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礦井下排水設備安全管理

礦井下排水設備安全管理

2024-07-25 閱讀 8420

1.水泵:必須有工作、備用和檢修的水泵。工作水泵的能力,應能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包括充填水及其他用水)。備用水泵的能力應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并且工作和備用水泵的總能力,應能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最大涌水量。檢修水泵的能力應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礦井,可根據具體情況,在主水泵房內預留安裝一定數量水泵的位置。

2.水管:必須有工作和備用的水管。工作水管的能力應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備用水管的總能力,應能配合工作和備用水泵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最大涌水量。涌水量小于300m3/h的礦井,排水管也不得少于兩趟。

3.配電設備:應同工作、備用以及檢修水泵相適應,并能夠同時開動工作和備用水泵。

4.有突水淹井危險的礦井,可另行增建抗災強排能力泵房。對小涌水量礦井的水泵,《煤礦安全規程》沒有具體規定。而設計“規范”中要求,對于正常涌水量為50m3/h及以下,最大涌水量為100m3/h及以下的礦井,可選用兩臺水泵,其中一臺工作,一臺備用。

井下主排水設備的管理:

1.建立檢修制度,按規定對水泵進行大、中、小修,保證臺臺水泵完好,臺臺水泵能正常運轉。井下發生水害時,備用水泵、檢修水泵都能投入運轉。

2.建立巡回檢查制度,巡回檢查水泵、排水系統、電氣部分、儀表的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及時反應。

3.運行中要注意日常維護,要做到“勤、查、精、聽、看”。勤:勤看、勤聽、勤摸、勤修、勤聯系;查:查各部螺栓、查油量油質、查各軸承溫度、查安全設備和電氣設備、查閘閥和逆止閥好壞;精:精通業務,精力集中;聽:聽取上班的交接情況、聽取別人的反映、聽機器運轉的聲音;看:看水位的高低、看儀表指示是否正確和有否故障、看油圈甩油狀況和潤滑是否良好。

4.做好泵體、電機、環形管路、閥門等防腐工作。

5.做好壓力表、真空表、電壓表、電流表、電度表的整定、定期校驗工作。

6.雨季前做好水泵聯合試運轉。

7.建立各種規章制度:要害場所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和包機制度、交接班制度、操作規程和領導干部上崗查崗制度。

篇2:井下排水設備檢修及管理制度

一、檢修管理制度

排水系統是井下礦山生產活動的保障系統之一,擔負著井下的疏干和排洪任務。因此它是設備管理和安全生產的要點。礦各級領導、有關職能部門和有關操作工人必須高度重視,實行嚴格的責任制,做到人人有專責,事事有人管。

(一)具體要求

1、各潛水排污泵運轉正常;

2、檢查各水泵電機接線端子是否堅固、檢測電機運轉是否正常;

3、水泵在累計運行2000小時后進行一次大檢修,應該由熟悉水泵的工人檢修;

4、水泵電機及水泵開關表面必須清潔;

4、水泵機組有無振動及異常響聲;

5、泵葉泵殼的腐蝕泵殼及機座定期涂除銹油漆;

6、各水倉內應無大量堆積淤泥;

7、水倉外圍的護欄完整;

8、水倉附近不得有雜物阻礙水泵工作暢通;

9、各閥門開關位置要正常;

10、各閥門管道應無漏水現象,壓力表讀數應該正常;

11、檢查所有管道閥門的防銹保護是否完好,必要時做油漆大保養,更換已腐蝕及老化的密封件和不能繼續使用的管道;

12、電機接線盒有無發熱現象;

13、檢查連接水泵的開關是否運轉正常,電纜、開關是否漏電;

14、聯軸節填料松緊情況,排除不正常的漏水現象;

15、密封環磨損情況,測量記錄運動間隙,軸承的腐蝕情況,密封填料,必要時更換或修理。

刮板機管理維修制度

l、根據《煤礦規程》規定,刮板機在使用前應檢查是否有產品合格證,并檢查在運輸或存放過程中有無損壞,如有問題及時處理,否則不準使用。

2、機組一旦安裝調試后,不得隨意搬動。

3、機組應定期檢修。

4、機組應設專業的維護人員,確保機組安全使用。

篇3:礦井下排水設備安全管理規范

1.水泵:必須有工作、備用和檢修的水泵。工作水泵的能力,應能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包括充填水及其他用水)。備用水泵的能力應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并且工作和備用水泵的總能力,應能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最大涌水量。檢修水泵的能力應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礦井,可根據具體情況,在主水泵房內預留安裝一定數量水泵的位置。

2.水管:必須有工作和備用的水管。工作水管的能力應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備用水管的總能力,應能配合工作和備用水泵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最大涌水量。涌水量小于300m3/h的礦井,排水管也不得少于兩趟。

3.配電設備:應同工作、備用以及檢修水泵相適應,并能夠同時開動工作和備用水泵。

4.有突水淹井危險的礦井,可另行增建抗災強排能力泵房。對小涌水量礦井的水泵,《煤礦安全規程》沒有具體規定。而設計“規范”中要求,對于正常涌水量為50m3/h及以下,最大涌水量為100m3/h及以下的礦井,可選用兩臺水泵,其中一臺工作,一臺備用。

井下主排水設備的管理:

1.建立檢修制度,按規定對水泵進行大、中、小修,保證臺臺水泵完好,臺臺水泵能正常運轉。井下發生水害時,備用水泵、檢修水泵都能投入運轉。

2.建立巡回檢查制度,巡回檢查水泵、排水系統、電氣部分、儀表的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及時反應。

3.運行中要注意日常維護,要做到“勤、查、精、聽、看”。勤:勤看、勤聽、勤摸、勤修、勤聯系;查:查各部螺栓、查油量油質、查各軸承溫度、查安全設備和電氣設備、查閘閥和逆止閥好壞;精:精通業務,精力集中;

聽:聽取上班的交接情況、聽取別人的反映、聽機器運轉的聲音;看:看水位的高低、看儀表指示是否正確和有否故障、看油圈甩油狀況和潤滑是否良好。

4.做好泵體、電機、環形管路、閥門等防腐工作。

5.做好壓力表、真空表、電壓表、電流表、電度表的整定、定期校驗工作。

6.雨季前做好水泵聯合試運轉。

7.建立各種規章制度:要害場所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和包機制度、交接班制度、操作規程和領導干部上崗查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