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設備部門工作守則

設備部門工作守則

2024-07-25 閱讀 9101

1、目的:明確設備管理工作的運作流程。

2、適用范圍:本守則適用于指導設備組的日常維修、維護工作。

3、權責:設備組主管制定本規程,并推行和檢查其執行情況;

設備組全員應于日常工作中按此守則認真執行;

4、定義:無

5、正文

5.1作業安全

5.1.1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杜絕違章作業。

5.1.2對設備進行維修保養時,必須懸掛“正在維修””禁止合閘”牌等警示語。

5.1.3在離地面2.5米或以上作業時,須配帶安全帶,地面設立“高空作業,禁止通行”等安全標識。

5.1.4禁止在設備自動運行狀態下修理設備。

5.1.5在鄰近帶電部位作業時,要確保有可靠的安全距離。

5.1.6作業前應檢查絕緣手柄、絕緣鞋和手套等安全用品的絕緣性能是否良好,有問題的應立即更換,并應作定期檢查。

5.1.7登高作業前應先確保登高工具牢固可靠。

5.1.8發現有人觸電,要立即采取正確的搶救措施。

5.1.9對于出現故障的設備、裝置、線路等,不能繼續使用,必須及時進行檢修。

5.1.10必須嚴格遵照操作規程進行運行操作,合上電源時,應先合隔離開關,再合負荷開關;切斷電源時,應先斷開負荷開關,再斷開隔離開關。

5.1.11需要切斷故障區域電源時,要盡量切斷故障區域的分路開關,盡量避免越級斷電源。

5.1.12搬運電鉆、電焊機和電爐等可移動電器時,應先切斷電源,不允許拖拉電源線來搬移電器。

5.1.13堆放和搬運各種物質、安裝其它設備,要與帶電設備和電源線相距一定的安全距離。

5.1.14特種作業(電工、焊工等)需持有有效特種操作證件的人員,方可從事該作業。

備注:以上條款如有違反將視情節予以處罰,并列入年度考核。

5.2維修運作流程

5.2.1在接到工作任務時,若無特殊原因,須在10分鐘內趕到事故現場,對設備進行搶修。

5.2.2在維修時,若判斷設備為非正常損壞時,應調查分析事故原因,并立即告知主管,故障排除后須提交“設備異常事故調查報告”給主管。

5.2.3對于突發性且對生產、安全、品質有影響的故障,應本著“快反應,高效率”的原則,組織搶修,不得故意拖延維修時間;維修時間超過1小時,應在“維修申請表”上寫明原因和防止再次發生對策。

5.2.4在接到制作、安裝、改裝設備、設施方面的任務時,必須有主管的簽字同意方可進行,如屬自行安裝、改裝時,須先報請主管同意后方可進行。

5.2.5維修(含安裝施工等)工作完成后應及時清理場地,歸還所用工具、量具等到原處,并找工程師確認。并詳細填寫《維修申請單》,然后找申請部門管理員以上驗收簽名后,交回工程師驗收、記錄、歸檔。

5.2.6若預計在下班前不能完成維修任務時,須在17:00前報主管申請加班維修。

5.2.7當設備故障對設備自身、安全、品質、產量無影響的情況下不得擅自停機維修,須在設備閑置時或得到制造部門同意后,方可維修。若生產需要,短期內設備不能停機,須將其維修工事交與工程師,由其納入預防維修計劃。

5.2.8外協維修工事須填寫《維修申請單》經主管審批后,方可聯系發外。外單位進行施工前,需預先填寫《施工承諾書》,如要動火還須填寫《動火許可證》,經審批后方可施工;申請人應對工事的全過程進行管控(跟蹤、監督、檢查、驗收)。

5.2.9對于未占用生產時間的維修及計劃工事,須在“維修申請單”上注明“未占用生產時間”。并經制造部門確認方可。

5.3零配件更換、制作及申購。

5.3.1若需制作零部件,應先讓工程師或主管確認后,再測繪零部件并繪制標準圖紙,并填寫《歐派公司設備、工具購買申請單》,經主管、廠長審批后方可發外制作,并跟進。緊急情況可按實物制作。

5.3.2若需申購零配件或材料時,須詳細填寫名稱、型號、尺寸、數量、用途等相關資料,經主管批審后方可申購,并跟進。5.3.3更換后的廢舊零部件,若有利用價值,要清洗干凈后放到規定的地方待用;若無利用價值應由工程師確認后,書寫報廢申請,經審批后作報廢處理。

5.4維護保養

5.4.1在無維修任務時,維修員應在指定的責任片區內巡視、保養,發現異常情況即時上報或處理。

5.4.2嚴格執行設備片區管理責任規定,各種設備按《設備保養作業指導書》認真執行。

5.4.3在檢修新進廠的舊機時,須全面、仔細對易損及已損零件做好記錄,急時更換或報請申購;對新機安裝、調試時須作好精度檢查及零配件的檢測,并將記錄上報主管存查。

5.4.4維護保養,應按各種設備保養項目表認真執行,并填寫檢查結果。

篇2:通信設備安裝施工安全生產守則

安全生產必須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方針,切實做好各項預防工作。否則,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設想,損失將是慘重的,施工時必須引起施工人員的高度重視,增強責任心,加強預防為主,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一、施工中的防火安全

