煤層露頭線附近的老窯進行詳細調查,并全部測量上圖,留足保安煤柱,生產中如遇到鄰近老窯采空區時,應注意老窯積水情況,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嚴防水害發生。
3.大氣降水
區內大氣降水是地下水的唯一補給源。礦區東部大面積出露的t1y含水層是礦床頂扳間接充水含水層,補給條件好。當采空塌陷產生的導水裂隙帶觸及到該層時,其地下水將進入礦坑,而大氣降水特別是雨季對含水層的補給量增大,且具有突發性,此時,大氣降水就成為礦坑充水的重要因素。
4.地表水
區內無地表水體,僅有季節性溪流,故地表水對礦床充水的影響小。
(六)礦床水文地質勘查類型的劃分
根據現行《煤、泥炭地質勘臺規范》,礦床位于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以上,無地表水體,礦床水文地質勘查類型劃分為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的巖溶充水礦床。
但礦床頂板間接充水含水層(tly+p2c),巖溶發育,富水性中等~強,在采空塌作用下,其地下水將間接進入礦井,對礦床充水造成較大影響。若考慮間接充水含水層的影響,水文地質條件可劃為中等。
(七)礦井涌水量預測
興榮礦井正常涌水量為15m3/h,最大涌水量為50m3/h。
(二)、水患類型及威脅程度
1、礦井水害類型
根據綺陌興榮煤礦水文地質條件為簡單類型,礦井水害類型主要有采空區和老巷積
水、頂板裂隙水、地表水。
2、突水水源與地下水導水通道
1)突水水源
突水水源主要為采空區和老巷積水。
2)地下水導水通道
綺陌興榮煤礦各含水層之間一般無水聯系。如出現斷層時,含水層會通過斷層裂隙導入井下。在生產過程中應留中隔水煤柱,避免因開采隔離煤柱,造成采動影響,使地
面水及各含水層水通過采動裂隙竄入井下。
二?井下防治水安全設施
一)、排水設施
興榮煤礦正常涌水量15m3/h,最大涌水量為50m3/h,排水垂高52m,按設計在+1322底k21煤層底板布水泵房,在+1316設正、副水倉。選用df25-30*3型高心泵3臺,
其中:1臺工作,1臺備用,1臺檢修,配置15kw防爆電機,沿主斜安裝兩趟中=80mm排水管,其中:一趟備用,待最大涌水量兩趟同時使用,為便于水倉清理,設置內、外水倉其容量為172m3。
二)、防水設施
1、在煤層風氧化帶、小窯采空區、斷裂破碎帶周圍留設防水安全煤柱;
2、巷道掘進時必須探水前進;
3、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
的人員。
4、礦井必須隨時保證井下主要排水通道的暢通,防止排水溝其它巷道受阻。
5、其它防水設施:主要有防水閘門硐室及水閘墻等。其主要作用是在發生水患時,能很快形成分區隔離、縮小災情影響范圍,控制水勢,確保礦井安全。該設施是在水患發生時,利用其附近所保留足夠的防水煤(巖)柱與防水閘門硐室及水閘墻的共同作用,使礦井形成分翼、分水平或分采區隔離開采。由于本礦為一小型礦井,井下涌水較小,
因此礦井設計中考慮防水閘門硐室及水閘墻等防水設施。
三礦井防治水措施
一)、礦井開拓、開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證措施
1、礦井開拓工程布置。
主斜井位于k21煤層底板穿層至頂板中,回風斜井位于k16煤層,底板穿層至k14煤層頂板,本設計各采、準巷道亦位于各煤層中。
2、采掘工程所采取的防治水措施
1)定期收集、調查和核對相鄰煤礦和廢棄的老窯情況,并在井上、下對照圖上標出其位置、開采范圍、開采年限、積水情況等。
2)針對主要含水層(段)建立地下水動態觀測系統,進行地下水動態觀測、水害預,并制定相應的“探、防、堵、截、排”綜合防治措施。
3)井巷在掘井過程中必須邊探邊掘,掌握前方水文情況,若發現有水患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待確定安全后再向前掘進,并將出水點位置標于井上下對照圖或采掘工程圖上。井巷揭露的主要出水點或地段,必須進行水溫、水量、水質等地下水動態和松散含水層涌水含砂量綜合觀測和分析,防止滯后突水。
