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電機外殼防護分級

電機外殼防護分級

2024-07-25 閱讀 6006

本標準適用于旋轉電機外殼的防護分級。

本標準規定了電機外殼對以下兩種防護的各個等級的含義、標志方法和試驗考核要求:

第一種防護:防止人體觸及或接近殼內帶電部分和觸及殼內轉動部件(光滑的旋轉軸和類似部件除外),以及防止固體異物進入電機。

第二種防護:防止由于電機進水而引起的有害影響。

本標準僅考慮在各個方面均符合設計規定的外殼,在正常的使用條件下,外殼的材料和加工工藝應能保證其性能符合本標準的要求。僅為人身安全而設置在外殼周圍的欄柵應不算作外殼的一部分。

本標準不規定電機防止機械損害或潮濕(由凝露所引起的)、腐蝕性氣體、霉菌、蟲害等條件下的防護等級;也不規定電機在爆炸氣體環境中運行的防護等級。

本標準等效采用國際標準IEC34―5,與國際標準IEC34―5小的技術差導是刪去“電機常用的防護等級”條款及其附錄A,并對試驗規定為型式試驗增加了補充規定。

1代號

表示防護等級的代號由表征字母“IP”及附加在后的兩個表征數字組成。第一位數字表示第一種防護的各個等級,第二位數字則表示第二種防護的各個等級。數字的含義見表1。

采用說明:

將國際標準IEC34-5(1981)《旋轉電機外殼防護分級》(第二版)的“適用范圍和目的”兩條合并為“引言”部分,不加標題和編號,并在條文敘述順序上作了編輯性修改。

1.1單個表征數字

當只需用一個表征數字表示某一防護等級時,被省略的數字應以字母“X”代替,例如IPX5或IP2X。

1.2補充字母

當防護的內容有所增加,可用補充字母來表示。

1.2.1數字后的字母

對具有特殊應用的電機(如安裝在船舶甲板上的開路冷卻電機,在停機時進出風口都是關閉的),數字后可加一字母以表示為防止進水而引起有害影響的試驗是在電機靜止(用字母S)還是在運轉(用字母M)的狀態下進行。在這種情況下,電機任一狀態下的防護等級均應表明,例如用IP55S/IP20M表示。

如無字母S和M,則表示所定的防護等級在所有的正常使用條件下都適用,并應在靜止和運轉狀態下都進行試驗。

1.2.2緊跟IP后的字母

采用附加防護措施或方法,使雨、雪及氣載顆粒的進入減少至一定數量以適應在規定氣候條件下使用的氣候防護型電機,可用字母W(緊接在IP之后)來表示。

1.3代號舉例(略)

2防護等級――第一位表征數字

第一位表征數字表示外殼對人和殼內部件的防護,共分為6個等級,如表1所示。

表1中“含義”一欄說明第一位表征數字所代表的防護等級所能“防止”進入殼內的物體的細節。

術語“防止”表示能防止部分人體、手持的工具或導線進入外殼,即使進入,亦能與帶電或危險的轉動部件(光滑的旋轉軸和類似部件除外)之間保持足夠的間隙。

在表1中,符合某一防護等級的外殼意味著亦符合所有低于該防護等級的各級,除有懷疑外,不必再作較低防護等級的試驗。

采用說明:

刪去國際標準IEC34―5的3.4條款“電機常用的防護等級”及其附錄A。因我國常用的防護等級尚待確定。

刪去國際標準IEC34―5的4.1和4.2條款的編號,并用文字說明代替4.3條款所列表格。

2.1外風扇的防護要求

為了防止觸及外風扇的葉片和輪輻(光滑的旋轉軸及類似部件除外),對防護等級為IP0X和IP1X的電機,其外風扇的防護應能符合50mm試球試驗的要求;對防護等級為IP2X至IP5X的電機,則應能符合試指試驗的要求。試驗時,可用手緩慢地轉動轉子。

對要求防止偶然或故意接觸的使用場合(如農用或家用),可根據需要提高外風扇的防護要求。

2.2泄水孔的防護要求

對防護等級為IP3X或IP4X的電機,其泄水孔的防護等級應不低于IP2X:對防護等級為IP5X的電機,則應不低于IP4X。

試驗時,對預定在安裝地點開啟或是封閉的泄水孔,應按原預定要求,保持開啟或封閉。

3防護等級――第二位表征數字

第二位表證數字表示由于外殼進水而引起有害影響的防護,共分為9個等級,如表2所示。

表2中“含義”一欄說明第二位表征數字所代表的每一防護等級外殼的防護型式細節。如外殼符合某一防護等級時亦符合所有低于該防護等級的各級,除有懷疑外,不必再作較低防護等級的試驗。

