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工業可靠性管理工作若干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電力工業可靠性管理是電力系統和設備的全面質量管理和全過程的安全管理,是適合現代電力行業特點的科學管理方法之一。為了提高整個電力工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實行量化管理、目標分解和優化技術,特制訂本規定。
第二條電力工業可靠性管理的基本任務是:電力行業的規劃設計、設備制造、基建安裝、生產運行諸環節都要制訂并執行可靠性準則;分析電力系統運行可靠性,以各項可靠性指標來檢驗規劃設計、設備制造、基建安裝、生產運行等環節預期的目標和效益,并作為各環節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的重要依據;研究和擬訂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可靠性目標;深化運行可靠性指標應用,努力提高電力系統安全、經濟運行水平和供電可靠性。
第三條本規定適用于各電力集團公司、省(區、市)電力公司及其所屬(或代管)的發電廠、供電(電業)局,華能國際公司和新力公司所屬發電廠以及接入國家電網的自備、中外合資、外方獨資電廠。規劃設計、設備制造、基建安裝等部門,要執行本規定有關條文,并結合本部門特點進行增補。
第二章管理機構與職責
第四條電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由部統一領導,實行部、電力集團公司、省(區、市)電力公司、發電廠與供電(電業)局分級統一管理。
第五條電力部設電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中心是在部領導下負責全國電力系統可靠性管理的職能機構,其主要職責為:
1、制訂全國性電力行業各部門的可靠性管理準則和規章制度,經部批準頒布后監督執行;
2、負責電力行業各項可靠性信息的統計、分析和存儲,建立全國性的門類齊全的電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統,制訂并完善全國統一的電力可靠性編碼、統計方法以及統計程序,定期發布電力可靠性指標,及時向規劃、設計、制造、建設、生產部門公布有關可靠性指標,為各單位提供可靠性咨詢和信息檢索服務;
3、歸口管理電力系統可靠性分析、評價工作,為設計、制造、基建、生產等部門提供電力系統運行可靠性報告,提出提高可靠性的各項建議;
4、制訂發電廠、變電所以及輸變電設施等新投產工程的可靠性標準,參與發供電工程設施和重大特殊技措項目的可靠性評估。
5、組織全行業電力可靠性學術活動,適時開展經驗交流和人員培訓,核發可靠性專責工程師證書。
6、開展電力可靠性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六條各電力集團公司、省(區、市)電力公司、華能國際公司、新力公司等負責所轄地區或企業的電力可靠性管理工作:
1、要求:
(1)指定一名局級領導人全面負責本公司范圍內的可靠性管理工作,確定本公司有關業務部門可靠性管理的分工,建立可靠性管理小組,做好協調工作;
(2)指定一個或幾個職能處負責可靠性管理的日常工作,設置可靠性管理的工作崗位,并配備合格的專責工程技術人員。
(3)建立和健全本公司系統的電力可靠性管理體系,配備質量、數量與工作要求相適應的人員和專用的計算機設備及數據傳輸設備;
2、職責:
(1)貫徹部、司、中心頒布的電力可靠性管理的各項規定,制定適合于本公司系統的管理辦法;
(2)采集本公司所屬范圍的電力可靠性數據和信息,并建立數據庫,所有信息皆需認真核對,確認其正確無誤,并經主管領導批準后按時報送中心;
(3)對所屬發電廠、供電(電業)局下達可靠性考核指標,并將可靠性指標的升降作為評價企業管理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內容,對設計與施工單位提出預定的可靠性指標并對設計與施工質量進行檢查評估;
(4)定期召開本公司的電力可靠性分析會,及時制訂調控生產的措施。