4)在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
5)井下和地面排水設施保證完好,井下主、副水倉、沉淀池、水溝要及時進行清理,每年雨季前礦井防治水工作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成立防洪搶險防伍,并儲備足夠的防洪搶險物資。
6)應加強對地面小窯、老窯的調查并標注在實測的采掘工程圖中,劃定其探放水紅線,在接近探放水線時,必須采取探放水措施。
7)必須先查清礦區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統的匯水、滲漏情況,掌握當地歷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資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統。
8)工業場地內建筑物,必須修筑防洪溝渠或采取其它防、排水措施。
9)鑒于井口附近及塌陷區內的地表水體有可能潰入井下,因此,應遵守下列規定:
①嚴禁開采煤層露頭線的防水煤柱。
②容易積水的地點應修筑溝渠排泄積水。修筑溝渠時,應避開露頭、裂隙和導水巖層,特別是低洼地點不能修筑溝渠排水時,應填平壓實,防止積水進入井下。
③排到地面的礦井水,必須妥善處理,避免再次滲入井下。
④對漏水的排洪溝,應及時堵漏,地面裂縫和塌陷必須填塞,填塞工作必須有安全措施,防止人員陷入塌陷坑內。
二)、防水安全煤柱留設
在受水害威脅的地方,預留一定寬度和高度的煤層不采,使工作面和水體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防止地下水或其它?水源潰入工作面,所留的煤(巖)柱就叫防水煤(巖)柱。
(-)防水煤(巖)柱的種類
根據防水煤(巖)柱所處的位置,可以分成不同的種類。根據該礦井的實際情況,需留設以下防水煤(巖)柱:
1、斷層防水煤(巖)柱
在導水或含水斷層兩側,為防止斷層水潰入井下而留設的煤柱;當斷層使煤層與強含水層接觸或接近時,為防止含水層潰入井下而留設的煤柱。
2、導水鉆孔防水煤柱
勘探階段施工的鉆孔,往往能貫穿若干含水層,若封孔質量不好,則人為地溝通了本來沒有水力聯系的含水層,使煤層開采的充水條件復雜化,為防止上覆含水層中的水潰入井下而留設的煤柱稱為鉆孔防水煤柱。
3、相鄰水平或采區邊界防水煤(巖)柱。
㈡防水煤(巖)柱的留設
1、斷層防水煤(巖)柱的留設
斷層破壞了巖層的完整性,常常成為含水層間的聯系通道。斷層的某+區段是否導水。導水性強弱等情況取決于兩側巖層的接觸關系、含水層的水壓以及采礦活動對斷層的重復破壞作用。因此,在沒有掌握斷層各區段的導水性時,應把整個斷層作為導水斷層對待。煤層直接和富含水層、導水斷層接觸,頂底板無突水可能+:即煤柱主要是順層受壓時,常以下述計算公式計算煤柱寬度:
l=0.5km
式中:l--順層防水煤柱寬度(m);
m--煤厚或采高(m),k6、k16、k21、k27煤層分別為1.97m、1.5m、1.45m、1.38m;
kp--煤的抗張強度(kgf/cm2),kp取10kgf/cm2;
p--水頭壓力(kgf/cm2),p=50kgf/cm2;
k--安全系數,一般取2~5,本設計取5。
則:k6煤層開采時l=0.5×5×1.9=19.1(m)
k16煤層開采時l=0.5×5×1.5=14.5(m)
k16煤層開采時l=0.5×5×1.45=14.0(m)
k16煤層開采時l=0.5×5×1.38=13.4(m)
根據上述計算,并考慮到該礦斷層落差均小于30m,故開采斷層兩側煤層時各留20m防水煤柱。
2、導水鉆孔防水煤柱的留設
在該礦區域內暫無導水鉆孔存在,當發現導水鉆孔,即按下列方法留設防水柱水煤柱。
當導水鉆孔的位置比較確切,有測斜資料可以定位,但地面啟封和井下探查處理都有困難時,按下述公式留設防水煤柱:
l=0.5kb
式中:l--防水煤柱寬度(m);
b--巷道的跨度(寬或高取其大者)(m),b=3m;
