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安全衛生規程
(一九五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改善工廠的勞動條件,保護工人職員的安全和健康,保證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制定本規程。
第二條本規程適用于國營、地方國營、合作社營和公私合營的大型工廠。
第二章廠院
第三條人行道和車行道應該平坦、暢通;夜間要有足夠的照明設備。道路和軌道交叉處必須有顯明的警告標志、信號裝置或者落桿。
第四條為生產需要所設的坑、壕和池,應該有圍欄或者蓋板。
第五條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廢料的堆放,應該不妨礙通行和裝卸時候的便利和安全。
第六條廠院應該保持清潔。溝渠和排水道要定期疏浚。垃圾應該收集于有蓋的垃圾箱內,并且定期清除。
第七條建筑物必須堅固安全,如果有損壞或者危險的象征,應該立即修理。
第八條電網內外都應該有護網和顯明的警告標志(離地二點五公尺以上的電網可不裝護網)。
第三章工作場所
第九條工作場所應該保持整齊清潔。
第十條機器和工作臺等設備的布置,應該便于工人安全操作;通道的寬度不能小于一公尺。
第十一條升降口和走臺應該加圍欄。走臺的圍欄高度不能低于一公尺。
第十二條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堆放要不妨礙操作和通行。廢料應該及時清除。
第十三條地面、墻壁和天花板都應該保持完好。
第十四條經常有水或者其他液體的地面,應該注意排水和防止液體的滲透。
第十五條在易使腳部潮濕、受寒的工作地點,要設木頭站板。
第十六條排水溝渠應該加蓋,并且要定期疏浚。
第十七條工作場所的光線應該充足,采光部分不要遮蔽。
第十八條工作地點的局部照明的照度應該符合操作要求,也不要光線刺目。
第十九條通道應該有足夠的照明。
第二十條窗戶要經常擦拭,啟閉裝置應該靈活;人工照明設備應該保持清潔完好。
第二十一條室內工作地點的溫度經常高于攝氏三十五度的時候,應該采取降溫措施;低于攝氏五度的時候,應該設置取曖設備。(注解:一九五七年十月十四日國務院發出總念字第79號通知,將第二十一條原文作了修改,修改前原條文為:“室內工作地點的溫度經常高于攝氏三十二度的時候,應該采取降溫措施;低于攝氏十度的時候,應該設置取曖設備。)
第二十二條對于和取暖無關的蒸氣管或者其他發散大量熱量的設備,應該采用保溫或者隔熱的措施。
第二十三條經常開啟的門戶,在氣候寒冷的時候,應該有防寒裝置。
第二十四條通風裝置和取暖設備,必須有專職或兼職人員管理,并且應該定期檢修和清掃,遇有損壞應該立即修理。
第二十五條對于經常在寒冷氣候中進行露天操作的工人,工廠應該設有取暖設備的休息處所。
第二十六條工廠要供給工人足夠的清潔開水。盛水器應該有水龍頭和蓋子,并且要加鎖;盛水器和飲水用具應該每日清洗消毒。
第二十七條在高溫條件下操作的工人,應該由工廠供給鹽汽水等清涼飲料。
第二十八條禁止在有粉塵或者散放有毒氣體的工作場所用膳和飲水。
第二十九條工作場所應該根據需要設置洗手設備,并且供給肥皂。
第三十條工作場所要設置有蓋痰盂,每天至少清洗一次。
第三十一條工作場所應該備有急救箱。
第四章機械設備
第三十二條傳動帶、明齒輪、砂輪、電鋸、接近于地面的聯軸節、轉軸、皮帶輪和飛輪等危險部分,都要安設防護裝置。
第三十三條壓延機、沖壓機、碾壓機、壓印機等壓力機械的施壓部分都要有安全裝置。
第三十四條機器的轉動摩擦部分,可設置自動加油裝置或者蓄油器;如果用人工加油,要使用長嘴注油器,難于加油的,應該停車注油。
第三十五條起重機應該標明起重噸位,并且要有信號裝置。橋式起重機應該有卷揚限制器、起重量控制器、行程限制器、緩沖器和自動聯鎖裝置。
第三十六條起重機應該由經過專門訓練并考試合格的專職人員駕駛。
第三十七條起重機的掛鉤和鋼繩都要符合規格,并且應該經常檢查。