(5)每年組織一次全局性的可靠性評估,對規劃設計、設備制造、基建安裝、運行檢修等諸方面對運行可靠性的影響,作出全面評價,制訂下一年度可靠性管理工作的目標與相應措施,報中心備案,報部的發供電設施技措項目要做可靠性評估并有增益報告;
(6)組織本公司系統的可靠性業務培訓、考核及交流活動。
第七條發電廠、供電(電業)局分別負責本單位可靠性的管理工作:
1要求:
(1)確定一名領導人全面負責本廠(局)可靠性管理工作,建立全廠(局)的可靠性管理系統;
(2)指定一個職能部門負責本廠(局)可靠性管理的日常工作,設置可靠性工作崗位,配置專責工程技術人員和專用的計算機設備及數據傳輸設備;
2職責:
(1)貫徹執行部、公司頒布的各項可靠性管理規定,制訂本廠(局)可靠性管理的實施細則和獎懲制度等;
(2)負責將本單位的可靠性考核指標,分解落實到各個生產崗位,并采取措施,保證其完成,以可靠性指標的升降,作為考評本廠(局)各級管理水平優劣的一個重要依據;
(3)負責采集統計、報送各項可靠性數據和信息,信息的采集、統計、報送必須做到及時、準確、完整;
(4)定期分析本廠(局)的運行可靠性,制訂提高可靠性的措施,并向主管公司提出報告;
(5)定期進行可靠性業務培訓,確保第一線人員能準確判斷電力設施的可靠性狀態,正確填寫可靠性記錄;
(6)用可靠性指標的變化作為評估檢修質量及技措項目改造效果的主要依據。
(7)重要技措項目的立項,重要設備的更改,城市電網規劃和城市電網的改造,皆需經可靠性論證,應有可靠性目標,并制訂實施計劃。
第八條規劃設計、施工安裝、修造成套等部門應開展可靠性管理工作和應用可靠性技術,并以有關工程的運行可靠性指標來評價本部門的工作效果。
第三章人員的條件和要求
第九條可靠性專責人員應遴選事業心強、思想作風端正、工作認真負責、具有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且有一定生產實踐經驗并經過專門培訓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并保持相對穩定。
第十條各級可靠性專責人員需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各電力集團公司、省(區、市)電力公司的可靠性管理人員的定期考核由中心負責;各發電廠、供電(電業)局的可靠性專責人員的考核由主管公司負責。
第十一條可靠性管理專責人員應積極參與生產和經營活動,及時提供可靠性狀況報告,供領導決策參考。
第十二條可靠性專責人員的職稱評定,晉升晉級均按技術系列進行,享受其它專業技術人員同等待遇。
第十三條及時表彰與獎勵工作認真負責、成績突出的可靠性專責人員,并在晉升晉級時優先考慮;及時批評和教育工作不負責任、不能完成預定任務者,經教育仍不稱職者,應予以撤換。
第四章信息管理
第十四條全國的電力可靠性準則、可靠性名詞術語解釋、可靠性統計辦法、編碼和統計軟件,統一由中心負責組織編制,由部批準后頒布施行。各地區、部門自訂的準則和辦法,不得與全國統一的規定相違背,且應事先報送中心備案。
第十五條可靠性數據和信息統計及上報應嚴格執行上級有關規定,任何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干預。
第十六條對電力可靠性信息實行統一管理:各項指標均以中心公布的數字為準;對外交流或向國內非電力部門提供信息,均由中心按一定渠道和手續統一辦理;基層單位(發電廠、供電(電業)局)確有需要向系統外提供可靠性局部信息時,必須經主管公司批準,并報中心備案;電力系統內部各單位的可靠性信息交流,由各集團公司、省(區、市)電力公司核實進行。
第五章附則
第十七條各電力集團公司、省(區、市)電力公司應根據本規定的精神,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訂實施細則報中心備案。
第十八條本規定解釋權屬電力部。各地在執行中的問題和意見,可隨時向中心反映。
第十九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篇2:設備部可靠性缺陷管理專工安全生產職責
(1)對可靠性、缺陷相關安全管理負責,對設備管理部主任(副主任)負責。
(2)負責落實可靠性、缺陷相關安全法律法規、廠各項規章制度。