kp--煤的抗張強度(kgf/cm2),kp=10kgf/cm2;
p--水頭壓力(kgf/cm2),p=50kgf/cm2;
k--安全系數,一般取2~5,本設計取4。
則;l=0.5×4×3×=23.2(m)
用上式計算后,再用下式計算結果進行校正。取其大值為半徑,以鉆孔中心點為圓心,所得圓面積即為導水鉆孔的防水煤柱。
l二hcosα+f
式中:l--導水鉆孔防水煤柱厚度(m);
h--導水裂隙帶高度(m);
α--巖層塌陷角(°);
f--鉆孔偏離系數。
3、相鄰水平或采區邊界防水煤(巖)柱的留設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到中等型的礦井,可用下述公式計算煤柱寬度:
l=0.5km
式中:l--順層防水煤柱寬度(m);
m--煤厚或采高(m),k6、k16、k21、k27煤層分別為1.97m、1.5m、1.45m、1.38m:
kp--煤的抗張強度(kgf/cm2),kp=10kgf/cm2;
p--水頭壓力(kgf/cm2),p=50kgf/cm2;
k--安全系數,本設計取5。
則:k6煤層開采時l=0.5×5×1.97=19.1(m)
k16煤層開采時l=0.5×5×1.5=14.5(m)
k16煤層開采時l=0.5×5×1.45=14.0(m)
k16煤層丌采時l=0.5×5×1.38=13.4(m)
根據上述公式,經計算并結合實際情況確定,相鄰水平或采區邊界留20m煤柱。
三)、疏水降壓措施
疏水降壓是指煤層頂板或煤層含水層的疏干,以及煤層底板含水層的降壓,使底板含水層水壓降低至采煤安全時的水壓。
根據該礦井的水文地質條件,礦井建設和生產中不需采用疏水降壓措施。
四)、井下探放水措施
(一)探放水原則
必須做好水害分析報告,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o,接近積水地區掘進前或排放被淹井巷和積水前,必須編制探放水設計,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氣體危害等安全措施。
探水眼韻布置和超前距離,應根據水頭高低、煤(巖)層厚度和硬度以及安全措施等在探放水設計中具體規定。
探放水設計包含以下方面:
1、探水起點的確定:為了確保采掘工作和人生安全,將水淹區的積水范圍、水位標高、積水量等資料填繪在采掘工程圖上,經過分析劃出三條界線。
1)積水線:積水邊界線(小窯采空區范圍),其深部界線應根據小窯或老空的最深下山劃定。
2)探水線:根據積水區的位置、范圍、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及其資料可靠程度、采空區和巷道受礦山壓力破壞情況等因素確定,具體規定如下:
a)對采掘工作造成的老空、老巷、硐室等積水區,如邊界準確,水壓不超過10kpa時,探水線至積水區的最小距離:煤層中不得小于30m,巖層中小于20m。
b)對雖有圖紙資料,但不能確定積水區邊界位置的積水區,探水線至推斷積水區邊界的最小距離不得小于60m。
c)對有圖紙資料的小窯,探水線至積水區邊界的最小距離不得小于60m:對沒有圖紙資料可查的小窯,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防止發生透水事故。
d)掘進巷道附近有斷層或陷落柱時,探水線至最大擺動范圍預計煤柱線時的最/j、星巨離不得/j、于60m。
e)石門揭開含水層前,探水線至含水層的最小距離不得小于20m。
3)警戒線:
沿探水線外推50-150m(在上山掘進時指傾斜距離)即為警戒線。
探放水鉆孔布置方式:
一般傾斜煤層平巷和上山巷道探水鉆孔的布置方式為半扇形布置在巷道上幫,一般布置3組鉆孔,每組1-2孔。鉆孔夾角分大夾角與小夾角兩種,前者鉆孔夾角7-15°,后者l一3°,視小窯老空的規模而定,老空規模大取大夾角,規模小取小夾角。每組只少應有一個探水鉆孔見底。
2、采掘工作面遇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確定探水線進探水。
