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使用氣瓶應遵守哪些規定?氣瓶發生事故時,應如何進行?

使用氣瓶應遵守哪些規定?氣瓶發生事故時,應如何進行?

2024-07-25 閱讀 3797

氣瓶使用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1)不得擅自更改氣瓶的鋼印和顏色標記。

(2)氣瓶使用前應進行安全狀況檢查,對盛裝氣體進行確認。

(3)氣瓶的放置地點,不得靠近火源,距明火10m以外。盛裝易起聚合反應氣體的氣瓶,應避開放射性射線源。

(4)氣瓶立放時應采取防止傾倒措施。

(5)夏季應防止曝曬。

(6)嚴禁敲擊、碰撞。

(7)嚴禁在氣瓶上進行電焊引弧。

(8)嚴禁用溫度超過40℃的熱源對氣瓶加熱。

(9)瓶內氣體不得用盡,必須留有剩余壓力,壓縮氣體氣瓶的剩余壓力,應不小于0.05MPa;液化氣體氣瓶應留有不少于0?5~1?0%規定充裝量的剩余氣體。

(10)在可能造成回流的使用場合,使用設備上必須配置防止倒灌的裝置,如單向閥、止回閥、緩沖罐等。

(11)液化石油氣瓶用戶,不得將氣瓶內液化石油氣向其他氣瓶倒裝;不得自行處理氣瓶內的殘液。

(12)氣瓶投入使用后,不得對瓶體進行挖補、焊接修理。

當氣瓶發生事故時,首先應考慮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

(1)氣瓶受外界火焰危協時,必須根據火焰對氣瓶的威脅程度確定應急措施。若火焰尚未波及到氣瓶,則立即全力撲火;若火焰已波及到氣瓶或氣瓶已處于火中,為防止氣瓶受熱爆炸,在氣瓶還未過熱之前,必須迅速將氣瓶移到安全的地方。如果當時的條件不允許,在保證安全距離的前提下,用水龍帶或其他方法向氣瓶上噴射大量的水進行冷卻。如果火焰發自瓶閥,應迅速關閉瓶閥切斷氣源,若條件不允許,則必須確保氣體在受控下燃燒,嚴防火焰漫延燒損其他氣瓶或設施。

(2)氣瓶發生泄漏事故,應根據氣瓶泄漏部位、泄漏量、泄漏氣體性質及其影響和影響范圍,確定應采取的應急措施。如果氣瓶泄漏不能被就地阻止,而又沒有除害裝置,可根據氣體性質,將泄漏的氣瓶浸入冷水池或石灰水池中使之吸收。

(3)氣瓶發生大量泄漏事故時,應根據氣體性質及周圍情況進行處置。如果泄漏的是毒性氣體,則應令周圍的人迅速疏散,同時立即穿戴防護用具進行妥善處置;可燃氣體泄漏時,除迅速處置外,還應做好各項滅火準備。為處置事故和進行搶救,除忌水的氣瓶外,應向氣瓶特別是發生事故的氣瓶上噴水冷卻。

篇2:預防儲氣瓶發生事故措施

預防儲氣瓶發生事故措施

1、儲氣瓶存放庫要通風良好,無關物件不得存放在庫內,保持庫內衛生。

2、氣瓶應直立放置,為了防止氣瓶墜倒,應把氣瓶放在特制的框架上或以柵欄圍護。

3、裝卸作業時,應用抬架或搬運車,防止撞擊、拖拉、摔落,不得溜坡滾動,并防止氣瓶安全帽脫落。

4、嚴禁接觸火種,庫房內外15米范圍嚴禁吸煙,庫房內不得有電源線路通過。

5、氧氣瓶、乙炔瓶離動火點的安全距離必須大于10m,氧氣瓶與乙炔瓶之間安全距離必須大于5m;乙炔瓶應立放,禁止臥放,使用的膠管不得有漏氣、破裂、鼓泡等現象,使用中發生回火要及時切斷乙炔氣。