1)貫徹落實國家、集團公司和河南省公司有關發電設備可靠性相關的行業標準、規程等,以及上級指示、文件;
2)修訂廠內發電設備可靠性、缺陷管理規章制度并執行;
3)及時協調解決可靠性、缺陷規章制度中出現的問題;
4)及時收集有關專業上報提供的可靠性、缺陷統計信息,定期進行數據整理、核對;
5)負責向有關部門提供安全方面的可靠性技術資料;
6)根據集團公司、省公司要求,準確、完整、及時的上報可靠性、缺陷有關數據。
(3)負責可靠性、缺陷相關安全生產的管理考核。
1)按照《設備長周期及有效期管理標準》和部門《缺陷管理實施細則》對部門各專業日常可靠性、缺陷管理工作開展情況落實考核;
2)對部門各專業做好月度績效獎指標考核明細;
(4)在設備管理部主任(副主任)領導下做好可靠性、缺陷相關工作。
1)及時了解現場設備安全生產情況;
2)定期組織各專業召開可靠性分析會和缺陷分析會,依據可靠性分析和缺陷分析提出對生產運行檢修和設備的更新改造建議。
3)負責全廠的可靠性管理業務培訓考核,提高全員的可靠性管理意識和水平。
4)負責主機、輔機和輸變電設備可靠性數據的統計分析,定期提交可靠性數據分析報告。
5)參加設備管理部周生產分析會議;
6)積極參與安監部和其他相關本部門開展的有關缺陷、可靠性的生產活動;要認真總結本單位和兄弟單位的事故教訓和先進經驗,聯系本單位的實際與本崗位工作的職責范圍,完善本崗位的安全職責。
篇3:設備可靠性管理考核細則
一、考核指標
1、列入主設備考核的設備
#1、#2機組汽機、鍋爐、發電機、主變壓器及所有影響機組啟動、滿出力運行(備用)的輔助設備。
2、列入輔助設備考核的設備(見附表)
汽機111臺,鍋爐308臺,電氣335臺,熱工394臺,化檢34臺。
二、指標統計
1、統計時間的確定
(1)統計期限自月初1日零時至當月月末24時止。
(2)設備非計劃停運小時數以設備停運(或退出備用)至修后投運(或轉入備用)期間為實際統計時間。
(3)運行機組設備在備用期間發生非計劃檢修,當不影響機組啟動運行時,不可用統計時間按實際檢修時間的一半計算;備用機組設備在不影響機組備用的情況下進行檢修不考核,由值長負責把關。
(4)設備低谷消缺(雙休日屬低谷消缺),當不影響機組出力時,不可用統計時間按實際檢修時間的一半計算。
(5)設備檢修時,因我廠無力解決,需由他人協助解決造成工期延長,對該延長工期不予考核。
(6)設備檢修期間因無非常規備件等原因造成檢修延誤,等備件期間不予考核。
(7)設備查找事件原因而進行試驗此期間不考核。
(8)停運(或退出備用)、投運(或轉入備用)時間及降出力均以值長記錄及工作票為統計依據。
2、指標統計
(1)值長設《可靠性管理考核記錄》一本,作為統計指標的原始記錄。
(2)主設備及輔助設備計劃檢修時間由生產部根據設備實際情況確定;
(3)生產部可靠性專工逐日記錄可靠性管理基礎數據臺帳,每旬出可靠性管理旬報,公布主、輔設備降出力、非計劃停運、熱工、繼電保護動作情況、自動投退等各類生產事件。
(4)生產部可靠性專工每月3日前完成全廠主設備停運(退備)及降出力事件、輔助設備非計劃停運及自動投退、熱工、繼電保護動作情況統計報表,對各車間等效可用系數等指標的完成情況,提出考核建議,經廠考核委員會通過后通報考核結果。
三、考核標準
1、值長記錄要求真實準確,若弄虛作假,對責任者考核500元/次。
2、獎勵標準:
(1)參加可靠性管理考核的成員:汽機、鍋爐、電氣、熱工、發電部全體管理人員及職工(不含辦事員)、生產部機、爐、電、熱、化各專業專工,均提取月度獎金的10%。
(2)提留的獎金分三部分進行管理:主設備(70%)、輔助設備(20%)、標準運行方式(10%)分別按比例與設備狀態掛鉤。
(3)機、爐、電、熱、發電部各單位主設備按等效可用系數提取獎金,即主設備得獎:當月等效可用系數×70%×月提留獎金。(機組計劃檢修在各車間計算等效可用系數時算作可用)。
(4)各單位輔機按可用系數提取獎金,即輔助設備得獎:當月輔機可用系數×20%×月提留獎金。
(5)各單位標準運行方式按標準運行方式率提取獎金,即標準運行方式得獎:當月標準運行方式率×10%×月提留獎金。
(6)生產部專業專工與相應專業主輔設備連帶獎罰(化學專工與化檢連帶)。
(7)機、爐、電、熱各單位本月主輔設備均無非計停及非標準運行時,機、爐、電、熱、化檢另行獎勵:20%×本車間提留獎金×機組運行小時/月統計時間;發電部各專業與相應車間連帶獎勵15%。