(1)接近水淹或可能積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鄰煤礦時,井巷出水點的位置及其水量、有積水的的井巷及采空區積水范圍、標高和積水量,必須繪制在采掘工程平面圖上。在水淹區域應標出探水線位置。采掘到探水線位置時,必須探水前進。
(2)有與溶洞、含水層及與之有水力聯系的導水層、裂隙巷道必須穿過上述構造時,必須探水前進。如
(5)接近未封閉又可能突水的鉆孔時必須探放水。
(6)煤層頂板的含水層和水體存在時,應當觀測“三帶”發育高度。當導水裂隙帶范圍內的含水層或老空積水影響安全開采時,必須超前探放水并建立疏水系統。
(7)采、掘工程接近其它可能突水段時必須探放水。
經探水確認無突水危險后,方可向前掘進。每年雨季后,上部采空區的積水情況都在變化,一定要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區內有采煤歷史。長期以來,一些地方小煤窯分布于可采煤層露頭附近,形成的采空區較多。但其開采深度較淺。由于地質資料沒有提供小煤窯及老空區開采深度和范圍,因此無法確定小煤窯積水探水線的位置。所以在工作中一定要收集有關資料,確定小煤窯積水位置,以防開采淺部煤層時和小窯、老窯穿透而產生透水事故。
3、探放水注意事項
(1)?安裝鉆機探水前,要遵守下列規定:
①加強鉆場附近的支護,并在工作面迎頭打好堅固的立柱和攔板。
②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溝。探水鉆孔位于巷道低洼處時,必須配備與探放水量相適應的排水設備。
⑧在打鉆孔地點或附近安設專用電話。
④測量和防探水人員必須親臨現場,依據設計,確定主要探水孔的位置、方位、角度、深度以及鉆孑l數目。
(2)預計水壓較大的地區,探水鉆進之前,必須安好孔口管和控制閘閥,進行耐壓試驗,達到設計承受的水壓后,方可繼續鉆進。特別危險的地區,應有躲避場所,并規定避災路線。
(3)鉆孔水壓過大時,采用反壓和有防噴裝置的方法鉆進,并有防止孔口管和煤(巖)避突然鼓出的措施。
(4)鉆進時,發現煤巖松軟、片幫、來壓或鉆孔中的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頂鉆等異常狀況時,必須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現場負責人應立即向調度室報告,并派人監測水情。如果發現情況危急時,必須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脅的人員,然后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5)探放老空水前,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水體的空間位置、積水量和水壓。老空積水高于探放水點位置時;只準用鉆機探放水。探放水孔必須打中老空水體,并要監視放水全過程,核對放水量,直到老空水放完為止。鉆孔接近老空,預計可能有瓦斯或其它有害氣體涌出時,必須有瓦斯檢查員或礦山救護隊員在現場值班,檢查空氣成分。如果瓦斯或其它有害氣體濃度超過規程規定時+必須立即停止鉆進,-切斷電源廠撤出人員,并報告礦調度室,及時處理。
(6)鉆孔放水前,必須估計積水量,根據礦井排水能力和水倉容量,控制放水流量;放水時,必須設專人監測鉆孔出水情況,測定水量、水壓,做好記錄。若水量突然變化,必須及時處理,并立即報告礦調度室。
(7)排除上山的積水以及恢復被淹井巷前,必須有礦山救護隊檢查水面上的空氣成分,發現有害氣體,必須及時處理。排水過程中,有害氣體有突然涌出的可能,必須制定安全措施。
(二)探放水設備選擇
1)探放水設備選擇依據
礦井用一個采煤工作面保證礦井年生產能力,配備兩個掘進工作面。
2)探放水設備及數量
配備t*u-75探水鉆3臺,2臺工作,1臺備用。
3)老窯積水的防治
為防止淺部的老窯積水威脅礦井的安全,采面主要留淺部防老窯水防水安全煤(巖)柱和井田邊界煤柱。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計算,該礦井防止老窯積水煤柱留設寬度不得小于20m,邊界防水煤柱的留設寬度為20m。
