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詢價采購事項五注意

詢價采購事項五注意

2024-07-25 閱讀 6966

三一文庫(心得體會/心得體會范文

詢價采購事項五注意

某日,一單位對一套硬件防火墻系統進行詢價,品牌定為“超眾”(化名),采購預算為8萬元,詢價如期進行,在詢價截止時間前共有5家供應商前來參加,主持人宣布詢價活動開始,采購人代表重申了項目配置、質量要求、服務、付款方式等有關要求,有供應商提出此次采購的防火墻已被控貨,價格下不來,正常成本僅為5萬元左右,但是他們打聽的價格卻在10萬元以上,供應商進行入報價階段,突然室內固定電話玲聲大作,對方稱“我是a公司,想參加貴單位的這次詢價”,采購方感到很奇怪,并未向a公司發出詢價邀請,為何不請自到。不速之客”a為何消息靈通,是受人指使,還是另有所圖?采購方感到可能有“問題”,決定暫停詢價,待后再通知。

詢價剛剛停止,自稱是“超眾”廠家的供應商b已找上門來,請求采購其產品,價格好“商量”,原來b在后臺操控著此次詢價活動,指使a其來“陪標”,湊足數量,防止不達三家,可見b對政府采購還挺有“研究”。想不到向a發出詢價邀請的竟是b,荒

唐之極。采購人稱“超眾”防火墻的價格居高不下,我們準備采取多品牌詢價方式,“超眾”可以參與。

以上案例在詢價采購中并不鮮見,定牌采購、信息封鎖、邀請對象過少是“不速之客”出現的真正原因,也是詢價采購中的癥結所在。

牌詢價現象十分普遍。指定品牌詢價,供應商有一種非買不可的感覺,價格保護和貨源控制成為其操控市場的慣用手法,供應商之間的競爭表現為“虛假性”,并未形成品牌之間的實質對抗,采購人難以享受到低價優惠,定牌采購中最低報價的供應商仍然有巨額利潤空間。二是詢價信息公開的范圍過窄。從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上很難發現詢價信息,很多詢價項目信息不公開,不但外地供應商無從知曉相關的采購信息,而且當地的供應商也會遭遇“信息失靈”,不少詢價項目的金額還挺大,但是信息卻處于“保密”狀態,為“暗箱操作”提供了極大便利,一些實力雄厚的供應商只能靠邊站,“望詢興嘆”。三是邀請詢價的供應商數量偏少。法律規定從符合相應資格條件的供應商名單中確定不少于三家的供應商,一些采購人和代理機構怕麻煩不愿意邀請過多的供應商,只執行法律規定的“下限”,有些采購單位的詢價資料中被詢價的供應商一律為三家,還有些詢價項目,參與的供應商只有二家,甚至僅有一家。確定被詢價的供應商主觀性大,被詢價對象應由詢價小組確定,但是往往被采購人或代理

篇2:物業公司工程發包采購外協加工詢價制度

物業公司工程發包、采購、外協加工的詢價制度

1.0目的

選擇適合的分供方,降低采購成本。

2.0適用范圍

工程發包、材料、設備及物品采購和外協加工等需支付費用的活動。

3.0管理內容

3.1在品種、規格、質量相同的情況下,零星一次性選購單位價值高于2000元以上的物品、材料設備,應聯系三家以上供應單位進行報價比較作出選擇。其詢價及核價程序如下:

3.1.1由主辦人提供各單位的詢價資料(詢價資料主要內容有:廠家簡介及信譽、品牌質量、供應能力、最低價格、付款方式及售后服務等)并對各詢價資料進行比較,作出初步選擇。

3.1.2初步選擇經部門主管確認可行后,提請工程部門確認其技術可行性,財務部確認其價格可行性。

3.1.3初步選擇審定后,由主辦人草擬合同或協議文本,按合同協議審批程序匯簽審批后簽定相關的合同或協議,供貨合同除明確供貨數量、質量標準、包裝質量、交貨期限外,還應定明價格、結算方式及違約責任。然后按合同審批程序進行審核批準。

3.2外協加工及制作

3.2.1價值高于2000元以上的委托外部加工或制作,與采購供應一樣應聯系二至三家進行報價比較作出選擇。

3.2.2按詢價及核價匯簽程序審定價格后,簽訂合同或協議明確定價、結算方式、工期、質量、驗收標準、保修期限及違約責任。

3.2.3合同或協議由主辦人草擬文本并按合同審批程序批準。

3.3對經合作和可信賴的供應方要列出合格供應方名單,由物業經理批準后可列入《合格分供方一覽表》。

3.4未列入《合格分供方一覽表》的供應方應列入《分供方檔案》(附錄)以保證工作聯系,如有必要,可通過評審納入《合格分供方一覽表》中。

4.0相關記錄

4.1《合格分供方一覽表》

5.0相關附錄

5.1《分供方檔案》

編寫:zz審批:zz