(8)按季度分別統計主設備無非計劃停運,另行獎勵鍋爐:20%×本車間提留獎金×機組運行小時/月統計時間;電氣:20%×本車間提留獎金×機組運行小時/月統計時間;汽機:20%×本車間提留獎金×機組運行小時/月統計時間;熱工:15%×本車間提留獎金×機組運行小時/月統計時間;發電部各專業與相應車間連帶獎勵15%。
(9)機、爐、電、熱、化檢各單位按季度分別統計輔助設備可用系數為100%,另行獎勵:10%×本車間提留獎金×機組運行小時/月統計時間;發電部各專業與相應車間連帶獎勵15%。
(10)機、爐、電、熱各單位按季度分別累計標準運行方式率為100%,另行獎勵:10%×本車間提留獎金×機組運行小時/月統計時間;發電部各專業與相應車間連帶獎勵15%。
(11)針對車間分機組連續兩個季度無非計劃停運事件發生,額外嘉獎5000元,連續三個季度無非計劃停運事件發生,額外嘉獎10000元,連續四個季度無非計劃停運事件發生,額外嘉獎20000元。
(12)鍋爐連續運行一個月無受熱面泄漏獎勵鍋爐車間10000元。
3、主設備罰款標準:
(1)發生強迫停運,按每小時400元加上下次啟動燃油費用(300元/噸)考核,上限15000元封頂。
(2)機組帶病運行,并威脅到機組安全穩定運行,造成第4類非計劃停運,按每小時100元及下次啟動燃油費用(300元/噸)考核。
(3)未能按機組計劃檢修工期結束,延長期間屬第5類非計劃停運,按每小時100元考核責任單位;若影響機組可調,按每小時400元考核責任單位。
(4)發生降出力事件,在確實影響機組負荷的情況下(依據調度負荷曲線),每小時(降出力等效停運小時)按2000元考核。
(5)機組啟動過程中,因設備故障造成機組停運,對責任單位按每停運1小時400元加上設備故障停運前啟動燃油費用(300元/噸)考核,上限15000元。
(6)機組啟動過程中,因設備故障延誤機組啟動,對責任單位按每小時400元及延誤期間耗油費用(300元/噸)考核,上限15000元。
(7)機組、輔機計劃檢修及廠部統一下發的消缺檢修在廠下達的檢修工期內設備進行檢修不考核。
4、輔助設備發生非計劃停運,每小時考核該單位30元。
5、機組運行過程中,因設備故障投油助燃,除對設備停運考核外,燃油按300元/噸考核,其中:耗油費用檢修承擔70%,運行承擔30%。
6、熱工、繼電主保護每正確動作一次獎勵500元;誤動造成機組停運,按非計劃停運考核,誤動造成輔助設備停運,按輔機考核;保護拒動,視情節輕重,經生產指揮決定給予考核。
7、各專業因設備質量、安裝調試等遺留下來未解決的問題或已成事實的問題在徹底解決之前,視情節輕重,并結合缺陷處理情況經生產指揮決定另行處理。
8、“搭車”消缺時,若影響了設備投運(或備用),對該專業從影響投運(或備用)之時開始計時考核。
9、為了加強運行協同檢修、檢修各專業間消缺協調的管理,盡快縮短檢修時間:
(1)對發電部各專業按相應檢修單位獎罰份額的15%進行兌現。
(2)檢修各單位之間配合消缺時,獎罰針對提工作票一方。當配合方配合不積極時,應通知生產部有關專工協調處理,同時依據《設備缺陷管理考核細則》按消缺延誤考核。
(3)發電部對設備退出備用至工作票開工、工作票終結至恢復備用所用時間負責,若設備消缺超時,由生產部組織審核上述時間及檢修消缺時間,對責任單位按延誤消缺提出考核建議。
10、有關規定
(1)非設備質量原因造成主機停運或降出力而影響主機等效可用系數時,修后一個月內故障,按200%考核,二個月內按150%考核,三個月以后(包括三個月)按100%考核,扣款上限15000元。
(2)非設備質量原因造成輔助設備停運,修后一個月內故障,按200%考核,二個月內按150%考核,三個月以后(包括三個月)按100%考核,單臺設備扣款上限1000元。
(3)主動消缺:設備專責人自己巡回檢查發現的設備缺陷為主動消缺,按50%考核。
(4)人為原因造成設備被迫停運:按200%考核,主設備:考核上限15000元;輔助設備未影響出力:單臺考核上限1500元。
(5)設備質量原因:依據實際情況按20%~50%的幅度考核,主設備考核上限5000元,輔助設備考核上限500元。
(6)設備超期失修:因本專業責任原因造成設備超期失修,按150%考核,主設備考核上限15000元,輔助設備考核上限1000元;確非本專業原因,不考核。