五、地表水防治措施
1.地表水防治設計依據
1)防洪標準及防洪壩墻設計要求
山于工業場地選擇在平緩地帶,為保證工業場地和礦井不受洪水威脅,需在井口上方設置排洪溝,其斷面為0.5m*0.5m,順主斜井南面的自然沖溝排出場地外。
2)地形、水系和匯水面積
礦區地貌主要屬碳酸鹽巖巖溶地貌,其次為碎屑巖侵蝕切割地貌。地勢中部高,向東、西兩側逐漸降低,最高點為礦界南端的山峰,海拔標高1507m;最低點為礦界北西端的谷地,海拔標高1265m。最大相對高差242m左右,一般高差100-150m,屬低山巖溶地貌。區內煤系地層分布區植被較發育、浮土掩蓋嚴重,但坡度大,僅有少量耕地,無地表水體,僅在北西部家裸有季節性溪溝。
3)開采塌陷、裂隙對地表水系和降雨滲漏的影響
區內的少量季節性小窯,大多掘進30--50m后沿煤層走向開采,規模較小,現區內小窯已全部關閉。經分析在老硐中存在一定積水,小窯突水對礦井開采將造成影響;在采空區影響范圍內還將誘發地裂縫?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災害,大氣降水將滲入井下,形成水患。因此除留保安煤柱外,在礦井后期生產中,對采煤可能引起的裂縫應及時用土石進行填平夯實,應對地質環境變化加以監測和防護工作。設計中要對地表沉陷影響的重建筑設留保安煤柱,對地表沉陷形成的塌陷坑,要盡量整平,回填造地,易產生滑坡的地方應提前修筑擋土墻,打抗滑樁或削坡減載等,另外,平時應經常有巡視人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地表水防治
1)礦區屬亞熱帶濕熱季風氣候區,其主要特征表現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豐沛,干濕分明,雨熱同季,季風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為16.1℃,最冷月份為1月,平均氣溫4~c,最熱月份7月,平均氣溫25.4~c,極端最高氣溫33.5℃,極端最低氣溫-12.1℃,無霜期281天,歷年總降雨量880.2-1881.7mm。年平均降雨量?1444.1mm,歷年月最大降雨量為610.6mm,最少為4.4mm,?日最大降雨量171.8mm,年降雪日最少為16天,為我省多雨中心之一。4-9月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2.3%,其中6-8月占全年雨量的48%。主要充水因素為大氣降水。
2)對容易積水的地點修筑溝渠,排泄積水,對較低洼地點、塌陷區及地面裂隙就及時進行充填壓實;排到地面的礦井水,必須妥善處理,避免再滲入井下;每次降大到暴雨時和降雨后,必須派專人檢查礦區及其附近地面有無裂縫、老窯陷落及巖溶塌陷等現象,發現漏水情況,必須及時處理。
3)為了防止雨水滲入到井下,在礦區內采取填坑、補凹、整平地表、修筑排洪溝等措施。
4)井口上方,地面工業廣場建筑物周圍等修筑排截水溝,進行防排水。
5)嚴禁將矸石、爐灰、垃圾等雜物堆放在山洪、溪溝可能沖刷到的地段。
3.地表水防治工程及設備
1)防洪道工程:修筑防洪排澇溝引開工業場地上部小溪流水。
2)排澇工程:工業場地排水溝匯集后排入場外沖溝。
篇3:切眼掘進工作面探放水設計安全技術措施
一、設計原則及施工區域說明
炭窯渠煤礦位于東勝煤田東南部區,井田構造為無褶皺、無斷層、無巖侵的簡單單斜構造,根據本礦井下實際涌水量統計及水紋地質圖顯示,炭窯渠煤礦井田內地下水貧乏,實際礦井正常涌水量為5m2/h,最大涌水量不足8m2/h,水文地質構造簡單。目前井田內及周邊煤礦還未發現有疑突水源,但仍不可忽視古窯老井等積水隱患及有害氣體存在的可能。為確保本礦主要運輸大巷延伸掘進工作面不受老窯采空區積水及有害氣體威脅,根據《煤礦安全規程》及《煤礦防治水工作條例》規定,嚴格執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探放水的原則,特編制探放水設計。
二、巷道位置、用途
