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采油一廠物資入庫驗收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塔河采油一廠物資入庫驗收作業,特制定本管理辦法。
第二條本管理辦法的范圍包括供應方送料及各單位物資調入。
第二章驗收程序
第三條供貨單位必須持有西北分公司頒發的入網證。
第四條一般物資材料以外觀驗收為主,精密儀器及單位價值較大的物資材料須簽定協議,依據相關使用條款進行驗收。合同采購時,按照合同約定內容進行驗收。
第五條在送貨時,供應方應提供相應的質量證明材料,如質量證明書、產品合格證、各種檢驗試驗報告、產品說明書等,并由設備物資辦公室妥善保存。
第六條對于化學及危險物品,要驗收商檢合格證或質量檢驗報告,以保證能符合質量、健康、安全與環境的要求。
第七條新物資驗收由庫房保管、材料采購員、供貨方共同進行,必要時使用方也參加驗收,并做好相應的驗收記錄。
第八條搶險救災或其它緊急情況可以由使用方進行現場驗收,事后將驗收單返回設備物資辦公室。
第九條保管員和采購員依據“裝箱單”及“訂購單”,核對物資材料的名稱、型號、規格、數量是否相符,做好相應記錄。
第三章不符合處理
第十條物資材料質量證明材料不全時應做退貨處理。
第十一條開箱驗收后,如發覺到貨材料與“訂購單”內容不同時,通知采購員或設備物資辦公室領導處理,并在驗收單上注明。
第十二條如發覺所送到的貨物有傾覆、破損、變質、受潮等異常時,由供應方負責更換。
第十三條超交處理:交貨數量超過“訂購量”部分應予退回,但屬買賣慣例,以重量或長度計算的材料,其超交量的3%以下,由保管員于收料時,在驗收單上注明超交數量,經設備物資辦公室領導同意后進行收料,并通知采購人員。
第十四條短交處理:交貨數量未達訂購數量時,以補足為原則,但經物資設備辦公室領導同意者,可免補交,驗收合格后按實際交貨數辦理入庫;短交如需補足時,應通知采購員聯系供應方處理。
第十五條到貨驗收合格,驗收各方簽字后,材料會計根據《物資入庫驗收單》辦理入庫及相關手續。
第十六條《物資入庫驗收單》由材料會計負責整理、建檔,并及時向設備物資辦公室主任匯報驗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附則
第十七條未盡事宜,由設備物資辦公室按照有關采購程序進行。
第十八條本管理辦法的解釋權在設備物資辦公室。
篇2:工程公司物資入庫驗收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公司物資入庫驗收管理制度
1.倉庫保管員一旦接到采購部門轉來的"采購單",即應按物資類別、來源和入庫時間等分門別類歸檔存放。
2.物資在待驗人庫前應在外包裝上貼好標簽,詳細填寫批量、品名、規格、數量及人庫日期。
3.內購物資人庫
(l)材料人庫前,保管人員必須對照"采購單",對物料名稱、規格、數量、送貨單和發票等一一清點核對,確認無誤后,將到貨日期及實收數量填人"請購單"。
(2)如發現實物與"采購單"上所列的內容不符,保管人員應立即通知采購人員和主管。在這種情況下原則上不予接受人庫,如采購部門要求接收則應在單據上注明實際收料狀況,并請采購部門會簽。
4.外購物資人庫
(l)材料進廠后,保管人員即會同檢驗人員對照"裝箱單"及"采購單"開箱核對材料名稱、規格和數量,并將到貨日期及實收數量填人"采購單"。
(2)開箱后,如發現所裝載材料與"裝箱單"或"采購單"記載不符,應立即通知進貨人員及采購部門處理。
(3)如發現所裝載物料有傾覆、破損、變質、受潮等現象,經初步估算損失在2000元以上者,保管人員應立即通知采購人員、公證人員等前來公證并通知代理商前來處理,此前應盡可能維持原來狀態以利公證作業。如未超過2000元,可按實際數量辦理人庫,并在"采購單"上注明損失程度和數量。
(4)受損物品經公證或代理商確認后,保管人員開具"索賠處理單"呈主管批示,再送財務部門及采購部門辦理索賠。人庫以后,保管人員應將當日所收料品匯總填人"進貨日報表"作為人賬依據。
5.交貨數量超過"訂購量"部分原則上應予退回,但對于以重量或長度計算的材料,其超交量在3%以下時,可在備注欄注明超交數量,經請示采購部門主管同意后予以接收。
6.交貨數量未達訂購數量時,原則上應予以補足。但經請購部門主管同意后,可采用財務方式解決。屆時保管部門應通知采購部門聯絡供應商處理。
