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礦務集團有限公司礦井風量計算細則

礦務集團有限公司礦井風量計算細則

2024-07-25 閱讀 3502

某某礦務集團有限公司礦井風量計算細則(試行)

一、礦井供風原則

1、礦井供風總的原則是,既要能確保礦井安全生產的需要,又要符合經濟要求。

2、礦井所需風量的確定,必須符合安監總煤礦字〔2005〕42號“關于印發《煤礦通風能力核定辦法(試行)》的通知”及《煤礦安全規程》中有關條文的規定,即:

(1)氧氣含量的規定;

(2)沼氣、二氧化碳、氫氣等有害氣體安全濃度的規定;

(3)井巷風流速度的規定;

(4)空氣中懸浮粉塵允許濃度的規定;

(5)空氣溫度的規定;

(6)每人每分鐘供風量不少于4m3的規定。

二、礦井需要總進風量計算

礦井需要總進風量按各采煤工作面、掘進工作面、硐室、備用工作面及其它巷道等用風地點實際需要風量分別進行計算。

Q礦=(∑Q采+∑Q掘全+∑Q硐+∑Q備+∑Q其它)×K礦通(m3/min)(1-1)式中:Q礦――礦井需要總進風量,m3/min;

∑Q采――礦井獨立通風采煤工作面需要風量之和,m3/min;

∑Q掘全――礦井獨立通風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機安裝處全風壓需要風量之和,m3/min;

∑Q硐――礦井獨立通風硐室需要風量之和,m3/min;

∑Q備――礦井獨立通風備用工作面需要風量之和,m3/min;

∑Q其它――礦井除了采、掘、硐室和備用工作面以外的其它用風巷道需要風量之和,m3/min;

K礦通――礦井通風系數,包括礦井內部漏風和配風不均衡等因素,一般可取K礦通=1.15~1.2,低瓦斯礦井(有高瓦斯地區的礦井除外)獨立供風采掘工作面數量少于12個且最大通風流程小于10000m時,取K礦通=1.15,否則,取K礦通=1.2。

1、采煤工作面需要風量計算

每個采煤工作面需要風量,應按瓦斯、二氧化碳絕對涌出量和爆破后有害氣體產生量以及工作面氣溫、風速和人數等規定分別進行計算,然后取Q采1~Q采5的最大值作為該采煤工作面需要風量。

(1)采煤工作面按氣象條件確定需要風量,其計算公式為:

Q采1=Q基本×K采高×K采面長×K溫(m3/min)(2-1)

式中:Q采1――采煤工作面需要風量,m3/min;

Q基本――不同采煤方式工作面所需的基本風量,m3/min。

K采高――采煤工作面采高調整系數(見表1);

K采面長――采煤工作面傾斜長度調整系數(見表2);

K溫――采煤工作面溫度與對應風速調整系數?**見表3)。

Q基本=60×V采1×S采max×70%(m3/min)(2-2)

式中:V采1――采?*?*??作面適宜風速,取V采1≥1m/s;

S采max――采煤?*?*??面最大控頂距時凈斷面積,m2。

S采max=采煤工作面最大控頂距×工作面實際采高-輸送機、支架(支柱)、梁子等所占的面積(m2)(2-3)

表1K采高――采煤工作面采高調整系數采高(m)<2.02.0~2.5≥2.5及放頂煤工作面系數(K采高)1.01.11.5表2K采面長――采煤工作面傾斜長度調整系數采煤工作面傾斜長度(m)<150150~200>200

調整系數(K長)1.01.0~1.31.3~1.5表3K溫――采煤工作面溫度與對應風速調整系數采煤工作面空氣溫度(℃)采煤工作面風速(m/s)配風調整系數K溫

<180.3~0.80.90

18~200.8~1.01.00

20~231.0~1.51.00~1.10

23~261.5~1.81.10~1.25

26~281.8~2.51.25~1.4

28~302.5~3.01.4~1.6

(2)按照瓦斯絕對涌出量計算需要風量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按采煤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的要求計算:

Q采2=100×q采CH4×K采CH4(m3/min)(2-4)

式中:Q采2――采煤工作面實際需要風量,m3/min;

q采CH4――采煤工作面回風巷風流中日平均???斯絕對涌出量(正常生產條件下,連續觀測1個月,取月平均日瓦斯絕對涌出量),m3/min;K采CH4――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數。(正常生產條件下,連續觀測1個月,日最大瓦斯絕對涌出量與月平均日瓦斯絕對涌出量的比值)。

100――采煤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所換算的常數。按二氧化碳或其它有害氣體的絕對涌出量計算需要風量,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按采煤工作面回風流中不同有害氣體的允許濃度并參照按瓦斯絕對涌出量的計算方法執行。

布置有專用排放瓦斯巷(俗稱尾巷,且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一百三十七條的規定)的采煤工作面需要風量計算:

Q采2=Q采回+Q采尾(m3/min)(2-5)

Q采回=100×q采CH4×K采CH4(m3/min)(2-6)

Q采尾=qCH4尾×K采CH

4÷2.5%(m3/min)(2-7)

式中:qCH4尾――采煤工作面尾巷的風排瓦斯量,m3/min;

其他符號的含義同上。

(3)按采煤工作面溫度選擇適宜的風速計算需要風量:

Q采3=60×V采3×S采平均(m3/min)(2-8)

式中:V采3――采煤工作面風速,可按本細則第四項第2小項有關要求選取(見表3),m/s;

S采平均――采煤工作面最大和最小控頂距凈斷面積的平均值,m2。

(4)按采煤工作面同時作業人數和炸藥量計算需要風量:

每人供風量≮4m3/min:

Q采4>4N(m3/min)(2-9)

每千克炸藥供風量≮25m3/min:

Q采5>25A藥(m3/min)(2-10)

式中:N――工作面最多人數;

A藥――一次爆破炸藥最大用量,Kg。

(5)按采煤工作面風速進行驗算:

15S采平均

式中:S采平均――采煤工作面最大和最小控頂凈斷面積的平均值,m2。

采煤工作面采空區頂板懸???時,必須采取加大風量及控制風流防止向采空區擴散的措施,確保采煤工作面控頂區域內最低風速不得小于0.5m/s,有害氣體濃度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2、備用采煤工作面需要風量計算