6106切眼掘進工作面位于井田6-2煤回風大巷西翼,此最終與6106進風順槽、6106回風順槽形成新的綜采生產系統。6106切眼掘進工作面全長145米,用于綜采工作面的設備布置、行人和安全出口等作用。
三、水文地質
1、水文地質類型
礦區內直接充水含水層和間接充水含水層的含水空間以孔隙為主、裂隙次之,屬孔隙、裂隙充水礦床。最下一層可采煤層6-2煤層位于本井田最低侵蝕基準面以上,直接充水含水層富水性弱(q<0.1l/s.m),其補給源以貧乏的大氣降水為主,貯水條件較差,富水性較弱,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型。
2、礦坑涌水量的計算預分析
經實測原炭窯渠煤礦的正常涌水量為10m3/d,本次設計暫按10m3/d的涌水量作為炭窯渠煤礦的正常涌水量,并預測該礦井最大涌水量為15m3/d,井下涌水可及時由巷道水溝排出對井下開采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3、礦井周邊煤礦及廢棄小窯、老塘積水情況
一、從實地詳細勘查及所提供礦井周邊煤礦及廢棄小窯、老塘積水情況資料及周邊煤礦采掘工程平面圖得知。本礦西南部的準格爾旗陽堡渠煤礦、北部的陽塔煤礦等,相距較遠。周邊的三個煤礦自建礦以來沒有發生過越界開采、瓦斯及煤塵爆炸、大面積冒頂、井下突水等安全事故,各礦井在設計中都留足了一定的井田邊界保安煤柱。且這三個煤礦和本礦一樣。均為貧水煤礦。所以,周邊煤礦暫不能對本礦造成水害災難。但因本礦局部埋深較淺,仍不能忽視古窯老空積水災害的可能性,因此礦井掘進工作中的防治水工作仍必須嚴格執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防治水制度。確保礦井的安全生產。
二、工作面突水預兆
煤壁掛汗、溫度下降、空氣變冷、霧氣產生、煤層發潮、暗沉沉有害氣體增高,呼吸困難、頭痛、頂底板壓力大,底板鼓起有滲水、淋水,出現壓力水流并有“嘶嘶”水叫聲,巷道掛紅、有異味等出水預兆財情況,必須立即向調度室匯報撤出人員等待處理。
三、鉆探超前距的確定
鉆探老空水超前距深度確定:
a=0.5al×3p×kp
a=0.5×4×5×3×0.1×3=9米
a-鉆孔超前距
a-安全系數,取4
l-巷道的高度或寬度,取5米
p-水壓,0.1mpa
kp-巖(煤)層的抗張強度,取3mpa
根據計算采空水鉆孔超前距為9米。根據《礦井水文地質規程》及《防治水工作條例》規定,確定超前距20米,則更有利于安全。
四、目的、任務及探放水設備的選擇
1、探明炭窯渠煤礦古井、老窯采空區范圍,疏放采積水,疏干為止。
2、排放及檢測采區內富存的有毒有害氣體。為確保6106切眼掘進工作面安全生產提供依據和有利的開采條件。
3、探放水設備的選擇采用礦購置的khyd75型探水鉆,采用ф40mm鉆桿。
五、施工方法及技術要求
(一)、施工方法
(1)、鉆孔位置布置在6106切眼掘進迎頭撐子面上,要求布置在煤層中,嚴格按設計確定的方位、傾角進行鉆探。
(2)、要嚴格掌握鉆進的長度,記錄清楚,打不到設計位置時,根據情況由技術員另行定線、定眼重新開鉆。
(3)、鉆探完畢經驗收合格后,方可撤鉆,同時交鉆探結果表,報礦總工程師。
(二)、技術要求
1、鉆孔傾角與煤層傾角一致,鉆孔方向與巷道方向相同,每組放水鉆孔個數、方位、傾角、長度確定如下規定。
2、6106切眼掘進工作面每次打鉆孔3個,延煤層底板上1m的位置水平布置。中間為1#鉆孔,距離2#、3#鉆孔1.5米位置延巷道延伸方向布置,右幫為2#鉆孔,和右巷幫成15度夾角鉆探,距離巷幫75cm;左幫為3#鉆孔,和左巷幫成15度夾角鉆探,距離巷幫75cm。
3、超前探測鉆孔深度不小于50m,掘進長度不大于30m,即鉆
孔超前掘進掌子頭不小于20m。(如遇特殊地質條件以及巖層硬的情況下可以短掘短探,但必須保證超前距離不小于20米,正眼超前鉆探距離不得低于35米;幫眼深度不得小于47m,幫眼間距不能大于25米)。
4、在探水鉆機附近準備有最少6個長400mm的錐形木楔及一把八磅大錘,做為發生異常涌出時的封堵鉆孔之用。并準備一個15度三角板,做為1#孔角度控制之用。
5、鉆機安裝及孔口安全裝置
