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測試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手工測試崗位職責
工作職責:
1.從事軟件手工測試工作,按要求進行測試需求分析、測試用例設計、測試執行和缺陷/問題的記錄、報告
2.能夠基于Selenium/RF使用Java或Python語言進行自動化測試腳本開發
3.按要求完成測試總結,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跟蹤和改進
崗位要求(詳細描述,招聘網站發布崗位使用):
1.軟件行業,熟悉軟件開發/測試理論和流程
2.熟悉測試設計方法論,能夠基于功能需求進行測試分析和高質量的測試用例設計
3.能夠高效地執行測試,報告缺陷,并提交有效的測試結果
4.熟悉軟件缺陷管理流程,對軟件缺陷定義、分析,追蹤有深入理解
5.精通web/mobile系統(產品)測試,熟悉C/S,B/S架構,熟練掌握常用的web/mobile系統(產品)測試方法
6.了解常用自動化測試框架、工具及測試技術(Selenium,RF為佳),有自動化測試實踐經驗者尤佳
7.有代碼基礎,熟悉一種或多種開發語言(Java,Python為佳),對數據結構、常用算法有一定了解
8.英語良好,能夠熟練使用英語進行工作文檔的閱讀和編寫,口語流利
9.熟練使用常用操作系統平臺,熟練使用常用辦公工具,熟練使用常用軟件測試輔助工具
1.學歷背景:(計算機軟件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
2.工作經驗/技術能力:2~3年軟件測試工作經驗
3.語言要求:英語(韓語優先),讀寫熟練,口語良好
4.證書要求:能提供相關語言等級證明(CET-4/CET-6/TOPIK等)
5.綜合素質:溝通能力良好,工作認真負責,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強烈的質量意識,善于發現和分析問題,熱愛軟件測試工作;認真、細致,有耐心、有責任心;獨立且具有合作精神,勤于思考、樂于改進和
6.其他說明:持有ISTQB認證證書者優先
工作職責:
1.從事軟件手工測試工作,按要求進行測試需求分析、測試用例設計、測試執行和缺陷/問題的記錄、報告
2.能夠基于Selenium/RF使用Java或Python語言進行自動化測試腳本開發
3.按要求完成測試總結,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跟蹤和改進
崗位要求(詳細描述,招聘網站發布崗位使用):
1.軟件行業,熟悉軟件開發/測試理論和流程
2.熟悉測試設計方法論,能夠基于功能需求進行測試分析和高質量的測試用例設計
3.能夠高效地執行測試,報告缺陷,并提交有效的測試結果
4.熟悉軟件缺陷管理流程,對軟件缺陷定義、分析,追蹤有深入理解
5.精通web/mobile系統(產品)測試,熟悉C/S,B/S架構,熟練掌握常用的web/mobile系統(產品)測試方法
6.了解常用自動化測試框架、工具及測試技術(Selenium,RF為佳),有自動化測試實踐經驗者尤佳
7.有代碼基礎,熟悉一種或多種開發語言(Java,Python為佳),對數據結構、常用算法有一定了解
8.英語良好,能夠熟練使用英語進行工作文檔的閱讀和編寫,口語流利
9.熟練使用常用操作系統平臺,熟練使用常用辦公工具,熟練使用常用軟件測試輔助工具
1.學歷背景:(計算機軟件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
2.工作經驗/技術能力:2~3年軟件測試工作經驗
3.語言要求:英語(韓語優先),讀寫熟練,口語良好
4.證書要求:能提供相關語言等級證明(CET-4/CET-6/TOPIK等)