第三十八條起重機在使用的時候,不能超負荷、超速度和斜吊;并且禁止任何人站在吊運物品上或者在下面停留和行走。
第三十九條起重機應該規定統一的指揮信號。
第四十條機器設備和工具要定期檢修,如果損壞,應該立即修理。
第五章電氣設備
第四十一條電氣設備和線路的絕緣必須良好。裸露的帶電導體應該安裝于碰不著的處所;否則必須設置安全遮欄和顯明的警告標志。
第四十二條電氣設備必須設有可熔保險器或者自動開關。
第四十三條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可能由于絕緣損壞而帶電的,必須根據技術條件采取保護性接地或者接零的措施。
第四十四條行燈的電壓不能超過三十六伏特,在金屬容器內或者潮濕處所不能超過十二伏特。
第四十五條電鉆、電鎬等手持電動工具,在使用前必須采取保護性接地或者接零的措施。
第四十六條發生大量蒸汽、氣體、粉塵的工作場所,要使用密閉式電氣設備;有爆炸危險的氣體或者粉塵的工作場所,要使用防爆型電氣設備。
第四十七條電氣設備和線路都要符合規格,并且應該定期檢修。
第四十八條電氣設備的開關應該指定專人管理。
第六章鍋爐和氣瓶
第四十九條每座工業鍋爐應該有安全閥、壓力表和水位表,并且要保持準確、有效。
第五十條工業鍋爐應該有保養、檢修和水壓試驗制度。
第五十一條工業鍋爐的運行工作,應該由經過專門訓練并考試合格的專職人員擔任。
第五十二條各種氣瓶在存放和使用的時候,必須距離明火十公尺以上,并且避免在陽光下曝曬;搬運時不能碰撞。
第五十三條氧氣瓶要有瓶蓋和安全閥,嚴防油脂沾染,并且不能和可燃氣瓶同放一處。
第五十四條乙炔發生器要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裝置,并且應該距離明火十公尺以上。
第七章氣體、粉塵和危險物品
第五十五條散放易燃、易爆物質的工作場所,應該嚴禁煙火。
第五十六條發生強烈噪音的生產,應該盡可能在設有消音設備的單獨工作房中進行。
第五十七條發生大量蒸汽的生產,要在設有排氣設備的單獨工作房中進行。
第五十八條散放有害健康的蒸汽、氣體和粉塵的設備要嚴加密閉,必要的時候應該安裝通風、吸塵和凈化裝置。
第五十九條散放粉塵的生產,在生產技術條件許可下,應該采用濕式作業。
第六十條有毒物品和危險物品應該分別儲藏在專設處所,并且應該嚴格管理。
第六十一條在接觸酸堿等腐蝕性物質并且有燒傷危險的工作地點,應該設有沖洗設備。
第六十二條對于有傳染疾病危險的原料進行加工的時候,必須采取嚴格的防護措施。
第六十三條對于有毒或者有傳染性危險的廢料,應該在當地衛生機關的指導下進行處理。
第六十四條廢料和廢水應該妥善處理,不要使它危害工人和附近居民。
第八章供水
第六十五條工廠應該保證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的充分供給。飲水非經當地衛生部門的檢驗許可,不許使用。
第六十六條水源、水泵、貯水池和水管等都應該妥善管理,保證飲水不受污染。
第九章生產輔助設施
第六十七條工廠應該為自帶飯食的工人,設置飯食的加熱設備。
第六十八條工廠應該根據需要,設置浴室、廁所、更衣室、休息室、婦女衛生室等生產輔助設施。上列用室須經常保持完好和清潔。
第六十九條浴室內應該設置淋浴。浴池要每班換水,禁止患有傳染性皮膚病、性病的人入浴。
第七十條廁所應該設在工作場所附近、男女廁所應該分開。
第七十一條廁所要有防蠅設備。沒有下水道的廁所、便坑必須加蓋。
第七十二條婦女衛生室應該設在工作場所附近,室內要備有溫水箱、噴水沖洗器、洗滌池、污物桶等。
第七十三條更衣室、休息室內要設置衣箱或者衣掛。沾有毒物或者特別骯臟的工作服必須和便服隔開存放。
第十章個人防護用品
第七十四條有下列情況的一種,工廠應該供給工人工作服或者圍裙,并且根據需要分別供給工作帽、口罩、手套、護腿和鞋蓋等防護用品:
(一)有灼傷、燙傷或者容易發生機械外傷等危險的操作。
(二)在強烈幅射熱或者低溫條件下的操作。
(三)散放毒性、刺激性、感染性物質或者大量粉塵的操作。