嚴格按中腰線定位,鉆機底盤四角用ф18mm直徑,1.5m錨桿固定。或采用單體支柱壓住鉆機,確保整個機體固定牢固。
六、鉆探安全措施
1、認真檢查安鉆場地的巷道支護和通風情況,支護完整,頂幫安全,氣體不超限,通風條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方可安裝鉆機。
2、鉆機安裝必須牢固平穩,底盤四角用ф18mm,1.5米長的錨桿生根,或采用單體支柱壓住鉆機,確保整個機體固定牢固。
3、連接或折除電源時,應由機電專業人員和鉆機機電修理工共同進行,并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電纜吊掛整齊,不得隨地擺放。控制鉆機要用專用開關。
4、嚴格按設計標定鉆孔方位,傾角,每班開鉆前先檢查立柱,孔口安全裝置,周圍支護等安全情況,如有問題,應先處理后開鉆。
5、鉆進時要注意判別煤、巖層、巖性及厚度變化,并認真記錄鉆孔深度,更換鉆桿時,要記錄鉆桿長度及所用鉆桿的數量,以核實孔深,終孔前再根據鉆桿的長度及數量復核一次孔深,以防孔深差錯造成水害事故。
6、注意檢查觀測周圍有無出水征兆:如發現安鉆地點距積水地點很近,應采取加固措施并停止掘進工作。
7、鉆進時應在操作前方吊掛多功能氣體檢測儀,發現有害氣體涌出時,應在加強通風的同時,用黃泥、木塞封堵孔口,若無法處理,應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將人員撤到新鮮風流地點,并向礦調度匯報。
8、鉆進中發現鉆孔內顯著變軟或沿鉆桿流水增大,都是鉆孔接近或進入積水區的象征,此時應立即停鉆檢查,并將鉆桿固定,記錄該鉆孔深度。檢查設備完好情況,牢固情況及支護完好情況,泄水泵完好可靠,泄水管路完好情況,以及人員沒撤離路線的安全暢通情況,報警信號完好情況,并通過排水泵房做好排水準備。上述檢查完畢,并符合技術安全要求時,方可重新打開三通泄水閘,送電開鉆,邊鉆進邊推進鉆具,使鉆頭空進一米時,可把附近積存淤泥、碎石、雜物沖出孔外,而后再提出鉆桿放水。
9、遇有高壓水頂鉆桿時,立即停止作業,并及時采取封堵鉆孔措施。
10、站在鉆機兩側操作,鉆機工作時前方嚴禁有人,左右及后部3m范圍內嚴禁進行與打鉆無關的工作。為了避免在打鉆過程中卡鉆現象的發生,在鉆孔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先送水后開鉆,先停鉆后關水”的操作程序。
11.在鉆孔鉆進過程中鉆機操作司機應始終處于操作位置,嚴禁在鉆孔施工過程中鉆機司機離開操作位置。
12.鉆工要熟悉鉆機性能,做到會使用、保養和檢修。
13.在每次打超前探測孔之前,應對鉆機進行檢修和維護,發現故障及時排除。
14.施工超前探測孔時必須進行瓦斯、一氧化炭等有害氣體檢查。
15.超前探測工作每班不少于三人,一名鉆機操作司機,兩人協助安裝和拆卸鉆桿。
16.嚴格按探水鉆機的操作規程操作設備。
17、在人員離開鉆場下班時必須將鉆桿卸下,嚴禁鉆桿滯留在鉆孔內。接鉆桿必須待鉆機停穩,且把開關停至零位方可進行。
18.打鉆過程中要認真觀察涌水量變化情況,并做好記錄,發現涌水異常、水量較大時及時采取有效封堵及排水措施,并及時上報調度室。
19.在鉆機鉆進過程中,司機應密切關注鉆機鉆進速度,如遇鉆進速度陡然增大,判斷可能進入采空區,應立即監測鉆孔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及鉆孔水的涌出情況,如涌出異常,應立即堵住鉆孔,上報生產調度室并及時撤出人員,加強通風或排水工作。
20、井下探放水使用專用的探放水鉆機,嚴禁使用煤電鉆進行探放水。
21、鉆孔內水壓過大時,嚴禁作業,并有防止孔口管和煤(巖)壁突然鼓出的措施。
