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生產設備維護保養管理規定

生產設備維護保養管理規定

2024-07-25 閱讀 4105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目的。為加強設備的管理,安全、合理、有效地發揮設備效能,做到正確使用設備,使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以保證設備的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轉,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相關職責。

1.生產部設備管理科負責對生產設備進行臺賬登記、維修保養等日常管理工作。

2.各車間負責各自部門的生產設備的使用和維護。

3.總經理負責新設備的購買。

4.技術部參與對新設備的改造和驗收。

第二章生產設備的使用規定

第三條生產設備驗收合格后,由使用部門辦理生產設備領用手續。

第四條生產部根據需要編寫《生產設備操作規程》,發放給使用部門。對于精密、大型設備或關鍵、特殊工序所用的設備以及檢驗和試驗的儀器設備均要編制相應的操作規程,同時要求相關操作人員應接受適當培訓,操作人員通過現場考核,確認合格后方可讓其操作。

第五條兩班或三班連續運轉的設備,崗位人員交接班時必須對設備運行狀況進行交接,交接內容包括設備運轉的異常情況、原有缺陷變化、運行參數的變化、故障及處理情況等。

第六條操作人員發現設備有嚴重故障,并有發生事故的危險時,應立即停止操作逐級報告,并采取適當的安全措施。

第七條使用部門必須指定專人負責設備的日常使用工作,并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使用辦法。對不遵守規定,造成設備丟失、損壞者,應進行處罰。

第八條對貴重設備(價值在××元以上),應建立專門的設備管理檔案。

第九條機械設備在停車機械掃除、加油、檢查、修理時,為防止他人啟動,發生意外,應有適當的安全裝置和明顯標志。

第十條非本崗位操作人員未經批準不得操作本機。

第十一條設備管理科對設備使用狀態負有監督職責,對無正當理由長期閑置不用、使用不合理或利用率低下的設備有權重新調配使用。

第三章設備維護保養規定

第十二條現場使用的生產設備應有統一的編號,以便于維護保養。

第十三條生產部根據設備的性能、使用頻率等要求制訂《生產設備年度維修保養計劃》,并按計劃嚴格執行。

第十四條生產部要求設備操作人員做好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日常生產中出現機器故障,應及時修理,自行無法修理的,應及時報告部門主管協助解決。修理結束后應填寫《生產設備檢修記錄單》,檢修好的設備使用者應在《檢修單》上簽字確認。生產部應將重大檢修情況記錄在相應《設備管理卡》上。

第十五條班前班后由操作工人認真檢查設備,擦拭各個部位和加注潤滑油,使設備經常保持整齊、清潔、潤滑、安全,及時消除各種泄漏現象,班中設備發生故障,應及時排除,并認真做好交班記錄。

第十六條按計劃對設備進行局部拆卸和檢查,清洗零件,疏通油、氣管路,更換磨損的零件,調整設備各部位的配合間隙,緊固設備各個部件。

第十七條操作工人配合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檢查和修理,更換或修磨零件,清洗、換油、檢查修理電氣部分,使設備技術狀況達到完好的要求。

第十八條設備發生損壞、丟失或其他事故,要迅速報告設備管理部門,查清原因,填寫損壞、丟失報表,辦理清賬手續。

第十九條一般來說,所有設備一律不準私自拆改,如確需拆改,需由使用部門提出申請,報設備管理科批準。

第二十條對無法檢修或無修理價值的設備,使用部門應提出報廢申請,經過技術鑒定填寫《設施報廢單》,經生產部經理審核,報總經理批準后報廢,并在《設備管理卡》上及《生產設備臺賬》上.

后記:設備的問題也是一個關系到品質的問題,某一部件出了問題會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品質;設備出了問題,必須要停機維修維護,也是關系到一個效率的問題;設備沒有按照要求進行操作、維護和保養,會提前減少設備的使用壽命,提前更換配件,也是關系到一個成本的問題。所以,設備的問題不是一個小問題,往往一個企業在設備的問題上能解決好了,其它的問題也會影響減小。

制度是要為生產服務的,有的制度只是為了吸取其中的某一部分,我們在參考制度的同時要琢磨一下看到底哪一部分對我們有用,能為我們所用的就是好的。

篇2:生產設備的使用維護保養安全管理辦法

1.0目的

為了進一步提高設備、設施的管理水平,對生產設備的使用、維護保養與安全管理的職責進行分工、并對設備、設施提出相應的管理要求。

2.0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各設備使用部門的設備管理。

3.0職責分工

3.1生產保障部負責按生產要求合理配制設備,并使其保持良好技術狀態,定期組織設備的安全檢查。

3.2設備使用部門負責正確使用和維護保養好使用設備,并進行日常的設備使用安全管理。

3.3安全保衛部負責定期組織全廠壓力容器、電梯運行安全技術管理檢查,并對日常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進行監督、考核。

