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安全設備管理部HSE崗位職責

安全設備管理部HSE崗位職責

2024-07-25 閱讀 1684

一、部門HSE職責實施計劃

根據HSE管理體系的要求和路橋市政二分公司的HSE工作目標,編制本部門年度HSE職責實施計劃,確定部門年度HSE工作任務、目標,通過落實部門HSE職責和每個管理人員的HSE“一崗一責制”,為企業HSE目標的實現提供保證。

1、承諾和目標

1.1承諾

安全設備管理職能部門是推進HSE體系的組織者和監督者,應通過落實職能部門的HSE職責和每個管理人員的HSE“一崗一責制”。

1.2承諾原則

1.2.1每個管理人員都應進行HSE承諾;

1.2.2部門負責人應代表部門向分管領導進行承諾;

1.2.3HSE承諾應以書面形式予以明確。

1.3承諾內容

1.3.1部門HSE承諾書應包含以下內容:

1.3.1.1堅持HSE方針,認真貫徹、執行國家、集團公司有關本專業的各項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和工業衛生的法規、標準、規范、制度和要求,并落實在各項工作中、落實到每個管理人員。

1.3.1.2實現本項目年度HSE目標,不發生因管理失誤造成的各類事故。

1.3.1.3嚴格要求、嚴格管理,不違章指揮,糾正違章、違紀行為。

1.3.1.4在部門、專業系統、直(托)管單位全面推行HSE管理,并確保專業系統、直管單位HSE目標的實現。

1.3.1.5采用先進的裝備和手段,不斷改善作業環境和作業條件,防止事故和職業危害。

1.3.2部門人員HSE承諾書應包含以下內容:

1.3.2.1履行HSE“一崗一責制”。

1.3.2.2不違章指揮,糾正違章、違紀行為。

1.3.2.3熟知HSE職責和要求,承擔相應的HSE責任。

1.4文件控制

1.4.1依據HSE管理體系的要求,建立部門HSE管理相關文件的記錄、審批、發放、更改和歸檔管理措施。

1.4.2建立文件修訂制度。在新、改、擴建和技術改造后,及時修訂相關的操作規程、管理制度等。

1.5風險評價和隱患治理

部門應在所管轄專業和直(托)管單位中,不間斷地組織風險評價工作,識別與業務活動有關的危害、影響和隱患,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把風險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1.6風險評價

有關部門要建立風險管理的程序。

1.6.1明確項目、過程和作業管理人員是風險評價工作的負責人。

1.6.2對現有裝置和設施在常規和非常規的工作環境及操作條件下、在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下和生產的全過程中,明確界定需要進行風險評價的項目、工程和作業等。

1.6.3結合本專業特點選擇合適方式進行風險評價。

1.6.4監督檢查風險評價的進行情況。

1.6.5檢查風險削減措施和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

1.6.7總結風險評價結果,提出改進意見。

1.6.8建立項目、工程和作業風險評價及風險削減措施檔案。

1.7隱患治理

1.7.1建立項目、工程和作業的風險評價及削減措施檔案。

1.7.2部門應按隱患治理“四落實”的原則,對企業的隱患治理提供技術或資金支持。

1.7.3組織對專業系統和直(托)管單位隱患的治理。

1.7.4對已立項或已實施的隱患治理項目進行跟蹤檢查,監督項目的進展和完成情況。

1.8應急管理

1.8.1組織或參加制定應急預案;

1.8.2落實部門管理人員和所管轄專業系統應急處理的責任;

1.8.3組織或參加應急預案的檢查和演練;

1.8.4組織或參加應急預案的評估、修訂。

1.9檢查和監督

1.9.1制定所管轄專業系統的檢查考核制度;

1.9.2組織對專業管理情況(如工藝操作指標的執行、設備管理狀況等)檢查和考核;

1.9.3對查出的問題和隱患落實項目負責人、整改期限、整改要求和整改資金;

1.9.4組織對整改情況的檢查驗收。

2.0事故處理和預防

2.0.1制定所管轄專業系統的事故管理程序和處理辦法;

2.0.2組織對所管轄專業系統事故情況調查和分析;

2.0.3對所管轄專業系統事故提出并落實整改措施;

2.0.4提出事故處理意見并負責考核;

