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某企業的設備管理制度

某企業的設備管理制度

2024-07-25 閱讀 6641

一、設備使用、維護規程的制訂、修改與執行

設備使用、維護規程是根據設備使用、維護說明書和生產工藝要求制定,用來指導正確操作使用和維護設備的法規。各大公司所屬廠礦、公司都必須建立、健全設備使用規程和維護規程。

□規程制定與修改的要求

1.廠(礦)首先要按照設備使用管理制度規定的原則,正確劃分設備類型,并按照設備在生產中的地位、結構復雜程度以及使用、維護難度,將設備劃分為:重要設備、主要設備、一般設備三個級別,以便于規程的編制和設備的分級管理。

2.凡是安裝在用的設備,必須做到臺臺都有完整的使用、維護規程。

3.對新投產的設備,廠(礦)要負責在設備投產前30天制訂出使用、維護規程,并下發執行。

4.當生產準備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時,在改變工藝前10天,生產廠(礦)要根據設備新的使用、維護要求對原有規程進行修改,以保證規程的有效性。

5.崗位在執行規程中,發現規程內容不完善時要逐級及時反映,規程管理專業人員應立即到現場核實情況,對規程內容進行增補或修改。

6.新編寫或修改后的規程,都要按專業管理承包制的有關規定分別進行審批。

7.對使用多年,內容修改較多的規程,第三年要通過群眾與專業管理相結合的方式,由廠(礦)組織重新修訂、印發,并同時通知原有規程作廢。

8.當設備發生嚴重缺陷,又不能立即停產修復時,必須制定可靠的措施和臨時性使用、維護規程,由廠(礦)批準執行。缺陷消除后臨時規程作廢。

□設備使用、維護規程必須包括的內容

(一)設備使用規程必須包括的內容:

1.設備技術性能和允許的極限參數,如最大負荷、壓力、溫度、電壓、電流等;

2.設備交接使用的規定,兩班或三班連續運轉的設備,崗位人員交接班時必須對設備運行狀況進行交接,內容包括:設備運轉的異常情況,原有缺陷變化,運行參數的變化,故障及處理情況等;

3.操作設備的步驟,包括操作前的準備工作和操作順序;

4.緊急情況處理的規定;

5.設備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項,非本崗位操作人員未經批準不得操作本機,任何人不得隨意拆掉或放寬安全保護裝置等;

6.設備運行中故障的排除。

(二)設備維護規程應包括的內容:

1.設備傳動示意圖和電氣原理圖;

2.設備潤滑“五定”圖表和要求;

3.定時清掃的規定;

4.設備使用過程中的各項檢查要求,包括路線、部位、內容、標準狀況參數、周期(時間)、檢查人等;

5.運行中常見故障的排除方法;

6.設備主要易損件的報廢標準;

7.安全注意事項。

□設備使用、維護規程的貫徹執行

1.新設備投入使用前,要由廠(礦)專業主管領導布置貫徹執行設備使用、維護規程,規程要發放到有關專業、崗位操作人員以及維修巡檢人員人手一冊,并做到堆積不離崗。

2.生產單位要組織設備操作人員認真學習規程,設備專業人員要向操作人員進行規程內容的講解和學習輔導。

3.設備操作人員須經廠級組織的規程考試及實際操作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

4.生產單位每周都要組織班組學習規程,車間領導及設備管理人員,每月要對生產班組規程學習情況進行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抽查情況納入考核。

篇2:汽修企業設備管理制度

汽車修理安全管理制度

1、認真執行本行業技術要求,安全生產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及時組織修理技工認真學習安全操作教育,牢記“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方針。

2、按章操作,工藝細致,做到安全、保險,服務周到,操作正確,不違章作業。

3、在作業過程中,禁止易燃易爆物品靠近火源,防止倒塌,修理前必須做好安全預防工作,用具定期檢查,由專人負責,專項管理。

4、操作中禁止“蠻干、亂干、湊合”三大不良作風,以便造成人身、設備及車輛的嚴重損傷和破壞。

5、電氣、機械設備及消防設施要定期檢查,定期保養;做到設備齊全、完好、有效,從而提高效率。

6、對于學徒工,師傅要負全面責任,及時教育,隨時指導,做到人人懂安全,個個技術能過關,培養好接班人。

7、保障安全,保證質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

篇3:試驗儀器設備管理制度

(1)儀器設備的使用人即是責任人。

(2)儀器設備、計量器具必須按照國家標準計量部門的有關規定定期進行檢定。對檢定合格的儀器設備、計量器具其檢定證書應保管并建立臺帳。

(3)使用貴重、精密、大型儀器、設備者,均應經培訓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許可證。

(4)儀器、設備責任人應負責所保管設備的清潔衛生、清洗、換油。不用時,應罩上防護罩。長期不用的電子儀器,每隔三個月應通電一次,每次通電時間不得少于半小時。

(5)檢測儀器、設備不得挪作他用,不得從事與檢測無關的其它工作。

(6)設備管理員除對所有儀器、設備按周期進行計量檢定外,還應對它們進行不定期的抽查,以確保其功能正常,性能完好,精度滿足檢測工作的要求。

(7)全部檢測儀器,設備的使用環境均應滿足說明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