5.綜合素質:溝通能力良好,工作認真負責,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強烈的質量意識,善于發現和分析問題,熱愛軟件測試工作;認真、細致,有耐心、有責任心;獨立且具有合作精神,勤于思考、樂于改進和
6.其他說明:持有ISTQB認證證書者優先
手工測試崗位
篇2:手工操作安全技術基礎
1引言
眾所周知,手工操作所造成的傷害在作業場所的傷害事故中,占相當的比例,其比例高達1/4。這類傷在事故中,多數會造成3天以上缺勤,而其中的半數以上是背部的傷害病癥。
總而言之,這些傷害中半數是扭傷或者腰扭傷,其他的傷害包括割傷、跌傷及挫傷。計多傷害病癥往往不是由于一次事件,而是累積而造成的。
2手工操作導致的傷害
本章節將研究那些常見的、因手工操作而造成的傷害。需要注意的是,人的脊柱有一個"老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對脊柱的完整性也會有影響。例如,脊柱的變形會對椎間盤的邊緣產生附加的壓力。這些影響在此處不進行討論和考慮。
2.1椎間盤損傷
90%的背部毛病是椎間盤損傷。當直立時,力是作用在整條脊柱上,在這樣的姿態上脊柱可以承受相當大的應力。然而,當脊柱彎曲時,壓力集中在脊柱的一部分上(通常是在發生彎曲的那一部分)。而且,因為脊柱在一個地點的彎曲,所有的應力都集中在椎間盤的一側,這樣使椎間盤受到擠壓。這種"擠壓"效應使椎間盤的外表面受到損壞并留下疤痕,從而在一段時間后會變弱并且在壓力下破裂。另外,要注意的是,椎間盤會隨著老化而變干,其功能及靈活度都減低,而且更易受傷害。椎間盤內的組織極易受周圍的人體組織的刺激,并導致炎癥反應。這就是所謂椎間盤脫出。
2.2韌帶或筋損傷
韌帶與筋是起連接作用的組織,韌帶是包圍骨頭的軟骨狀的帶狀組織,它與筋一起把肌肉與身體其他部分,通常是骨頭連接起來,筋骨的反復運動會導致炎癥。韌帶及筋都可能被撕裂而造成損傷。任何造成韌帶及筋縮緊的因素都容易使其受到損傷(如老齡化或者氣候變冷)。沿著脊椎有兩條主要的韌帶,它們對脊柱骨起支持的作用。
2.3肌肉或神經損傷
沿著脊柱兩側各有一條帶狀的厚厚的肌肉,它們非常強勁而且有活力。但是,當這些肌肉疲勞時,就會感到疼痛并且使椎間盤受力。肌肉損傷會使姿態變形,軟骨損傷也會如此。當脊椎管間的神經受到刺激時,會產生劇烈的疼痛。
2.4疝氣
疝氣是體內組織從包容它的膜壁的縫中脫出而隆起的鼓包。當腹腔器官受到壓力時,就有可能被擠壓到腹壁較為薄弱的地方。所以,在人們舉重物時,身體前彎,腹腔體積減少,就增大了對內腔器官的壓力,而導致疝氣。
2.5挫傷、擦傷及割傷
挫傷、擦傷及害傷等是在負重、跌落及其他不適當的工作環境中,可能發生的傷害。
3手工操作過程中的傷害
在從事手工操作時,舉起、推、拉及運送重物時,有可能造成上述傷害。
(1)舉起重物:不適當的方式及過度勞動都會造成傷害;
(2)推、拉重物:一般來講,推比拉費勁;
(3)負重行走:根據負重的姿態不同,負重會使用肌肉、背、肩、手臂及手疲勞。懷抱負重比背會使脊椎產生更多的應力。用單手提東西比把重物平均分配到雙手來提更容易受傷。
4手工操作評價
國外很多國家都建立了使用機械手段來避免工人從事高強度的手工操作的一般性的要求,同時也提出了在手工操作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減少操作風險的要求。為此,要對手工操作及其強度進行評估,從而采取適當的措施,以減小風險。
4.1對任務評估
為避免使用手工操作,首要的原則是對任務進行評審。評審是以回答下列3個問題而進行的。當產生消極的答案時,需要對該任務進行評價,這3個問題是:
(1)有無受傷的風險
根據雇主積累的經驗,采用官方指導性文件中有關手工操作的通用數據、事故案例及職業病的信息,對具體的手工操作類型關于傷害的風險的作出評估、判斷。國際勞工組織的指導性材料也有助于傷害問題的判斷。
(2)有無必要搬動載荷