4標志方法

表示防護等級的表征字母和數字應標在電機的銘牌上。如有困難,可標在外殼上。

當電機各部分具有不同的防護等級時,首先應標明最低的防護等級。如再須標明其他部分,則按該部分的防護等級分別標志。

當電機的安裝方式對其防護等級有影響時,制造廠應在銘牌、安裝說明書以及其他有關文件上說明預定的安裝方式。

5一般試驗要求

本標準所規定的試驗為型式試驗,允許僅在新產品定型或結構改變而影響防護性能時進行。

除另有規定者外,每次試驗的樣機應是清潔的新制品,所有部件均應就位,并按制造廠規定的方式安裝。

對于第一位表征數字為1和2,第二位表征數字為1、2、3和4的防護等級,如直觀檢查已能斷定達到所要求的防護等級時,則不須再作試驗,但如有懷疑,由可按第6和第7章進行試驗。

5.1足夠的間隙

在本標準下述試驗條款中,術語“足夠的間隙”的含義如下:

5.1.1低壓電機(額定電壓為交流不超過1200V,直流不超過1500V)。

除光滑旋轉軸等非危險部件以外,試驗器具(試球、試指或導線等)應不能觸及帶電或轉動部件。

5.1.2高壓電機(額定電壓為交流超過1200V,直流超過1500V)。

當試驗器具置于最不利的各個位置上時,電機應能承受適用于該電機的耐電壓試驗。

耐電壓試驗可用測量試驗器具與殼內帶電部件之間的空氣間隙尺寸來代替,該間隙尺寸應能保證電機在電場分布最不利的情況下,通過耐電壓試驗。

6第一位表征數字的試驗

第一位表征數字的試驗和認可條件按表3的規定。

采用說明:

在國際標準IEC34―5第7條第一段之末增加:“允許僅在新產品……時進行”的規定,以與GB755―81《電機基本技術要求》協調一致。另根據我國電壓標準,交流高、低壓電機改以1200V而不以1000V作分界。

7.2認可條件

按表4作試驗后,應檢查電機進水情況并作下述的耐電壓試驗。

7.2.1進水情況檢查

電機的進水量應不足以影響電機的正常動行;不是預定在潮濕狀態下運行的繞組和帶電部件應不潮濕,且電機內的積水應不浸及這些部件。

電機內部的風扇葉片允許潮濕;同時,如有排水措施,亦允許水沿軸端漏入。

采用說明:

刪去國際標準IEC34-5表4的注1和注2,其內容分別寫入表中。

將國際標準IEC34-5的9.2.2a-c項號取消,改作兩段條文。

7.2.2耐電壓試驗

進行耐電壓試驗的試驗電壓應為新電機試驗電壓的50%,但應不低于額定電壓的125%。如電機是在靜止狀態下作試驗,應在額定電壓下空載運轉15min后再作耐電壓試驗;如是在轉動情況下作試驗,則直接作耐電壓試驗。

在完成上述試驗后,如電機仍能符合GB755的要求而無損壞,則試驗合格。

8氣候防護型電機的試驗

對于W防護等級,試驗及認可條件應由制造廠和用戶協商確定。

篇2:電機外殼防護分級

本標準適用于旋轉電機外殼的防護分級。

本標準規定了電機外殼對以下兩種防護的各個等級的含義、標志方法和試驗考核要求:

第一種防護:防止人體觸及或接近殼內帶電部分和觸及殼內轉動部件(光滑的旋轉軸和類似部件除外),以及防止固體異物進入電機。

第二種防護:防止由于電機進水而引起的有害影響。

本標準僅考慮在各個方面均符合設計規定的外殼,在正常的使用條件下,外殼的材料和加工工藝應能保證其性能符合本標準的要求。僅為人身安全而設置在外殼周圍的欄柵應不算作外殼的一部分。

本標準不規定電機防止機械損害或潮濕(由凝露所引起的)、腐蝕性氣體、霉菌、蟲害等條件下的防護等級;也不規定電機在爆炸氣體環境中運行的防護等級。

本標準等效采用國際標準IEC34―5,與國際標準IEC34―5小的技術差導是刪去“電機常用的防護等級”條款及其附錄A,并對試驗規定為型式試驗增加了補充規定。

1代號

表示防護等級的代號由表征字母“IP”及附加在后的兩個表征數字組成。第一位數字表示第一種防護的各個等級,第二位數字則表示第二種防護的各個等級。數字的含義見表1。

采用說明:

將國際標準IEC34-5(1981)《旋轉電機外殼防護分級》(第二版)的“適用范圍和目的”兩條合并為“引言”部分,不加標題和編號,并在條文敘述順序上作了編輯性修改。

1.1單個表征數字

當只需用一個表征數字表示某一防護等級時,被省略的數字應以字母“X”代替,例如IPX5或IP2X。

1.2補充字母

當防護的內容有所增加,可用補充字母來表示。

1.2.1數字后的字母

對具有特殊應用的電機(如安裝在船舶甲板上的開路冷卻電機,在停機時進出風口都是關閉的),數字后可加一字母以表示為防止進水而引起有害影響的試驗是在電機靜止(用字母S)還是在運轉(用字母M)的狀態下進行。在這種情況下,電機任一狀態下的防護等級均應表明,例如用IP55S/IP20M表示。

如無字母S和M,則表示所定的防護等級在所有的正常使用條件下都適用,并應在靜止和運轉狀態下都進行試驗。

1.2.2緊跟IP后的字母

采用附加防護措施或方法,使雨、雪及氣載顆粒的進入減少至一定數量以適應在規定氣候條件下使用的氣候防護型電機,可用字母W(緊接在IP之后)來表示。

1.3代號舉例(略)

2防護等級――第一位表征數字

第一位表征數字表示外殼對人和殼內部件的防護,共分為6個等級,如表1所示。

表1中“含義”一欄說明第一位表征數字所代表的防護等級所能“防止”進入殼內的物體的細節。

術語“防止”表示能防止部分人體、手持的工具或導線進入外殼,即使進入,亦能與帶電或危險的轉動部件(光滑的旋轉軸和類似部件除外)之間保持足夠的間隙。

在表1中,符合某一防護等級的外殼意味著亦符合所有低于該防護等級的各級,除有懷疑外,不必再作較低防護等級的試驗。

采用說明:

刪去國際標準IEC34―5的3.4條款“電機常用的防護等級”及其附錄A。因我國常用的防護等級尚待確定。

刪去國際標準IEC34―5的4.1和4.2條款的編號,并用文字說明代替4.3條款所列表格。

2.1外風扇的防護要求

為了防止觸及外風扇的葉片和輪輻(光滑的旋轉軸及類似部件除外),對防護等級為IP0X和IP1X的電機,其外風扇的防護應能符合50mm試球試驗的要求;對防護等級為IP2X至IP5X的電機,則應能符合試指試驗的要求。試驗時,可用手緩慢地轉動轉子。

對要求防止偶然或故意接觸的使用場合(如農用或家用),可根據需要提高外風扇的防護要求。

2.2泄水孔的防護要求

對防護等級為IP3X或IP4X的電機,其泄水孔的防護等級應不低于IP2X:對防護等級為IP5X的電機,則應不低于IP4X。

試驗時,對預定在安裝地點開啟或是封閉的泄水孔,應按原預定要求,保持開啟或封閉。

3防護等級――第二位表征數字

第二位表證數字表示由于外殼進水而引起有害影響的防護,共分為9個等級,如表2所示。

表2中“含義”一欄說明第二位表征數字所代表的每一防護等級外殼的防護型式細節。如外殼符合某一防護等級時亦符合所有低于該防護等級的各級,除有懷疑外,不必再作較低防護等級的試驗。

4標志方法

表示防護等級的表征字母和數字應標在電機的銘牌上。如有困難,可標在外殼上。

當電機各部分具有不同的防護等級時,首先應標明最低的防護等級。如再須標明其他部分,則按該部分的防護等級分別標志。

當電機的安裝方式對其防護等級有影響時,制造廠應在銘牌、安裝說明書以及其他有關文件上說明預定的安裝方式。

5一般試驗要求

本標準所規定的試驗為型式試驗,允許僅在新產品定型或結構改變而影響防護性能時進行。

除另有規定者外,每次試驗的樣機應是清潔的新制品,所有部件均應就位,并按制造廠規定的方式安裝。

對于第一位表征數字為1和2,第二位表征數字為1、2、3和4的防護等級,如直觀檢查已能斷定達到所要求的防護等級時,則不須再作試驗,但如有懷疑,由可按第6和第7章進行試驗。

5.1足夠的間隙

在本標準下述試驗條款中,術語“足夠的間隙”的含義如下:

5.1.1低壓電機(額定電壓為交流不超過1200V,直流不超過1500V)。

除光滑旋轉軸等非危險部件以外,試驗器具(試球、試指或導線等)應不能觸及帶電或轉動部件。

5.1.2高壓電機(額定電壓為交流超過1200V,直流超過1500V)。

當試驗器具置于最不利的各個位置上時,電機應能承受適用于該電機的耐電壓試驗。

耐電壓試驗可用測量試驗器具與殼內帶電部件之間的空氣間隙尺寸來代替,該間隙尺寸應能保證電機在電場分布最不利的情況下,通過耐電壓試驗。

6第一位表征數字的試驗

第一位表征數字的試驗和認可條件按表3的規定。

采用說明:

在國際標準IEC34―5第7條第一段之末增加:“允許僅在新產品……時進行”的規定,以與GB755―81《電機基本技術要求》協調一致。另根據我國電壓標準,交流高、低壓電機改以1200V而不以1000V作分界。

7.2認可條件

按表4作試驗后,應檢查電機進水情況并作下述的耐電壓試驗。

7.2.1進水情況檢查

電機的進水量應不足以影響電機的正常動行;不是預定在潮濕狀態下運行的繞組和帶電部件應不潮濕,且電機內的積水應不浸及這些部件。

電機內部的風扇葉片允許潮濕;同時,如有排水措施,亦允許水沿軸端漏入。

采用說明:

刪去國際標準IEC34-5表4的注1和注2,其內容分別寫入表中。

將國際標準IEC34-5的9.2.2a-c項號取消,改作兩段條文。

7.2.2耐電壓試驗

進行耐電壓試驗的試驗電壓應為新電機試驗電壓的50%,但應不低于額定電壓的125%。如電機是在靜止狀態下作試驗,應在額定電壓下空載運轉15min后再作耐電壓試驗;如是在轉動情況下作試驗,則直接作耐電壓試驗。

在完成上述試驗后,如電機仍能符合GB755的要求而無損壞,則試驗合格。

8氣候防護型電機的試驗

對于W防護等級,試驗及認可條件應由制造廠和用戶協商確定。

篇3:放射防護制度

放射防護制度

1.目的

  加強醫院內部從事放射工作職業安全防護意識。

2.范圍

  適用于醫院從事放射工作全部職工。

3.內容

  為加強影像中心診療工作的管理,保證影像中心診療質量和醫療安全,保障影像中心診療工作人員、患者和公眾的健康權益,依據衛生部《放射診療管理規定》,特制定西安市影像中心輻射防護管理規定。

  1.影像中心輻射防護工作由影像中心主任負責,下屬各科室主任指定兼職人員協助科主任做好輻射防護工作。

  2.影像中心工作人員要增強放射防護意識和責任心,在放射診療工作中應當遵守醫療照射正當化和放射防護最優化的原則。科室定期組織對放射科診療場所、設備和人員進行放射防護檢查。

  3.各檢查設備必須有《陜西省射線裝置工作許可證》;開展介人放射學工作,放射技術和放射診斷工作人員必須按要求具備相應的資質;各級各類人員應熟悉放射設備的主要結構和安全性能,確保設備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發生。

  4.影像中心各個檢查室、控制室的輻射防護必須達到國家要求;放射科診療場所必須設有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和工作指示燈;影像中心診療場所必須配備工作人員和受檢者防護用品。

  5.在放射檢查前應事先告知受檢者輻射對健康的影響,在登記室、X線檢查室設置告示牌。對育齡婦女腹部或骨盆進行X線檢查前,應問明是否懷孕;非特殊需要,對受孕后8周至15周的育齡婦女,不得進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檢查;在放射檢查中對鄰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組織進行屏蔽防護;在不影響診斷的前提下,攝片、透視、介入治療等盡可能采用高電壓、低電流和小光圈。

  6.操作人員在放射檢查前應關閉檢查室門窗,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檢查室;確實因病情需要,必須陪同檢查者,應給予必要的防護用品,陪同人員應盡量遠離X線球管。

  7.技術人員要嚴格執行各種放射設備操作規程,確保影像質量,減少廢片,避免重復照射。有條件的單位盡可能采用數字化X線檢查,減少輻射。

  8.影像中心工作人員工作期間應佩帶個人計量儀,接受專業及放射防護培訓;定期健康檢查,醫院建立個人計量、職業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訓檔案。

  9.各設備有指定專人保養,定期進行檢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