五、非標準運行方式的考核
考核內容
(1)《**發電廠設備系統標準運行方式》中所涉及的所有設備及系統。
(2)正常運行過程中的設備定期輪換。
(3)機組啟動過程中的時間控制及運行方式安排。
非標準運行方式率的確定
(1)各專業標準運行方式總基數為列入《設備系統標準運行方式》中的總設備臺套數。
(2)月度標準運行方式率的確定,即:(1-非標準運行設備的臺數/該專業總基數)×100%。
(3)檢修、運行的標準運行方式率分別統計,分別考核。
3、考核標準
(1)由值長負責將非標準運行方式在《可靠性管理考核記錄》上進行記錄。
(2)影響標準運行方式率同時列入本細則的設備,對責任單位按《設備可靠性管理考核細則》中考核的金額加罰20%。
(3)影響標準運行方式率但未列入本細則的設備,按非標準運行時間的10元/小時對責任單位進行考核,考核力度按《設備可靠性管理考核細則》執行。
(4)發生非標準運行,檢修、運行考核相互連帶15%。
六、其它
1、照明系統按專業劃分,由生產部進行抽查:投入率達70%合格,每降低1%考核50元,照明設備單臺投入率60%為合格,每降低1%考核50元。
2、暖氣系統按各專業分管的設備范圍對各專業進行考核,水暖系統不能發生跑水事件,依據責任原因,對責任單位考核200元/次,漏泄點比照缺陷按《設備缺陷管理考核細則》執行。
3、通訊設備無事故、無障礙,出現障礙及事故依據相關條款進行考核。
4、由于設備帶病運行、人為因素或管理不當等造成設備損壞,根據設備原值及損壞程度,對責任者或責任單位按直接經濟損失的10%給予罰款,上限10000元封頂,若造成機組停運或輔機停運,同時依據相關條款進行考核。
5、出現其他影響機組可靠性的各類事件,視情節輕重對責任單位提出考核,當月兌現。
6、各專業除本細則所列主要輔助設備外的一般輔助設備非計劃檢修消缺時,由發電部記入《缺陷記錄本》,依據《設備缺陷管理考核細則》進行考核。若發電不記缺陷,考核50元/臺?次。
7、為確保設備檢修及各項試驗的順利進行,當各專業用于檢修或試驗的主要工器具及試驗用儀器發生故障或丟失,導致影響設備檢修順利進行或不能保證試驗正常開展、進行時,視其情節依據《設備可靠性管理考核細則》對其按主設備或輔助設備進行考核。
8、為確保主輔設備及線路等系統的穩定可靠運行,將熱工及電氣的保護、自動裝置以及熱工聯鎖的退出列入可靠性管理考核:
保護、聯鎖退出時必須填寫投退單,否則每次考核責任單位30元。
因自動調節品質不好或系統等其它原因,運行人員有權解除自動,可不填寫投退單,并應根據具體情況及時通知檢修班組。若保護、自動、聯鎖因設備問題或系統等其它客觀原因無法投入時,在不影響設備穩定可靠的前提下,經生產技術部批準,不列入考核。
主設備的主保護:能造成汽輪機、鍋爐、發電機(含勵磁機)、主變(含高廠變)、500kv線路等設備停運的保護,退出時按每小時30元考核責任單位;除上述保護外的所有其它保護屬輔助保護,退出時按每小時10元考核責任單位。不足1小時按1小時計。
涉及主設備的自動裝置退出時,按每小時15元考核;其它自動裝置退出時按每小時5元考核。不足1小時按1小時計。
熱工聯鎖解除時,按每小時10元考核責任單位。不足1小時按1小時計。
應不斷提高機組保護、聯鎖、自動投入率,生產部隨時根據現場實際對列入考核的項目進行補充調整。
熱工及電氣的保護、自動、聯鎖投入時,運行人員應積極配合,因運行人員配合不好造成其退出按檢修單位的30%考核。
爐專業有力矩保護的電動門(見明細),要求機務與熱工專業認真配合調試投入,若各閥門出現過開或過關情況對責任單位5元/小時進行考核,如造成閥門損壞或因過開、過關而影響機組正常運行及降出力,其相關規定及考核力度依據本細則執行。
要求各單位可靠性專責人及時、認真上報月度可靠性分析,否則每次考核100元。各單位、班組按要求建立健全基礎資料管理,不符合要求考核100元/項?次。
9、各車間應根據本車間各班組所管轄設備對機組可靠性影響的主次程度制定相應的獎金發放標準,當月將獎罰兌現到人頭。生產部負責對此項工作進行監督、考核,獎罰未能落實到人頭,廠部按該車間提留獎金的50%考核車間。
10、本細則由生產技術部負責解釋。
11、本細則自20**年1月1日起執行。原考核細則及補充規定作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