(四)經常使衣服腐蝕、潮濕或者特別骯臟的操作。
第七十五條在有危害健康的氣體、蒸汽或者粉塵的場所操作的工人,應該由工廠分別供給適用的口罩、防護眼鏡和防毒面具等。
第七十六條工作中發生有毒的粉塵和煙氣,可能傷害口腔、鼻腔、眼睛、皮膚的,應該由工廠分別供給工人漱洗藥水或者防護藥膏。
第七十七條在有噪音、強光、幅射熱和飛濺火花、碎片、刨屑的場所操作的工人,應該由工廠分別供給護耳器、防護眼鏡、面具和帽盔等。
第七十八條經常站在有水或者其他液體的地面上操作的工人,應該由工廠供給防水靴或者防水鞋等。
第七十九條高空作業工人,應該由工廠供給安全帶。
第八十條電氣操作工人,應該由工廠按照需要分別供給絕緣靴、絕緣手套等。
第八十一條經常在露天工作的工人,應該由工廠供給防曬、防雨的用具。
第八十二條在寒冷氣候中必須露天進行工作的工人,應該由工廠根據需要供給御寒用品。
第八十三條在有傳染疾病危險的生產部門中,應該由工廠供給工人洗手用的消毒劑,所有工具、工作服和防護用品,必須由工廠負責定期消毒。
第八十四條產生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的工廠,應該備有防毒救護用具,必要的時候應該設立防毒救護站。
第八十五條工廠應該經常檢查防毒面具、絕緣用具等特制防護用品,并且保證它良好有效。
第八十六條工廠對于工作服和其他防護用品,應該負責清洗和修補,并且規定保管和發放制度。
第八十七條工廠應該教育工人正確使用防護用品。對于從事有危險性工作的工人(如電氣工、瓦斯工等),應該教會緊急救護法。
第十一章附則
第八十八條各企業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規程結合各該產業的具體情況,制定單行的細則,并且送勞動部備案。
第八十九條本規程由國務院發布施行。
篇2:工廠維修部安全衛生職責
工廠維修部安全衛生職責
a)維修部經理負責安全衛生狀況的監督并保護下級安全。
b)每班組長和班長負責搞好本班組的安全衛生工作并指導本班組如何進行安全衛生工作。
c)各工作現場的維修技工負責本工作區域的安全衛生要求的執行
1安全衛生作業程序
?在上班前、下班時維修技工對使用的工具、設備、安全防護用具進行檢查,以確保都處于合格狀態;
?所有的化學類包括油品、油漆、各種洗滌用品等都必須分開擺放,并注明其化學性能。儲存化學品的場所必須經常進行通風和檢查;
?使用相關化學用品(特別是有毒有害的化學品)的員工必須經過相關使用知識、安全防護和應急措施知識的培訓;
2改進作業方法
維修部經理應經常注意作業方法上有無危險和是否有害。對現行的作業方法,不應滿足,要以懷疑的態度,以更好的作業方法為目標,努力去改進。
3適當安排作業者的工作
監督者為了完成工作任務和防止事故的發生,應經??紤]作業者的適應和工作能力,適當調配人員和分配任務,使工作能在安全衛生的條件下完成。
4指導和教育
維修部經理須經常安排對維修技工的培訓,指導教育下級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使下級能夠提高自主的在安全衛生的條件下完成作業的能力。
5作業過程的監督和指導。
維修部經理通過巡視現場等對作業中的下級進行監督,指導他們遵守作業標準和其他事項,正確地進行作業。
6設備安全化以及改善環境
維修技工對負責的現場的設備、機械、裝置、工器具、安全裝置、有害物質控制裝置、保護用具等除保證完好之外,對不安全的地方要加以改進。
7保持環境條件
維修技工努力保持作業場所的整理整頓和清潔以及其他的環境條件。
8安全衛生檢查
維修技工對自己負責的作業場所的設備,機械、作業環境要定期檢查以及在作業開始前檢查,努力發現不好的地方和異常情況,并且加以改進。
9異常時的措施
?維修部經理平時要制定異常時的措施標準,并對下級進行訓練,以便作業場所發生異常問題時能夠立即采取措施。
?維修部經理應每月對安全衛生進行總結分析,并針對總結分析結果提出改進措施。
10發生災害時的措施