備用工作面亦應滿足按瓦斯、二氧化碳、氣溫等規定計算的風量,且最少不得低于同一采煤方式相同的采煤工作面實際需要風量的50%。

Q備≥0.5×Q采(2-12)

3、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機處的需要風量

(1)掘進工作面的需要風量

每個掘進工作面需要風量,應按瓦斯、二氧化碳絕對涌出量和爆破后有害氣體產生量以及工作面氣溫、風速和人數等規定分別進行計算,然后取Q掘1~Q掘4的最大值作為該掘進工作面需要風量。

①按照瓦斯絕對涌出量計算:

Q掘1=100×q掘×K掘(m3/min)(3-1)

式中:Q掘――單個掘進工作面需要風量,m3/min;

q掘――掘進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絕對涌出量(正常生產條件下,連續觀測1個月,取月平均日瓦斯絕對涌出量),m3/min;

K掘――掘進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數。(正常生產條件下,連續觀測1個月,日最大瓦斯絕對涌出量與月平均日瓦斯絕對涌出量的比值);100――掘進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所換算的常數。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計算需要風量時,可參照瓦斯絕對涌出量計算方法進行。

②按照風速、溫度計算掘進工作面需要風量

Q掘2=60×V掘×S掘max?*K*溫m3/min(3-2)

式中:V掘――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內最低允許風速,m/s;

巖巷V掘≥0.15m/s,煤巷和半煤巖巷V掘≥0.25m/s;

S掘max――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的最大凈斷面積(掘進工作面因出現斷層、高冒、地質構造造成巷道斷面積增大的除外),m2;

K溫――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空氣溫度調整系數,可按本細則第四項第2小項有關要求選取(見表4);

表4K溫――掘進工作面空氣溫度調整系數

掘進工作面空氣溫度(℃)配風調整系數K溫

18~201.00

20~231.00~1.10

23~261.10~1.25

26~281.25~1.4

28~301.4~1.6

③按掘進工作面同時作業人數和炸藥量計算需要風量:

每人供風量≮4m3/min:

Q掘3>4N(m3/min)(3-3)

每千克炸藥供風量≮25m3/min:

Q掘4>2*A?*?(m3/min)(3-4)

式中:N――掘進工作面?*??*人數;

A藥――一次爆破炸藥最大用量,Kg。

④按風速進行驗算:*br*>巖巷掘進最低風量,Q巖掘>9S掘max(m3/min)

煤巷掘進最低風量,Q煤掘>15S掘max(m3/min)

巖煤巷道最高風量,Q掘<240S掘min(m3/min)

式中:S掘max――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的最大凈斷面積,m2;

S掘min――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的最小凈斷面積,m2。

(2)局部通風機選型

①局部通風機工作風量計算

Q扇=Q掘×Pm3/min(3-5)

式中:Q扇――局部通風機工作風量,m3/min;如有實測百米漏風率P100,可按公式(3-6)計算,當無實測資料時,應按公式(3-5)計算。Q扇=Q掘/(1-L×P100/100)(3-6)

L――風筒長度,m;

P――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風筒漏風系數,柔性風筒應按下式計算:

P=1/(1-nL接),(3-7)

n――風筒接頭數;

L接――一個接頭漏風率,反壓?px連接時,L接=0.002。

②局部通風機工作風壓計算

根據掘進工作面設計長度、局部通風機需要工作風量、掘進工作面需要風量、風筒風阻,計算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機工作風壓值:

hft=Rp*Q扇*Q掘Pa(3-8)

式中:Rp――壓入式風筒的總風阻,N.S2/m8;風筒風阻是由摩擦風???、局部風阻組成,其大小取決于風筒的直徑、接頭方式、風筒總長度、風壓、單節風筒長度、風筒的材質等,如有實測百米風阻值R100,可按公式(3-9)計算,當無實測資料時,應按

公式(3-10)計算。

hft――壓入式局部通風機全風壓,Pa;

Rp=R100×(L/100),(3-9)

Rp=6.5α×L/(d5)+(n×ζj0+∑ζbei+ζin)×[ρ/(2s2)](3-10)

α――風筒摩擦阻力系數(無實測資料時可參用表5),N.S2/m4;

L――風筒長度,m;

d――風筒直徑,m;

ρ――空氣密度,kg/m3;

s――風筒斷面積,m2;

n――風筒接頭個數;

ζj0――風筒接頭局部阻力系數(無實測資料時可參用表5);

ζbei――風筒拐彎局部阻力系數(無實測資料時可參用表6);

ζin――風筒入口局部阻力系數,當入口處完全修圓時,取ζin=0.1;

不加修圓的直角入口時,取ζin=0.5~0.6。表5膠質風筒α、ζj0選用范圍參考表風筒直徑(mm)

摩擦阻力系數α

(N.S2/m4)接頭局部阻力系數ζj0備注

3000.0053

4000.0049

0.15

5000.0045

6000.0041

0.15~0.13

7000.0038

8000.0032

10000.0029

0.13~0.09

接頭為插接、反邊接頭

表6膠質風筒拐彎局部阻力系數參考表拐彎角度20°40°60°80°90°100°ζbei0.180.40.621.01.251.55

③選擇合適局部通風機

根據工作風壓、風量和局部通風機的性能曲線,選擇合適的局部通風機。

④根據所選用局部通風機型號,確定局部通風機的工作風量。

局部通風機的工作風量范圍應以該局部通風機出廠說明書中提供的有效風量范圍為準,各礦必須保存好局部通風機出廠說明書,以此為礦井配風計算和局部通風機選型的憑證,無此資料時,可參考表7選取。

表7部分局部通風機選型表

型號功率(KW)級數建議Q扇(m3/min)風壓Pa備注

JBT-515.51225-145245-1177

JBT-52112225-145490-2350

JBT-61141390-250343-1569

JBT-62282390-250686-3139

DSFA-52×5.52230-150350-2800

DSFA-5.62×152395-230450-4850

FBD5/2×5.52×5.52200-140500-2800

FBD5/2×7.52×7.52240-180700-3200

FBD5.6/2×112×112350-240800-3700

FBD6/2×152×152400-3001500-4400

FBD6/2×222×222500-3801600-5000

FBD6/2×302×302600-4302000-5800

FBD6/2×552×5521100-8003000-5800

(3)局部通風機安裝處巷道全風壓供風量的計算:

Q掘全=∑Q扇實+60×V安×S安(m3/min)(3-11)

式中:Q掘全――局部通風機安裝處巷道的全風壓供風量,m3/min;

∑Q扇實――安裝在同一地點并聯通風的各局部通風機實際工作風量之和,m3/min。可現場實測或參考表7選取,供風長度小時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V安――局部通風機吸入口至局部通風機供風井巷回風口之間的風速,m/s。安裝局部通風機的巷道中的風量,除了滿足局部通風機的吸風量而外,還應保證局部通風機吸入口至局部通風機供風井巷回風口之間的

風速,以防止局部通風機吸入循環風和這段距離內風流停滯,造成瓦斯積聚。風速巖巷取≥0.15m/s、煤巷和半煤巷取≥0.25m/s;S安――局部通風機吸入口至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回風口之間的巷道斷面,m2。

4、井下硐室需要風量計算

按礦井各個獨立通風硐室需要風量的總和確定:

∑Q硐=Q硐1+Q硐2+Q硐3+...+Q硐n(m3/min)(4-1)

式中:∑Q硐――所有獨立通風硐室需要風量總和,m3/min;

Q硐1、Q硐2、Q硐3、?、Q硐n――不同獨立通風硐室需要風量,按硐室配風原則計算,并與徐礦集團實際配風情況相比,取其最大值,m3/min。

(1)井下不同硐室配風原則:

井下爆炸材料庫配風必須保證每小時4次換氣量:

Q庫=4V/60=0.07V(m3/min)(4-2)

式中:Q庫――井下爆炸材料庫需要風量,m3/min;

V――井下爆炸材料庫的體積(包括聯絡巷在內的爆炸材料庫的空間總體積),m3。

井下充電室,應按其回風流中氫氣濃度小于0.5%計算風量。

機電硐室需要風量應根據不同硐室內設備的降溫要求進行配風。

選取硐室風量,須保證機電硐室溫度不超過30℃,其它硐室溫度不超過26℃。

(2)根據經驗和集團公司實際配風情況,井下硐室供風量應為:

①排水泵房

主排水泵房:Q≮150m3/min;

采區排水泵房:Q≮80m3/min。

②空氣壓縮機房

裝機總容量>80m3的:Q≮150m3/min;

裝機總容量在60~80m3的:Q≮

120m3/min;

裝機總容量40~60m3的:Q≮100m3/min;

裝機總容量≤40m3的:Q≮80m3/min。

③充電硐室

充電硐室配風量Q=100~150m3/min。

④絞車房

直徑2.0m及以上絞車房的:Q≮80m3/min;

直徑1.6m以上絞車房的:Q≮60m3/min;

直徑1.2m以上絞車房的:Q≮50m3/min;

直徑1.2m以下絞車房的:Q≮30m3/min;

⑤變電所

中央變電所:Q≮70m3/min;

采區變電所:Q≮50m3/min;

⑥其它機電硐室Q≮30m3/min。

⑦爆破材料庫

大型爆破材料庫:Q≮120m3/min;

中型爆破材料庫:Q≮100m3/min;

小型爆破材料庫:Q≮80m3/min;

爆破材料發放站:Q≮60m3/min。

5、其它巷道需要風量計算

按礦井各個其它巷道需要風量的總和確定:

∑Q其它=Q其1+Q其2+Q其3+...+Q其n(m3/min)(5-1)

式中:Q其1、Q其2、Q其3、...、Q其n――各其它巷道需要風量,m3/min。

按瓦斯涌出量計算:

Q其i=100×qCH4×K其通(m3/min)(5-2)

式中:Q其i――第i個其它巷道需要風量,m3/min;

qCH4――第i個其它巷道最大瓦斯絕對涌出量,m3/min;

K其通――其它巷道瓦斯涌出不均?系數,取K其通=1.2~1.3;

100――其它巷道中風流瓦斯濃度不超過1%所換算的常數。

按其風速驗算:

Q其它i>9×S其i(m3/min)(5-3)

架線機車巷中的風速驗算:

Q其它架線機車>60×S其I(5-4)式中:S其i――第i個其它巷道斷面,m2。

三、礦井有關通風參數的計算方法

1、礦井有效風量是指風流通過井下各用風地點實測風量之和(包括獨立通風采煤

工作面、掘進工作面、備用工作面、硐室及其它用風巷道)。

礦井有效風量計算:

Q有效=∑Q采i+∑Q掘全i+∑Q硐i+∑Q備i+∑Q其它i(m3/min)(6-1)

式中:Q有效――礦井有效風量,m3/min;

∑Q采i――礦井獨立通風采煤工作面實測風量之和,m3/min;

∑Q掘全i――礦井獨立通風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機安裝處全風壓實測風量之和,m3/min;

∑Q硐i――礦井獨立通風硐室實測風量之和,m3/min;

∑Q備i――礦井獨立通風備用工作面實測風量之和,m3/min;

∑Q其它i――礦井其它獨立用風巷道實測風量之和,m3/min。

2、礦井有效風量率(E)是礦井有效風量與各臺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總和之比。

礦井有效風量率計算:

E=Q有效÷∑Q主通i×100(6-2)

式中:E――礦井有效風量率,%;

Q有效――礦井有效風量,m3/min;

∑Q主通i――各臺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總和,m3/min。

3、礦井外部漏風量是指直接由主要通風機裝置及其風井附近地表漏失的風量之和。

礦井外部漏風量計算:

∑Q外漏=∑Q主通i-∑Q井i(m3/min)(6-3)

式中:∑Q外漏――礦井外部漏風量之和,m3/min;

∑Q主通i――各臺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總和,m3/min;

∑Q井i――各回風井的實測風量之和,m3/min。

4、礦井外部漏風率是指礦井外部漏風量與各臺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總和之比。

礦井外部漏風率計算:

L=∑Q外漏÷∑Q主通i×100(6-4)

式中:L――礦井外部漏風率,%。

∑Q外漏――礦井外部漏風量之和,m3/min;

∑Q主通i――各臺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總和,m3/min。

5、礦井內部漏風量是指礦井實際總進風量與礦井有效風量之差。

礦井內部漏風量計算:

Q內漏=Q實進-Q有效(m3/min)(6-5)

式中:Q內漏――礦井內部漏風量,m3/min;

