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車間環境治理人員行為規范

車間環境治理人員行為規范

2024-07-25 閱讀 7008

1.工作內容與要求

1.1執行《企業工作標準》。

1.2深入調查研究、摸清各班組的主要污染源。

1.3了解和指導各班組制定治理污染計劃和協助搞好重點污染項目的治理。

1.4參加污染治理重點工程項目的驗收。

1.5參加新建、改建、擴建工程中有關環保項目的方案審查、檢查工程進展。

1.6按時上報企業下發的環境保護年度統計報表。

1.7按時收集各班組填報的環保季報表,做好環保統計臺賬。

2.責任與權限

2.1對環境保護的治理質量負責,對各班組環境保護治理工作有檢查、督促、指導權。

2.2對上報的企業統計報表、數據準確性、及時性負責。有權向各班組索取有關環保方面的資料、數據。

2.3對新建、改建、擴建的環保項目有建議權。

3.考核與獎懲

3.1嚴格執行《企業工作標準考核辦法》。

3.2按本部門工作標準原則逐條進行檢查與考核。

篇2:環境治理管理制度

為保護職工的人身健康和周邊環境,杜絕環保事故的發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單位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1、基本概念

1.1毒害品:指進入肌體后,累積達一定的量,能與體液和組織發生生物化學作用或生物物理學作用,擾亂或破壞肌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暫時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變,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毒品按毒性大小分為一級毒害品和二級毒害品。

1.2粉塵:粉塵是指能夠較長時間飄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微粒。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粉塵叫做生產性粉塵。吸入生產性粉塵對身體會造成一定的危害。

1.3噪聲: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切聲音都可以稱為生產性噪聲。我國《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L-20**)中規定:工作場所操作人員每天連續接觸噪聲8小時,噪聲聲級衛生限值為85dB(A),對于操作人員每天接觸噪聲不足8小時的場合,可根據接觸噪聲的時間,按接觸時間減半,噪聲聲級衛生限值增加85dB(A)的原則,確定其噪聲聲級限值,但最高限值不得超過115dB(A)。

1.4工業廢水:工業廢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污水和廢液,其中含有隨水流失的工業生產用料、中間產物和產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本廠不涉及。

1.5工業廢氣:指企業廠區內燃料燃燒和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排入空的含有污染物的氣體總和。

1.6工業廢渣:在工業生產中,排放出的有毒的、易燃的、有腐蝕性的、傳染疾病的、有化學反應性的以及其他有害的固體廢物均屬工業有害廢渣。本廠不涉及。

八、環境治理目標

1、各項環保指標符合國家標準。

2、消防洗消廢水不外排,罐車運輸交由淄博淦清污水處理有限公司處置。

3、主要負責人對本廠的環保工作全面負責。安全環保科為本廠環境保護管理主管部門,安全環保科設一名環保員,各車間主任兼環保員。

4、本廠每個單位和每位員工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并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批評和檢舉、控告。

5、新建、改建和擴建項目,必須報經有關部門批準。建設項目對環境有污染的,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6、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時,有關部門應采用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潔生產工藝,減少大氣污染的產生。禁止使用不符合國家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施、設備。

7、根據有關標準,為崗位職工配備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勞動保護裝備。

篇3:車間環境治理人員行為規范

1.工作內容與要求

1.1執行《企業工作標準》。

1.2深入調查研究、摸清各班組的主要污染源。

1.3了解和指導各班組制定治理污染計劃和協助搞好重點污染項目的治理。

1.4參加污染治理重點工程項目的驗收。

1.5參加新建、改建、擴建工程中有關環保項目的方案審查、檢查工程進展。

1.6按時上報企業下發的環境保護年度統計報表。

1.7按時收集各班組填報的環保季報表,做好環保統計臺賬。

2.責任與權限

2.1對環境保護的治理質量負責,對各班組環境保護治理工作有檢查、督促、指導權。

2.2對上報的企業統計報表、數據準確性、及時性負責。有權向各班組索取有關環保方面的資料、數據。

2.3對新建、改建、擴建的環保項目有建議權。

3.考核與獎懲

3.1嚴格執行《企業工作標準考核辦法》。

3.2按本部門工作標準原則逐條進行檢查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