以便作業監督者在發生災害時,在采取緊急措施的同時,要分析災害的原因并采取對策。此外,要吸取過去發生災害的教訓,努力防止再發生。
11經常關心防止勞動傷害事故
維修部除利用標語,宣傳畫外,還要利用朝會、TBM(安全作業討論會)和其他會議等提高下級的安全衛生意識。
12防止勞動傷害事故,不要局限于過去的知識和經驗,要以新的見解啟發作業者下工夫研究。
篇3:工廠安全性評價-勞動安全衛生檔案
一、設置原因
勞動安全衛生檔案是企業安全管理的歷史資料,反映企業各個階段勞動安全衛生管理的水平。它是企業實行安全生產目標管理、改善勞動條件、制定企業標準或規章制度的依據之一,也是企業開展勞動安全衛生教育最生動、最能啟發職工安全生產積極性的教材。
二、項目內容
本項目包括工傷事故、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違章記錄及安全獎懲、隱患及整改記錄、安措項目、特種設備及危險設備、特種作業及危險作業人員健康、防塵防毒設備、勞動衛生與職業病、有害因素監測和衛生防護技術措施評價。有害作業人員健康與卡片和職業危害動態觀察及勞動衛生統計報告表等12種檔案。
三、評價方法
1文本資料12種檔案建檔至少要在三年以上,檔案內容簡介如下:
1.1工傷事故檔案:包括職工因工傷亡事故登記表,企業工傷事故月報表、年報表,因工重傷、死亡事故調查報告書,輔證材料,結案材料。
1.2勞動安全衛生教育檔案應包括:安全教育制度、計劃、教育大綱及執行狀況。
1.3違章記錄及安全獎懲檔案應包括:安全生產獎懲的有關規定、違章登記和處理以及執行情況。
1.4隱患及整改記錄:包括隱患類別、內容、整改方法、整改部門、整改負責人、完成期限、實際完成日期、驗收、反饋等。
1.5按措項目檔案:包括項目名稱、措施內容和預期效果、經費預算、經費來源、項目計劃進度、項目設計單位、項目負責人、項目可行性分析、開工日期及竣工日期、項目驗收及其效果、經費決算等。
1.6特種設備及危險設備檔案:包括特種設備及危險設備臺帳、產品合格證、質量保證書、使用說明書、安裝裝置、起用時間、試運轉及驗收記錄、設備大修(或項修)記錄、設備事故記錄等。
1.7特種作業及危險作業人員健康檔案應包括:特種作業及危險作業名稱、作業人員體檢表等。
1.8防塵防毒設備檔案:包括防塵防毒設備管理標準(或制度)、設備臺帳、定期檢測記錄等。
1.9勞動衛生與職業病檔案:包括企業基本情況、職工總人數、主要有害因素接觸人員情況、有害作業工藝流程及分級監督管理核定結果、有害作業點登記表(含粉塵、毒物、噪聲、高溫)、職業病例登記表(含歷次健康檢查結果報告)等。
1.10有害因素監測和衛生防護技術措施評價檔案:包括各種有害因素監測、治理及有害因素濃度(強度)測定結果資料、高溫作業氣象條件測定結果資料、防塵防毒技術措施衛生學評價資料、個人防護用品衛生學評價資料、呼吸防護器衛生學評價資料。
1.11有害作業人員健康與卡片檔案:包括接觸有害作業人員健康檢查資料(一般至少每二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職業病患者診斷報告以及職業病患者與職業禁忌癥調離崗位資料和對職業病者治療處理等。
1.12職業危害動態觀察及勞動衛生統計報表檔案:包括各種勞動衛生專題調查、急性中毒事故調查、科研調查資料和機械工業勞動衛生和職業病情況年報表(機安綜二號表)、機械工業安全勞動衛生情況年報(機電安全3號表)以及當地勞動部門、主管部門規定上報的勞動安全衛生年(月)報表等。
2抽查考核
2.1查有關人員,確認檔案是否原始記錄以及準確性、真實性。
2.2查檔案的正確性、有效性是否符合檔案管理規范化、系統化的要求。
3現場(執行情況)查檔案和現場是否相符。如防塵防毒設備檔案與現場塵毒設備數量、分布狀況是否一致。
四、計分方法
本指標應得分值為12分,目標值12種勞動安全衛生檔案完整、齊全。評分標準:每少一種扣3分。
勞動安全衛生檔案非原始資料積累而是臨時湊合的不能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