對這一問題的討論有助于在給定的工作場所或部門建立"授權"的手工操作任務。某些工作有賴于體力荷重,而無法避免(如在拆卸時)。如果搬運載荷是能夠避免的,那么就應該避免,而僅在條件變化后,再做進一步的評估。
(3)有無可能將手工操作變成自動的或機械的操作
引入這樣一些措施,也會產生其他風險(如用叉車會產生一系列危險),這些是需要考慮的。
4.2全面評價及4個關聯要素
進行全面評價的目的是評價一項特定任務的風險,并且明確控制風險的辦法,從而做到消除或減少風險(例如機械化或加強培訓)。對于多變的工作任務(例如維修、建筑或者農業勞動),很難對單一項手工操作進行評價,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分大類做出對其風險的評價。這種評價也應當包括那些遠離雇主的場所的雇員所從事的手工操作(如送貨工人)。
這種評價,應該是及時的,當原來的評審不合適時,就需要重新評審,例如當工作條件或作業人員發生變化時。當手工操作的操作方式有了重大變化時,例如任務或者載荷的性質發生變化時,也需要重新進行評價。
在開始評價之前,在有關發現手工操作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上,雇員和職員的觀點是特別有用的。應當鼓勵他們參與這一過程,尤其是對特定的工作,鼓勵他們積極報告其存在的問題。缺勤統計、低生產效率及士氣狀況、過多的廢品以及事故和疾病的記錄都是對風險的珍貴的指示參數。個體工業方面,也為手工操作風險的確認提供信息。
通常對任務進行評價需要考慮下列4個相互關聯的要素,對這4個要素的問答構成了評價的基礎。這4個要素是:
(1)任務
是否會有以下情況
①遠離身體軀干拿取或操縱重物;
②超負荷的推、拉重物;
③不良的身體運動或工作姿勢,尤其是軀干扭轉、彎曲、伸展取東西;
④超負荷的負重運動,尤其是舉起及搬下重物的距離是否過長搬運重物的距離是否過長
⑤負荷有沒有突然運動的風險
⑥手工操作的時間及頻率是否合理
⑦有沒有足夠的休息及恢復體力的時間
⑧工作的節奏及速度安排是否合理
(2)載荷
是否會有以下狀態
①過重;
②過寬及過于笨重;
③難于提、拉;
④不穩或者內中的物品容易移位;
⑤銳利、過熱或有其他危險。
(3)工作環境
是否有不足之處
①在局限空間工作,限制了良好的工作姿態;
②地板不平衡、滑或不穩;
③工作面或地板面有振動;
④溫度及濕度不好;
⑤因通風或陣風造成的條件問題;
⑥照明條件不佳。
(4)個人能力
工作是否適應
①需要超常的體力及身高;
②對有身孕及健康不良會造成危險;
③從安全的角度,要求有特殊知識或培訓。
(5)其他因素
是否有影響
著裝或個體防護用具是否有礙于運動或姿態保持
5降低傷害的風險
根據任務用人機工效學的思想,從健康、安全和勞動生產率方面對手工操作進行優化"設計",是一種最合適的方法。任務、載荷、工作環境、個人的體力以及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都是這種設計的重要因素。降低風險的技術有:
5.1使用輔助機械
使用輔助機械的例子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使用杠桿。它可以減少移動載荷的力量。絞車可以用于提升載荷,軌道車可減少使載荷水平運動所費的力量,滑道是利用重力來運送載荷的一種方便的方法。
5.2調整、改進任務
改變任務的布局可以減少傷害的風險。例如,改進材料或產品的流量。一些能使人-機配合更協調、更為合理的改進,例如,使需要處理的載荷更加靠近身體的處理方法,也能夠減少受傷的風險。改進工作流程,減少完成任務所需要的頻率及時間也會產生好的效果。使用小組工作方式及個體防護設備也有利于減少受傷的風險。在操作過程中,所有使用的器具應該是經過保養的而且有損壞記錄及修復的制度。
5.3從載荷方在減少傷害風險
采用小包裝,減少打包重量的辦法,減少載荷重。另外,載荷可以做得小一點,容易搬運,容易提或抓,較為穩定而且在拿住時較少受傷(干凈,沒有銳利的邊、角)。
