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經理不良資產處置業務職位描述與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職位描述:
1.根據公司戰略及業務要求,建立健全公司不良資產處置業務操作規程及管理制度;
2.組織完成金融類不良資產包的接收、分類、整理、及處置等相關工作;
3.編制招標資產包的綜合分析報告(盡職調查、估值、成本和收益測算等);
4.完成與專業性中介機構(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評估、拍賣、公證中介機構)的開發和管理工作;
5.組織完成公司處置業務層面的法律事務處理工作;
6.組織完成處置項目的實施跟蹤管理工作;
7.協助完成資產管理業務相關法律文檔收集、整理工作;
篇2:(公司)企業不良資產處置管理辦法
某企業(公司)不良資產處置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和規范不良資產的處置管理工作,落實不良資產處置工作責任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按照《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市市屬國有企業不良資產處置暫行辦法》等規定,結合我公司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集團公司本級及其出資的企業(以下簡稱子公司)在清產核資和財產清查中不良資產的申報、核銷、清理回收、處置等行為。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不良資產,是指企業在清產核資和財產清查中根據合法證據、由具有合法資質的中介機構出具經濟鑒證證明認定實質已形成損失、并經集團總經理室審核,報市國資委批準核銷的資產。具體包括:
(一)不能收回的各項應收款項;
(二)難以收回的不良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
(三)長期積壓、變質、報廢、淘汰、毀損的存貨;
(四)報廢、毀損、丟失、待報廢的固定資產和停建、廢棄、報廢、拆除、毀損的在建工程;
(五)其他資產損失。。
第二章不良資產的申報與核銷
第四條企業對清理出來的不良資產的核實和認定,具體按照國資委《國有企業資產損失認定工作規則》的有關規定進行。
第五條企業對清理出來的不良資產的核實和認定都必須取得合法證據。合法證據包括:
(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
(二)社會中介機構的經濟鑒證證明。
(三)特定事項的企業內部證據。
第六條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是指企業收集到的司法機關、公安機關、行政部門、專業技術鑒定部門等依法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文件,主要包括:
(一)司法機關的判決或裁定;
(二)公安機關的立案結案證明、回復;
(三)工商管理部門出具的注銷、吊銷及停業證明;
(四)企業的破產清算公告及清償文件;
(五)政府部門的公文及明令禁示的文件;
(六)國家及授權專業技術鑒定部門的鑒定報告;
(七)保險公司對投保資產出具的出險調查單,理賠計算單等;
(八)符合法律條件的其他證據。
第七條社會中介機構的經濟鑒證證明,是指社會中介機構按照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對企業的某項經濟事項發表的專項經濟鑒證證明或鑒證意見書,包括: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律師事務所、專業鑒定機構等出具的經濟鑒證證明或鑒證意見書。
第八條特定事項的企業內部證據,是指企業在財產清查過程中,對涉及財產盤盈、盤虧或實物資產報廢、毀損及相關資金掛賬等情況的內部證明和內部鑒定意見書等,主要包括:
(一)會計核算有關資料和原始憑證;
(二)資產盤點表;
(三)相關經濟行為的業務合同;
(四)企業內部技術鑒定小組或內部專業技術部門的鑒定文件或資料;
(五)企業內部核批文件及有關情況說明。
第九條對作為不良資產核銷的所有證據,應當根據內部控制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進行逐級審核,認真把關。
第十條由集團財務處聯系、委托社會中介機構對本級及子公司擬申報核銷的不良資產進行相關的調查取證、審查核實,并出具相應的經濟鑒證證明。
第十一條企業不良資產核銷的申報程序:企業不良資產核銷方案應先上報集團公司總經理室審核,再由財務管理處轉報市稅務主管部門與市國資委審批。其一般流程如下:
(一)企業內部有關責任部門經過取證、核查責任,提出報告,并說明形成不良資產的原因和責任。
(二)不良資產損失金額無法根據證據確定或難以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明,應當委托社會中介機構進行經濟鑒證并出具鑒證意見書。
(三)企業按照內部決策程序進行審議,由集團公司總經理辦公會議通過并形成書面決議。
(四)集團公司財務處具體負責整理不良資產核銷的資料,轉報市稅務主管部門與市國資委審批,其中涉及企業損益的,應事先征求市稅務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十二條企業不良資產核銷應提供的材料:
(一)申請核銷的報告,其主要內容為:
1、企業基本情況簡介;
2、不良資產的內容,需核銷的數額、成因及有關責任落實情況;
3、對企業資產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評價。
(二)市屬國有企業不良資產核銷審批表。
(三)具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機構依法出具的清產核資、財務審計或資產評估報告。
(四)《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證》。
(五)市有關部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條對清產核資中清查出的各項資產損失,取得充分、合法證據的,經集團總經理室審核、市國資委批準后,方可予以財務核銷。
第十四條不良資產核銷的財務處理,按照《企業財務通則》(財政部令第41號)等有關財務會計制度規定進行,具體處理如下:
(一)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期間形成的不良資產,應及時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計入當期損益。
(二)對批準核銷的不良資產數額較大,企業能夠自行消化的,報經主管稅務機關同意后,計入當年損益處理。
(三)對數額較大,企業沒有能力消化或主管稅務機關不同意計入稅前列支的,可依次沖減未分配利潤、盈余公積、資本公積、實收資本。
第三章不良資產的清理回收
第十五條所屬單位對批準核銷的不良資產處置,應按照“公開、公正、規范、高效”的原則,要及時進行不良資產清理回收工作,防止錯失處置時機或貽誤時效造成資產損失。
第十六條集團公司“不良資產清理小組”應嚴格按照處置方案進行不良資產的處置,并在規定的期限內辦結。
第四章監督與檢查
第十七條所屬子公司應接受集團公司職能處室對其不良資產處置工作的監督和管理。定期對不良資產處置情況進行檢查,檢查內容主要包括處置方案、處置方式、處置程序、賬戶設置、處置收益管理等。
第五章附則
第十八條企業應在每個會計年度終了2個月前,清理出本年度形成的不良資產,形成書面資料,及時向集團總經理室申報核銷。
第十九條本辦法自****年**月**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