Q實進――礦井實際總進風量,m3/min;

Q有效――礦井有效風量,m3/min。

6、礦井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排風量),應等于礦井的實際總回風量、外部漏風量之和。

7、礦井總進風量比(G)是反映礦井通風能力大小的指標,該值合理范圍應在100%<G<110%。該值大于110%時,則反映主要通風機能力充裕,礦井實際進風量過大,經濟不合理,主要通風機工況點應予下調;該值G≤100%時,則反映主要通風機目前工況點滿足不了礦井安全生產,工況點應予上調。

礦井總進風量比計算:

G=Q實進÷Q礦×100(6-6)

式中:G――礦井總進風量比,%;

Q實進――礦井實際總進風量,m3/min;

Q礦――礦井需要總進風量,m3/min。

8、礦井等積孔(A)是用以表示礦井通風難易程度的指標。

①單風井礦井等積孔計算:

H

QA主通19.1=(6-7)

式中:A――礦井等積孔,m2;

Q主通――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m3/s;

H――主要通風機的靜壓,Pa。

②多風

井礦井等積孔計算:

∑∑

∑=

主通

主通

Q/HQ

Q

19.1

ii

A(6-8)

式中:A――礦井等積孔,m2;

∑Q主通――各臺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總和,m3/s;

∑QiHi――各臺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和對應的主要通風機靜壓乘積之和,Pa.m3/s。∑QiHi=Q1H1+Q2H2+?+QnHn

9、礦井內部漏風系數是指礦井實際總進風量與礦井總有效風量之比。礦井內部漏風系數計算:

K=Q實進÷Q有效(6-9)

式中:K――礦井內部漏風系數;

Q實進――礦井實際總進風量,m3/min;

Q有效――礦井有效風量,m3/min。

10、計算礦井有效風量、有效風量率、漏風量、漏風率、漏風系數及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時,風量均應換算成標準狀態下的風量,可按下式計算:

Q標=Q測×ρ測÷1.2(6-10)

式中:Q標――標準狀態下的風量,m3/min;

Q測――測定地點的實際風量,m3/min;

ρ測――測定地點的空氣密度,kg/m3;

1.2――標準狀態下礦井空氣密度,kg/m3。

四、礦?

??力核算方法

礦井通風能力是指礦井主要通風機在實際工況點時對應的礦井實際總進風量可供生產煤炭量的能力。

礦井有兩個及以上通風系統時,應按照每一個通風系統分別進行通風能力核定,礦井通風能力為每一通風系統通風能力之和。

1、礦井通風能力核定采用總體核算法或由里向外核算法計算。

方法一(總體核算法,產量在30萬噸/年以下的礦井可使用本法)

篇2:S礦礦井風量管理制度

l、根據每月的生產計劃和礦井通風狀況,編制合理的礦井配風計劃。

2、礦井配風計劃必須經礦總工程師審核簽字后方可執行。

3、通風報表必須按要求進行填寫,數據真實、準確,上報。

4、井下主要進、回風巷必須建立測風站,并符合規程的要求。

5、測風站要設記錄牌板,牌版的內容有:測風站斷面、平均風速、風量、大氣壓力、空氣溫度、瓦斯、二氧化碳、測定日期、測定人以及員測點大氣壓力等。

6、井下所有的通風巷道或地點的風量每旬至少全面測風一次。每次測風結果必須填寫在現場的測風牌板和測風記錄上,及時填寫旬報,上報給有關領導。

7、主要大巷要實行每十天至少測風一次。采煤工作面和采掘工作面根據實際要求隨時測定進風巷和回風巷的風量,并記在測風牌板和測風記錄手冊上。

8、巷道中風速必須經過驗算,不得有無風、微風或超速巷道。

9、工作地點每人每分鐘供給風量不得低于4m3/min。

10、采煤工作面回收期間,每天測定一次工作面進回風風量,風量要滿足風速和稀釋瓦斯的要求,并將測定結果填在測風牌板和測風記錄上。

11、巷道貫通前、系統調整后、扇風機導機或改變葉片角度后都必須進行測風,測風結果必須填寫在測風記錄上并及時向有關領導匯報。

12、發現風量與配風計劃差別較大要及時分析原因、檢查系統,并及時調整設施狀態。

13、礦井外部漏風率不大于5%,礦井有效風量率不低于87%。

14、測風人員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人員擔任,持證上崗。

15、使用合格的測風儀器、儀表。

篇3:礦務集團公司礦井風量計算細則

礦務集團有限公司礦井風量計算細則

某某礦務集團有限公司礦井風量計算細則(試行)

一、礦井供風原則

1、礦井供風總的原則是,既要能確保礦井安全生產的需要,又要符合經濟要求。

2、礦井所需風量的確定,必須符合安監總煤礦字〔2005〕42號“關于印發《煤礦通風能力核定辦法(試行)》的通知”及《煤礦安全規程》中有關條文的規定,即:

(1)氧氣含量的規定;

(2)沼氣、二氧化碳、氫氣等有害氣體安全濃度的規定;

(3)井巷風流速度的規定;

(4)空氣中懸浮粉塵允許濃度的規定;

(5)空氣溫度的規定;

(6)每人每分鐘供風量不少于4m3的規定。

二、礦井需要總進風量計算

礦井需要總進風量按各采煤工作面、掘進工作面、硐室、備用工作面及其它巷道等用風地點實際需要風量分別進行計算。

Q礦=(∑Q采+∑Q掘全+∑Q硐+∑Q備+∑Q其它)×K礦通(m3/min)(1-1)式中:Q礦――礦井需要總進風量,m3/min;

∑Q采――礦井獨立通風采煤工作面需要風量之和,m3/min;

∑Q掘全――礦井獨立通風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機安裝處全風壓需要風量之和,m3/min;

∑Q硐――礦井獨立通風硐室需要風量之和,m3/min;

∑Q備――礦井獨立通風備用工作面需要風量之和,m3/min;

∑Q其它――礦井除了采、掘、硐室和備用工作面以外的其它用風巷道需要風量之和,m3/min;

K礦通――礦井通風系數,包括礦井內部漏風和配風不均衡等因素,一般可取K礦通=1.15~1.2,低瓦斯礦井(有高瓦斯地區的礦井除外)獨立供風采掘工作面數量少于12個且最大通風流程小于10000m時,取K礦通=1.15,否則,取K礦通=1.2。