4.0管理要求

4.1生產設備使用前均須檢定合格,檢定不合格的須標記“待修”或“停用”標識,未經調整、修復的設備不得使用。

4.2主要生產設備按設備磨損規律定期進行狀態精度檢測,及時做好調整和規范的書面記錄。

4.3對重點設備實行重點管理。

4.3.1生產保障部負責重點設備臺帳,實行統一編碼,設備員專門管理。

4.3.2重點設備的日常點檢由該設備操作人員負責,并做好詳細紀錄。生產保障部會同使用部門分管設備領導共同進行督促檢查。

4.3.3重點設備可實行在日常點檢和故障診斷基礎上的狀態維修。

4.3.4設備狀態檢測和故障診斷工作由生產保障部組織,使用部門必須認真配合。

5.0設備的使用

5.1主要生產設備實行定機、定人和培訓上崗、憑證上崗制度,專用設備誰使用誰保養,公用設備由使用部門指定專人保養。

5.2二班或三班運行的設備必須實行交接班制度,如實填寫好設備的運行記錄。

5.3設備運行期間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離崗,設備發生故障,操作人員不能解決

時應立即通知維修人員排除故障,并填寫故障記錄。

5.4設備上的儀器、儀表按檢定期限由使用部門送質量管理部質量檢驗科檢測并標定有效標識。

6.0設備的維護保養

6.1設備日常維護保養由操作者認真檢查、擦試各部位,加注潤滑油,保持設備整齊清潔、潤滑、安全,并做好交接班記錄。

6.2設備的一、二級保養按《設備一、二級保養手冊》規定進行,一級保養一般以操作工人為主,維修工人為輔,由車間設備管理人員驗收;二級保養以維修工人為主,操作工人為輔,由生產保障部設備管理人員驗收。

6.3生產設備維護保養記錄實行“一機一袋”方式,使用部門必須保持維護保養記錄的完整、真實、規范。

7.0設備的大修

7.1凡列入設備大修計劃的生產設備,使用單位在每年11月份向生產保障部報送大修申請單,詳細說明存在問題,由生產保障部組織專業人員對設備進行審定并編制修理計劃,報送公司主管領導審批并組織實施。

7.2設備大修理由生產保障部設備員組織技術員、使用部門、機修科進行修理項目勘驗,并編制大修項目單。設備承修部門根據項目單進行報價,核價后才能進行修理。

7.3設備承修單位必須認真執行大修理計劃,嚴格遵守檢修規程和技術標準,完成修理任務后,及時報生產保障部檢驗。生產保障部設備員組織技術員、使用部門、操作者等相關人員鑒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修理資料及時歸檔。

7.4大修理項目自檢驗、鑒定之日起,實行三個月保修期,確屬修理質量問題由承修單位負責無償反修。

7.5設備大修中應積極推廣改善性修理和技術改造。

8.0設備安全管理

8.1設備條線安全管理由生產保障部會同安全保衛部進行管理,設備的日常安全管理由使用部門負責,各生產車間主任為設備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分管設備的副主任必須抓好日常設備的安全管理。

8.2設備安全管理為設備綜合管理和專項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生產保障部配合安全保衛部定期組織檢查,對設備安全管理效績顯著的車間和個人應給予獎勵,對違反操作規程的現象和設備事故必須給予相應的處罰。

9.0附錄

附錄A《設備操作的“三好四會”、“四項要求”、“五項原則”》

篇3:生產設備設施維護保養安全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設備設施維護保養,做到正確使用,精心維護,使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狀態,特制定本制度。

1、加強責任管理,做到臺臺設備,條條管道、個個閥門,塊塊儀表有人負責。

2、操作人員經過崗位培訓,對所用的設備必須做到“四懂”、(四懂是指懂原理、懂構造、懂性能、懂工藝流程)“三會”(三會是指會操作、會保養、會排除故障),經考試合格才能單獨操作設備。

3、日常維護保養,由裝置各班組進行,分為日保養和周保養。日保養每班一次,每次不少于20分鐘,周保養每周末一次,每次1~2小時;每班保養工作由班長驗收,每周保養工作由裝置經理驗收,驗收標準為清潔、潤滑、安全。

4、一級保養,以操作工為主,維修人員配合,保養內容:徹底擦拭外表的灰塵、油泥,檢查油質、油位、疏通油路,清洗設備各個內臟、配齊零件、由生產技術部門逐臺做驗收記錄。驗收標準:脫黃袍、清內臟、油路通、油窗亮、漆見本色鐵見光,操作靈活,運轉正常。

5、定期保養,由公司統一安排,以操作工為主,維修人員配合作業,保養內容:擦拭外表、檢查油質、油量、清洗內臟、濾油器、檢查易損件、電機、電路、接地線等,要求內外整潔、潤滑良好,安全可靠、完整齊全、操作靈活、運轉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