7.緊急材料人庫交貨時,若保管部門尚未收到"請購單",收料人員應先詢問采購部門。確認無誤后,方可辦理人庫。
8.驗收與退貨
(l)為保證企業產品與服務的高質量,須高度重視來料質量標準問題。質量管理部門應就材料重要性及特性等,適時召集使用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按照生產要求制訂"材料驗收規范",呈總經理核準后公布實施,作為采購、驗收依據。
(2)屬外觀等易識別性質檢驗的物料,驗收應于收料后一日內完成。
(3)屬化學或物理檢驗的材料,檢驗部門應于收料后三日內完成。
(4)對于必須試用才能實施檢驗者,由檢驗部門主管于"材料檢驗報告表"中注明預定完成日期,一般不得超過7d。
(5)檢驗合格的材料,檢驗人員在外包裝上貼合格標簽,交保管人員人庫定位。
(6)檢驗不合格的材料,檢驗人員在外包裝上貼不合格標簽,并于"材料檢驗報告表"上注明具體評價意見,經主管核實處理辦法,轉采購部門處理并通知請購單位,通知保管部門辦理退貨。
(7)對于檢驗不合格的材料辦理退貨時,應開具"材料交運單"并附"材料檢驗報告表"呈主管簽認,作為出廠憑證。
9.本制度呈總經理核準后實施,修訂時亦同。
篇3:物資采購入庫驗收制度
第一條采購單處理
倉庫保管員一旦接到采購部門轉來的“采購單”,即應按物資類別、來源和入庫時間等分門別類歸檔存放。
第二條物資標簽
物資在待驗入庫前應在外包裝上貼好標簽,詳細填寫批量、品名、規格、數量及入庫日期。熱點欄目:**年個人總結
第三條內購物資入庫
1.材料入庫前,保管人員必須對照“采購單”,對物料名稱、規格、數量、送貨單和發票等一一清點核對,確認無誤后,將到貨日期及實收數量填入“請購單”。
2.如發現實物與“采購單”上所列的內容不符,保管人員應立即對通知采購人員和主管。在這種情況下原則上不予接受入庫,如采購部門要求接收則應在單據上注明實際收料狀況,并請采購部門會簽。
第四條外購物資入庫
1.材料進廠后,保管人員即會同檢驗人員對照“裝箱單”及“采購單”開箱核對材料名稱、規格和數量,并將到貨日期及實收數量填入“采購單”。
2.開箱后,如發現所裝載材料與“裝箱單”或“采購單”記載不符,應即通知辦理進口人員及采購部門處理。
3.如發現所裝載物料有傾覆、破損、變質、受潮等現象,經初步估算損失在**元以上者,保管人員應即通知采購人員、公證人員等前來公證并通知代理商前來處理,此前應盡可能維持原來狀態以利公證作業。如未超過**元,可按實際數量辦理入庫,并在“采購單”上注明損失程度和數量。
4.受損物品經公證或代理商確認后,保管人員即開具“索賠處理單”呈主管批示,再送財務部門及采購部門辦理索賠。
入庫以后,保管人員應將當日所收料品匯總填入“進貨日報表”作為入賬依據。
第五條交貨數量超額處理
交貨數量超過“訂購量”部分原則上應予退回,但對于以重量或長度計算的材料,其超交量在3%以下時,可在備注欄注明超交數量,經請示采購部門主管同意后予以接收。
第六條交貨數量短缺處理
交貨數量未達訂購數量時,原則上應予以補足。但經請購部門主管同意后,可采用財務方式解決。屆時保管部門應通知采購部門聯絡供應商處理。
第七條急用品入庫
緊急材料入庫交貨時,若保管部門尚未收到“請購單”,收料人員應先詢
問采購部門。確認無誤后,方可辦理入庫。
第八條驗收與退貨
1.為保證企業產品與服務的高質量,須高度重視來料質量標準問題。質量管理部門應就材料重要性及特性等,適時召集使用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按照生產要求制定“材料驗收規范”,呈總經理核準后公布實施,作為采購驗收依據。
2.屬外觀等易識別性質檢驗的物料,驗收應于收料后一日內完成。
3.屬化學或物理檢驗的材料,檢驗部門應于收件后三日內完成。
4.對于必須試用才能實施檢驗者,由檢驗部門主管于“材料檢驗報告表”
(表12-11)中注明預定完成日期,一般不得超過7天。
5.檢驗合格的材料,檢驗人員在外包裝上貼合格標簽,交保管人員入庫定位。
6.檢驗不合格的材料,檢驗人員在外包裝上貼不合格標簽,并于“材料檢驗報告表”上注明具體評價意見,經主管核示處理辦法,轉采購部門處理并通知請購單位,通知保管部門辦理退貨。
7.對于檢驗不合格的材料辦理退貨時,應開具“材料交運單”并附“材料檢驗報告表”呈主管簽認,作為出廠憑證。
第九條實施與修訂
規定呈總經理核準后實施,修訂時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