1、采煤工作面需要風量計算

每個采煤工作面需要風量,應按瓦斯、二氧化碳絕對涌出量和爆破后有害氣體產生量以及工作面氣溫、風速和人數等規定分別進行計算,然后取Q采1~Q采5的最大值作為該采煤工作面需要風量。

(1)采煤工作面按氣象條件確定需要風量,其計算公式為:

Q采1=Q基本×K采高×K采面長×K溫(m3/min)(2-1)

式中:Q采1――采煤工作面需要風量,m3/min;

Q基本――不同采煤方式工作面所需的基本風量,m3/min。

K采高――采煤工作面采高調整系數(見表1);

K采面長――采煤工作面傾斜長度調整系數(見表2);

K溫――采煤工作面溫度與對應風速調整系數(見表3)。

Q基本=60×V采1×S采ma*×70%(m3/min)(2-2)

式中:V采1――采煤工作面適宜風速,取V采1≥1m/s;

S采ma*――采煤工作面最大控頂距時凈斷面積,m2。

S采ma*=采煤工作面最大控頂距×工作面實際采高-輸送機、支架(支柱)、梁子等所占的面積(m2)(2-3)

表1K采高――采煤工作面采高調整系數采高(m)<2.02.0~2.5≥2.5及放頂煤工作面系數(K采高)1.01.11.5表2K采面長――采煤工作面傾斜長度調整系數采煤工作面傾斜長度(m)200

調整系數(K長)1.01.0~1.31.3~1.5表3K溫――采煤工作面溫度與對應風速調整系數采煤工作面空氣溫度(℃)采煤工作面風速(m/s)配風調整系數K溫

<180.3~0.80.90

18~200.8~1.01.00

20~231.0~1.51.00~1.10

23~261.5~1.81.10~1.25

26~281.8~2.51.25~1.4

28~302.5~3.01.4~1.6

(2)按照瓦斯絕對涌出量計算需要風量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按采煤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的要求計算:

Q采2=100×q采CH4×K采CH4(m3/min)(2-4)

式中:Q采2――采煤工作面實際需要風量,m3/min;

q采CH4――采煤工作面回風巷風流中日平均瓦斯絕對涌出量(正常生產條件下,連續觀測1個月,取月平均日瓦斯絕對涌出量),m3/min;K采CH4――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數。(正常生產條件下,連續觀測1個月,日最大瓦斯絕對涌出量與月平均日瓦斯絕對涌出量的比值)。

100――采煤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所換算的常數。按二氧化碳或其它有害氣體的絕對涌出量計算需要風量,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按采煤工作面回風流中不同有害氣體的允許濃度并參照按瓦斯絕對涌出量的計算方法執行。

布置有專用排放瓦斯巷(俗稱尾巷,且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一百三十七條的規定)的采煤工作面需要風量計算:

Q采2=Q采回+Q采尾(m3/min)(2-5)

Q采回=100×q采CH4×K采CH4(m3/min)(2-6)

Q采尾=qCH4尾×K采CH4÷2.5%(m3/min)(2-7)

式中:qCH4尾――采煤工作面尾巷的風排瓦斯量,m3/min;

其他符號的含義同上。

(3)按采煤工作面溫度選擇適宜的風速計算需要風量:

Q采3=60×V采3×S采平均(m3/min)(2-8)

式中:V采3――采煤工作面風速,可按本細則第四項第2小項有關要求選取(見表3),m/s;

S采平均――采煤工作面最大和最小控頂距凈斷面積的平均值,m2。

(4)按采煤工作面同時作業人數和炸藥量計算需要風量:

每人供風量≮4m3/min:

Q采4>4N(m3/min)(2-9)

每千克炸藥供風量≮25m3/min:

Q采5>25A藥(m3/min)(2-10)

式中:N――工作面最多人數;

A藥――一次爆破炸藥最大用量,Kg。

(5)按采煤工作面風速進行驗算:

15S采平均

式中:S采平均――采煤工作面最大和最小控頂凈斷面積的平均值,m2。

采煤工作面采空區頂板懸頂時,必須采取加大風量及控制風流防止向采空區擴散的措施,確保采煤工作面控頂區域內最低風速不得小于0.5m/s,有害氣體濃度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2、備用采煤工作面需要風量計算

備用工作面亦應滿足按瓦斯、二氧化碳、氣溫等規定計算的風量,且最少不得低于同一采煤方式相同的采煤工作面實際需要風量的50%。

Q備≥0.5×Q采(2-12)

3、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機處的需要風量

(1)掘進工作面的需要風量

每個掘進工作面需要風量,應按瓦斯、二氧化碳絕對涌出量和爆破后有害氣體產生量以及工作面氣溫、風速和人數等規定分別進行計算,然后取Q掘1~Q掘4的最大值作為該掘進工作面需要風量。

①按照瓦斯絕對涌出量計算:

Q掘1=100×q掘×K掘(m3/min)(3-1)

式中:Q掘――單個掘進工作面需要風量,m3/min;

q掘――掘進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絕對涌出量(正常生產條件下,連續觀測1個月,取月平均日瓦斯絕對涌出量),m3/min;

K掘――掘進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數。(正常生產條件下,連續觀測1個月,日最大瓦斯絕對涌出量與月平均日瓦斯絕對涌出量的比值);100――掘進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所換算的常數。按二氧化碳絕對涌出量計算需要風量時,可參照瓦斯絕對涌出量計算方法進行。

②按照風速、溫度計算掘進工作面需要風量

Q掘2=60×V掘×S掘ma*×K溫m3/min(3-2)

式中:V掘――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內最低允許風速,m/s;

巖巷V掘≥0.15m/s,煤巷和半煤巖巷V掘≥0.25m/s;

S掘ma*――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的最大凈斷面積(掘進工作面因出現斷層、高冒、地質構造造成巷道斷面積增大的除外),m2;

K溫――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空氣溫度調整系數,可按本細則第四項第2小項有關要求選取(見表4);

表4K溫――掘進工作面空氣溫度調整系數

掘進工作面空氣溫度(℃)配風調整系數K溫

18~201.00

20~231.00~1.10

23~261.10~1.25

26~281.25~1.4

28~301.4~1.6

③按掘進工作面同時作業人數和炸藥量計算需要風量:

每人供風量≮4m3/min:

Q掘3>4N(m3/min)(3-3)

每千克炸藥供風量≮25m3/min:

Q掘4>25A藥(m3/min)(3-4)

式中:N――掘進工作面最多人數;

A藥――一次爆破炸藥最大用量,Kg。

④按風速進行驗算:

巖巷掘進最低風量,Q巖掘>9S掘ma*(m3/min)

煤巷掘進最低風量,Q煤掘>15S掘ma*(m3/min)

巖煤巷道最高風量,Q掘<240S掘min(m3/min)

式中:S掘ma*――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的最大凈斷面積,m2;

S掘min――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的最小凈斷面積,m2。

(2)局部通風機選型

①局部通風機工作風量計算

Q扇=Q掘×Pm3/min(3-5)

式中:Q扇――局部通風機工作風量,m3/min;如有實測百米漏風率P100,可按公式(3-6)計算,當無實測資料時,應按公式(3-5)計算。Q扇=Q掘/(1-L×P100/100)(3-6)

L――風筒長度,m;

P――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風筒漏風系數,柔性風筒應按下式計算:

P=1/(1-nL接),(3-7)

n――風筒接頭數;

L接――一個接頭漏風率,反壓邊連接時,L接=0.002。

②局部通風機工作風壓計算

根據掘進工作面設計長度、局部通風機需要工作風量、掘進工作面需要風量、風筒風阻,計算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機工作風壓值:

hft=RpxQ扇*Q掘Pa(3-8)

式中:Rp――壓入式風筒的總風阻,N.S2/m8;風筒風阻是由摩擦風阻、局部風阻組成,其大小取決于風筒的直徑、接頭方式、風筒總長度、風壓、單節風筒長度、風筒的材質等,如有實測百米風阻值R100,可按公式(3-9)計算,當無實測資料時,應按公式(3-10)計算。

hft――壓入式局部通風機全風壓,Pa;

Rp=R100×(L/100),(3-9)

Rp=6.5α×L/(d5)+(n×ζj0+∑ζbei+ζin)×[ρ/(2s2)](3-10)

α――風筒摩擦阻力系數(無實測資料時可參用表5),N.S2/m4;

L――風筒長度,m;

d――風筒直徑,m;

ρ――空氣密度,kg/m3;

s――風筒斷面積,m2;

n――風筒接頭個數;

ζj0――風筒接頭局部阻力系數(無實測資料時可參用表5);

ζbei――風筒拐彎局部阻力系數(無實測資料時可參用表6);

ζin――風筒入口局部阻力系數,當入口處完全修圓時,取ζin=0.1;

不加修圓的直角入口時,取ζin=0.5~0.6。表5膠質風筒α、ζj0選用范圍參考表風筒直徑(mm)

摩擦阻力系數α

(N.S2/m4)接頭局部阻力系數ζj0備注

3000.0053

4000.0049

0.15

5000.0045

6000.0041

0.15~0.13

7000.0038

8000.0032

10000.0029

0.13~0.09

接頭為插接、反邊接頭

表6膠質風筒拐彎局部阻力系數參考表拐彎角度20°40°60°80°90°100°ζbei0.180.40.621.01.251.55

③選擇合適局部通風機

根據工作風壓、風量和局部通風機的性能曲線,選擇合適的局部通風機。

④根據所選用局部通風機型號,確定局部通風機的工作風量。

局部通風機的工作風量范圍應以該局部通風機出廠說明書中提供的有效風量范圍為準,各礦必須保存好局部通風機出廠說明書,以此為礦井配風計算和局部通風機選型的憑證,無此資料時,可參考表7選取。

表7部分局部通風機選型表

型號功率(KW)級數建議Q扇(m3/min)風壓Pa備注

JBT-515.51225-145245-1177

JBT-52112225-145490-2350

JBT-61141390-250343-1569

JBT-62282390-250686-3139

DSFA-52×5.52230-150350-2800

DSFA-5.62×152395-230450-4850

FBD5/2×5.52×5.52200-140500-2800

FBD5/2×7.52×7.52240-180700-3200

FBD5.6/2×112×112350-240800-3700

FBD6/2×152×152400-3001500-4400

FBD6/2×222×222500-3801600-5000

FBD6/2×302×302600-4302000-5800

FBD6/2×552×5521100-8003000-5800

(3)局部通風機安裝處巷道全風壓供風量的計算:

Q掘全=∑Q扇實+60×V安×S安(m3/min)(3-11)

式中:Q掘全――局部通風機安裝處巷道的全風壓供風量,m3/min;

∑Q扇實――安裝在同一地點并聯通風的各局部通風機實際工作風量之和,m3/min。可現場實測或參考表7選取,供風長度小時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V安――局部通風機吸入口至局部通風機供風井巷回風口之間的風速,m/s。安裝局部通風機的巷道中的風量,除了滿足局部通風機的吸風量而外,還應保證局部通風機吸入口至局部通風機供風井巷回風口之間的

風速,以防止局部通風機吸入循環風和這段距離內風流停滯,造成瓦斯積聚。風速巖巷取≥0.15m/s、煤巷和半煤巷取≥0.25m/s;S安――局部通風機吸入口至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回風口之間的巷道斷面,m2。

4、井下硐室需要風量計算

按礦井各個獨立通風硐室需要風量的總和確定:

∑Q硐=Q硐1+Q硐2+Q硐3+...+Q硐n(m3/min)(4-1)

式中:∑Q硐――所有獨立通風硐室需要風量總和,m3/min;

Q硐1、Q硐2、Q硐3、?、Q硐n――不同獨立通風硐室需要風量,按硐室配風原則計算,并與徐礦集團實際配風情況相比,取其最大值,m3/min。

(1)井下不同硐室配風原則:

井下爆炸材料庫配風必須保證每小時4次換氣量:

Q庫=4V/60=0.07V(m3/min)(4-2)

式中:Q庫――井下爆炸材料庫需要風量,m3/min;

V――井下爆炸材料庫的體積(包括聯絡巷在內的爆炸材料庫的空間總體積),m3。

井下充電室,應按其回風流中氫氣濃度小于0.5%計算風量。

機電硐室需要風量應根據不同硐室內設備的降溫要求進行配風。

選取硐室風量,須保證機電硐室溫度不超過30℃,其它硐室溫度不超過26℃。

(2)根據經驗和集團公司實際配風情況,井下硐室供風量應為:

①排水泵房

主排水泵房:Q≮150m3/min;

采區排水泵房:Q≮80m3/min。

②空氣壓縮機房

裝機總容量>80m3的:Q≮150m3/min;

裝機總容量在60~80m3的:Q≮120m3/min;

裝機總容量40~60m3的:Q≮100m3/min;

裝機總容量≤40m3的:Q≮80m3/min。

③充電硐室

充電硐室配風量Q=100~150m3/min。

④絞車房

直徑2.0m及以上絞車房的:Q≮80m3/min;

直徑1.6m以上絞車房的:Q≮60m3/min;

直徑1.2m以上絞車房的:Q≮50m3/min;

直徑1.2m以下絞車房的:Q≮30m3/min;

⑤變電所

中央變電所:Q≮70m3/min;

采區變電所:Q≮50m3/min;

⑥其它機電硐室Q≮30m3/min。

⑦爆破材料庫

大型爆破材料庫:Q≮120m3/min;

中型爆破材料庫:Q≮100m3/min;

小型爆破材料庫:Q≮80m3/min;

爆破材料發放站:Q≮60m3/min。

5、其它巷道需要風量計算

按礦井各個其它巷道需要風量的總和確定:

∑Q其它=Q其1+Q其2+Q其3+...+Q其n(m3/min)(5-1)

式中:Q其1、Q其2、Q其3、...、Q其n――各其它巷道需要風量,m3/min。

按瓦斯涌出量計算:

Q其i=100×qCH4×K其通(m3/min)(5-2)

式中:Q其i――第i個其它巷道需要風量,m3/min;

qCH4――第i個其它巷道最大瓦斯絕對涌出量,m3/min;

K其通――其它巷道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數,取K其通=1.2~1.3;

100――其它巷道中風流瓦斯濃度不超過1%所換算的常數。

按其風速驗算:

Q其它i>9×S其i(m3/min)(5-3)

架線機車巷中的風速驗算:

Q其它架線機車>60×S其I(5-4)式中:S其i――第i個其它巷道斷面,m2。

三、礦井有關通風參數的計算方法

1、礦井有效風量是指風流通過井下各用風地點實測風量之和(包括獨立通風采煤

工作面、掘進工作面、備用工作面、硐室及其它用風巷道)。

礦井有效風量計算:

Q有效=∑Q采i+∑Q掘全i+∑Q硐i+∑Q備i+∑Q其它i(m3/min)(6-1)

式中:Q有效――礦井有效風量,m3/min;

∑Q采i――礦井獨立通風采煤工作面實測風量之和,m3/min;

∑Q掘全i――礦井獨立通風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機安裝處全風壓實測風量之和,m3/min;

∑Q硐i――礦井獨立通風硐室實測風量之和,m3/min;

∑Q備i――礦井獨立通風備用工作面實測風量之和,m3/min;

∑Q其它i――礦井其它獨立用風巷道實測風量之和,m3/min。

2、礦井有效風量率(E)是礦井有效風量與各臺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總和之比。

礦井有效風量率計算:

E=Q有效÷∑Q主通i×100(6-2)

式中:E――礦井有效風量率,%;

Q有效――礦井有效風量,m3/min;

∑Q主通i――各臺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總和,m3/min。

3、礦井外部漏風量是指直接由主要通風機裝置及其風井附近地表漏失的風量之和。

礦井外部漏風量計算:

∑Q外漏=∑Q主通i-∑Q井i(m3/min)(6-3)

式中:∑Q外漏――礦井外部漏風量之和,m3/min;

∑Q主通i――各臺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總和,m3/min;

∑Q井i――各回風井的實測風量之和,m3/min。

4、礦井外部漏風率是指礦井外部漏風量與各臺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總和之比。

礦井外部漏風率計算:

L=∑Q外漏÷∑Q主通i×100(6-4)

式中:L――礦井外部漏風率,%。

∑Q外漏――礦井外部漏風量之和,m3/min;

∑Q主通i――各臺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總和,m3/min。

5、礦井內部漏風量是指礦井實際總進風量與礦井有效風量之差。

礦井內部漏風量計算:

Q內漏=Q實進-Q有效(m3/min)(6-5)

式中:Q內漏――礦井內部漏風量,m3/min;

Q實進――礦井實際總進風量,m3/min;

Q有效――礦井有效風量,m3/min。

6、礦井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排風量),應等于礦井的實際總回風量、外部漏風量之和。

7、礦井總進風量比(G)是反映礦井通風能力大小的指標,該值合理范圍應在100%

礦井總進風量比計算:

G=Q實進÷Q礦×100(6-6)

式中:G――礦井總進風量比,%;

Q實進――礦井實際總進風量,m3/min;

Q礦――礦井需要總進風量,m3/min。

8、礦井等積孔(A)是用以表示礦井通風難易程度的指標。

①單風井礦井等積孔計算:

H

QA主通19.1=(6-7)

式中:A――礦井等積孔,m2;

Q主通――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m3/s;

H――主要通風機的靜壓,Pa。

②多風井礦井等積孔計算:

∑∑

∑=

主通

主通

Q/HQ

Q

19.1

ii

A(6-8)

式中:A――礦井等積孔,m2;

∑Q主通――各臺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總和,m3/s;

∑QiHi――各臺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和對應的主要通風機靜壓乘積之和,Pa.m3/s。∑QiHi=Q1H1+Q2H2+?+QnHn

9、礦井內部漏風系數是指礦井實際總進風量與礦井總有效風量之比。礦井內部漏風系數計算:

K=Q實進÷Q有效(6-9)

式中:K――礦井內部漏風系數;

Q實進――礦井實際總進風量,m3/min;

Q有效――礦井有效風量,m3/min。

10、計算礦井有效風量、有效風量率、漏風量、漏風率、漏風系數及主要通風機工作風量時,風量均應換算成標準狀態下的風量,可按下式計算:

Q標=Q測×ρ測÷1.2(6-10)

式中:Q標――標準狀態下的風量,m3/min;

Q測――測定地點的實際風量,m3/min;

ρ測――測定地點的空氣密度,kg/m3;