機房施工火災事故,一旦發生往往是災難性的,同時伴隨人身傷害和重大通信事故,因此必須堅決杜絕其發生。

1、工程需要明火施工(如電焊、氣割等),必須到相關部門辦理有關手續。

2、施工需要使用涂料、膠水等易燃材料時,必須確認在現場具備并熟知消防滅火器材位置,達到必要的通風條件后方可進行施工(未啟用機房自備消防、通風器材)。

3、設備開箱后包裝材料必須當日徹底清理,帶出機房,任何時候不準在施工現場(包括通信機樓)內吸煙。

4、施工必須使用的電動工具、儀表、通風扇必須規范用電,控制負荷,使用安全可靠的移動電源接插設備,嚴禁用導線直接連接插座,交流電源線不允許有接頭,出現軋傷或老化要立即停止使用并更換。

5、切實落實安全保衛部門關于防火封堵各項要求。

二、施工中的人身安全。

1、施工人員必須持相關專業資格證上崗,并在施工中以不違背安全管理規定的方式完成各項施工操作。

2、施工人員穿鞋著裝應符合其專業施工操作要求。特別強調電力機房施工要按規定穿長袖工作服裝。所有機房施工須自備工作鞋,防止電擊、攀爬失手,靜電傷害。

3、機床槽道側板、蓋板拆下后嚴禁放在槽道或架頂上,蓋板折下后嚴禁放防止對施工人員及維護人員造成人身傷害。

4、二米以上屬高處作業,應采取措施,防止高處墜落。

5、用電安全,防止人員觸電。

三、施工中的網絡運行及設備安全。

重中之重是運行設備的安全,其次是待安裝設備的財產安全。

1、重申開工報告需要內容完整,注明設計文號、施工所涉及的機房、施工內容和進度安排、以及項目負責人電話,請求維護安排隨工等具體內容。

2、與現網運行設備有關的擴容、割接施工,必須對在用系統狀況作細致了解,安全條件具備方可考慮實施。實施前報相關部門批準,并在批復的安全時間進行。對運行設備或現網業務有可能產生影響的擴容操作,應視同割接,必須制定細化到具體操作步驟的割接方案,重大割接制定方案時,還需要包含指揮組織及防險預案。割接方案須申報并組織會審。

3、新裝設備加強電前需報相關部門批準,操作前核對設計要求,逐級核對全程負荷。

4、嚴格按設計施工,同時強調:施工單位有責任、義務,在施工現場發現設計存在明顯安全問題時,暫停施工,并立即向建設管理部門報告。

5、老機房整治具有較高風險性,施工組織要細化到操作步驟,對環境整治施工階段的安全風險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和高度警惕。

6、施工單位接管設備,要嚴格組織開箱驗貨,做好工程其設備和材料的保管,嚴防設備材料損失。

四、規范施工不留隱患。

以往施工出現的安全事故,絕大多數都出自對早就存在的制度、規范、規定的忽視!相當多的安全問題,是由不規范施工長期積累而形成。因此,施工人員必須吸取安全事故的教訓,嚴格遵守規章制度,保證已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在所有機房設備安裝施工中,得到切實有效執行。

1、機房輔助電源設備施工必須規范,不允許將UPS、逆變器等設備放在列間過道上。電源線不允許有接頭,不得使用不符合機房安全要求的復接板接插設備電源。

2、信號線、尾纖、電源線在具備三線分離條件的機房嚴格按規定路由布放施工,冗余尾纖在ODF架一側盤留長度必須符合容許標準。在不具備分離條件的機房,施工布放時必須同時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加以保護。

3、防火、防鼠封堵施工要檢驗封堵材料的燃燒性能,防止領用不合格材料用于封堵作業。

4、機房安裝施工必需移動照明燈吊架時,一定要認真檢查,不允許照明燈架與槽道或機架金屬構件相碰。

5、機房外墻開孔必須采取可靠的防雨、防漏措施。

五、施工出入制度。

1、施工人員必須按顧客規定辦理臨時出入證。

2、進入機房施工必須攜帶顧客有關部門批復的開工報告到相關部門辦理施工準入手續。

3、進入機房按顧客要求登記出入時間并注明施工內容。

六、防止失泄密。

1、工程承包合同必須包含保密條款,明確涉密內容,密級,保密期限,相關方利益、義務,以及所負法律責任。

2、施工圖、竣工文件、圖紙都屬于施工單位必須替委托方承擔保密義務的內容。其中的圖紙需要永久保密。所有涉密資料任何情況下不得交給或告知第三方。

3、互連互通工程,要嚴格按照行業規范及設計要求,阻斷網絡監控系統的相互滲透。

篇3:展會租用額外展臺設備守則

展會租用額外展臺設備守則

租用家具及電器設備條款:

1.所有物品只供租用,展商須對租用物品的損壞或者丟失進行賠償。

2.展商攜帶敏感儀器最好自行配備穩壓器以防止電壓波動。

3.如對水溫或水壓有特別要求,展商須自行攜帶特殊調節裝置。

4.對租用家具/設備有任何不滿須在開展前向指定搭建商提出聲明,否則所有物品將被視為狀態良好。

5.展商須在14頁展位圖上標注電器安裝位置要求,如在進場前未收到任何指示,指定搭建商將按自己理解根據標準展位圖紙進行安裝。申請位置重置須繳納重置費。

公司名稱:

展位號碼:

聯絡人:

職位:

電話:

傳真:

E-mail:

簽名: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