篇3:某外國語中學液化氣瓶爆炸事故應急預案

外國語中學液化氣瓶爆炸事故應急預案

一、總則

(一)目的

為了規范學校食堂安全應急管理工作,提高處理液化氣泄漏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反應速度和協調水平,及時有效地預防、控制和消除食堂液化氣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教職員工和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財產損失。

(二)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和上級相關職能部門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預案。

(三)工作原則

1.預防和處置食堂液化氣瓶爆炸事件工作要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不麻痹大意,不掉以輕心,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布置,及時處理。預防和處置食堂液化氣瓶爆炸事故要抓好三個環節:一是平時認真做好安全檢查工作,每天檢查食堂液化氣瓶、液化氣灶的密封性等安全情況,專人負責打開和關閉液化氣瓶,使用過程中,不麻痹大意,如果操作間、液化氣貯存間有液化氣味,要立即關閉液化氣閥門,檢查并消除安全隱患。二是一旦發生液化氣瓶爆炸事故,要迅速反應,緊急疏散,撥打119和120,報告上級政府部門和教育局,同時依法辦事,注意方法,及時處置。三是爆炸事故平息后,要妥善安置,加強協調,積極做好回復工作,維持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

二、組織體系及職責任務

學校成立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負責部署和指揮本校突發性事故的預防和處置工作。

1.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報警:119、110

總指揮:z

副總指揮:z

通訊組:z

安全保衛組:z

后勤組:z

運輸組:z

救援組:z

根據事故發生的情況,由組長統一指揮,領導小組可以隨時調集學校人員就行搶險救援工作,學校領導、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要發揚不拍犧牲、勇于奉獻、英勇頑強的精神,積極主動地參加救援工作。

2.主要職責

總指揮:負責本校人員、資源配備,應急隊伍的調動,批準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與終止,事故狀態下設立應急救援內部機構并明確工作職責,確定現場指揮人員,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事故的信息上報、發布工作,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物證、資料。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做好相關工作。

通訊組:保障救援通信聯絡和對外通信聯絡的暢通。

安全保衛組:負責做好現場保衛警戒、維護秩序、疏通道路、組織人員撤離等工作。

后勤保障組:負責應急救援物資儲備與供應、后勤服務等保障工作。

運輸組:負責救援物資運輸和受傷人員送醫等運輸工作

救援組:負責對營救人員和受傷操作人員的現場救治、心理撫慰或轉送醫院治療。

三、預防預警機制

建立預警和預防機制,內容包括:(1)建立液化氣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和崗位安全責任制度;(2)由司務長和食堂安全員負責,每天對液化氣瓶、灶具進行檢查;(3)建立食堂操作人員培訓制度,建立突發爆炸事故的應急演練制度。

四、應急響應

事故發生后,食堂工作人員應在第一時間通知司務長,司務長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現場處置同時迅速向校長室報告,校長在接到報告后,根據事故情況立即啟動突發事故應急預案,安排現場指揮,根據事故情況,撥打“119”和“120”,組織疏散人員、建立警戒區,搶救傷員和本校人員進行自救。

五、應急保障措施

(1)通訊保障。確保突發應急事故領導小組的指揮暢通,確保應急領導小組的指示、命令能及時傳達到各部門,相關需要上報和向社會公示的信息能及時上報和公布。

(2)物資保障。注意搶險設備、物資的配備,配備好滅火器、應急電源、防護服、防毒面罩等。

(3)應急隊伍保障。建立義務消防隊和義務護校隊,加強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

(4)交通運輸保障。應急小組根據事故情況組織協調車輛,組織人員維持交通,確保搶險物資、器材及時到位,受傷人員及時送醫。

六、應急終止

應急搶險結束后,學校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認真做好現場清理工作,清點人數,做好恢復教學和生產、生活秩序工作。救援結束后切實做好對事故的調查處理。在上級部門的領導下做好事故調查、信息發布工作,經上級部門同意,宣布應急終止。

七、附則

應急搶險結束后,學校要根據事故調查結果,依法對因領導不力、制度不堅持、工作推諉扯皮、應急處置不當,造成工作停滯和嚴重后果的人員追究責任,對于搶險工作中表現突出的人員給予獎勵。

本預案由zz市外國語中學制訂與解釋,上交市教育局安保科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