5.4改善工作環境
使工作時間開闊,改善地面的條件,盡量使工作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避免高、低溫及高濕環境,保證合適的照明。
5.5對工作人員的選擇
工人的健康、體型及力量對手工操作會務的完成有明顯的影響。健康篩選是選擇手工操作任務的一個重要方面。知識及培訓是減少因手工操作任務而導致傷害方面的一個重要因素。
6手工操作的訓練
6.1訓練及培訓的內容
培訓的內容包括:
(1)粗心及不熟練的操作造成的危險;
(2)杠桿的原理及運動的規律;
(3)脊椎及肌肉系統的作用;
(4)提升、推、拉及負重對身體的影響,特別是在不良姿勢下的壞處;
(5)使用輔助機械;
(6)選擇合適的工作服及必要的防護裝備;
(7)有關的技術,包括:
①識別滑倒或失足的危險;
②了解并評估在沒有幫助時,載荷的重量及一個人能夠搬運的能力;
③在提起重物時應彎膝,使重物靠近身體(但要避免彎曲角度不要過大,并且靠近身體過小);
④在運動時,避免扭轉,調整好呼吸;
⑤調整好身體與載荷之間的相對關系。
6.2提舉重物的安全原則
在提、舉起重物時,必須遵照如下的安全原則。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應該在培訓老師的監督和指導下進行實踐,以便防止或減少提舉重物可能產生的傷害。
(1)抓牢;
(2)腳的位置站好;
(3)略曲膝,取舒適的姿態,再站直;
(4)手臂離身體要近;
(5)收起下顎;
(6)利用身體的重量。
6.3學員須知的其他因素
(1)個人條件的限制(年齡、力量、體型、腰圍等);
(2)所舉起的載荷的性質(重量、尺寸、剛度);
(3)載荷的位置;
(4)適宜的工作條件。
7復習要點
(1)5種傷害
①椎間盤受傷;
②韌帶或筋受傷;
③肌肉或神經受傷;
④疝氣;
⑤挫傷、擦傷、割傷。
(2)培訓內容
①防止不良提升技術造成的危險;
②杠桿的原理;
③身體在提升時的作用;
④正確的舉起重物的技術示范;
⑤使用輔助機械;
⑥實習;
⑦有關規范要求及風險評估。
(3)安全提升的8個要素
①檢查載荷特性--重量、尺寸、位置及要送達的位置;
②知道自己的能力限度,必要時要請求幫助;
③抓好把手;
④身體要直,膝要彎;
⑤手臂要靠近身體;
⑥收下顎;
⑦使用身體;
⑧各同事合作來完成工作。
(4)評價的4個要素;
①任務;
②載荷;
③工作環境;
④個人能力。
篇3:注漿操作手工作崗位職責
1.注漿手必須具有很強的責任心與敬業精神,熟悉注漿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并能夠處理一些常見問題。
2.在盾構機推進前檢查漿液的數量,察看管路是否接好,察看盾尾處的球閥和漿液罐與泵之間的閘門是否打開。
3.推進過程中要留意漿液的數量和質量,及時通知漿液站和盾構操作手。
4.根據盾構操作手的要求把握注漿量和注漿壓力;在掘進同時及時進行同步注漿,保證注漿壓力;如出現注漿量不足或壓力不夠,要與盾構操作手聯系,及時進行補注。
5.要認真觀察顯示屏和壓力表的顯示值,留意泵的聲音,發現異常及時解決,經常出現的問題是管路堵塞,這時要根據堵塞情況進行反泵或清洗管路。
6.注漿過程中要記錄注漿量和注漿壓力;要按時對注油孔進行油脂的加注,隨時清洗設備上的砂漿。
7.交接班時應做好交接班記錄,交待好已完成的工作和待完成的工作以及出現的問題;做好交接過程中的數據記錄和問題記錄。
8.在推進間隙要每隔一定的時間開泵二至三次,以防泵的堵塞。
9.停機后,及時清洗泵、漿液罐、注漿管路和盾尾。
10.注漿系統長時間擱置不用時要徹底清洗,以防管路堵塞。
11.積極參加項目部組織的技術技能培訓,自覺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的勞動技能和操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