22、探放水鉆孔施工時發現煤巖松軟、片幫、來壓或鉆眼中水壓、水量突然增大和頂鉆等異常時,必須立即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現場負責人要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并派人監測水情。如發現情況危急時,必須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區的人員,然后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23、探放老空水前,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水體的空間位置、積水量和水壓。老空積水區高于探放水點位置時,只準打鉆孔探放水;探放水時,必須撤出探放水點部位及探放水點標高以下受水害威脅區域內的所有人員。探放水孔必須打到老空水體,并要監視放水全過程,核對放水量,直到老空水放完為止。
24、鉆孔放水前,必須估計積水量,根據礦井排水能力和水倉容量,控制放水流量;放水時,必須設專人監測鉆孔出水情況,測定水量、水壓,做好記錄。若水量突然變化,必須及時處理,并立即報告礦調度室。
25、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立即報告礦調度室,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區的人員。
26、鉆孔接近老空區,預計可能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氣體涌出時,必須有瓦斯檢查工或礦山救護隊員在現場值班,檢查空氣成分。如果瓦斯或其他有害氣體超過《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時,必須立即停止鉆進,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并報告礦調度室,及時處理。
27、鉆進中發現有氣體噴出時,不管是什么氣體,應立即停止鉆進、切斷電源,戴好自救器,封堵鉆孔。將人員撤到有新鮮風流的地點。立即報告礦調度室,及時采取安全有效的處理措施。
28、井下采掘作業過程中,遇下列情況之一,必須進行探水警戒和探放水:
○1、接近水淹的或情況不明的井巷、老空、老窯或小煤窯;
○2、接近含水斷層、導水斷層、含水裂隙密集帶、溶洞或陷落柱;
○3、接近各類防水煤柱或打開隔離煤柱放水;
○4、接近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地段或采掘工作面有突水征兆;
○5、掘進工作面接近曾經發生過突水的地段。
○6、其他預計可能發生突水的地點。
七、探水巷道的安全措施
1、探水巷道、行人、回風必須暢通無阻,巷內不得有低洼積水段若有積水段,必須根據積水量,按“煤礦安全規程”要求建立臨時泵房水倉,確保放水不淹探水巷后路。
2、巷道支護必須牢固可靠,有較強的抗水流沖擊能力。
3、巷內雜物等障礙物要清理干凈。物料排放整齊,確保最少800mm行人安全撤離通道暢通無阻。
4、巷內必須保證正常通風,氣體符合規定,必堅持每班不少于二次的氣體檢查,鉆機操作臺前,始終懸掛甲烷報警儀,隨時觀測鉆孔內氣體涌出情況。
5、巷內電纜水管懸掛整齊,聯絡信號暢通,所有設備應上架擺放在安全地點。
八、放水及放水后掘進的安全措施
1、探到積水后,應認真分析、水壓、水量及水質、確定放水量及放水孔個數,按《煤礦安全規程》要求,調整排水能力,使其排水、供電、水倉、水溝相匹配。
2、派專人觀測放水情況,認真記錄放水量,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3、加強放水地點的通風,每小班有害氣體檢查不少于二次,必須在鉆孔1.5m內設置多種氣體檢測儀。
4、一個孔放水結束后,應按安全距離要求,在其左右補打檢驗孔,確認無殘留積水時,方可拆鉆,進行掘進施工。
5、恢復掘進前,應在起點設置標志,明確標出從該點前掘進的安全距離。
九、應急搶救水害事故預案
按礦2013年度事故應急預案執行。
十、水害避災路線
鉆機施工地點→6106切眼掘進工作面→6106(回風順槽、運輸順槽)→回風大巷→回風立井→回風立井的梯子間→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