2.0.5對所管轄專業系統事故進行通報。

篇2:安全設備管理規定

1.消防器材及消防設施各使用單位必須到安環處登記。

2.各使用單位至少每周檢查一次,出現問題及時向本單位領導與安全員匯報,有安全員向安環處匯報。

3.消防設施、器材必須放在指定的位置。

4.使用后必須及時到安環處更換,并說明使用原因,因使用單位未及時更換而耽誤救火,一切后果有使用單位負責。

5.各單位對本單位的消防設施必須明確專人負責,丟失、損壞照價賠償外,追究責任。

6.任何單位、個人不準將消防設施、器材挪作別用,否則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處罰條例》處罰,嚴重者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7.在無火情況下,擅自放掉滅火器藥品,除加倍罰款外,還要追究肇事者責任。

8.車間分管安全的人員及工段長,每天需對轄區內的消防器具全面檢查,并做好詳細的檢查記錄。

9.消防器具使用后,要根據情況向公司安環處匯報并申請更換,并做好使用記錄。

10.崗位消防器材要嚴格交接制度,發現問題及異常,要向車間分管安全的領導匯報,并由車間安全員向安環處匯報。安環處接報后要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并達到器具的完好使用。

11.轄區內消防器具如在使用時達不到備用狀態,要追究車間分管安全領導主要責任人的責任,情節嚴重的交司法機關處罰。

12.車間要定期組織職工學習消防知識,掌握各類消防器具使用方法,組織滅火、演練演習,培養一支有過硬本領的消防隊伍。

13.根據作業性質、條件(空氣中含氧量、毒物濃度)、勞動強度和防護器材性能及防護范圍,正確選用防護器材種類和型號,不準超出防護范圍進行使用。

14.崗位配備的過濾式防毒面具,應與有毒物質的性質和人員頭型相適應。

15.凡空氣中氧含量低于18%(體積),有毒氣體高于2%(體積)的作業場所,嚴禁使用過濾式面具代替隔離式面具。

16.嚴禁使用防塵口罩代替過濾式防毒面具。

17.使用隔離式長管式面具應將吸氧口置于空氣新鮮的地方,嚴禁拆、壓軟管,管長不得超過20米,否則應強制送風并設專人監護。

18.面具使用人必須受過培訓,熟知機具結構、性能、使用和維護方法。

19.安環處有關人員和各單位專職安全員,要深入生產崗位,組織生產人員或骨干學習各種防毒器材的使用規定和保管、檢查、使用方法,使廣大職工都會使用、保管防護器材。

20.配備給車間、崗位的防護器材,應放入救護柜內,救護柜管理應列入車間的崗位負責制,由生產人員與生產設備一起交接班,并設立使用臺帳。

21.各種防毒面具使用前后均需仔細檢查,以確保使用安全。

22.長管式防毒面具每月進行一次氣密情況檢查,每次用后要進行外觀檢查,根據情況進行清洗,保持清潔。

23.過濾式防毒面具濾毒罐每個月進行定期檢查一次,一氧化碳濾毒罐每月稱重檢查一次。

24.各種防毒面具應定點存放,應放在便于取用,無日光直接照射,溫度適宜和不易遭受塵埃和腐蝕性物質污染的場所。

篇3:安全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為保證公司煙花爆竹的經營安全,安全設施設備的正常、有效是重要的保證。特制定安全設備設施管理制度如下:

1、企業主要負責人必須樹立高度的消防意識,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法》中的規定,保障安全設施、設備資金的方面投入。

2、購入的安全設施、設備要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必須從是有資質企業生產的產品。

3、各種設施設備要分類、編號、入帳,定期盤點,做到帳物相符。

4、安全管理人員負責消防設備設施的管理,應經常對滅火器的壓力進行檢查,如發現過期或壓力不足,應及時充粉、更換。

5、消防設備、設施不能隨意移動、轉借或損壞,對違反操作規程造成的損失,或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損壞、丟失,應按價賠償,并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6、消防泵必須至少每周定期啟動一次,檢驗設備是否運行正常、有效,消防水帶老化、泄漏時要及時更換。

7、防雷防靜電設施應按氣象部門要求定期監測,保證接地電阻滿足要求。

8、對監控設施要進行常規保養、維修,保證正常、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