1.2――標準狀態下礦井空氣密度,kg/m3。

四、礦井通風能力核算方法

礦井通風能力是指礦井主要通風機在實際工況點時對應的礦井實際總進風量可供生產煤炭量的能力。

礦井有兩個及以上通風系統時,應按照每一個通風系統分別進行通風能力核定,礦井通風能力為每一通風系統通風能力之和。

1、礦井通風能力核定采用總體核

[1][2]下一頁

礦務集團有限公司礦井風量計算細則算法或由里向外核算法計算。

方法一(總體核算法,產量在30萬噸/年以下的礦井可使用本法)2、礦井通風能力驗證

(1)礦井通風能力的驗證。按照礦井主要通風機的實際特性曲線對通風能力進行驗證,主要通風機實際運行工況點應處于安全、穩定、可靠、合理的范圍內。

(2)采用通風網絡解算驗證通風能力的礦井,在進行礦井通風能力核定中,按下限選取有關系數。通風網絡解算時,要對礦井所有巷道進行阻力測定,利用礦井通風阻力測定的結果對礦井通風網絡進行解算,驗證通風阻力與主要通風機性能是否匹配,能否滿足安全生產實際需要。

(3)井下各用風地點有效風量的驗證。采用礦井內各采區有效風量驗證用風地點的供風能力,核查礦井內各用風地點的有效風量是否滿足風量需要,井巷中風流速度、溫度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4)稀釋瓦斯能力的驗證。利用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結果、安全監控系統及瓦斯安全監測儀器儀表檢測的結果,驗證礦井通風稀釋排放瓦斯的能力,各地點瓦斯濃度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3、礦井通風能力核定結果計算

按照以上方法計算的通風能力為礦井初步通風能力,凡不符合《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的,以及有下列情況的,應從礦井通風能力中扣減相應部分的通風能力,扣減后的通風能力為最終礦井核定通風能力。

(1)高瓦斯礦井、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的礦井沒有專用回風巷的采區,沒有形成全風壓通風系統、沒有獨立完整通風系統的采區的通風能力;采掘工作面通風系統不完善、不合理的,沒有形成全風壓通風系統的采煤工作面和沒有獨立完整通風系統的掘進工作面的通風能力,應從礦井通風能力中扣減。

(2)存在不符合有關規定的串聯通風、擴散通風、采空區通風的用風地點的通風能力,應從礦井通風能力中扣減。

4、礦井通風能力核定工作要求

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礦井每年在安排年度采掘作業計劃時必須進行一次礦井通風能力核定工作,按礦井實際供風量核定礦井產量,嚴禁超通風能力生產。當發生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礦井通風能力發生變化的,必須及時重新核定礦井通風能力,并在15日內以文件形式報集團公司,以便上報江蘇省經濟貿易委員會審批:

(1)通風系統發生變化;

(2)生產工藝發生變化;

(3)礦井瓦斯等級發生變化或瓦斯賦存條件發生重大變化;

(4)實施改建、擴建、技術改造并經“三同時”驗收合格;

(5)其他影響到礦井通風能力的重大變化。

五、說明:

1、礦井必須每月按本細則進行風量核算,列出礦井配風計劃,做到“以風定產”,并報礦總工程師審核、簽字。

2、在計算和考核礦井需要風量時,應扣除礦井實際發生的不違反《煤礦安全規程》串聯通風規定的串聯通風用風地點的風量。

3、串聯通風的采掘工作面、備用工作面和非獨立通風的硐室,其實供風量雖不獨立計入礦井有效風量,但以上用風地點的需要風量亦須進行理論計算,并保證實供風量要大于需要風量計算值。

4、空氣溫度的測點:掘進工作面空氣溫度的測點應在工作面迎頭2m處的回風流中,采煤工作面空氣溫度的測點應在采煤工作面內輸送機道空間中央距工作面回風道口15m處的風流中,機電硐室空氣溫度的測點應在硐室回風道口的回風流中,串聯通風時要分別測定。一般使用經過校正的最小分度為0.5℃的溫度計測定空氣溫度,測定時間一般在8:00~16:00之間進行,在其他班次也要測定,以便掌握空氣溫度的變化情況。

5、備用工作面是指具備生產條件而沒有生產的采煤工作面;如不具備生產條件的,應按巷道供風標準考核。

6、新投產的采掘工作面的風量計算,可參考同一煤層相鄰工作面的空氣溫度、瓦斯絕對涌出量等參數進行計算。

7、巷道中的允許風流速度、有害氣體的最高允許濃度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8、以采掘工作面瓦斯絕對涌出量和實際供風量為計算參數,核算采煤工作面正常生產條件下的年產量和煤(半煤巖)巷掘進工作面正常掘進條件下的年進尺;

9、礦井安排月度生產計劃時,必須根據礦井實際總進風量滿足各用風地點需要風量允許布置的采掘工作面數量(采掘比要合理)及其生產能力,確定礦井生產計劃,并嚴格考核,防止集中趕產造成超通風能力生產。

10、采煤工作面實際供風量符合本細則風量計算要求的情況下,若采煤工作面回風隅角出現了CO,礦總工程師應立即組織有關單位進行會診,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滅火措施(可適當降低工作面風速),報集團公司備案。

11、采用礦井主要通風機在當前風網條件下所能提供的礦井最大進風量(主要通風機配套電動機容量允許且實際工況點在合理范圍內)核定礦井通風能力時,本年度每月礦井實際進風量均要達到該風量要求。

12、所有礦井要保持通風能力充足,隨著礦井生產的發展,不斷改善礦井通風系統。加強巷道維修,降低礦井通風阻力。礦井通風阻力應不超過2500Pa,否則,應制訂降阻措施,列入生產計劃,限期解決。

13、礦井應做好與風量計算及通風能力核算有關的基礎資料(主要通風機性能曲線、礦井通風阻力、各用風地點溫度、瓦斯和二氧化碳絕對涌出量、有效風量、月度礦井實際產量、串聯通風和瓦斯超限等因素掩蓋的產量、不同規格和型號的局部通風機工作風量及工作風壓值、風筒百米漏風率)測定、收集、存檔工作。核定礦井通風能力時應編制采掘工作面接續圖表,明確同一時間內礦井所能布置的采掘工作面數量、名稱。

14、礦井主要風巷、采區進(回)風巷中的風流速度,超過《煤礦安全規程》第101條規定時,應視為超通風能力生產。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